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2021-01-11 走南闖北老張哥
佛教名山五臺山

山西五臺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同時與印度鹿野苑、拘屍那伽、菩提伽耶和尼泊爾藍毗尼花園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

文殊大智菩薩法相

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的化身,主司智慧,法相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的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五臺山,清涼山,紫府山,

那五臺山究竟是什麼時候成了文殊菩薩的道場呢?五臺山,也叫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最初這裡曾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在這裡建有紫府廟,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史籍記載,永平十年,兩位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跟隨漢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來到中原,在洛陽建白馬寺後,於次年來到了清涼山,也就是五臺山。

大顯通寺,曾經鼎鼎大名的大孚靈鷲寺

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五臺山後,發現山裡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營房村有座山很像釋迦牟尼在印度講經說法的靈鷲山,而且《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曾說文殊菩薩在五頂山,也就是五臺山居住過,並為眾生講經說法,便決定在此建造寺院,命名靈鷲寺,信佛的漢明帝劉莊又在前面加上了大孚兩字,即弘信的意思,而這個大孚靈鷲寺就是現今顯通寺的前身。

五臺山,東臺頂望海寺牌樓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五臺山的佛教發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到了北齊時,五臺山的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再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臺山的五個臺頂各建一座寺廟:東臺望海寺、南臺普濟寺、西臺法雷寺、北臺靈應寺、中臺演教寺。

五臺山,南臺普濟禪寺山門

因為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演教的地方,所以這五個臺頂上的寺廟均供奉了文殊菩薩,但這五個文殊的法號不同:東臺望海寺供的是聰明文殊、南臺普濟寺供的是智慧文殊、西臺法雷寺供的是獅子文殊、北臺靈應寺供的是無垢文殊、中臺演教寺供的是孺童文殊;從天南地北來此朝拜的善男信女們,就必須要到五個臺頂的寺廟裡禮拜,據說這叫做朝臺。

五臺山,西臺法雷寺大雄寶殿

盛唐時期,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出現了第二個高潮,這個期間據《古清涼傳》,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尤其是在唐高宗和武則天「二聖」的授意下,五臺山正式確定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亦得名「清涼山」,此時的五臺山,不僅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副其實的佛教聖地了,被譽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五臺山,北臺靈應寺

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最初來源於東晉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卷二十九《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彼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有一萬菩薩眷屬,常為說法。」古印度的東北方其實就是指古中國的北方地區,而清涼山後被證實為五臺山,經中所說的文殊師利菩薩帶領一萬菩薩眷屬住持清涼山為大眾說法也驗證了此說法。

五臺山,中臺演教寺大雄寶殿

而文殊菩薩和五臺山也有個美麗的故事,相傳那時的五臺山叫五峰山,氣候惡劣至極,春天漫天飛沙,夏日乾旱酷熱,冬天滴水成冰,老百姓度日如年,一天,文殊菩薩來傳教,目睹這情況就決定改變它,文殊菩薩便變化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去東海找龍王借「歇龍石」,聽說那塊「歇龍石」可以把乾燥的氣候變得溼潤。

文殊菩薩法相莊嚴

文殊菩薩來到東海,見龍宮外面果然有一塊涼氣撲面的巨石,文殊菩薩見到龍王,說明了他的來意,龍王不捨得給:「這塊歇龍石不能借,因為它是龍子們每天工作回來,在上面歇息養神的地方。」文殊菩薩則反覆說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為了造福當地人類特地來尋求幫助的,老龍磨不過菩薩,就推說石頭太重,菩薩是拿不走的。

五臺聖境,佛音繚繞

誰知文殊菩薩謝過了龍王,走到神石前默念咒語,神石變成了小小的彈丸被文殊菩薩塞進袖筒,然後飄然而去,老龍王只能在一邊十分懊惱;當文殊菩薩回到五峰山時,正是烈日當空,因為久旱不雨,大地乾裂,人們遭受著深深的苦難,菩薩把神石安放在五峰山中間的一條山谷中,奇蹟發生了: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

五臺山清涼谷

而這條山谷則被人們命名為清涼谷,人們為了感謝文殊菩薩,就在這裡建了第一座寺院,叫清涼寺,再之後寺廟林立,這裡更成為了文殊菩薩的道場,從此,五臺山受到了各地僧俗信眾的朝拜,歷代帝王的推崇和王公武將文臣的護持,成為漢、蒙、滿、藏等各民族尊奉、海內外知名的佛教聖地。

前來朝拜的各地僧侶

相關焦點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什麼名氣很大的是「五爺」
    都知道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首的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關於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為能斬斷一切煩惱,劈開一切蒙昧,斷除一切魔障的鋒利寶劍。
  • 為什麼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歷來被佛教徒視為文殊師利菩薩住持顯聖的道場,受到佛教信眾的朝拜,來山巡禮建寺,修學弘法等事業者絡繹不絕。佛教奉五臺山為文殊師利道場是有經典依據的。第一,東晉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卷二十九《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今日農曆四月初四,在佛教徒及民間的信仰中是文殊菩薩的佛誕日。提到文殊菩薩就不得不提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此地也正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在道教的經籍中,此地原為道教所佔據,被稱為「紫府山」,並建有「紫府廟」。那麼為何這裡後來變成了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呢?
  • 文殊道場五臺山,加持力到底有多大?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 當年虛雲長老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臺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來親自感應的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而且夢見他母親因為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
  • 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顯通寺,你不知道的恢弘斑斕
    今天的目標是朝拜坐落於山西五臺山的顯通寺,這是座與白馬寺齊名的中國佛教古寺!顯通寺建於東漢年間,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那時的佛教才開始流傳於中國。作為五臺山最大的佛教寺院群落,其佔地有4萬餘平方米,數百間房屋,很多都是保存完整的古建築。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為這裡添加不少皇家的威嚴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中國唯一擁有青(漢傳)黃(藏傳)兩廟的佛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在這裡融融相處。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前往五臺祈福禮佛,或許能夠在香菸繚繞與誦經聲中,感悟到非凡的大智慧。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還是文殊菩薩的智慧?還是五爺的神靈?還是因為對本能的佛教勝地的虔心?複雜的情感交集在一起,可能這就是所謂的五臺山情結。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
  • 一座朝臺的佛國聖山,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
    來到五臺山就到了佛國聖地,就開啟了我們的朝臺之旅。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位列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座落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座臺峰,供奉五方菩薩,我們的朝臺之旅就從臺懷鎮開始。五臺山朝臺分為大朝臺和小朝臺。
  • 五臺山:文殊菩薩化現聖跡隨處可見
    在《處胎經》中文殊也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只好權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文殊菩薩是諸佛菩薩智慧的總集,許多經典中記載,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的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薩面前發過願。關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佛涅槃44年後降生於五臺山,這是非常可靠的。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這個菩薩是七佛之師,佛經裡提到了他的道場
    四大菩薩及其道場,大家耳熟能詳。每個菩薩的願力不同,都以自己的方式度化不同的眾生。文殊菩薩作為釋迦摩尼佛的大弟子,智慧辯才第一,是眾菩薩之首。文殊師利菩薩在過去世早已成佛,名為「龍種上如來」。為了方便教化,利益眾生,乘願再來,故示現菩薩身。
  • 農曆四月初四 恭迎文殊菩薩聖誕
    2020年4月26日(農曆庚子年四月初四),恭迎文殊菩薩聖誕。文殊菩薩是大乘菩薩之首,和普賢菩薩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他們合稱為"華嚴三聖"。殊菩薩表智慧,普賢菩薩表實踐,共同詮釋本尊如來理智、定慧、行證之完備圓滿。文殊菩薩為眾菩薩之首,又被稱為"大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具足一切智慧,是三世諸佛之師。
  • 文殊菩薩西方發願文,文殊菩薩十大願
    則是名菩薩十種大願。如是曼殊發廣大願已。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雨曼陀羅華遍滿虛空。其時大會諸眾盡見其華。同時讚嘆曼殊大士。聖力自在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爾時諸大會眾鹹皆歡喜信受奉行。文殊菩薩簡介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是諸菩薩上首,七佛之師。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薩像,頂有五髻,表五種智慧。
  • 文殊菩薩___上古佛龍尊王佛,諸佛之師
    據《文殊師利般涅槃經》所記載:文殊菩薩是舍衛國多羅聚落梵德婆羅門之子。依照佛教典籍所載,過去久遠劫有上古佛:龍種上尊如來(龍尊王佛),於南方平等世界成無上正等覺,壽四百四十萬歲而入涅盤,彼佛即今之文殊菩薩。
  • 五臺山顯通寺,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二座佛寺,文殊道場的開山祖庭
    字跡清楚,保存完好,是五臺山之珍貴文物。在五臺山寺院中,凡初具規模的寺院都建有天王殿,內供四大天王。四大天王的職責是保護寺院。因此,天王殿都是建在寺院的前面。今塔院寺和顯通寺在唐代是一個寺院,寺名叫做「大華嚴寺」。明成祖永樂五年,大華嚴寺分成兩座寺院:塔院寺和顯通寺。在分寺時由於天王殿在前面劃歸塔院寺;所以顯通寺就無天王殿了。
  •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的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梵名:Majurī,又稱文殊師利、法王子),舍衛國人,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徵,與普賢菩薩同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此外,毗盧遮那如來、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被尊稱為「華嚴三聖」相傳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為利劍,另外文殊為相應眾生的不同因緣,還會有不同形象的「示現」,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兒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最為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