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變獺兔 「蹦」出致富路

2020-12-28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肉兔變獺兔 「蹦」出致富路

  自2008年建廠房買肉兔,開始創業夢,到2020年帶動淮濱縣300戶農民從事獺兔養殖,規模達20萬隻,黃清日已成為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名副其實的「獺兔王」。

  走進淮濱縣新裡鎮楊集村,在遮陰、通風、乾淨的兔舍裡,一隻只白色的獺兔正在吃食,一籠籠毛白嘴紅的小獺兔甚是可愛。提起獺兔養殖,從環境的掌控、種兔的培育、幼兔的照料到飼料的搭配……黃清日說得頭頭是道:「獺兔肉質肥美,皮毛光滑,全身都是寶。」

歷經艱難走上致富路

  瞧著籠中跳躍的兔子,黃清日的思緒 「蹦」回了十幾年前。「2008年,我在家看到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陝西省某家養殖場養殖肉兔能賺大錢。當時就暗下決心要幹這一行」,黃清日告訴筆者,自己是個敢想敢幹的人,「當年我就去陝西考察,並了30多萬元建廠房、買肉兔,開始了創業夢。」

  「陝西那邊養殖公司資金斷鏈,以前說好了的回收商品兔,但因缺資金沒有履行回收合同。」2008年的一場金融風暴給了黃清日當頭一棒,再加上養殖沒經驗缺技術,這一年他的肉兔養殖全虧了。

  2009年底,黃清日再次遠赴山東、四川、西安等多個地方考察學習。學成歸來,他決定變肉兔養殖為獺兔養殖。

  2010年,這一行業在經歷了兩年陣痛之後市場開始回暖,這一年,也給黃清日帶來了命運轉機——他當年養殖的2000隻獺兔,純賺取十多萬元。正是這一年,他註冊成立了淮濱縣新益康兔業有限公司

  10年來,隨著養殖技術不斷提升,黃清日的獺兔養殖量也像滾雪球一樣由從數百隻發展到今天的3萬多隻。「獺兔市場一直很穩定,公司每年收入在70—80萬元左右。」黃清日說。

致富不忘眾鄉鄰

  在兔舍內,30歲的貧困戶陳四寨正在給兔子餵飼料,看見筆者,笑得合不攏嘴,問其原因,原來剛生了一個閨女。「我現在日子越過越順了。以前因為母親有病,兒子上學都困難。現在我和老婆都在這幫忙,一個月兩個人收入6000多元。想工作工作有了,想女兒也有了。哈哈哈!」

  除了帶動20多個村民就業,人均月增收3000元,黃清日還採取 「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與貧困戶籤訂自養、代養合作協議,實行統一籠具、統一飼料、統一配種、統一防疫、統一出售、統一技術等「六統一」指導,並對養殖商品兔實行保底回收。

  貧困戶楊樹建告訴筆者:「我現在養了300隻兔子,準備再購買400隻。」老實的楊樹建給筆者算了一筆帳,「你想想,一隻母兔每兩個月左右即可繁育一胎,每胎可達10-16隻,而且只要約70天,幼兔即可長成兩公斤左右的商品兔,又可以配種。公司統一回收,俺們不愁銷路,而且縣裡出臺政策,養兔12隻以上,出欄每隻再獎補10元。所以只要勤快,養兔子就能掙到錢。」

  目前,公司在新裡鎮及周邊鄉鎮發展帶動貧困戶273戶,為貧困戶建設飼養籠具3萬多套,貧困戶飼養種兔近1.2萬隻、年出欄商品兔40萬餘只,幫助貧困戶每年增收700多萬元。

秸稈回收再利用

  黃清日告訴筆者,在以前,為了不影響耕種,農民常常將秸稈「一燒了之」,不僅影響空氣質量,還可能引發火災,如何處理好秸稈成了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治理秸稈焚燒,關建要把秸稈的利用價值發掘出來。

  「我就到外地取經,發現秸稈不僅能做有機肥,也是做飼料的好原料。」黃清日立馬建了廠房,購買機器,將花生秸稈、玉米秸稈、麩皮等加工成飼料售賣。

  「我免費幫群眾回收秸稈,方便播種秋作物,老百姓都很歡迎。對我這樣的養殖大戶來說是既省錢又環保。」黃清日高興地說道。「現在公司一年至少要消耗3000噸秸稈。」

  作為「獺兔王」,黃清日結合多年養殖經驗,開發了獺兔特色養殖系列產品。兔毛、兔皮加工服飾、裝飾,兔肉加工成半成品,兔肚、兔頭、兔腎分別售賣,確保了貧困戶的穩定增收。

  「現在四川那邊一年給我要貨80萬隻,我們供不應求。下一步,我還要擴大獺兔養殖規模,建設與兔肉產品加工銷售相匹配的規模飼養基地,帶動飼料產業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的可持續發展模式。」談及未來發展,黃清日不改其腳踏實地,不馳於空想的本色。

  

(文章來源:山西農民報)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今日獺兔價格,獺兔種兔多少錢一隻
    山東濟寧種兔獺兔養殖鴻隆兔業提供全面的種兔養殖技術及兔子養殖方法、種兔價格獺兔價格、肉兔價格、種兔飼料、種兔選種、種兔行情、種兔飼養、種兔品種、種兔市等技術服務!包括山東養殖業種兔養殖技術、怎樣養殖種兔、如何養殖種兔、種兔養殖前景、種兔價格分析、種兔的市行情、養殖種兔知識等欄目,為山東養殖業養殖、種兔提供種兔行情、種兔養殖效益的分析。
  • 拜泉農民孫文福:養獺兔奔富路 帶領群眾奔小康
    在鎮村領導的幫助下,經過多方考察認證,他確定了一個脫貧致富的好項目——養殖德法系獺兔。2018年正月十五,他頂著凜冽的寒風、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齊齊哈爾市一家大型養兔基地學習,他決心把先進的經驗技術帶回去,為致富一方獻計獻策。學習期滿,回來後開始購買材料,建築兔舍,因缺資金經村委會協助小額貸款3萬元,2018年5月12日,他以每隻200元的價格購進了108隻獺兔,開始養殖。
  • 慢新聞|蹦著走的「山雞哥」 蹦噠出一條致富路
    今日,記者從雲陽縣政府獲悉,當地有位「山雞哥」靠勤勞「蹦」出了一條致富路。他就是今年65歲的梁尚直。▲他是蹦著走的養雞人蹦著走的養雞人近日,「山雞哥」的致富故事在雲陽縣當地傳開,被人們傳為佳話。梁尚直告訴記者,喝江水長大的他,從小就懂得知識改變命運和勤勞致富這兩句話的道理。但令他遺憾的是,自小學習條件有限加之因燒傷治療不及時,導致右腿落下了病根,只能單腿走路。單腿走路的感受是什麼?他直率地回應:「全靠『蹦』噠!」
  • 市場監管系統助力脫貧攻堅(十二)|「騰地換兔」蹦上致富路——華鎣...
    因地制宜,找到獨特發展路。探路!種金銀花卻沒帶來「金銀」「這裡已於去年12月變更為了玉兔基地,目前有10座養殖大棚。」5月21日下午,在馬架坪村十組,馬架坪村黨支部書記張洪指著眼前這片正在修建打圍的工地說,「不久前這裡還是金銀花基地,但基地老闆經營不善,垮了。」
  • 可複製的致富路!汝州農村小夥兒,靠「兔子」收入1000多萬!
    ,回來後我準備按照年初的既定目標,一步步發展下去,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幾年來,許帥平憑藉自己的實踐探索與潛心研究,通過長期自學和參加培訓班,熟練的掌握了肉兔養殖技術,他的肉兔養殖場也從最初的幾十隻發展到幾百隻,從幾百隻發展到現在的3.5萬隻,目前,許帥平的肉兔養殖場已經初具規模,並且發展勢頭強勁,前景大好,僅2019年就出欄肉兔30餘萬隻,收入1000多萬。
  • 德州市慶雲縣常家鎮西柳村,小小螞蚱「蹦」出致富路!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2日訊螞蚱對於不少喜愛美食的人來說是一道特色的美味珍饈,而在德州市慶雲縣常家鎮西柳村支部書記劉歡迎的眼中,這些蹦蹦跳跳的小東西則是實打實的致富利器,更是西柳村產業發展的重要項目。「擴建的30個大棚就要建好了,建好之後我們就有48個養殖大棚了。」
  • 包頭市東河區:「蒜」出致富路 「種」出好日子
    (來源:包頭市東河區融媒體中心)郭二生口中幫他「蒜」出致富路、「種」出好日子的正是「土專家」「田秀才」尚全民。2012年的初冬,土生土長的尚全民被選舉為海岱村的村主任,憑著一腔濃厚的鄉情,他一上任就馬不停蹄地召開「兩委會」,跟村民們商量著如何能把有著100多年種植歷史的海岱蒜種出規模,增大市場佔有份額。
  • 優良肉兔品種介紹,養兔效益的保障!
    肉兔養殖相對於其他畜禽養殖項目而言,其投資小、繁殖快、周期短、效益佳,初期飼養10~20隻種兔只需要1~2年的時間便可以形成一定規模,可以說入行門檻非常低,較為適合農村資金少或無法外出的人員創業。肉兔養殖若想獲得理想的效益收入則必須選擇優良肉兔品種才可以,今天小編則介紹幾個最常養殖的優良肉兔品種供大家對比參考!一、紐西蘭兔紐西蘭兔,又名「紐西蘭大白兔」,屬於中型肉兔品種,單看名字大家或許會誤認為該兔原產於紐西蘭,然而紐西蘭兔實則原產於美國,由美國20世紀初採用弗朗德巨兔(比利時兔)、美國白兔及安哥拉兔等雜交選育而來。
  •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
    走進小康·記者探訪脫貧路④丨長沙縣蒲塘村:荒山變「金山」 致富奔小康 2020-08-05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煎餅「攤」出致富路
    原標題:小煎餅「攤」出致富路   寒冬時節,筆者走進山東省陽穀縣七級鎮辛莊村村民劉思光夫婦的傳統石磨煎餅坊,金黃色的煎餅散發著撲鼻的香氣,屋裡等著不少前來買煎餅的客人
  • 河北武邑:小芽菜「生」出致富路
    河北武邑:小芽菜「生」出致富路 2020-12-19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養殖獺兔半年就可以銷售,一年兩批,收入比打工強多了
    兔在我們生活中品種有很多,其中獺兔我覺得比較賺錢點。獺兔別名又叫力克斯兔,屬皮用兔種,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很高的名氣,再加上它的養殖技術也比較的簡單,投資成本低,因此很受歡迎的。但獺兔的養殖面積並不大,導致獺兔局部供不應求,這也讓獺兔的價格出現了氣溫回升的走勢。那麼養殖獺兔賺錢嗎?
  • 涉縣後池村:深山裡「開」出生態致富路
    變化,始於一條路不惜山高路險,驅車蜿蜒而上,探訪後池村的遊客、記者,學習致富經驗的外地人,率先好奇的莫過於這條聞名於外的「愚公」路。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後池村供圖這究竟是怎樣一條路?他認識到,後池村也能變美變富,缺的只是思路和行動上的轉變。於是,在一次次村黨支部會議上,他把如何將後池村變美變富設置成了一項重要探討議題。「不能再等了,乾脆咱們自己動手修路,這樣,山上的核桃、花椒也好運下山,大傢伙兒都能過上好日子!」終於,探討有了結果,村「兩委」班子決定組織黨員幹部帶頭出義工,修通上山路,搞活山上的千畝梯田。
  •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王亞菲(左)和婆婆製作鏊乾糧。在高臺縣宣化鎮,有一位90後小媳婦,面對家庭困難,不抱怨不放棄,用小手藝蹚出致富路,嫩肩膀扛起持家擔,與婆婆一起照顧失智的丈夫、年幼的孩子,用柴火灶做手工饃,傳承勤勞致富的家風。
  • 黃河水淌出致富路
    特色民宿讓村民走出了一條致富新路。黃靈燕攝  「以前,村裡的路是坑坑窪窪的,去縣裡很不方便,每次採購生活必需品都會買很多備用。現在,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而且村上還建了汙水處理廠,修了水廁,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德措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