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2020-11-20 妙音佛語

一、什麼是難行道和易行道

善導大師是淨宗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人。對淨土宗有一個楷定的標準。完全靠倒阿彌陀佛,靠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靠阿彌陀佛的一句名號修行淨土就是正定業。平生業成,靠他力不是靠自力修行就易行道。

易行道萬修萬人去。善導大師教人專持佛名、不須作觀,一切佛法自力難行,持名念佛他力易行,才真正確立了中國淨土宗的念佛法門。

什麼是難行道?一是靠自力修行,修禪,修密。聖道門是靠自力的難行道,淨土門是靠他力的易行道。

二、「難行道」修行的條件

如果修到不退轉地,也叫阿鞞跋。有兩個條件,第一要 「行諸難行」。「行」就是修行,「諸」就是非常多的意思,也就是說,要修種種非常困難的法門。要廣修六度萬行,否則不能達到阿惟越致,就不能到達不退轉地。

不僅如此,第二個條件是,於時間上也要「久乃可得」,要經過好長好長的時間,由初發心起要先經一大阿僧只劫才到初地,從初地開始要再經過一大阿僧祗劫,才到八地,八地到妙覺,又一大阿僧只劫,總共三大阿僧只劫才成佛。也就是說,在還沒有成佛之前,如果以自力修行,至少必須先經一大阿僧祇劫,才能到不退轉地,才會安穩。

三、「易行道」快速達到阿惟越致

釋迦牟尼佛,在祂們的教法中有易行道,有不必行諸難行,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既容易,又快速,而且快速惟越致地方便」的法門並且容易到我們每一位都能夠做得到,而且又能夠很快速達到不退轉地。

四、「聖道門」和「淨土門」

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是大菩薩所修 法門。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愚者凡夫的根器,罪惡凡夫的根器,一般凡夫的根器,都可以去修,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五、不同的宗派對淨土宗的解釋有所不同。

禪宗、律宗、淨土宗等不同宗派。主要是由於對教理的認識有分歧,或修持方法有差異。對有和空的理解不同,對大乘與小乘的秉持不同,都會對宗派的形成產生影響。

如禪宗講空、淨土宗講有。禪宗是對具有上上根器的修行者開舉的一種法門,其他法門都是通過一些辦法來讓眾生因指見月,逐漸生起正見。而禪宗則對具有上上根器的人直接用各種方式告訴他什麼是正見。主張頓悟bai法要「見性成佛」自初祖達摩du祖師起,皆指zhi人心,不拘修行。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

密宗,以密法奧秘,不經阿闍梨親自灌頂,不經阿闍梨親自授三昧耶戒,並持執不怠,不經傳授不得互相傳習及顯示非密宗信眾。

淨土宗以專念往生阿彌陀佛極樂淨土得名。根源於大乘佛教淨土信仰,專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法門而得名的一個宗派。

六、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是正宗的法脈傳承

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能夠使修行淨土的人,充滿法喜,心安。並且很容易做到,平生業成,萬修萬人去。

善導大師也有兩句偈語,說明我們往生很容易。

低頭禮佛在此國,

舉頭已入彌陀界。

臨終的人,往下低頭拜佛,抬頭的時候,已經不在娑婆世界了,於一念頃,即得往生十萬億佛土之外的彌陀佛國。「一念之頃越十萬億佛土」,比「輕舟已過萬重山」快多了!雖然說的是臨終,其實一生的修行也不過是「啊」的一聲那麼短暫,如同低頭舉頭之間,已經到達極樂。

龍樹菩薩將佛法判為「難行道」和「易行道」,曇鸞大師則進一步解析為「自力」和「他力」,曇鸞大師的弟子道綽禪師又區判為「聖道門」和「淨土門」。也就是說,這「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輕鬆念佛的就不是佛法,不是這樣。一般佛教徒,大都比較崇敬苦修苦行者,他們認為,既然是學佛,而佛法重在實踐,所以要修苦行,越有修苦行的人,越得到大眾的信服;而你們跟老太公老太婆,不認識字的人一樣,只是動動嘴巴念念佛,那有什麼可貴呢?有人甚至於會懷疑難道這樣也是佛法嗎?這個當然也是佛法,而且不但是佛法,反而是佛法裡面最快速的。最穩當的修行方式。也是善導大師淨土思想的核心。

相關焦點

  • 淨土修行中對「一心不亂」、「清淨心」的兩種不同的釋義
    在佛法修行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淨土宗 修行中,由於修行宗旨的不同,分為難行道和易行道兩種修持方法。因此對淨土修行中的「一心不亂」及「清淨心」解釋有兩種不同的釋義。《阿彌陀經》的「一心不亂」,這一句經文,困擾了不少修行淨土的蓮友。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淨土宗在當代的一位高僧——淨空法師,他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而李居士的老師就是淨宗十三祖,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和尚,而印祖早已經故去多年,所以修淨土的師兄,真的不妨多看看淨空法師的文集或者視頻。
  • 佛教:在家人該如何修行?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單從修行人數來說,淨土宗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畢竟這個的門檻是最低的,理論上來說只要念過一次「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甚至聽過一次的師兄都可以算在內。當然了,絕大部分淨宗師兄都是在家人,這個也很正常,要能放下世俗中的一切,一心一意只求往生的出家人還是很少的,那麼對於這多達幾百萬的在家人來說,又該如何判斷自己的修為高低呢?或者咱們說的更直白一點——在家修行的淨宗師兄該如何判斷自己有幾分把握往生極樂呢?
  • 法華經:安樂修行第三法,如何避免違緣(79)
    語其人言:汝等去道甚遠,終不能得一切種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於道懈怠故。】法華行者還要注意三點。第一,不要輕易罵詈學佛道者,說他們的長短。什麼樣的人容易產生這樣的行為呢?不懂裝懂的愚痴人。往往懂得佛道者,不會輕易下結論;只有不懂的人,才會輕易罵詈。比如,有的人一本佛經都沒有讀,甚至連佛是什麼都不知道。
  • 淨土宗十三祖師贊
    儒道秕糠:慧遠大師二十一歲時聽道安法師講般若經,感嘆「儒道九流皆糠秕」。4. 未盡:沒有能夠說盡宇宙人生之真理。5.觀想:指觀想念佛(淨土宗早期的一種念佛方式)淨宗二祖善導大師贊彌陀報化非虛現,所述應當佛語尊。信願持名行具足,生西念佛易修門。
  • 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五帝大魔,萬神之宗。飛行鼓從,總領鬼兵。麾幢鼓節,遊觀太空。自號赫奕,諸天齊功。上天度人,嚴攝北酆。」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亦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作用。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天上神魔鬥爭,則人間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靈塗炭。元始天尊悲憫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
  • 佛教淨土宗祖師贊
    淨宗祖師贊淨宗始祖慧遠尊。儒門宗匠智慧人。學六經融匯貫通。達官顯貴眾人欽。捨棄富貴與榮華。道安法師為落髮。立身行道披袈裟。勤修苦練悟大道。廬山東林種白蓮。淨宗道場渡有緣。念佛三昧詩文寫。常觀西方殊勝景,讚美淨土極樂城,無量壽佛放光明,83歲肉身換金身。淨宗二祖善導尊,專修淨土妙法門,念佛光明從口出,每天念佛幾萬聲。嚴守戒律不毀犯,激勵弟子苦修行,精細事物大眾吃,粗糙劣質自留存。
  • 難行道:不用麻藥的開刀手術!
    難行道裡可能沒有我們預期的祥和、愉悅及慈悲。它是心與心的交會:如果你願意敞開你的心,那麼老師也會敞開他的心。這種開放的情況是兩人的傑作,其中並無神奇之處。當我們談到解脫或修行上的了悟時,總認為要達成這樣的境界,並不需要做什麼,有人會幫我們辦到的。我們以為只要獻身於某個修行團體,交足了會費,登記入會,服從團體的指示就行了。
  • 淨土宗與極樂世界——心淨則佛土淨
    而後世由於沒有了佛陀的指引,所以修行之人只能「以佛經為師」,再輔助以戒律和苦行,但是由於各自的緣法和根器的區別,每個人喜好的佛經都不同,然後也就逐漸有了不同的教派——這不光是佛教,其餘的宗教也都是一樣。淨土宗的祖師可以追溯到馬鳴菩薩和龍樹菩薩,這都是佛陀涅槃之後的大菩薩,無論悟性還是修為都非常高深。
  • 淨土宗不是八宗之一,而是阿彌陀佛的教法
    佛教自漢傳入中國後,到唐朝形成了許多派別,主要有性相臺賢禪律淨密八宗。歷來科判家將淨土宗判為八宗之一,和其他宗派等而觀之,這是佛教史上最大的誤判,它嚴重低估了淨土宗的歷史地位和現實意義。淨土宗是阿彌陀佛度化眾生的教法。
  • 『道教常識』之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以此可知,魔帝的神格很大程度上與仙帝相同,尊居諸天之界,在職責上亦有著度化眾人,指引修行的作用。所謂魔考,即是諸天魔帝對於修道之人的考驗。「魔考」之說,源自於《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
  • 七星洞講道——無魔不成道!修行人遇到魔考時,該如何應對?
    據道經記載,五帝大魔為萬神之宗,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天上神魔鬥爭,則人間劫火洞然,兵戈四起,生靈塗炭。元始天尊悲憫群生,故遣真武大帝降伏群魔。有能順利通過「魔考」的學道者,則諸大魔王同為保舉,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廢的學人,則魔王也要感嘆:「爾不樂仙道,三界那的過?其欲轉五道,吾當復奈何。」故而魔考,實則是神明為修行之人設置的關卡,通過使修行人歷經重重劫數,甄選出道德純良、淡泊清淨、信奉不二的玄門高士,終可不畏紛擾、固守本心,克服重重考驗證聖成真。
  • 佛教:佛陀教育與淨土宗
    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是因為看到眾生生、老、病、死、苦,看到這個才發心來從事於研究,從事於教學,目的是如何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告訴我們所有一切眾生的苦是從哪裡來的呢?從迷失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迷了,沒有覺悟,所以你的思想、觀念、言行都是錯誤;錯誤的思想、言行帶來的後果就是苦。所以佛通過自己的參學、修行達到覺悟了,明白之後自己的痛苦也就解決了。
  • 《道德經》中的這三個「道」,揭示了一個人應當如何修行的奧秘
    在《道德經》中多次提到「道」。在不同的地方,表述的內涵也各有不同。特別是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中提到的道,指的是萬物存在的現象。這種現象,存在於任何事物當中。只要一個人有心修道,通過看《道德經》,他會逐漸明白裡面所蘊含的「道」理。這種道理,並非普通人能夠看得出來。
  • 演慈法師演講:如何在「疫」境中修行
    所以四聖諦之中第四個諦,道。「道」是什麼?從一個單字來說,道就是修道,這個是出家人修行的問題了。但是這個道是道路,怎麼樣能夠從苦走出來?離開苦的境界而得道,到達安樂自在的境界呢?所以它必須有一條路,這個路就是方法,我們有什麼方法?簡單來說,這個路是離苦得樂的路,從佛教修行的角度來說就是修行之道、修行的方法,方法有很多。佛教裡面說八萬四千法門,適合不同的人,所以這個「道」就是滅苦之道,幸福快樂之道。
  • 也說「中和」,和你聊聊道教修行中的根本奧妙
    再做個比喻,當我們站在南北兩個極點上的時候,不論你向著哪個方向邁步,其實都是在遠離這個「極」,並且逐漸趨近於「中」。修行也是這樣。儘管祖師告訴給我們千千萬萬條修行的法門,我們也保持著一念向道的心而整裝出發,但在前行的路上,人們總是會被各種各樣的誘惑吸引,從而會忘記前行的路。但沒關係,待到興盡的時候,如果還能記得斂心息欲;在歷經了人間的喜悲與愛恨後,還能記得修行的事,那麼不妨重新開始。
  • 疫情嚴峻,在家修行,這幾部偽佛經你要搞清楚!
    這段時間,大家為了躲避新型冠狀病毒都閉門不出,除了吃和睡,我們也不能忘了修行。如誦經、念佛等等皆能去做。用誦經、念佛的功德來祈願,疫情早日好轉,世界和平,人們安康。當下正處「末法時期」,自然也有好多好多的「偽經」流傳於世。
  • 仙翁洩天機:真正活出華嚴境界的人,才是大修行,能得大自在
    這個世界至真、至善、至美,這就是經中所講的華嚴境界即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其實,在佛教人物中,有一個和這種華嚴境界很對應的形象,即彌勒佛。你會發現彌勒佛和其他宗教人物嚴肅拘謹的形象很不同的一點,便是彌勒佛總是在笑,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喜樂自在的神情。為什麼彌勒佛總是在笑呢?
  • 宗道法師: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
    修行有五種障礙的我們,佛為何不捨棄?我覺得《法然上人全集》裡的《十二條問答》特別合適,把念佛行者在念佛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問基本都說到了。自古以來,以問答形式闡明淨土教義的著作有很多,最早的是《淨土十疑論》,是天台宗的創始人智者大師寫的,書很薄,裡面只有十個問題。
  •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爭正宗,爭傳承,爭高下,把個心志都用這爭強好勝上去了,你還修什麼?大道至簡至貴,人卻不知珍愛、敬重,說是信徒,實則什麼也不信!勢如散沙,南宗攻訐北宗,東派討伐西派。全都行同陌路,自認為大!試問!不管你哪門哪宗?還有第二個道嗎?根本不立,信念不純,見那利益如蒼蠅見腥!弄得後學莫衷一是!這些豈不是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