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這部古代傳奇劇講述了北宋皇帝宋仁宗的一生,勾勒其在位42年「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的清明盛世,因其中服裝、布景的高水準製作,數次登上熱搜,也帶熱了關於宋代服飾、宋史圖書、宋代生活美學等方面的文化話題。
宋代「妹子」嗜「冠」如命,幾乎所有人都戴「帽子」。她們的「帽子」不僅種類繁多,使用的材質也五花八門。沈從文曾感嘆:「唐代宮廷女道士作仙女龍女裝得到發展,五代女子的花冠雲髻已日趨危巧,宋代再加以發展變化,因之頭上真是百花競放,無奇不有。」
宋代章獻皇太后劉娥所戴的禮冠,全部以龍代替,象徵自己的權力。宋代皇后會用珍珠在嘴角兩邊點面靨(酒窩),叫「珍珠面花」或「珠翠面花」。宋代「妹子」以珍珠作為替代,將其貼在額中、眉梢和嘴角,還用一整排珍珠穿成耳墜,叫「珠翠排環」。這是獨具特色的宋代妝面。
宋代皇后的褘衣是皇后參加朝會、受冊、祭奠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深青色衣料織成,織以翟鳥花紋,衣領和衣袖還使用龍紋鑲邊,體現皇后尊貴地位。
《清平樂》在服裝道具上下功夫,這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覺醒。一些歷史學者開啟在線「科普」追劇模式。一位宋史學者在微博帶上「清平樂」話題標籤,在線連載「觀後感」,話題度持續走高,也帶動他創作的新書《宋仁宗:共治時代》的銷售。此外,「我們愛宋朝」「一眼千年:宋朝的書畫美學」等雜誌專題和系列知識付費課程也引發關注,「宋朝的文人天團」「語文課本背誦天團再度出道」等話題更是屢屢刷屏。如此相對「高冷」的學問借力網絡社交平臺,知識點巧妙搭配劇情更易被理解記憶,這也不失為網際網路時代普及歷史人文的好方法。
宋朝生活家們的日常,讓人羨慕。劇中烤羊肉當夜宵,喝茶插花,品吃蜜餞李子雪花糕、糖漬梅子千層酥,還有李子旋、櫻桃煎、琥珀白果、西京雪梨等宋代精緻甜點,宋代甜點製作可謂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劇中還有一家出鏡率極高的館子,名叫清風樓,它的菜單琳琅滿目,炒兔、燠鴨、脆筋巴子、荔枝白腰子、庫魚、菜羹意葫蘆、燒餅,讓人垂涎欲滴……劇中還有一個關於美食的細節:一日官家回宮,身邊侍衛一股腦地報菜名:肘花、燻魚是冷盤,主食特意選擇了炙羊肉;曹皇后大婚之日獨守空房,一塊羊肉酥餅治癒了她的內心……
有文化學者說,《清平樂》可說是「宋人的生活美學」之集大成,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
讀詩、吟詞、朗誦是時下文化熱潮,隨著傳統古典文化的回歸和大眾對傳統文化的親近,人們發現宋朝對今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由此「宋式生活美學」受到推崇,引發「宋朝熱」。宋朝的茶道、書法、宋畫、名物、宋瓷、宋詞、雅集等,特別是宋人的焚香、點茶、插花、掛畫這生活四藝,為熱愛傳統文化尤其是宋朝生活美學的人士所津津樂道……
陳寅恪先生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朝,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的高峰,藝術與生活通融構成了生活美學的源頭,特別是宋代士人的文化修養和美學趣味為後世所追慕。宋朝並重理想與現實,兼備大俗與大雅,可以說是最適合生活的朝代,也是對時下宋人生活美學成時尚、宋代古裝劇流行乃至傳統文化中形成「宋朝熱」的文化心理和文化環境的最好詮釋。
我們藉此普及歷史人文教育,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我們「談傳統文化,實際上是談日常生活」,我們對傳統的認知,對歷史文化的感受,就要注重傳統文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關係,讓它們滲透在我們的生活實踐中,滲透在我們的生活方式中……
【來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