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家人該如何修行?家是淨土,公司是道場,眾生都是菩薩

2020-11-20 紅塵若鏡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

各位師兄都知道大乘佛法有八個宗派,不過經歷「三武一宗」法難,再加上千年時間的磨礪之後,如今還比較昌盛的只有禪,淨,藏密這三門了,其餘的都極為式微,甚至失傳。

單從修行人數來說,淨土宗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畢竟這個的門檻是最低的,理論上來說只要念過一次「南無阿彌陀佛」佛號,甚至聽過一次的師兄都可以算在內。

因為這個念佛非常殊勝,「一歷耳根,永為道種」,不管念過還是聽過,將來都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利益,只要這菩提種子種下了,遲早有一天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只不過時間早晚罷了。

當然了,絕大部分淨宗師兄都是在家人,這個也很正常,要能放下世俗中的一切,一心一意只求往生的出家人還是很少的,那麼對於這多達幾百萬的在家人來說,又該如何判斷自己的修為高低呢?

或者咱們說的更直白一點——在家修行的淨宗師兄該如何判斷自己有幾分把握往生極樂呢

因為相對禪宗,藏密以及其餘如唯識,天台等其餘宗派,淨土宗是非常特殊的一派,並不能完全以對經文的熟悉程度來判斷境界,像是有些甚至大字不識的人都能念佛往生。

而這個對其餘宗派來說是很難的,那些宗派都要系統精深的研究自家的經典佛經,字都不認識又怎麼研究呢?像是唯識宗那種必須要精通許多佛經才算入門的宗派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在家修行的淨宗師兄們,不妨從下面這三個標準來判斷一下,如果您都能做到,那就相當有把握了,相反一條都不行的話,那恐怕還要繼續努力才行。

01第一:公司就是道場

對於出家人來說,道場自然就是寺廟,在這裡他們集體做早課,做晚課,吃大鍋飯,睡大通鋪,一心修行。

當然了,也有一些境界高的法師,不僅自度,還要擔負起為眾生講解說法,心理輔導,祈福教化,廣種福田的責任,也就是度他。

而對我們在家人來說,去寺廟裡面拜佛燒香,供養三寶,或者偶爾去廟裡短時間修行一下是可以的,卻絕對不能天天都在那裡呆著,那咱們的道場又在哪裡呢?

或者說,我們在哪裡修行,同時又在哪裡為眾生服務呢?

很簡單,就是在我們工作的地方,我們的客戶就是我們種福田的地方。

比如說您是農民,那田地就是您的道場,更多更好的種植莊稼,讓更多的人吃飽飯,提供更充足乾淨的蔬菜和水果,這就是您的修行和福德。

比如說您是工人,那工廠就是您的道場,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好,為客戶生產更多更優質的產品,這就是您的修行和福德。

比如您是一名職員,那公司就是您的道場,為您的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他們生活更加便利,這就是您的修行和福德。

不管您從事什麼工作,上到老闆總裁,下到清潔工外賣小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能夠幫助到他人的都是修行,並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您有一顆願意利益眾生的心

那可能有一些全職媽媽們不高興了,我們沒有工作難道就不是修行了嗎?

這個當然也是修行,全職在家雖然沒有收入,但等於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替家人服務了,如今照顧老人和小孩,再加上輔導功課,陪上補習班等等,強度一點都不比在外面上班低,甚至猶有過之,這當然也是在修行,也有福德。

其實做什麼工作都不要緊,關鍵還是心態,如果您工作只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出名,只是為了應付上級,在工作中拖拖拉拉,再三敷衍,對客戶甩臉色,這樣自然就不是修行,也毫無福德。

六祖惠能早就說過,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我們的工作地方才是最好的道場,上級同事和客戶都是我們練心的對象,這有時候比在寺廟中修行的效果更好,不少人在寺廟中打坐磕頭念經念佛都很清淨,可一入紅塵就亂了。

02第二:家就是淨土

如果說公司是道場的話,那每個人的家其實就是淨土,這比起前者是一個更高的要求。

我們有一些師兄在外面和在家裡完全是兩個樣子,讓人根本無法相信這是同一個人——他們認為外面的人都很重要,反而家人都像是充話費送的一樣,根本不用珍惜。

不少師兄在外面給人的感覺很好,對每個人都彬彬有禮,工作也很出色,但是在家裡就完全是另一種狀態了。

之前我有一位同事就是這樣子,他能力很強,又很上進,對每個人也都十分客氣,在公司裡面人緣非常好,大家出去吃飯活動都喜歡叫他一起。

有一次我和他吃晚飯的時候,中間他突然接了一個電話,是他老婆打過來的。

結果他剛一拿起電話臉色就變了,聲音也瞬間高了八度,變得又暴躁又憤怒——「不是和你說過了麼,沒事兒別老打我電話,我忙工作呢,孩子不舒服你帶他去醫院啊,找我幹什麼?你天天在家連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嗎?」

他黑著臉連兇了幾句之後就把電話給掛了,然後臉色又恢復如初,談笑風生。

當時我在旁邊真的有點呆住了,我之前在四川看過川劇變臉,但沒想到在真實生活中也能夠遇到,這面對妻子的兇神惡煞和外人的如沐春風兩種狀態,一個人竟然可以如此的切換自如。

而這樣的問題其實很多師兄身上都有,把好的一面,善的一面,修行者的一面都放在了外面,卻把惡的一面,兇的一面,貪嗔痴的一面都放在了家裡,留給了家人。

師兄們,這絕不是什麼美德,什麼舍小顧大,先公後私,不求度己,先求度人,這根本就是違反人性的,就算佛陀也從來沒有給過這樣的開示,他當年離開王宮出來尋求讓眾生離苦的法門,前提也是他家人並不需要他的照顧。

相反如果他的家人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連生存都有問題的話,他還不管不顧,毅然決然的拋妻棄子出家,那他也就不是佛了,最多算個外道,而連一絲溫度和慈悲都沒有,那也不是大乘佛法了。

佛陀專門提到過,後世沒有佛在世的時候,堂前父母就是每個人的兩尊佛,是一定要孝敬好的,上報四重恩中的第一重就是父母恩,淨業三福的第一福也同樣是孝敬雙親

所以家就是淨土,才是我們心的歸屬,如果家裡都雞飛狗跳,冷漠自私,吵鬧爭鬥,那說明您根本沒有道行啊,自己家人都度不了,又哪裡有能力度眾生?

相關焦點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和四大菩薩有關的殊勝日裡,廣大信眾到寺院進香、頂禮,可獲得數倍於平日的加持和功德。也因此,四大菩薩的道場也成了信眾嚮往的聖地,很多人都發願一定要在此生一一前前往朝山。道場,是指布道傳法時的場地。根據這一概念,同一尊菩薩可以有很多個道場。所以道場有時候特指首次傳法的場地。
  • 佛教經典:《維摩經》淨土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本經甚至被外國學者喻之為「大乘佛教文獻寶冠之珠」,可見本經在佛學界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但是,本經主角維摩居士出場之前,經文的第一品卻是討論著大乘的一個當時非常流行的觀念,這便是「淨土思想」。自古至今,「維摩淨土」被認為是唯心淨土,與繼而出現的大乘淨土三經之西方極樂世界、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藥師淨土、東方阿閦佛淨土、及後來的兜率天彌勒淨土所顯示的淨土境界都不同。
  • 佛教人物第五:大慈彌勒菩薩,以及和極樂淨土並稱的彌勒淨土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咱們繼續來分享佛教人物,前四篇我們介紹了帝釋天,韋陀菩薩,四大天王,第六天魔王波旬,今天出場的是一位相當「重量級」的人物——彌勒菩薩,或者說是彌勒佛。彌勒菩薩大家都很熟悉,只要規模稍大的寺廟一般一進山門,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彌勒像,讓人心生歡喜。只不過大部分師兄可能只知道彌勒菩薩這個笑口常開的形象而已,對於他修行的場所,法門,以及這個形象的來歷可能就未必清楚了,此外知道「彌勒淨土」的人恐怕就更少了——但這在過去甚至比如今的彌陀淨土還要盛行。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佛教中有些菩薩的淨土,竟然就藏在地球上?
    【佛教中所描述的不同淨土】 在佛教典籍中,記載了很多淨土,每種淨土都各有其特色。有時候會讓初學者眼花繚亂,在選擇的眾多淨土中徘徊。因此,了解各淨土的情況及往生條件,依據自身的能力而加以抉擇,就顯得十分必要。
  • 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
    安徽的旅遊資源其實非常的豐富,宏村,查濟,塔川,呈坎,棠樾,南屏,關麓,許村,盧村,昌溪,祖源,白石,木梨硔,章渡,赤灘,碧山村,陽產村,臨渙,天堂寨,天柱山,可能給你一個月都玩不完吧?其實在新中國成立前,婺源,三清山也是歸皖南的。
  • 非莊嚴是名莊嚴|何謂淨土?淨土在哪?
    原始佛教時期,佛弟子修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離煩惱得解脫,出三界得涅槃清淨地,這是修行的終極目的。因此,早期佛弟子莫不以離苦得樂趣向涅槃為修行鵠的。後來大乘思想興起,大乘經典出現,呼籲佛弟子應以菩薩行作為修習方向,其中便以成佛建立清淨佛土來作為學佛的終極目標。於是發心修習菩薩道,習淨土之行,成為很多經典記載著的大乘修行方式。
  • 佛教淨土宗祖師贊
    淨宗三祖承遠尊,俗家謝氏四川人,嚴守戒律修淨土,般舟三昧苦修成。釋子修行在山中,土食惡衣形面垢,頭陀苦行無饑飽,草木為食聖腹中。因緣成熟發菩提,普渡眾生心切急,彌陀聖號刻石上,方便善巧渡群迷。淨宗四祖法照尊,本是佛教修禪人,一日定中見三祖,拜師三祖入淨門。大師常見吉祥境,缽中睹見五彩雲,文殊菩薩與諸聖,講經說法好殊勝。殊勝境界常常現,樓閣寺宇現眼前,彌陀聖眾滿虛空,個個頂禮喜氣歡。
  • 魔障如何化解?應該如何修行?
    感覺到現在我們道場需要為他們誦持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打開他們的般若心智,讓他們開竅。靈悟居士念誦般若心咒,道場師兄念誦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世音菩薩蓮花部真言,為這些魔界眾生做回向。感覺到魔界的魔王們都已經打開了他們的般若波羅蜜多心智,他們都雙手合十跪在了諸佛菩薩面前,給他們做皈依,道場師兄念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功德回向,恭請十方諸佛菩薩迎接他們到有緣的十方佛土。
  • 今日是「文殊菩薩」成道日,祈願眾生福慧圓滿、六時吉祥!
    今天是1月16日,農曆臘月二十二,是佛教裡文殊菩薩的成道紀念日。文殊菩薩,是佛教著名的四大菩薩之一,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師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法王子」,是大智慧的象徵,被稱為「辯才無礙」,所以我們一般稱其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
  • 佛教八大菩薩,各個無邊慈悲
    依照佛教典籍所載,文殊菩薩是過去世無量諸佛的老師,曾經引導無數的修行者證得佛果。在《放缽經》中,佛陀也說:今我得以成佛,都是文殊菩薩的恩德!過去無數諸佛,也都是文殊師利弟子,未來當成佛者,也都是文殊菩薩威神力所致。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4、普賢菩薩,德行圓滿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為本願,從一者禮敬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
  • 「淨土」在哪裡!
    (一) 淨土是三乘的共同希望先要指出一點,淨土的修行並不是淨土宗的人所專有,這一點大家必須先了解,在佛教裡,不論什麼宗、什麼派,有兩件事學佛的人都是要做的,一是希求淨土;一是守持戒律。原來佛教中有人對淨土這問題有一個不正確的看法,一般人,尤其修阿彌陀佛淨土的朋友會有個誤會,以為阿彌陀佛在那裡做了一個淨土給我們,我們念佛就去往生、享用。其實佛教的淨土不是這樣建造的,應該是當初完全沒有一個叫淨土的地方,待至有位菩薩發很大的心,修了很大的功德,他看見眾生那麼煩惱、痛苦、悲慘,很想建設一個地方讓大家修行、解脫、成佛。
  • 文殊道場五臺山,加持力到底有多大?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 當年虛雲長老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臺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來親自感應的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而且夢見他母親因為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
  • 佛教 地藏王菩薩
    其實地藏菩薩並非只管幽冥眾生而已,在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內所有娑婆世界之六道眾生,地藏菩薩都不辭辛苦的加以救拔,使令解脫。許多佛教徒大多誦過《地藏菩薩本願經》,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很詳細的介紹地藏菩薩的前生因緣、願力、悲願、功德、方便救苦難等,所以誦、持、修、供地藏菩薩本願經,其功德威力甚大。
  • 佛教:農曆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薩」聖誕,祈願吉祥安康!
    明天是4月26日,農曆四月初四,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的聖誕紀念日。值此殊勝吉日,祈願眾生廣行布施、吃素放生、誦經念佛、持諸善業、福慧雙修,蒙文殊菩薩加持,智慧增長。本篇文章為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關於「文殊菩薩」的佛學常識,望大眾受益。南無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
  • 直心是道場!什麼是直心?要如何在生活上行此直心呢?
    這麼說一定會有人質疑,維摩詰菩薩明明又說「無虛假故」,這與前面界定直心為「心性質直,不諂曲,無有虛假。」並沒有不同啊!重點就在「道場」這兩個字,道場顧名思義就是辦道的場所。佛法中的道場,當然是指能讓眾生修行無量劫成就佛道的場所。維摩詰菩薩既然說直心是道場,那這個直心當然是永遠直,不是有時直,有時不直,否則怎麼是能讓眾生修行無量劫成就佛道的場所。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佛教名山五臺山山西五臺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同時與印度鹿野苑、拘屍那伽、菩提伽耶和尼泊爾藍毗尼花園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
  • 如果明白淨土宗修行中的難行道和易行道,你才會懂得如何修行
    四、「聖道門」和「淨土門」聖道門」必須是聖者的根器才能夠修的,是大菩薩所修 法門。而「淨土門」則不必一定要聖者的根器眾生,愚者凡夫的根器,罪惡凡夫的根器,一般凡夫的根器,都可以去修,只要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能往生彌陀淨土而成佛了。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一定要知道!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似乎是佛教的代名詞,佛教專屬。佛教道場寺院裡各處也都貼著這樣的標識,僧眾與居士相互見面打招呼,也是這句佛號不離心。雖然許多人常念這句話,但是其中的真實含義鮮為人知,大多數人只是盲目地一味念誦,如此念佛,功德利益是不圓滿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本篇文章,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解讀一下「南無阿彌陀佛」背後的深意,希望大家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