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求生】
湖北小夥因疫情滯留,住帳篷釣魚野居一個多月
@北京時間消息,近日,湖北荊門,因疫情爆發當地實施交通管控,一恩施小夥滯留農村,住帳篷,靠釣魚過野居生活。民警接到村民報警後前往了解情況,小夥稱自己是元旦左右到此地來旅遊,帳篷中還有不少生活用品,鍋、油、米都在,並且備有太陽能充電器。檢測完體溫,民警建議小夥去賓館居住,但小夥堅持選擇在原地暫住,等待疫情結束封鎖解除後再回家。
【「禁蛙」討論】
蛙類養殖委被撤銷引發「禁蛙」討論 以後還能不能吃牛蛙了?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消息,2月16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的原創文章。文章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此言一出,輿論譁然。疫情發生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三部門於1月26日聯合發布公告,嚴厲打擊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違規交易行為,加大執法力度和強度,並倡導文明飲食文化。此後,北京大學呂植教授牽頭並徵集了19名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學者聯名倡議,全面杜絕對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
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發布聲明稱,在當前全國展開抗擊疫情阻擊戰、公眾普遍要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的情況下,該文章給社會造成了不良影響,對此深表歉意,並已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
▲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發布聲明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官網顯示,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於2019年3月29日成立,旨在為中國蛙類繁育利用行業和廣大養蛙人提供一個規範、專業的服務支持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如此算來,到2月18日宣布被撤銷,該組織成立不足一年。
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的撤銷引發社會關注,網友們隨即紛紛陷入牛蛙是否為野生動物、是否可食用的討論中。截至2月20日下午6時,有關「牛蛙」的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3億。
▲資料圖:牛蛙人工養殖
一名行業專家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牛蛙雖為外來物種,但在中國基本都為人工養殖,「可歸為一類養殖的水產品」,即便野外確實存在養殖牛蛙逃逸入侵後的歸化種群,但規模不大,也沒有大量捕捉到市場上出售,因此在市場管理方面,與普通淡水產品沒有太大差異。「疾病上的風險就是一般淡水水產都有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問題,徹底燒熟再食用就可以保證安全。」該專家表示。
中漁協原生水生物及水域生態專委會主任委員周卓誠認為,由於野味概念的相對模糊,且管制野生動物與合規養殖物種有一定的重合,部分地區採取「一刀切」,甲魚、牛蛙甚至泥鰍都禁止出售。在當前,這樣的管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屬於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建議疫情結束後,各部門需要更明確標準,推廣白名單制度並不定期更新,可以將人工飼養多年且成熟的甲魚、蛙類、娃娃魚、鱷魚等產品進一步合規化。
▲廣東信宜市禁止銷售包括牛蛙、龜、泥鰍在內的水產品
「一般認為魚類及低等無脊椎動物與感染人類冠狀病毒牽連較遠,絕大多數跟人相關的冠狀病毒都由野生哺乳動物傳播。」周卓誠表示,牛蛙為合法養殖的非保護動物,但落實到基層職能部門,目前對水陸共存的兩棲爬行類非保護動物的管轄權並不是特別清晰。
對於合法養殖的非保護動物的相關問題,2月20日下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針對蛙類等人工繁殖的動物的交易等問題,相關法律法規還在修訂中。「不僅是蛙類,還有梅花鹿等野生物種,在人工繁殖方面的技術同樣較為成熟,現在關鍵問題是人工繁殖的野生動物與純野生動物之間如何界定和管控,有關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在修訂中。」
【雞湯】
真正的英雄,就在你我身邊
前幾天,一段名為《我們最好的時光就是現在》的視頻登上熱搜,短短幾分鐘的內容為什麼會引發網友熱議?有人說,「因為能看見每一個中國人不放棄的樣子。」
視頻裡,已經7天沒有回家的一線護士與9歲女兒隔空擁抱,孩子早已泣不成聲。親愛的孩子,不是不想抱抱你,可是現在這種時候媽媽還有更重要的使命。南京地鐵站,一個小姑娘走向正在執勤的民警,把隨身攜帶的口罩送給他。民警向小姑娘敬了一個禮,所有的溫暖與感謝,此刻都無法言語。
那麼多平凡崗位的普通人,都在儘自己最大的能量做著並不平凡的事。
一位網友留言:「我們生在了一個好的時代,為什麼5000年文明能依然屹立世界之巔?或許就是因為中國人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任何時候,我們都相信我們有共同的祖先,我們都是中華民族,我們都是中國人。」
從三級風到八級風,才是自然界,有幸福也有苦難,才是人生。
每一個繁花似錦,都經歷了暗濤洶湧;每一個鮮豔奪目,都經歷了風雨無阻;每一個風光無限,都經歷了黯然傷神。看得到的美好,看不到的傷痕,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更懂得背後的力量!
一場疫情,看似無情的災難背後,更多的是令人動容的溫情。
一封封印著紅色指印的請戰書,除夕夜馳援武漢的解放軍,還有那些奮戰在最前線的醫護人員……
他們可以不怕病毒,在緊急危難中挺身而出;他們可以不分晝夜,在死神的魔爪裡搶救病人;他們可以不厭其煩地在治療特殊患者時細緻入微,救死扶傷,他們用每個瞬間把握生命大關,勇敢又果斷。
可是想一想,他們也是父母牽掛的孩子,也是年幼孩童的依靠,如今卻堅定地站在了與死亡直面的戰「疫」一線,只為他們要堅守更多人的生命與希望。
還在堅持工作的外賣員、快遞員,他們穿梭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他們是隱形的超人,默默地守護著自己生活的城市。
那些為守護生命而拼盡全力的人,讓我們看到,沒有被禁錮的城,只有離不開的愛,再艱難,愛不會離開!在這些平凡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閃光的人性。
有人曾如此評價:「中國總是被他們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何其有幸,我們都是其中一員。
很多時候,挫折是人生的常態,在我們遭遇疫情挫折時,不應一味放大痛苦讓其充塞心靈。從現在起,我們要收起埋怨生活的目光,學會調適心弦,坦然面對。
行進中可以沒有道路,但不能沒有前進的腳步。要相信,沒有一味的苦,沒有永遠的痛;沒有邁不過的坎,沒有闖不過的關。困難只是暫時的,遲早會過去。
總有人說,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每一個在危情中逆行的身影,都值得我們銘記。
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真正的英雄,一直都在你我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