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李琅 通訊員 陳愛玲 趙曉龍 文/圖
每日清晨天不亮,梁尚直便會被院裡的雞鳴聲叫醒。只要聽到熟悉的雞鳴聲,他便心安而滿足。
今日,記者從雲陽縣政府獲悉,當地有位「山雞哥」靠勤勞「蹦」出了一條致富路。他就是今年65歲的梁尚直。
▲他是蹦著走的養雞人
蹦著走的養雞人
近日,「山雞哥」的致富故事在雲陽縣當地傳開,被人們傳為佳話。「山雞哥」梁尚直聽聞大家關注他生活,高興得合不攏嘴。
梁尚直是雲陽縣故陵鎮蘭草村人,他的家鄉有雲陽東大門之稱,東與奉節縣接壤。年輕時在家鄉周邊一帶勞作,晚年安心在老家養雞發展養殖,梁尚直一輩子離不開老家的山水。
故陵鎮是雲陽縣工商業和運輸業發展較早的地方,這裡有較早形成的長江客貨碼頭。
梁尚直告訴記者,喝江水長大的他,從小就懂得知識改變命運和勤勞致富這兩句話的道理。但令他遺憾的是,自小學習條件有限加之因燒傷治療不及時,導致右腿落下了病根,只能單腿走路。
單腿走路的感受是什麼?他直率地回應:「全靠『蹦』噠!」
原來,除了坐下來,梁尚直的右腿可以稍稍放鬆一些,多數時候,他的右腿都是呈收膝動作。梁尚直很樂觀,他說,「蹦」了一輩子,早蹦習慣了。
「畢竟各有各的活法,順道也當強身健體。」梁尚直一句簡單的話裡,包括著五味雜陳。記者贊同他的說法,是的,日子還得好好過。
▲勤勞致富的「山雞哥」
▲他曾是鎮上的篾匠
曾經的篾匠生活
因為腿腳不便,梁尚直自小不能幹重活,也限制了他外出打工的機會。25歲那年,梁尚直跟著師傅學習手上活,由於幹活刻苦用心,很快,他便成為鎮上年輕篾匠。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劈篾,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弄成各種各樣的篾,基本功包括砍、鋸、切、剖、拉、撬、編、織、削、磨。」梁尚直說,篾匠手藝是一門細緻活,要經過多年磨練才能達到精熟的程度。近些年,提籃、筲箕、撮箕、籮筐、背簍、篩子逐漸在人們生活中運用得越來越少,鎮上的篾匠也越來越少了。
記者從故陵鎮政府了解到,梁尚直是個閒不住的人,為人和善,見人就笑,因為單腿走路的原因,鎮裡人對他印象特別深。除了做篾匠,他還養過白兔養過蠶,多年來靠自己的努力,他總是盡力維持著一家人生活。
「這老師傅,一輩子不忘自食其力,克服種種困難,撐起了一整個家,是大家心目中的好榜樣。」故陵鎮政府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篾匠活路越來越不好做,幾年前,梁尚直家裡陷入了困境,他被村裡評選為建卡貧困戶。
為擺脫「窮帽子」,梁尚直向故陵鎮政府扶貧人員表達了他想脫貧致富的心意。2014年,在鎮村幹部幫扶下,200隻雞苗送到了他家,梁尚直也通過相關政策成功申請到了小額貸款。由此,梁尚直走上了依靠勤勞來脫貧致富的路。
▲通過多方引導幫扶,梁尚直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住房改成保溫室
養雞的進展並非一帆風順。記者了解到,梁尚直剛開始養雞時,因缺乏技術,200隻雞死掉了一半。眼看梁尚直臉上笑容變少,鎮村幹部為他請來了獸醫站的專家,幫他檢查家裡剩下的小雞情況,傳授養殖技術給他。由於梁尚直虛心請教,耐心學習,通過自己不斷摸索,硬是淘出了養殖經驗來,最終將剩下的小雞養成並出欄,保住了創業本錢。
2018年,有了養殖經驗的梁尚直,在獸醫站專家指導下,又買了800隻雞苗。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面臨的困難也越來越多。這麼多的小雞需要保溫房,可是家裡卻沒有這麼大的地方,梁尚直犯難了。這一時期,梁尚直的大哥去世,大哥將房子留給了他,悲痛的梁尚直在家人幫助下,按相關規定把房子改造成了保溫室,隨之,這裡也成為了他養雞場的主要陣地。
梁尚直告訴記者,改造好的保溫室有三層樓,每天早上天不亮,他便起床提著食桶一樓一樓「蹦」上去,給他的小雞們餵食。小雞吃食時,他則待在一旁靜靜地看著,注意它們的生長情況。
「雞仔開心的時候,各個神採奕奕的。不開心的時候,蹲在一旁鬱悶不作聲。」梁尚直說,照顧它們,就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
從陌生到熟悉,從門外漢到「土專家」,梁尚直的養殖技術進步飛速,養雞場也逐漸步入正軌。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雞苗成活率高達90%以上。通過養雞,梁尚直順利摘下了貧困帽。
▲梁尚直將雞散養在寬闊開敞林木間
「我想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記者了解到,現在,為了適應消費者需求,梁尚直決定轉移「陣地」,嘗試著將雞從養雞場裡放出來,逐漸散養在寬闊開敞、草源豐盛的林木間。
梁尚直介紹說,老家具有良好的光、熱、水資源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小雞們除了吃穀物、玉米等,還吃大自然中的蟲子和青草。他的土雞不僅肉質鮮香、嫩滑,還綠色健康、營養豐富。雞一出欄,就被周邊鄉鎮、縣城的老顧客訂購一空。久而久之,大家都喚他「山雞哥」。
2019年上半年,梁尚直又養了5000隻土雞,養雞場也越辦越大。梁尚直說,他想往電商銷售方面發展,於是將在外務工的兒子和兒媳喊回家一起幫忙。
▲兒子兒媳回鄉與梁尚直一道發展線上銷售
梁尚直的兒子梁國勇告訴記者,而今,父子倆是兩頭顧,父親顧家裡的養殖,保證雞肉的質量。而他回村後,立即投入到電商平臺線上銷售運營的學習中,嘗試將父親的土雞售賣「陣地」搬到網上。梁國勇說,經一家人共同奮鬥,去年,他家的收穫滿滿,去年下半年,就收入十多萬元。
關於今後的打算,梁尚直有很多新的計劃,今年,他計劃要修好養雞場的供水池,再養1萬隻雞,將養雞場做大做強。「我想帶村民走上致富路。」梁尚直說,這是他晚年最大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