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樂遍地橫行,好歌無人問津,華語樂壇怪現狀之謎

2021-02-14 一路有家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長期存在的現象都不是偶然的,當我們置身於一些現象之中時,多數人只是被動地接受和追隨,只有少數人會觀察和思考背後的東西。你大可以說少數要服從多數,也可以說存在即有理,但這並不代表長期存在的現象就一定正確,它們也有可能錯得離譜,比如華語樂壇暴露出的某些頑疾。

前些天,和幾位朋友閒聊音樂,由於彼此年齡差距較大,所以喜歡的流派也各不相同,有人愛聽流行,有人鍾情搖滾,有人只聽民謠,也有人醉心重金屬或輕音樂。雖然喜歡的類型各異,但大家卻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個看法,如今,新歌的質量和內涵已大不如前了,而且倒退得非常厲害,就算咬著牙去耐心欣賞,可依然找不到深度共鳴,無奈最後只能又聽回過去的老歌。

究竟是人們的懷舊情緒太泛濫?還是時下的新歌真的太空洞不值一聽?為什麼很多人對當下的新歌接受度如此之低?

作為音樂圈內的資深人士,他們又持有怎樣的觀點?

對著鏡頭,耿直的歌手鄭鈞一針見血:如果讓我推薦優秀作品,我還是會選擇過去的經典。現在的音樂已經不再是純粹的藝術了,那些看起來很火的歌大多都是屎。各大排行榜也崩了,他們選出屎來餵給大眾吃。

身為搖滾前輩,崔健的用詞顯然比鄭鈞含蓄一些:我們的音樂教育太差了,光忙著經濟發展了,音樂教育卻並沒有發展。你沒有內容,沒有技術,沒有情感,我為什麼要聽呢?如今年輕人聽的音樂是包裝出來的,因為人長得好看。

音樂人李宗盛則痛心地表示:當前華語樂壇的大部分內容都是垃圾,不知道提高音樂質量,只知道一味牟取利益,每每反思樂壇的這些問題時,都令人十分難受。我不在乎賺不賺錢,我在意回到音樂最基本的東西,我更在意有沒有好歌,這些歌對於時代的意義是什麼。

羅大佑給年輕一代音樂工作者的建議是:一定要狠狠修煉自己,音樂修養、樂器掌控能力、編曲能力、作詞能力都是需要提高的。如果你只是想出風頭掙快錢那很簡單,但這樣一來,你很難長期做下去。音樂是體現時間積澱的藝術。

看來問題不是一般性的嚴重,按照一些圈內人士的說法,如今的華語樂壇可能真的應了那句話:小丑在殿堂,大師在流浪。

華語樂壇怪現狀之輸出端

❶ 滑稽的排行榜

對某些音樂類榜單一直心有餘悸,只要他們一開獎,就顯得自己特無知,因為絕大多數上榜的歌和人都不認識。小心翼翼地詢問別人時,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你連他都不認識啊?真夠孤陋寡聞的,他在XX綜藝裡巨火,連外國的音樂排行榜他也是常客,每次他開演唱會,下邊的歌迷都自費包場,我跟你說,他的粉絲都超有錢……

刷榜和買榜的勾當姑且不論,既然是上榜歌曲,那至少質量和美感得過硬吧?很遺憾,其中的大部分作品毫無藝術價值。

對,就是這麼奇怪,在唱片公司「獨具匠心」的運作後,某些歌星唱著不明所以的新作,得到了大把粉絲痛哭流涕地追捧,把一旁的路人看得一愣一愣的。難怪經常有人哀嘆,我老了,新鮮事物我接受不來。

❷ 抄襲的大明星

成蹊之前聊過一些比較常見的抄襲手法,有抄主旋律的,有套和弦的,有抄編曲的,有把意境和感情一鍋端的,也有把幾首作品拍散再拼湊的。有人拿著抄襲拼湊的歌堂而皇之地接受萬眾矚目,有人憑藉一首抄襲之作走熱然後成了流行明星,也有人靠抄襲起家一路走到了天王天后的高度。華語樂壇的抄襲現象,不可謂不嚴重。

為什麼那麼多明星熱衷抄襲?讓自己的想法落地當然不如直接套用別人的成品來得省力,要知道被套用的作品一般都是音樂性比較出色的,更容易獲得好評,另外,抄襲是喚起聽眾記憶點的最佳方式,有些歌聽起來很耳熟,也許第一次聽就似曾相識,很容易博取好感。簡言之,抄襲可以紅得更快,同時令創作成本更低。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有的明星非常坦誠,被指抄襲後絕不詭辯,反而會大大方方地承認,但更多的明星選擇了無視、冷漠和聽之任之。

❸ 孤獨的成名曲

某位歌手僅憑一支熱門單曲大火,而且火得一塌糊塗,可就在你等他推出其他新作時,卻發現這位歌手消失了,從此也很難聽到此人的其他作品。一段時間後,他又出現在了某電影或某綜藝中,反正是不會跟音樂再有瓜葛了。曾經的成名曲,顯得那樣孤獨。

在流量為先的時代,聚集起高熱度即迅速改行的例子數不勝數。眾所周知,做音樂遠不如演影視劇和搞綜藝來錢快,所以很多歌手耐不住寂寞,懶得去深鑽和精耕,轉而利用已有的熱度去其他領域謀利。說到底,都是錢鬧的。

這樣的歌手,註定只是流星,他的名字和他的成名曲迅速被時代淹沒,從此再也沒人記得。初入音樂圈時,他說音樂是他的理想,神聖不可褻瀆,很快,他卻親自主演了褻瀆夢想的劇情。

❹ 空洞的熱門歌

眼下那些快速流行起來的熱門歌頗值得研究,不是都市裡的小情小愛就是朗朗上口的無病呻吟,它們快速躥紅接著快速墜落,有時墜落的速度比躥紅的速度還要快些。各大音樂軟體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首風靡全國的熱門單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毫無營養,極致空洞,只靠旋律上口和歌詞扎心畢竟是走不遠的,這感覺就像一個顏值上佳但毫無內涵的人,可能第一眼看上去還湊合,但經不起任何推敲和品評。這些歌,就像一朵朵美麗的曇花,一現之後,再無芬芳。

向下求同並不是華語樂壇的獨家專利,即便是歐美流行音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音樂人和製作人的面前,有最好的設備,有昂貴的樂器,有大把的資金,然而他們並不想創作出多麼傑出的作品,只挖空心思去生產熱歌。迎合大眾喜好,使唱片熱賣,令歌手爆紅,這才是寫歌的目的。於是,芭樂情歌得以大肆橫行。

什麼是芭樂?我個人對芭樂的理解是:愛情是不變的主題,人聲是表達核心,歌詞刻意多愁善感,節奏不快不慢,樂器簡單且用套路式推進,編曲平淡敷衍不犯錯。

比芭樂更不堪的是口水歌,口水歌比較容易解釋,用魔性的副歌給你反覆洗腦,滿是粗糙和低俗味兒。

芭樂橫行,口水歌遍地,好歌無人問津,都在研究速成,可大眾卻顯得很受用。

好花要好土,對歌手和音樂人們來說,大眾就相當於他們生在的土壤,你我都是這土壤的一份子。音樂的藝術本質日漸模糊,那作為土壤的我們又做得如何呢?

華語樂壇怪現狀之接收端

❶ 只看臉不聽歌

這是最突出也是最廣泛存在的一個問題。我承認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對於藝術家們來說,顏值充其量只是個加分項而不是主項,他們之所以能長久打動人心,主要是靠作品、實力和精神。

以前我特喜歡與人聊音樂,後來無奈放棄了,我發現與人交流音樂實在太難了,很多人都是只看臉不聽歌的,我們在兩個頻道上各說各的,表面上一派和諧,實則根本沒有交集,完全是低質的溝通。

有時候我特納悶,為什麼一定要揪住顏值不放呢?既然人家是音樂人,難道聽眾不該將注意力放在作品上麼?這是對作者最起碼的尊重吧?

❷ 只聽唱只看詞

嗓音是所有,歌詞是一切,此類歌迷的數量之大超過想像。種種跡象表面,太多人只停留在音樂欣賞的表層而從未深入過,當然,藏於深層的美感也就不可能獲知了。

音樂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一首歌中不止有主唱和歌詞,還有創作背景、樂器音色、伴奏旋律、樂手配合、情緒表達、意境延伸、結構設計等一系列要點,這也是一路有家駒經常分享的文章方向。

如果你一直不走出演唱和歌詞的舒適區,那麼與音樂有關的深層美感和共鳴,你可能永遠也無法體驗到了。

❸ 做無謂的排名

喜歡周杰倫,就一定要把周杰倫說成亞洲第一世界前列。崇拜黃家駒,就一定要把黃家駒說成中國神話世界奇蹟。鍾情王菲,就一定要把王菲說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還不算,還酷愛替人家排名,誰秒殺了誰,誰碾壓了誰,誰吊打誰。有時候覺得,歌迷比偶像還累。他們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統統發洩在了做排名的過程中,並從中獲得了極大的快感和安慰。

總共沒聽過幾個人的歌,甚至某個人的歌都沒聽全,卻有給全世界音樂做排名的膽量,如此看來,梁靜茹的勇氣這些人一定沒少聽。

文無第一,其實不用煞費苦心地排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是第一,你的偶像也是你心中的第一,但請不要張嘴大聲說出來。別忘了,道可道,非常道。

❹ 擅長劍走偏鋒

去各大音樂軟體的歌曲評論區轉一圈你會發現,人們好像不是在聽歌,其中很多評論讓人哭笑不得,作詩的,編故事的,寫對聯的,尋人的……各種評論都有,唯獨對音樂本身的美感賞析少之又少。

人們不願意沉浸在藝術中,也不願意就音樂談音樂,而更願意脫離歌曲活在另一個虛無的世界裡。延伸思考和感知是對的,但至少不要偏離作品本身,也許音樂本來只是描寫一段湖邊美景,他卻聽成了面對困難要自信自強。

這些人還特別擅長以偏概全,尤其喜歡抽出一個指標,然後得出一堆結論。比如一首歌曲的吉他音色不錯,就算其他元素都很稀鬆平常,他們也敢說這首歌是神作。比如一位歌手寫了一支公益歌曲,明明作品爛到外星球,他們也敢說這是大愛之作的典範。

擺在你我面前的當務之急只有一個,儘快提升音樂欣賞水平!如此才能去發現更多好作品,進而體驗到更多高級美感和共鳴。

小時候成蹊酷愛看槍戰類的片子,裡面的人經常是雙手齊射,連換彈夾的動作都沒有,子彈永遠打不完,看得人爽死。後來乍一看到某片裡出現換彈匣的鏡頭,頗感不適,暢爽感頓失,最恨的一句臺詞就是:我沒子彈啦!但後來想明白了,打個沒完是不合理的,沒子彈才是正常的,從此再看到舉槍連射五分鐘不停的片子反而不適應了,還會說一聲,哎呦好low。

聽歌也是如此,剛開始聽到好歌時也是不順耳的,可好歌聽多了,有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後,就會明白以前聽的只是芭樂和口水歌。

縱觀音樂層面和聽眾層面的諸多怪現狀,如果想深究背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是一個字,急!歌手著急出名著急賺錢,所以不惜用刷榜或抄襲的手段來走紅,然後便大肆撈錢。用時間去沉澱?抱歉做不到,那太慢了。歌迷生活壓力大節奏快,所以聽歌也著急,太長的聽不了,太吵的聽不了,太靜的也聽不了。靠深度聆聽去提高欣賞水平?抱歉做不到,那太累了。總之一句話,雙方都太浮躁了。

說了這麼多,華語樂壇是不是一定沒救了呢?成蹊認為不是。

華語樂壇堪稱全世界最特殊的樂壇,得益於市場體量十分龐大,因此它養活了各種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每種音樂風格都可以存活下來,再小眾也餓不死。長期以來,芭樂和好歌共存,而且各自都在野蠻生長,兩極分化現象嚴重。流量歌手們代表著人氣和熱度,獨立音樂人代表著質量和方向,兩者雖勢同水火,卻又在同一環境中碰撞發展。有一點很值得欣慰,好歌手好樂隊好作品正在日益增多了。

我相信,隨著人們鑑賞能力的提高和對對藝術敬畏之心的培養,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垃圾歌曲的生存空間被大大壓縮,有含金量的音樂作品逐漸成為主流,真正優秀的歌手和樂隊終將贏得市場。

認識到問題所在,對未來抱有信心,願有一日,真誠的作者得到尊重,優秀的音樂花開遍地。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呼倫貝爾特產俄羅斯奶皮列巴

一路有家駒微信公眾號,由成蹊創立於2015年,本平臺為懷念一位傑出的音樂人而建。始於他,止於全世界。每月十號為「一路有家駒公益日」,捐款已進行49期,累計捐出現金45745.01元。

相關焦點

  • 薛之謙,華語樂壇之謎
    三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你誰能代表華語樂壇,你能輕鬆說出那麼今天,誰能擔起華語樂壇的大梁?是音樂鬼才hxx?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zxx?涅槃重生的薛之謙正在比肩周杰倫引領華語樂壇02肝腦塗地的粉絲比起薛之謙,還有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未解之謎
  • 三個版本的「2020十大金曲」,映照出華語樂壇的畸形現狀
    「最佳歌曲」和「十大金曲」居然大都無人知曉,這未免讓人有點尷尬吧。現在的樂壇怎麼都這樣了呢?難道就沒有一首傳唱度廣一點的歌曲嗎?當然有,我們接著再來看第三版「年度十大金曲」:很明顯,這裡的十首歌曲,就沒有人沒聽過了吧?這個榜單,是根據網絡傳唱指數總結出來的「2020十大網絡金曲」,相信每一首你都聽過,哪怕你並不知道演唱的人是誰,甚至歌名也有點模糊。
  • 薛之謙,華語樂壇之謎
    三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你誰能代表華語樂壇,你能輕鬆說出王菲鄧麗君羅大佑四大天王;十幾年前也有周杰倫林俊傑等等。那麼今天,誰能擔起華語樂壇的大梁?是音樂鬼才hxx?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zxx?還是唱跳rap流量頂峰cxx?
  • 如今華語樂壇為何萎靡不振?時代因素成關鍵,再難回到巔峰時期
    相信許多70、80後的朋友都能感受到,如今的華語樂壇正處於走下坡路萎靡不振的狀態。許多人都會感嘆一句華語樂壇沒落了。其實在八卦看來,華語樂壇的沒落不是沒有好聽的歌曲,而是沒有堪稱經典,有傳唱度的歌曲。讓華語樂壇跌落神壇的,有著許多因素,其中時代的因素成關鍵。
  • ...以父之名》傲視華語樂壇 國外對以父之名的評價為什麼無人敢翻唱
    周杰倫《以父之名》傲視華語樂壇 國外對以父之名的評價為什麼無人敢翻唱時間:2019-09-18 11:02   來源:發星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周杰倫《以父之名》傲視華語樂壇 國外對以父之名的評價為什麼無人敢翻唱 周杰倫的歌曲以父之名為什麼是神典範,而且還無人敢翻唱以父之名,這是怎麼一回事?
  • 薛之謙,華語樂壇之謎——為什麼他還能蹦躂到現在?
    三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你誰能代表華語樂壇,你能輕鬆說出那麼今天,誰能擔起華語樂壇的大梁?是音樂鬼才hxx?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zxx?涅槃重生的薛之謙正在比肩周杰倫引領華語樂壇02肝腦塗地的粉絲比起薛之謙,還有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未解之謎
  • 從第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看華語樂壇現狀,吳青峰鄧紫棋成扛把子
    從第31屆金曲獎入圍名單來看,入圍的歌手都是非常有實力的,有一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比如周華健、梁靜茹、張震嶽、吳青峰、鄧紫棋等歌手幾乎無人不知,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實力派歌手比如:楊乃文、王若琳、許哲佩、魏如萱、阿爆等。
  • 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十大天王巨星
    華語樂壇上流行這一句話,叫做「杰倫之後再無天王」。意思是說,自周杰倫之後,華語樂壇再也沒有出現過能稱之為天王的歌手了。目前活躍在樂壇一線的林俊傑、張杰、薛之謙等雖然唱功好人氣旺,但稱他們為天王,他們似乎還沒有到達那個級別。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梳理一下,華語樂壇上毋庸置疑無可厚非的十大天王級歌手。他們的存在,曾讓華語樂壇的江山更加如此多嬌。
  • 華語樂壇最重要的5個歌手是……
    更重要的是她對於華語的群眾有另一層重要意義:流行歌曲啟蒙者。若沒有鄧麗君,恐怕大眾能接受流行歌曲要延緩很久。總結下就是:她是能力最強的一個,影響力最大的一個,最具啟蒙意義的一個,任何讚美之詞對她都顯得多餘。
  • 那華語樂壇真的後繼無人了!
    華語樂壇從上個世紀開始,最大問題一直是原創問題。這導致後續沒有好的原創音樂人出現,反而是出現了大量的抄襲、翻唱,讓華語歌壇至今沒有特別創新的東西,還是老一輩的歌手在支撐。那時候的華語樂壇,充斥著大量的翻唱,很多歌手的成名作都是來自日本歌手的翻唱,甚至可以說,一個中島美雪養活了半個華語樂壇。任賢齊的《天涯》、鄧麗君的《漫步人生路》、王菲的《容易受傷的女人》……都是來自日本歌曲的翻唱,只是當時信息閉塞,而唱片公司為了宣傳也往往不會去說這是翻唱,導致很多人以為這是原唱。那個時候的華語樂壇看似很繁榮,其實是很不真實的。
  • 華語樂壇影響力十大女歌手排名
    在中國的華語樂壇,有著無數實力超群的歌手,他們撐起了整個中國的華語樂壇市場。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華語樂壇最具影響力的女歌手們。TOP 10:鳳飛飛鳳飛飛七八十年代在臺灣享有極高地位,七十年代曾是瓊瑤式電影主題曲的主將。風格單純明朗。八十年代她引入了更多夕陽曲風,變得動感熱情。九十年代她傳承臺灣本土歌謠,深情成熟,充滿鄉土氣息。
  • 「新臺綜」水土不服,《聲林之王》暴露華語樂壇發展現狀
    一定程度上,《聲林之王》也暴露了臺灣樂壇的現狀。在《聲林之王》中,我們可以看到2007年在《超級星光大道》一舉成名的「星光幫」兩大王牌林宥嘉和蕭敬騰擔任導師,在後期還能看到徐佳瑩、李千娜、李佳薇這些同樣來自星光大道的學弟妹。從某個側面來說,在華語樂壇群雄割據、百家爭鳴的這十年間,星光大道的歌手仍然佔據了臺灣地區主流市場上不小的份額。
  • 華語金曲獎2017,華語樂壇的巔峰之夜
    ,接連拿下兩座歌王桂冠,實力天后辛曉琪不負眾望獲得年度「最佳國語女歌手」,歌后之名實至名歸,現場和樂迷朋友一起親密互動!2017華語金曲獎一大主題就是致敬華語經典,所以邀請了眾多樂壇經典歌手通過音樂喚醒大家對於經典的記憶。
  • 天賜的聲音:王力宏被迫炫技,暴露了華語樂壇現狀的悲哀
    到了第九期王力宏終於被拍炫技了一次,果然技驚四座並拿下金曲,卻也暴露了華語樂壇現狀的悲哀。由於王力宏之前一直沒有真正發力,所以此前就被丁薇吐槽過沒有太大的驚喜,而丁太升也曾在微博中評價他沒有野心。這一次王力宏終於被迫營業,大大炫技了一把,與那吾克熱合作的一首《飄向北方》讓所有人記起這位依然是華語說唱的宗師級人物。
  • 竟有80萬首華語歌在沉睡,《金曲撈》要讓好歌重見天日
    懷揣「打撈蒙塵金曲」的心願而來——可是很多人問:一首曾經就沒紅過的歌,放到現在就能紅嗎?「打撈」真的有意義嗎?大數據告訴你:當然!近日,《金曲撈》聯合官方合作夥伴QQ音樂出爐了一份基於平臺的「華語音樂遺珠大數據」。整個數據中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在其龐大的華語音樂庫中,收聽量佔比1%不到的華語歌,就有80萬首之多。換句話說,有80萬的華語歌基本沒人去聽。
  • 處於兩華語樂壇巔峰之間的任賢齊,絕對是那個特殊時代的天王
    唐閗在之前的文章說過,華語樂壇在邁向黃金十年的過程中,曾出現過一些分量極重的歌手,他們或終結一代巨星的統治,或為樂壇注入新的力量,或在樂壇青黃不接之時獨挑大梁。總而言之,他們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華語樂壇的進程,也為後來的樂壇繁榮奠定了基礎,而在這些人中,任賢齊無疑是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一個。
  • 以父之名◍周杰倫 | 華語樂壇巔峰神曲
    因當時全亞洲超過五十家電臺同步首播《以父之名》,並有八億人收聽,因此將每年的7月16日定為「周杰倫日」。曾經有人將這首歌定義為:華語暗黑風作品之先河,難以企及,超前樂壇二十年,放到歐美樂壇也難以超越。
  • 華語樂壇頭號失蹤者,為王傑譜寫經典之後,生死成謎
    華語流行樂壇上,說起王傑和齊秦,恐怕無人不知。但如果說起與他們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王文清,恐怕知者少之又少。王文清是華語樂壇上最神秘、最著名的「失蹤者」!他的去向成謎、生死未卜!他的人生上演了著真實版的:哥不在江湖,江湖卻依然流傳著哥的傳說!
  • 在芭樂情歌泛濫的華語樂壇裡,華晨宇簡直就是一股清流
    在芭樂情歌泛濫的華語樂壇,華晨宇簡直是一股清流。他的專輯很多都是他自己作曲,他的大部分作曲,小編我只能大致用「前衛且境界高」來形容。他做的音樂偏小眾,如果歌詞改成英文放在歐美市場應該會更受歡迎吧。華晨宇在音樂上是很全面的,他玩過的風格太多太多了,光是搖滾他就玩了十幾種。
  • 七八十年代的華語樂壇巨星,伴隨著我的成長,他就是——劉文正
    當今的樂壇,可謂是群星蜂擁,音樂圈新人燦若銀河,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在當時的歌壇劉文正像太陽一樣綻放光芒,他從唱功、風格、颱風、身材、外形、氣質和人品各方面評點,都是不可多得無可挑剔的對華語歌壇做出貢獻的一代巨星。劉文正的音色獨特,極具魅力,他演唱的臺灣校園歌曲、浪漫愛情情歌,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