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顯通寺,你不知道的恢弘斑斕

2020-12-23 一善行說

清晨,當溫暖的金線照射進房間,也開啟了佛教修行之路。今天的目標是朝拜坐落於山西五臺山的顯通寺,這是座與白馬寺齊名的中國佛教古寺!

顯通寺建於東漢年間,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那時的佛教才開始流傳於中國。作為五臺山最大的佛教寺院群落,其佔地有4萬餘平方米,數百間房屋,很多都是保存完整的古建築。

顯通寺主體殿堂有7座,雖然不多,但作為佛教的皇家寺院之一,許多建築都具有宮廷特色,同時擁有極大的佛教文化研究價值。再說的俗氣些,就是這裡很漂亮,在別地不看到!

今天一善行說,就介紹幾間主體殿堂吧,看圖領略佛教文化的魅力!喜歡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其他的!

五臺山作為佛教文殊菩薩道場,顯通寺當然不意外,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其中大文殊殿,供奉著7座文殊菩薩像,一間殿堂有如此多的文殊菩薩,實屬罕見。佛教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的象徵,因此大殿正中主像為大智文殊(想當初自己考試時,還在宿舍裡拜過),身騎著一頭威猛的雄獅,就是西遊記中的大王-獅猁怪,本體是一頭狻猊。於大智文殊周圍有五方文殊,是文殊菩薩的五種分身像,第七尊甘露文殊,位於大智文殊背後!

雖說是雕刻難刻神,可這些佛教造像,雙目中均透著智慧之光!

無量殿內雕刻有數之不盡的花卉吉祥圖案,斑斕華麗又層次分明,通體為磚石所建,因為大殿無梁無柱,又叫無梁殿。因為其中供奉著盧舍那佛,「盧舍那」意為「大日如來」的梵文簡稱,又叫報身佛。是釋迦佛陀的三身之一,代表著光明普照,無量智慧,所以這也是無量殿名字由來。

千缽文殊殿內,顧名思義供奉著千缽文殊像。這是一尊極大的佛教銅造像,成於明代。文殊菩薩肩上疊五個頭像,胸前有三雙手,其中一雙手捧著金缽,缽內有一尊釋迦佛陀像,菩薩的背後伸出千隻手,每手都捧著金缽,每個金缽之內都有著釋迦佛陀像。初次所見,真是被這寶像莊嚴又恢弘美麗的雕像所震驚,大開眼界。因此特點,這尊千缽文殊菩薩像因此又叫千臂千缽千釋文殊像。

這裡也峨眉山金頂一般,也有一座全銅造的大殿,又叫金殿,像這樣全銅打造的大殿全國都只有6座,來了必定要去朝拜。銅殿位於顯通寺後殿旁,這座8.3米高的大殿相當醒目。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有10000尊(不信的你可以數數,然後告訴我)。銅殿外壁也有著各種花鳥神獸,在陽光下,顧盼靈動!相傳這座銅殿由明朝妙峰和尚所興建,作為當時皇家佛教顧問的他,一共建了三座金殿,可殿另外兩間已經不現,只餘顯通寺金殿,這也算是孤品了!

五臺山的佛教文化真是底蘊深厚,真不愧是佛教聖地之一,文殊菩薩的道場。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如有機會一善行說會把其他的五臺山佛教寺院進行整理,帶給大家!也請大家能隨喜點讚關注,共同歡喜!願諸位看官六時吉祥!

顯通寺禪意

銅殿頂上的銅殿簷、銅脊獸

歲月雕刻的大鐘

不知道這是雕刻的哪位大神

下雨吹風就會響的空靈佛教之音

禪堂,這字漂亮吧

千缽文殊殿的一角

處處都是佛教的文化底蘊

這種佛教的風格,是唐朝的風格

顯通寺小美圖

充滿靈性的狗子

雪中的金顯通寺金殿

金塔上的精美佛教人物雕刻

佛教建築的歲月見證

這是三不猴裡的非禮勿言嗎?

宏偉的大佛塔

斑駁的歷史痕跡

相關焦點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佛教名山五臺山山西五臺山,是一座佛教名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同時與印度鹿野苑、拘屍那伽、菩提伽耶和尼泊爾藍毗尼花園並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同時也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為這裡添加不少皇家的威嚴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中國唯一擁有青(漢傳)黃(藏傳)兩廟的佛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在這裡融融相處。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前往五臺祈福禮佛,或許能夠在香菸繚繞與誦經聲中,感悟到非凡的大智慧。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
  • 一座朝臺的佛國聖山,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
    來到五臺山就到了佛國聖地,就開啟了我們的朝臺之旅。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位列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座落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座臺峰,供奉五方菩薩,我們的朝臺之旅就從臺懷鎮開始。五臺山朝臺分為大朝臺和小朝臺。
  • 五臺山顯通寺,中國大地上出現的第二座佛寺,文殊道場的開山祖庭
    顯通寺文殊殿大文殊殿是顯通寺的第二進殿宇。由於五臺山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所以,在五臺山的寺院中,都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其他菩薩為陪襯。大寺院還建有專供文殊菩薩的文殊殿。背後,中間騎朝天犯者是觀音菩薩,兩旁分別是:文殊菩薩騎獅子,普賢菩薩騎白象,均是明清雕塑。佛前的地面十分寬敞,布滿了跪墊和經案。經案上又擺滿了銅鐘、木魚、馨、鼓等佛家樂器,除每日晨鐘暮鼓誦經外,逢年過節做道場也多在此殿舉行。殿內那些佛像、樂器和香菸繚繞的景象,立即把人們引到了神秘的佛國世界。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什麼名氣很大的是「五爺」
    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都知道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首的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關於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為能斬斷一切煩惱,劈開一切蒙昧,斷除一切魔障的鋒利寶劍。
  •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今日農曆四月初四,在佛教徒及民間的信仰中是文殊菩薩的佛誕日。提到文殊菩薩就不得不提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此地也正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在道教的經籍中,此地原為道教所佔據,被稱為「紫府山」,並建有「紫府廟」。那麼為何這裡後來變成了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呢?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和四大菩薩有關的殊勝日裡,廣大信眾到寺院進香、頂禮,可獲得數倍於平日的加持和功德。也因此,四大菩薩的道場也成了信眾嚮往的聖地,很多人都發願一定要在此生一一前前往朝山。道場,是指布道傳法時的場地。根據這一概念,同一尊菩薩可以有很多個道場。所以道場有時候特指首次傳法的場地。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人生必有一次去朝臺,飄揚的經幡,五臺的險峻,刻骨銘心的美景與眾多朝臺者的信仰與汗水,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愛上這裡。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
  • 為什麼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歷來被佛教徒視為文殊師利菩薩住持顯聖的道場,受到佛教信眾的朝拜,來山巡禮建寺,修學弘法等事業者絡繹不絕。佛教奉五臺山為文殊師利道場是有經典依據的。第一,東晉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卷二十九《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
  • 登四大佛教名山,覽菩薩四大道場,修佛性,結佛緣,誰都去過?
    五臺山——塔院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塔院寺原是顯通寺的塔院,寺內以舍利塔作為主要建築,一向被看作是五臺山的標誌。五臺山在隋唐時已經名聲遠播,從五臺山源遠流長的興始發展中,它在四大佛山所佔據的特殊地位。五臺山——顯通寺。
  • 文殊道場五臺山,加持力到底有多大?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 當年虛雲長老從普陀山三步一拜到五臺山,耗時三年,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後來親自感應的文殊菩薩化身文吉來救他。而且夢見他母親因為他朝拜的功德,往生到了西方。
  • 文殊菩薩___上古佛龍尊王佛,諸佛之師
    據傳說,預知釋迦牟尼佛將在倫比尼園出世,而當時尼泊爾(加德滿都)還是一片荒涼沼澤地,文殊菩薩慈悲為懷,不避艱辛,提前二十餘年,率領弟子數十人,由五臺山至尼泊爾,移山填沼建造城池,以迎接偉大佛陀降臨人間。文殊菩薩又稱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法王子,代表聰明智慧。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現世為釋迦牟尼佛左右脅侍,世稱「華嚴三聖」。
  • 五臺山:文殊菩薩化現聖跡隨處可見
    在《處胎經》中文殊也說:「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在過去世,文殊曾為釋迦牟尼佛的老師,但是因為一個世界只能有一位法王教化,所以在此娑婆世界文殊只好權居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之位。文殊菩薩是諸佛菩薩智慧的總集,許多經典中記載,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的諸位佛陀都曾在文殊菩薩面前發過願。關按照藏傳佛教的觀點,文殊菩薩於釋迦牟尼佛涅槃44年後降生於五臺山,這是非常可靠的。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五臺山遠望五臺山又名「清涼山」,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薩的修行地。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五臺山的佛教文化,歷經千年歲月的沉澱,成為了佛教的一大象徵
    而說到佛教文化,我們都知道,佛教並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也就是今天的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而西方國家則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中國佛教是由印度佛教傳入發展的,而印度佛教的東傳一般被認為是在漢明帝時期。
  •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為何居於首位?美女前往做尼姑又為何?
    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稱為「金五臺」,被認為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與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統稱為中國的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居於首位,這其中有何緣由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
  • 草原文化,與佛教文化代表烏布五臺,有從山西五臺山請來的文殊菩薩
    西烏濟木齊旗的烏蘭五臺就是這樣的地方,是西藏佛教文化的名勝,是草原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的代表性目的地。2000年,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悠久的人文底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人們可能不記得烏蘭五臺最初的輝煌,但它和山西五臺山有著相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