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開宋代生活密碼,皇澤寺這組宋墓石刻定格千年歲月

2020-12-23 瀟湘晨報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要說最有故事的朝代,宋代算一個。《楊門女將》、《少年包青天》、《大宋提刑官》這些以宋代真實人物和事件改編的電視劇,帶領我們撥開層層迷霧,遨遊這個傳奇的時代;金庸先生的代表小說《神鵰俠侶》、《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等也是以宋代為背景;近兩年大火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和《清平樂》更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這些經典文藝作品,讓更多人對宋代產生了好奇心。

你知道宋代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嗎?

你知道宋代流行的樂器是什麼嗎?

你想了解宋代的社會風俗嗎?

走進皇澤寺博物館

從《宋墓石刻》裡尋找答案吧!

《宋墓石刻》位於皇澤寺博物館內二聖殿左上方平臺內側,出土於1974年-1980年,雕刻於南宋時期,共計24塊,每塊長2米,寬0.8米。

伎樂雕刻

定格在時空裡的大宋樂隊

一眾樂伎一字排開

投入地演奏著樂器

三弦、拍板、笛、手鼓......

仿佛能聽到金石絲竹之聲

越過時間、穿過空間而來

考古學家認為

三弦起源於元代

廣元宋墓石刻的出土

把三弦的歷史至少提前了一個世紀

最初流傳地區很有可能就是古代廣元

雜劇和大曲

宋代廣元的藝術生活

「雜劇」是宋代較為流行的藝術形式

集歌曲、說白、舞蹈於一體

和簡省後的「大曲」

是瓦肆和勾欄內演出的重頭戲

也是官商富賈宴飲的一大娛樂項目

皇澤寺收藏的宋墓石刻

有一組雜劇和大曲的雕像

這說明當時墓主人生活的時代

廣元境內的富庶人家流行看雜劇和大曲

為地區的歷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貴史料

侍宴圖

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寫照

和石刻一起出土的還有買地券

記載了墓主人的部分信息

而石刻中的《侍宴圖》

則揭開了墓主人的生活面紗

飯桌有罩有桌幔

桌上有酒盞果盤

侍女立侍左右

屋內陳設、房屋裝飾

以及雕刻的花卉和瑞獸

可以看出主人生前富裕的生活

和高雅、廉潔的精神追求

倚門而望的人物活潑靈動

寥寥幾根線條

把神態展現的淋漓盡致

讓人不得不嘆服

工匠的高超技藝和審美

二十四孝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皇澤寺內的宋墓石刻中

還留存著《埋兒奉母》、《臥冰求鯉》等

二十四位孝子盡孝的故事

雖然故事的部分情節合理性有待商榷

但其展現了古代「百善孝為先」的理念

也引導了不計其數的中華兒女

尊老重孝,向善向上

文物是研究歷史的重要物證

而出土的隨葬品更能反映當時的社會風俗

皇澤寺珍藏的這組宋墓石刻

是研究宋代藝術、生活、建築的重要史料

走進皇澤寺博物館

一同來解開宋代生活密碼吧

綜合自皇澤寺博物館

錯過的精彩請點這裡

【來源:廣元文廣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宋代石刻藝術,惟妙惟肖
    《宋代石刻藝術》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在開放空間舉辦的重要專題陳列,旨在通過內容豐富的石刻精品,向觀眾展示兩宋時期的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和喪葬習俗以及匠心獨運的宋代石刻藝術。 本次展出的30尊浮雕畫像,匯集了四川地區出土的宋代石室墓石刻精品,多數屬首次展出。
  • 共品宋人風雅生活 開封市博物館舉辦《風•雅•宋》宋代文物展
    為大力弘揚和傳播開封宋文化,作為本屆菊花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10月17日,為期3個月的《風•雅•宋》宋代文物展在開封市博物館開展。文物「宋人素色單袍」  據了解,本次展覽主體仿宋詞結構分為「風宋」「雅宋」上下兩闋。上闋「風宋」以宋人起居、飲食、梳妝、休閒為切入點,展現了宋代因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富足而形成的獨有的市井風情。
  • 大宋王朝的悲劇人物——趙廷美家族墓尋訪記
    相比較之下,北宋的歷史似乎有些模糊而淺淡,在人們的刻意忽略下顯出一種隱隱的朦朧與悽涼,大概這就叫選擇性記憶吧? 這不代表群體定義,只代表我個人的印象,宋朝的皇族是個相對低調而又和睦的群體,除了「燭光斧影」這個歷史懸案,再加上幾宗父慈子不孝的小道典故,便沒有爆出諸如父子相殘、諸王亂政、外戚掌權甚或宦官當道等歷代皇朝都會上演的的戲碼,是大宋遮掩得好嗎?
  • 鑑賞|芸芸眾生皆成像,在貴博石刻中窺見古人生活
    遵義南宋楊粲夫妻合葬墓發掘問世以後不久,因其精美的墓葬裝飾石刻,進入了藝術史家的視野,其中的女墓主石刻、進貢者石刻和虎柱石刻,無不細膩地反映社會芸芸眾生。收藏在貴州省博物館內的「演樂圖」、「備宴圖」等石刻,都從一個側面表現了古代社會的生活。今年是貴州省博物館建館62周年。
  • 走進鞏義宋陵 傾聽歷史回聲
    一個王朝的所有皇帝都葬在一處,這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1982年,宋陵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陵還是「十一五」期間國家100處大遺址保護重點工程之一。如果說,宋陵是北宋王朝歷史的縮影,圍繞著鞏義的「七帝八陵」,究竟有哪些值得記錄的呢?
  • 四川這座寺廟不供奉佛祖菩薩,也不設大雄寶殿,而是供奉一位女子
    廣元市區有廣元地區著名的4A級旅遊景點皇澤寺,聽到那個名字,就知道這個寺廟不是一般的,確實,皇澤寺是為了紀念女性皇武則天而建的祭祀廟,另外,女性天皇還活著的時候命令自己建築,慕名訪問這個唯一的女帝廟。雖然是一個寺廟,但是皇澤寺除了主要祭祀武則天以外,沒有像其他寺廟那樣供奉佛祖和菩薩,也沒有寺廟的標配主殿的大雄寶殿,但是,根據資料,皇澤寺是被多次破壞建造的,現在的建築物大概建在清朝時代,沒有。
  • 江蘇近年來首次對宋墓的大規模發掘,展開南京城的繁華似錦畫卷
    其中,讓考古工作人員驚喜的是,宋代墓葬在本次發掘墓葬中數量最多,佔整個墓葬數量近80%。「這是江蘇近年來首次對宋代墓葬開展大規模的科學發掘。」王妮告訴記者,石門坎地區北宋屬淮南東路江寧府上元縣,南宋屬江南東路建康府上元縣,「以往,江寧區、雨花區、棲霞區、秦淮區等都有宋代墓葬發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江寧區秦檜家族墓地、江浦黃悅嶺南宋張同之夫婦墓,數量從數座到幾十座不等,相比之下,本次發掘的宋墓數量和密集度都較為少見。」
  • 一大波「宋文化」活動來襲,「風雅頌」宋代文物展10月18日開封啟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溫小娟  10月13日,記者從開封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今年第38屆菊花文化節期間將舉行《風•雅宋——宋代文物展》《「千年風雅打開宋潮」宋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大賽》《大宋文化周
  • 甘肅峽谷發現千年石刻:1800年前,古人是如何在懸崖峭壁上刻字的
    位於甘肅天井山麓,魚竅峽中的摩崖石刻《西狹頌》就是這麼一個鮮為人知的千年古蹟。西狹頌風景區清幽綺麗,青山對峙,澗流清澈,瀑布迭次相連,不僅是有石刻,更是一個盛夏避暑勝地。西狹頌風景區奇在山、美在水。山、水、石、樹,皆成風景;亭、橋、廊、榭,相映成趣。一邊是拔地而起的高山,一邊是錯落有致的懸崖,其間更有古樹參天,老藤纏繞。峽谷之間,清幽無比,澗流清澈,尤為幽靜。
  • 九日山:祈風石刻講述海絲故事
    九日山中古蹟遍布,山上現存宋代以來的石刻共78方,其中涉及宋代航海祈風的石刻共計10方,分布於九日山東、西兩峰的崖壁上,東峰2方,西峰8方,最早的為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最晚的為1266年(南宋鹹淳二年)。
  • 大足石刻論文集┃大足石刻面面觀
    「大足石刻」這座縱貫千餘載,橫容儒、釋、道的藝術寶庫,多稜鏡般地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人類智慧和有益於現實的文化積澱,不妨從幾個主要角度來鑑賞一番。從石窟建造和造型藝術看:隨著歷史的進程,佛教自身的演變,僧侶生活越來越呈現「入世」和世俗傾向,不再以石窟為主要佛事起居場所,而逐漸代之以摩崖造像和寺院結合的佛事場所。寶頂就是典型的例子,洋洋數百米的摩崖造像其規模堪稱中國之最。
  • 倩女幽魂中的蘭若寺,考古挖出巨大須彌座,此宋墓規模遠超宋皇陵
    其實在浙江紹興還真就有一個叫做蘭若寺的地方,不過這座蘭若寺已經荒廢了很多年了,建築也早已經年久失修而毀壞倒塌了,但是有一位考古專家卻對這座寺廟興趣很大,而且他還真在這座蘭若寺中發現了諸多蹊蹺,以至於這座古寺的考古工作成為當年的年度大發現:倩女幽魂中的蘭若寺,考古挖出巨大須彌座,此宋墓規模遠超宋皇陵。
  • 「北宋妙品第一」的畫家高克明之墓於成都被發現
    近日,在成都龍泉的一片墓地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這名山西畫家的墓葬。高克明的墓葬藏於高氏家族14座墓葬中,於今年8月至11月期間,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發掘清理而出。結合出土文字材料,考古人員得知,高氏後裔本是山東渤海人,北宋時居於山西,後在南宋初年南遷至成都。此外,墓地中一具保存完好的宋代女性人骨有望解開女子裹腳是否起於宋代這一疑團。
  • 千年古堤之上,石刻遺存有了守護者
    千年古堤之上,石刻遺存有了守護者 2020-12-22 2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刻史料新編》(1-4輯) 目錄
    >石刻叢編四十卷(卷一至卷二十五) 清胡聘之輯 第二十一冊山  西山右石刻叢編四十卷(卷二十六至卷四十) 清胡聘之輯山右冢墓遺文一卷附補遺一卷 羅振玉輯陝  甘隴右金石錄十卷附校補一卷 張維編 第二十二冊陝  甘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二十九)|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
    宋代定窯白釉刻花魚紋盤定窯因窯址在宋代屬定州而得名,窯址具體位於今天河北省曲陽縣澗磁村及東西燕川村。定窯瓷器創燒於唐代,盛於宋、金時期,止於元代。北宋時定窯曾一度燒制宮廷和官府用的精緻瓷器,故民國時期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談到:「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謂柴、汝、官、哥、定是也」將之列為「五大名窯」之一。
  • 浙江有座皇帝墓,1千年來有專人守墓,墓主人至今不能確定是誰
    浙江有座皇帝墓,1千年來有專人守墓,墓主人至今不能確定是誰 說到古墓,總會與時間的長短聯繫在一起,因為古墓的年代越是久遠,考古學家考究起來就更加耗費時間和精力,此前在浙江的一個普通的小山村,有一座號稱千年的古墓,當地村民們都把它叫做皇帝墓。
  • 武則天墓前61個無頭石像,「千年未解之謎」,結果被兩老農一鋤頭解開
    武則天駕崩後,陵墓前立了一個無字碑,有人猜測她要表達的意思是,自己豐功偉績太多,已經無法用文字記錄,也有人猜測武則天是個心懷寬廣之人,並不想聲張這一生的豐功偉績。武則天死後葬於乾陵,此地是風水大師推算出來的風水寶地講究繁多,但是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像,這又代表著什麼?與武則天又有什麼關係?讓人看後紛紛議論。經後人查閱歷史,也沒能找到關於這61個無頭石像的秘密。
  • 宋式生活美學懂生活更懂美
    宋代「妹子」以珍珠作為替代,將其貼在額中、眉梢和嘴角,還用一整排珍珠穿成耳墜,叫「珠翠排環」。這是獨具特色的宋代妝面。 宋代皇后的褘衣是皇后參加朝會、受冊、祭奠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深青色衣料織成,織以翟鳥花紋,衣領和衣袖還使用龍紋鑲邊,體現皇后尊貴地位。 《清平樂》在服裝道具上下功夫,這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覺醒。一些歷史學者開啟在線「科普」追劇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