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難行道和易行道
善導大師是淨宗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對淨土宗有一個楷定的標準。完全靠倒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靠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修行淨土就是正定業。平生業成,靠他力不是靠自力修行就易行道。
易行道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教人專持佛名、不須作觀,一切佛法自力難行,持名念佛他力易行,才真正確立了中國淨土宗的念佛法門。
什麼是難行道?一是靠自力修行,修禪,修密。聖道門是靠自力的難行道,淨土門是靠他力的易行道。
二、「難行道」修行的條件
如果修到不退轉地,也叫阿鞞跋。有兩個條件,第一要 「行諸難行」。「行」就是修行,「諸」就是非常多的意思,也就是說,要修種種非常困難的法門。要廣修六度萬行,否則不能達到阿惟越致,就不能到達不退轉地。
不僅如此,第二個條件是,於時間上也要「久乃可得」,要經過好長好長的時間,由初發心起要先經一大阿僧只劫才到初地,從初地開始要再經過一大阿僧祗劫,才到八地,八地到妙覺,又一大阿僧只劫,總共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也就是說,在還沒有成佛之前,如果以自力修行,至少必須先經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不退轉地,才會安穩。
三、「易行道」快速達到阿惟越致
釋迦牟尼佛,在祂們的教法中有易行道,有不必行諸難行,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既容易,又快速,而且快速惟越致地方便」的法門並且容易到我們每一位都能夠做得到,而且又能夠很快速達到不退轉地。
四、「聖道門」和「淨土門」
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是大菩薩所修 法門。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愚者凡夫的根器,罪惡凡夫的根器,一般凡夫的根器,都可以去修,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五、不同的宗派對淨土宗的解釋有所不同。
禪宗、律宗、淨土宗等不同宗派。主要是由於對教理的認識有分歧,或修持方法有差異。對有和空的理解不同,對大乘與小乘的秉持不同,都會對宗派的形成產生影響。
如禪宗講空、淨土宗講有。禪宗是對具有上上根器的修行者開舉的一種法門,其他法門都是通過一些辦法來讓眾生因指見月,逐漸生起正見。而禪宗則對具有上上根器的人直接用各種方式告訴他什麼是正見。主張頓悟bai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du祖師起,皆指zhi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
密宗,以密法奧秘,不經阿闍梨親自灌頂,不經阿闍梨親自授三昧耶戒,並持執不怠,不經傳授不得互相傳習及顯示非密宗信眾。
淨土宗以專念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得名。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
六、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正宗的法脈傳承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能夠使修行淨土的人,充滿法喜,心安。並且很容易做到,平生業成,萬修萬人去。
善導大師也有兩句偈語,說明我們往生很容易。
低頭禮佛在此國,
舉頭已入彌陀界。
臨終的人,往下低頭拜佛,抬頭的時候,已經不在娑婆世界了,於一念頃,即得往生十萬億佛土之外的彌陀佛國。「一念之頃越十萬億佛土」,比「輕舟已過萬重山」快多了!雖然說的是臨終,其實一生的修行也不過是「啊」的一聲那麼短暫,如同低頭舉頭之間,已經到達極樂。
龍樹菩薩將佛法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曇鸞大師則進一步解析為「自力」和「他力」,曇鸞大師的弟子道綽禪師又區判為「聖道門」和「淨土門」。也就是說,這「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輕鬆念佛的就不是佛法,不是這樣。一般佛教徒,大都比較崇敬苦修苦行者,他們認為,既然是學佛,而佛法重在實踐,所以要修苦行,越有修苦行的人,越得到大眾的信服;而你們跟老太公老太婆,不認識字的人一樣,只是動動嘴巴念念佛,那有什麼可貴呢?有人甚至於會懷疑難道這樣也是佛法嗎?這個當然也是佛法,而且不但是佛法,反而是佛法裡面最快速的。最穩當的修行方式。也是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