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
很多人真正認識諜戰劇是從《潛伏》《黎明之前》開始的,這2部劇之後,諜戰劇在藝術上趨向娛樂化、日常化、生活化的特點。
近些年的諜戰劇與市場成功呼應,也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劇類型,它的成功是市場化結果。
如果一定要列舉最具有代表性的3部諜戰劇,冷絲認為,《懸崖》《風箏》和《偽裝者》能夠上榜,而且會被排在前3的位置。
2012年初熱播的諜戰劇《懸崖》出現在諜戰劇走下坡路的階段,但是,該劇以精神訴求上表現出來的獨特性,成為新世紀諜戰劇序列中的又一重要代表性作品。
與很多諜戰劇不同,《懸崖》很少展示陰謀權術、血腥暴力等,甚至諜戰元素的處理也較為淡化,全劇重點呈現的是主人公周乙與顧秋妍這對假夫妻在極端環境下人性受到的傷害,「厭惡諜戰」的情緒成為全劇的感情基調。
毫無疑問,從《懸崖》表達的主旨來看,該劇的本質是「反諜戰」的。全劇將目光關注到人性的回歸,精神內涵更加深刻。
《懸崖》的情節製作與計謀較量相較《潛伏》並不那麼精緻完美,但在人物的塑造與精神層面的探討上顯得極有誠意,同時也顯得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
2017年播出的《風箏》被稱之為「《風箏》之後再無諜戰劇」的作品,這是對該劇的最高評價。
男主角鄭耀先的人生、信仰與人性的矛盾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他卻始終將信仰放在最高的位置。鄭耀先的一生完美地詮釋了自己在延安說的一段話:「我一直認為,做特工的,從你入行那一天起,就應該忘記自己是誰。既沒有慌張,也沒有恐懼。一顆心,永遠要踩在腳下,連跳都不能多跳一下。」
《風箏》對於人性的深度挖掘,超越了以往諜戰劇,該劇沒有迴避情報員這個職業信仰與人性之間的矛盾,真實地還原了鄭耀先的一生,從而將故事格局上升到哲學的審視高度,刻畫了一個偉大的人格。
《風箏》最觸動觀者的,不是你死我活、刀光劍影的諜報戰,而是這背後真切的人性掙扎,是萬死不辭的信仰力量。一個潛伏的特工30年所經歷的人性之苦,將電視劇上升到很高的層面——「大丈夫立於天地間,命可輕拋,但義不能絕,這個義就是信仰,再沒有什麼能夠凌駕於它之上」。
鄭耀先的這段話充分體現了《風箏》的精神內核。
2015年播出的《偽裝者》是偶像化諜戰劇的巔峰作品,該劇的選角極度貼合人物形象,在「高顏值」的基礎上更加注重角色與演員的精神氣質的貼合。
明樓的睿智持重與「海歸」做派配合的是靳東沉緩的特點,明誠的極度忠誠與細膩來自於對王凱修長柔美的手指的特寫,明臺的張揚與機敏則來自萬人迷明星胡歌充滿青春感的笑容。
明家三兄弟由外表靚麗、演技精湛的胡歌、靳東和王凱主演,最大程度上完成了對劇情中的角色塑造,同時滿足了年輕女性觀眾欣賞劇情的心理。
該劇的明家三兄弟,是有錢人家的公子哥,是流連夜上海和跑馬場的浪蕩子,是風流倜儻貌若潘安的才子,而且,與三兄弟搭配的,是明豔動人的「黑寡婦」,是高貴心狠的「女將軍」,是清純無害的「女護士」。除了諜戰戲外,可以看到每個角色的亮點,他們情感的複雜與力度,完全可以成為吸引女性觀眾的偶像劇。
可以這麼說,《偽裝者》在男人戲中訴諸情感,柔化了情節表達,讓劇情張弛有度。
同時,該劇將愛情、親情、師生情、家國情等巧妙融入劇情中,讓人物形象更個性鮮明、表現了人物的真情實感,戲劇衝突精彩紛呈。
所以,冷絲覺得,從某種角度講,《懸崖》《風箏》和《偽裝者》是諜戰劇代表作,也是巔峰作品,一時還難以被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