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頗具魅力的時代,關於它的小說、戲劇、影視、遊戲等等不勝枚舉,足見人們對於三分天下的喜愛了。
而三國的出現,不得不提一個人,如果沒有他,也就不會出現漢末的群雄逐鹿,更不會有後來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歷史。而且無論是史學界還是大眾文化,都認定這個人拉開三國歷史的序幕,他所發動的叛亂是天下巨變的起始。這位改變中國歷史發展,東漢王朝的掘墓人,三國歷史的發起者,就是史稱「黃巾起義」的領導人張角。
01
張角出生年月不詳,只知道他是鉅鹿(秦治今河北平鄉)人。而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東漢桓、靈二帝統治時期。當時皇帝荒淫無道,宦官、外戚、士人等等勢力爭鬥不斷,導致朝政腐敗、黑暗。加之邊疆戰亂、乾旱、瘟疫等等天災人禍橫行,人們在水深火熱中呻吟,對生活充滿了絕望。
紛亂的時代,往往是宗教發展的土壤。對美好來世的許諾,給很多絕望者以盼望,重拾生活的勇氣。而教徒間團結友愛的關係,又讓很多人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因此宗教時常會隨著亂世而壯大。當時道家學說、方術以及各類民間信仰相結合,產生了道教。在張道陵等人的推動下,道教在東漢末年得到了巨大發展。而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就是其中的一支。
張角和弟弟張寶、張梁以《太平經》為基礎,建立了太平道。《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相傳為于吉所作。這部經書是道藏之一,內容龐雜,包括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等。《太平經》雜糅道家(黃老學說)、陰陽家等等統治思想,強調無為而治。提出財產共有、自食其力的善惡報應觀念。而在個人修行上,指出只有人們信修正道,方可斷除災異而得道成仙。《太平經》構建了一個烏託邦世界,體現了平均主義和平等理想的樸素民本思想。
02
從168年開始,張角在冀州一帶開始傳教活動。他宣傳《太平經》上的理想社會,號召人們為建立「太平社會」而奮鬥。當時官府腐敗,民不聊生。因此張角的說教,尤其是反對剝削、腐敗,主張平等互愛的學說,很快引起了廣大百姓的共鳴。投入他門下的信徒日益增多。
除了給百姓一個美好的期許外,張角還用方士所慣用的符水、咒語等等方式給人們治病。在瘟疫橫行、缺醫少藥的時代裡,很多人都會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去尋求醫治。儘管很有可能有人會痊癒,但這一百個病患中只有幾個被治癒的「神跡」,就會被無限放大,從而使張角成為人們心目中的「神仙」,使他具備了卡裡斯馬式的領袖氣質。信徒們將其視為神,對他頂禮膜拜,言行上以張角的意志為轉移。
取得一定發展後,張角派出弟子到全國各地傳教。在「以善道教化天下」的蠱惑下,很快青、徐、幽、冀、荊、揚、兗、豫等八州,信徒猛增達數十萬人。除了流民、農民、工匠等社會底層民眾外,也有部分官員甚至皇宮裡宦官成為張角的信徒。
於是,張角將教徒劃分為三十六方(教區組織),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渠帥負責。形成了當時社會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具備了與東漢朝廷叫板的資本。面對這樣的局勢,張角的野心開始顯露,他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觀點,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認為東漢(蒼天)氣數已盡,新的勢力將要崛起。而張角是擔負天命的人(土德、黃天的代表),要帶領民眾去建立一個「美好的國度」。一旦宗教團體有了激進的政治訴求,那麼就很容易淪為邪教,做出危害社會與人們的事情。
03
張角決定於靈帝中平元年(184)三月五日發起暴動,推翻東漢王朝。是年二月,不少太平道信徒潛入洛陽以及各地州郡治所,用石灰在市門及官府牆上書寫「甲子」等標語口號。渠帥馬元義帶著荊州、揚州的信徒北上鄴城,準備與張角合兵,共同起事。此外,馬元義還多次到京城洛陽約定宦官中常侍封諝、徐奉為內應,在三月五日裡應外合,一同叛亂。
正當一切準備就緒時,二月十五日,馬元義屬下唐周向官府告發叛亂之事。導致暴動計劃洩露,馬元義被車裂,一千多名信徒被捕。張角只好提前發動起事,他自稱「天公將軍」,弟弟張寶、張梁分別為「地公將軍」與「人公將軍」。由於張角的軍隊都以黃巾裹頭,因此被稱為「黃巾軍」,這場暴亂也被稱作「黃巾起義」。此外,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宗(邪)教名義發起的農民暴動。
黃巾軍一開始勢如破竹,一個月內,全國七州二十八郡都發生戰事。各地貪官汙吏以及地方豪強紛紛被殺或逃走,太平道信徒佔領了不少州郡。漢靈帝得知黃巾勢大的消息後,感到非常慌張,馬上任命何進為大將軍,組織平叛工作。何進將東漢政府軍部署在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並設置都尉駐防。使黃巾軍無法威脅京城。
此後,皇埔嵩、盧植、朱儁等名將帶領軍隊到各處鎮壓,並號召各地州郡、豪強召集義軍,參與平叛。儘管黃巾軍人數眾多,但與訓練有素的漢軍相比,顯得力不從心。而且黃巾人數雖多,但也充斥了大量的老幼婦孺,其戰鬥力受到很大影響。因此當漢軍鎮壓時,儘管奮勇抵抗,但還是頂不住官軍與地方義軍的攻勢。
04
是年底,張角帶著對「太平世界」的渴望病故,其弟張寶、張梁也相繼陣亡。轟轟烈烈的黃巾暴動,不到一年就被東漢官軍與地方義軍鎮壓,《太平道》的烏託邦世界終究無法建立。
不過黃巾軍的餘部仍在不斷地給漢朝製造威脅,一股股勢力(包括黑山、白波、黃龍、左校、青牛角等等)不斷地發動叛亂,動搖著東漢王朝的基礎。從曹操在青州「受降卒三十萬,男女百萬餘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來看,就足見黃巾餘部勢力之大了。
當然張角發起的暴動對東漢王朝最大的打擊是,各方豪強為了抵禦黃巾軍,紛紛組織起義軍,從而形成了全國範圍內大大小小的軍閥。像曹操、袁紹、公孫瓚、袁術、劉備、孫堅、劉表等等勢力,都是從黃巾暴動中嶄露頭角,並在日後稱為一方諸侯的。他們憑藉著自身的實力,脫離了朝廷的掌控,使東漢王朝名存實亡。
而當東漢朝廷發生內亂,各方諸侯趁機而起,開始了逐鹿中原的大戲。經過三十餘年的吞併戰爭,最終形成了魏、蜀、吳三國割據的局面,迎來了三國時代。因此張角發起暴動,是三國形成的遠因,一個邪教頭子,無意間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推薦閱讀
▼
如果我把中國名將都拉進微信群:名將起名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