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天香》:當京劇與流行歌曲「兩下鍋」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當京劇與流行歌曲「兩下鍋」

 

  張遠演唱京劇版歌曲《你最珍貴》

  「兩下鍋」最早指的是不同戲曲在同一舞臺演出。近些年來,從《說唱臉譜》、《北京一夜》到《在梅邊》、《蘇三說》,從李玉剛雍容華美的反串表演到新版電視劇《紅樓夢》風格獨特的配樂、插曲,傳統京劇藝術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碰撞與融合,是一種特殊的「兩下鍋」,也是一個始終備受關注的話題。日前熱播的天津衛視《國色天香》節目中又大量湧現京劇與流行樂相結合的作品,加之以京劇男旦姿態參賽的霍尊最終奪冠,這一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熱議。當傳統經典遭遇現代流行,究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歌手學京劇「受盡了顛連」

  霍尊通透空靈的嗓音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霍尊學習京劇的時間也不過才幾個月。「對我來說,學京劇到處都是難點。」霍尊說,「最難的就是身段了,尤其是男人演旦角,很難抓住一舉手、一投足的那種感覺。」幸好有紮實的聲樂基礎和專業京劇演員尹俊的悉心指導,霍尊才得以一路過關斬將。

  同樣是對京劇零基礎的歌手張遠,也為學習京劇花了不少心思,「我對京劇的唱腔完全不了解,發聲方法和韻味都很難抓。」張遠說。張遠對待藝術非常認真,為了在節目中有出色的表現,他翻看了許多有關梅蘭芳的材料,盡力讓自己與京劇親切起來。「我初期只能去學些表面的東西,比如顫音長一些、聲音柔一些。」張遠坦言,本來參加《國色天香》只是想玩一下的,沒想到越學越喜歡京劇,也在學唱、勒頭、扮戲的過程中,越發體會到京劇演員的艱辛,後來完全是懷著向傳統藝術致敬的心情在學習、表演。

  對歌手來說,京劇的難學之處還不僅在唱法、唱腔上。身為北方人的歌手黃徵,在戲曲的發音吐字上就遇到了不少困難,許多尖團字、上口音,他都找不到規律,只好用漢語拼音一一標註,然後記下來。

  儘管歌手們學習京劇的過程充滿艱辛,但挫折過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愛上了京劇。

  「我現在沒事就想哼幾句小嗓,自己都覺得很美。」霍尊笑道。他起初覺得京劇是給老人們聽的,沒想到自己學著學著也喜歡上了,「簡直著了魔」,並表示以後的音樂創作也可能會加入京劇的元素,這正與黃徵打算在新專輯中收錄一首戲歌的想法不謀而合。張遠也在練習旦角聲腔的過程中慢慢發現,自己對流行歌曲真假聲轉換以及控制整個音域的能力,也悄然間有了提高。

  京劇使流行歌曲韻致獨特

  國粹藝術的魅力徵服了眾多流行音樂人,這讓京劇演員們頗感驕傲。《國色天香》的戲曲總監、國家京劇院著名小生宋小川說:「很多歌曲一旦加入京劇元素,便獲得了超出原作的魅力。比如《女人花》,用旦角的聲腔一唱,那種細膩與孤寂一下就出來了。」

  京劇要想與流行樂擦出火花,絕不是簡單糅合到一起就可以的。《國色天香》總導演劉濤說,他們為了讓二者更好地融合,在選曲、編曲、配器等方面,都頗下了一番功夫。「我們不是想簡單地用戲曲的板式唱流行歌曲的歌詞,我們要追求一種深度的、有機的融合。比如《北方的狼》,我們就加入了很多花臉的唱腔和音色,以與歌曲中狼的野性和力量契合。」為了讓歌手最大程度掌握戲曲的韻味,節目組都是先請專業戲曲演員錄出改編版歌曲的小樣送給歌手聽,等歌手大致學會後,再由戲曲老師細摳,力求唱出韻味。

  對於戲曲與歌曲深度融合,北京京劇院梅派青衣鄭瀟深有感悟。鄭瀟是京劇圈內有名的歌曲迷,尤其是對中國風的歌曲更為鍾情。「做京劇跟歌曲的結合不能停留在表面,不是在配器上加個京胡、加個月琴就能了事的,必須要唱出真正的京劇的味道才行。」在她看來,《情怨》、《蘇三說》、《在梅邊》都是韻味十足的成功之作。「我的同事張凱在《國色天香》中跟霍尊合作過一首《千裡之外》,要是我來編排,我會讓他們倆都正式扮上戲,在戲曲情境中表演,就像《在梅邊》那樣,引入一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故事,這樣歌曲的文化內涵就更加深刻了。」鄭瀟說。

  京劇會豐富流行歌曲的文化內涵,這是許多京劇演員共同的看法。「歌手們普遍覺得歌曲中加入京劇元素後,變得更難唱了,」擔任過一期《國色天香》節目評委的京劇老生凌珂說,「但是歌曲也的確因此變得雅致,韻味獨特。」

  流行樂讓京劇更具活力

  與京劇的鼎盛時期相比,如今欣賞京劇的觀眾數量大不如前,而貼近普羅大眾、粉絲眾多恰恰是流行音樂的殺手鐧。負責《國色天香》音樂工作的張婧一說,將兩者結合,讓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接觸到傳統藝術,是《國色天香》節目組的初衷。隨著節目的播出,一首首融入京劇元素的歌曲日漸為人們所熟悉,成果也漸漸顯現出來,首先就是參與其中的歌手們逐漸愛上了京劇。「我現在特別想走進劇場,聽一次原汁原味的傳統京劇。」霍尊說。而凌珂的「元聲京戲坊」最近也多了一位年輕的鐵桿戲迷,這名年輕人就是先聽到京劇版的流行歌曲,而後才逐漸喜歡上京劇的。

  京劇的魅力讓許多歌手摺服,而藝術的交流借鑑總是相互的。宋小川說:「霍尊的嗓音清澈透亮,他的發聲方法跟傳統的男旦唱法很不一樣,值得有關行當的京劇演員借鑑。」宋小川還表示,大到對藝術本體的理解、把控,小到對氣息、音色的控制、潤飾,京劇演員都可以從流行歌手身上獲得啟迪。而京劇男旦尹俊原本對流行樂頗為生疏,是做了霍尊的指導老師後,才知道《卷珠簾》這首歌的。「我聽了吃了一驚,流行歌曲原來也有這麼好聽的!」尹俊說。

  「京劇就是當年的流行音樂。梅蘭芳先生吸收各種元素成就了自己的藝術,如果他生活在今天,也一定會從流行音樂中汲取靈感的。」鄭瀟對京劇與流行歌曲的融合非常有信心,她相信博大精深的藝術可以源源不斷地提供可用於改編的資源,這種融合如果做得深入、做得高明,不僅能推廣京劇,或許還可以創造出屬於中國自己的流行音樂。

  是歌,而非戲

  對於在流行歌曲中加入京劇元素,多數京劇演員認為是一件可以擴大京劇觀眾群的好事。然而,他們也善意地提出了一些建議。鄭瀟對京劇和流行樂都愛之深、責之切,她直言不諱地提出,如果演員在節目中以戲裝扮相出現,那麼行頭就需要嚴格講究,否則容易讓觀眾對京劇的服飾美產生誤解。對此,劉濤表示,第一季《國色天香》主要注重演唱,以後會越做越全面、立體。

  北京京劇院旦角演員張雲在《國色天香》節目中擔任張遠的指導老師,在深感教學相長的同時,細心的張雲也發現了一個小問題:「很多歌手會不經意間說,我唱的是京劇某某某,每到這種時候,我總要善意地提醒,咱們演唱的是含有京劇元素的歌曲,可以叫京歌,但不是京劇。」這一點,凌珂也深表贊同,「我覺得戲曲與流行樂碰撞這種形式很好玩,也能吸引更多年輕人,但是這類作品畢竟不是京劇,宣傳上應該有所區分。」

  《國色天香》節目組也正是這樣做的。劉濤說,他們在做字幕時,都會強調這是戲曲版的某某歌,而並非純粹的戲曲。「通過欣賞戲曲版的歌曲,最終讓年輕人喜歡上傳統藝術,是我們由衷的希望。」劉濤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邵希煒 )

相關焦點

  • 《國色天香》總決賽霍尊奪冠 加冕「雙料王」
    在《國色天香》總決賽中,一直堅持男旦路線的霍尊穿上了京劇的全套行頭,變身為雍容華貴的「楊玉環」,而且在改編上也是來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創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華倫幫其助唱,西洋歌劇與男旦唱腔交融,京劇版《Time to say goodbye》形成了一個聽覺視覺上的雙重混搭。
  • 《國色天香》「西遊記」主題竟演 李玉剛被叫板
    李玉剛  搜狐娛樂訊 今晚21:10,天津衛視《國色天香》開設「西遊記」主題竟演,選手集體變裝「西遊記」中的經典人物大膽挑戰流行歌曲。小香玉直言:「玉剛是一個特別想把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好的孩子,可是他剛才那一番話是真不怕挨板磚,在戲曲和中國傳統文化這麼大的一個環境下,一個小屁孩兒敢放這話。」李玉剛起身向各位專業戲曲老師鞠躬致敬,「挨板磚我不怕,以前已經挨過了,我只是從一個很客觀的角度詮釋我的觀點,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希望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得更好」。
  • 劉歡加盟《國色天香》 霍尊回應「乾爹」傳聞
    最近網傳霍尊靠父母上位,更是與劉歡關係不菲,還暗指私下已經是超越師徒關係的「乾爹與乾兒子」, 在父母先後為霍尊站臺後,劉歡也將加盟《國色天香》為其助陣。作為當事人之一的霍尊方回應稱,「劉歡不是霍尊『乾爹』,他們也是在《中國好歌曲》的時候才認識的。」《國色天香》總導演證實了劉歡確定在本周節目中出任評委。
  • 張瑞希《國色天香》唱黃梅戲 稱韓國流行姐弟戀
    中國的傳統戲曲博大精深,對於一個中國人都很難在短時間內駕馭,而《國色天香》這檔節目還要將流行歌曲改編成戲曲的唱腔,這個挑戰難度張瑞希則表示語言是自己的最大問題,「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本來中文也不太好。先要把臺詞背下來,而且這種唱法是我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不過改編過的歌曲真的與眾不同。」隨著韓劇在中國的火爆,李敏鎬上了春晚,金秀賢也要來中國做節目。
  • 「乾旦」與「坤生」的《國色天香》
    昨日適逢端午,玉先生又登上CCTV3綜藝頻道的舞臺,在端午節特別節目《山水寄美端午情》中,攜手青年歌手王子歌,以「顛倒乾坤」的方式演繹了經典曲目《國色天香》。「乾」為天、為男,而「坤」為地、為女。多年來,玉先生一直以獨特的男性視角,細膩地詮釋著女性藝術,遊走於「乾坤」之間。
  • 於毅再現"歌劇魅影"經典 《國色天香》爭霸奪冠
    舉報 天津衛視《國色天香
  • 王珮瑜批郭德綱不懂京劇,酸言酸語,她會成為下一個姜昆嗎?
    導讀:王珮瑜批郭德綱不懂京劇,酸言酸語,她會成為下一個姜昆嗎?這個社會跟古代社會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 京劇花旦想拜師德雲社,京劇「潮」女的王夢婷和郭德綱合作
    京劇花旦王夢婷,用流行歌曲和京劇結合,和郭德綱進行合作,在推廣京劇的道路上走出了新形式。讓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歡京劇,讓京劇也變得流行起來!王夢婷與德雲社的合作一起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都來看京劇啦!
  • 京劇版「燃燒我的卡路裡」,太厲害了!
    這就是京劇版的《卡路裡》,我們來好好欣賞一下:短短47秒,有沒有覺得聽得完全不過癮啊!用京劇的唱腔唱出《卡路裡》這首流行歌曲,還真的是挺奇妙的。即使是對京劇一竅不通,但是依然不妨礙我們在看的時候全程星星眼,這一腔一調也都讓人快忘記了原唱。
  • 原來你是這樣的國色天香
    就這樣,我走進了國色天香,走進了戲曲的百花園。記得前不久我專門寫過國色天香帥氣的化妝師王佳豪的藝術經歷,從他身上我看到了戲曲在年輕人身上的傳承,也看到了戲曲藝術的魅力。我一直以來有一個心願,就是跟著他去演出,看看是怎樣的一種力量能讓他如此堅持,如此摯愛。終於,機會來了。前不久,他接到了鹹陽一個民間藝術團體的邀請,讓他過去演戲。
  • 於正好看卻不火的劇《國色天香》
    先說說好的地方,《國色天香》憑藉眾多實力演員的傳神演繹、起伏跌宕的劇情以及精良的製作吸引了眾多觀眾,取得了不俗的收視率。該劇延續了於正一貫的風格,講述了民國時期兩大煉香世家之間的恩怨情仇、明爭暗鬥。該劇在原有的懸疑前提下,加入了苦情的戲份,整個故事唯美、浪漫又不乏緊張。而且該劇將厚黑學融入其中,圍繞著家族恩怨、情感糾葛等明爭暗鬥,劇情撲朔迷離,跌宕起伏,懸念叢生,節奏緊張而扣人心弦。
  • 《拜見小師父》大張偉槓上蒙古歌 周深死磕學京劇
    :陳海峰   中新網11月11日電 本周六晚,《拜見小師父》將迎來兩周一度的匯報演出,無論是Selina的鈴鐺舞還是蔡國慶的手絹舞,都值得期待。
  • 京劇的行話(五)
    【尺寸】指京劇表演上唱念做打的節奏速度。 準確地把握節奏速度, 是正確表現人物的關鍵。 如何恰到好處地把握尺寸, 首先要求演員理解和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 在這個基礎上, 藝術功力則是尺寸具體處理的技術保證, 二者缺一不可。 2. 【關子】(1) 指表演技巧的竅門。(2) 指情節與情節之間銜接的「扣子」 3.
  • 《京劇貓》製作公司被曝欠薪,這個鍋誰來背?
    該網友還表示,預計於2019年上線的《京劇貓》第四季和該年暑假上映的《京劇貓 霸王折》大電影,皆未按既定計劃面世,這也和璀璨星空公司周轉出現問題,導致員工大量辭職有密切關係。同時,還有幾名自稱「前員工」的其他網友也在這條微博下表示被公司拖欠數月工資。此微博長文一出,最震驚的莫過於《京劇貓》的動畫粉絲。
  • 蒙派京劇《大盛魁》演繹駝道風雲
    正北方網訊(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馬麗俠 實習生 張志樂)「哐齊來才,哐齊來才,哐嗆……」樂池下京胡、嗩吶、笛子、馬頭琴聲聲韻味悠長;舞臺上生旦淨醜唱念、表演、舞蹈、武打,一板一眼,張弛有度。9月14日晚,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資助項目、自治區宣傳部第五批「舞臺劇精品創作」扶持項目、新創京劇《大盛魁》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精彩上演,給呼和浩特京劇戲迷帶來一場視覺盛宴。京劇《大盛魁》取材於已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的歷史長篇同名小說。
  • 【侃京劇】大學生與老戲迷的對話(下)
    這下更糟了,因為那些女觀眾才知道他原來是個「密斯特」……一時臺下大亂,觀眾紛紛買來鮮花,跑上臺去獻上。最後劇院主人出來解圍,說梅君實在太疲乏了,觀眾始欣然而散,總計謝幕共15次。     第二天早報出來,紐約就發起梅蘭芳熱來,而且很快傳遍新大陸。紐約第49街的購票行列「繞街三匝」。最初票價最高為6元,後來漲至12元,黑市票價高達30元。一夜之間,梅蘭芳成為紐約的第一號藝人。
  • 風華絕代,國色天香
    風華絕代,國色天香!那才是真正的美今天就帶所有朋友一起不談其他只將珍藏已久的這些絕色美人照發出來給大家洗洗眼睛絕對讓你眼前一亮,心理舒暢!潘虹那樣的氣質與眼睛」即使到如今歲月讓她變老了但她明亮的眼睛依舊很美關注 欣賞風華絕代,國色天香第二波
  • 京劇樂隊
    前後兩扇厚約半公分,中扇厚約一公分。前扇與中扇綁成一塊,靠後扇擊打中扇發音。板的木料以紫檀為最好,老紅木、黃楊木亦可。大鑼小鑼:銅製,也叫手鑼。重一斤左右。用皮條穿過鈸的扣眼,把方布的一角系好,演奏者雙手各持一隻,靠兩扇對擊發聲來演奏。鼎鈸,又叫大鈸,是武將「起霸」時用的。齊鈸,又叫啞鈸,是演奏曲牌時打節奏的。小鈸;又叫鑔鍋,是「走邊」或夜行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