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輿論的力量,東漢末年的特殊群體——名士,擁有怎樣的影響力

2021-01-08 網易

  

  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個看上去沒有什麼用,但是對社會的影響力相當高的群體,就是名士。平心而論,很多名士手中並沒有政治、經濟或者軍事上的權力,也未必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他們卻能得到其他人的尊崇甚至忌憚,上到曹操這樣的軍閥,下到黃巾軍這樣的流寇。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名士這個特殊群體的社會影響力。

  

掌握社會話語權的名士

  名士能夠得到各個階層的認可,而名士本身涵蓋的範疇非常大,也包含各個階層。社會地位高者有皇親國戚兼輔政大臣,比如說被讚譽為"三君"之一的竇武,他就是漢靈帝時期的輔政大臣,甚至漢靈帝的上位就是他一手推動的;社會地位低者可能就是一個窮困的避難寓居的人士,比如說管寧。

  

  名士的階層不同,獲取名望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以道德模範得名,其中包括孝悌這種個人小家的道德標準,比如孔融因為喪親而憔悴過度,在收留被抓捕的黨人張儉一事上,孔融、孔褒兄弟爭死,也包括家國大義,比如與宦官爭鬥的竇武、陳蕃。

  

  有的以錢財得名,儘管很多名士對金錢嗤之以鼻,但是用對地方也能夠收穫名望,比如以錢財救助他人的包括張邈在內的"八廚",包括接人養士的袁紹也是名士,他在洛陽的活動也是要花錢的。

  還有就是以文化得名。這種人往往經歷寒窗苦讀,鑽研儒家經學。或許是承襲淵源深遠的家學,或許是向某個名家大儒求學。在當時此類的名士並不罕見,但是由於他們的貢獻大多在文化經學而非政治軍事,所以儘管其中不乏入仕者,但在後世的名氣並不高,容易被人忽視。

  

  總而言之名士是一個成分很複雜的群體,但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掌握了社會的話語權。上到朝堂之上,各個政治人物包括朝廷的一些政令會受到名士的褒貶評議;下到閭裡之間,名士對某個人的評論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決定他的命運,甚至有些名士的政治影響力還要高於地方長官。這就是社會輿論的力量。

  

  當然在皇權的壓力面前,社會話語權顯得比較弱勢。在漢桓帝、漢靈帝期間發生過兩次"黨錮之禍",宦官勢力藉助皇權打擊名士,可以說是一邊倒的勝利。但是打擊名士的代價則是大批士人對東漢朝廷離心離德。所以在"黃巾起義"爆發的時候,漢靈帝不得不聽從皇甫嵩、呂強等人的建議,解除對士人的禁錮。

  

名士對社會的影響

  名士這個群體複雜又強大,那麼他們對社會有哪些影響呢?

  對中央政權——結成政黨

  在東漢的背景下,名望往往與仕途掛鈎,無論是道德取得的名望還是對經學的研究;另外很多名士背後是一個具有巨大政治影響力的世家望族。或者說正是因為他們出身世家大族,處於東漢政治舞臺的焦點,才更容易獲取名望。所以說在名士群體中,有一部分人也有相當的政治資源。

  

  雖然名士之間並非鐵板一塊,但是大多數名士有相似的道德觀;有匡扶漢室、肅清寰宇的社會責任感和心理訴求;有互相交遊、標榜的人際關係;還有共同的敵人——宦官集團。他們的立場相同,習性相近,很容易形成一種政治集團。相對而言,宦官集團雖然為非作歹、侵蝕國力,但是對於皇帝來說卻比士大夫集團更加放心。這或許也是東漢末年宦官和士人的戰爭中,總是宦官獲勝的原因。

  

  對地方軍閥——投鼠忌器

  名士群體在中央政權中有不小的影響力,在地方州郡上也一樣。即便是在漢末的亂世帷幕徹底揭開,軍閥混戰兵荒馬亂的情況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軍事力量是至關重要的,孫策、劉備、公孫瓚甚至名士出身的曹操、袁紹等軍閥也頗具武人之風。但是名士的力量仍然不容小視,殺死名士的代價往往也難以掌控。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曹操殺邊讓一事。邊讓是兗州陳留人士,也是天下名士。他並不認可曹操對兗州的統治,對曹操的態度很輕忽。曹操於是處死邊讓。邊讓本身沒有政治或者軍事上的力量,但殺死邊讓的行為卻讓曹操付出沉痛的代價。因為這導致兗州其他名士望族對曹操的畏懼和厭惡。

  

  於是在興平元年(即公元195年),曹操進攻徐州之際,陳宮、張邈等人策劃了"兗州之變",偌大的兗州只有三個縣城忠於曹氏,還是因為荀彧、程昱、夏侯惇等人的控制。這場變動險些徹底葬送曹操集團的事業,也為曹操敲響警鐘。而後名士禰衡對曹操的態度更為惡劣,曹操的做法卻僅僅是將禰衡送到荊州。

  

  另外一個典型例子是劉備"重用"許靖。許靖早先與許劭組織"月旦評"的活動,以識人著稱,本身也頗有名望。在戰亂爆發之後,許靖先後投奔過孔伷、陳禕、許貢、士燮、劉璋等人,一路從中原避難到江東、交州最後到益州。劉備圍攻成都的時候許靖逾城逃走,讓劉備非常鄙視。但是由於許靖身上的名望,法正還是勸諫劉備"重用"許靖,給他較高的地位,但沒有相應的權重。

  對個人命運——影響極大

  

  對於某個人的命運來說,名士的影響更大,這一點在上文當中也有所提及。一個具有相當話語權的名士的認可,能夠給被認可者也帶來名望,從而走上仕途。比如說曹操。曹操在入仕之前的形象並不算好,和袁紹一起飛鷹走馬,不治風儀。但是他卻得到名士橋玄、何顒的認可。橋玄更是向曹操推薦主持"月旦評"的許劭。曹操準備卑辭厚禮,才從許劭這裡得到一句評價。

  

  同樣的情況在史料記載中數不勝數,龐德公評議司馬徽、諸葛亮、龐統;龐統評議陸勣、顧劭、全琮;李膺評議孔融、郭泰等等等等,小編就不一一贅述。不客氣地說,已然成名的人物對未成名的人物的評點成為名士的"產業鏈"。這裡面或許有被評點者的道德、才能的原因,但也難免摻雜一些複雜的東西。

  

小結

  總而言之,名士群體在東漢末年是一種很特殊也很重要的力量,他們對社會影響力巨大,可能遠遠超過他們實際掌握的政治、經濟、軍事資源。雖然名士群體中不乏高層的政治人物,但是他們最普遍、最有效的武器還是社會輿論。

  

  比如禰衡、許靖讓實力遠超過他們的曹操、劉備顧忌三分,邊讓甚至讓曹操險些翻車。有些地方長官或者軍閥比如劉表、孔伷、韓馥等人本身也是以"虛名"獲得實際利益。可以說名士群體在東漢末年分布在方方面面,他們產生的影響也觸及方方面面了。

  參考文獻:《後漢書》、《三國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頂級男子天團——"三君",都死於宦官之手
    在東漢末年,名士是一種在社會上非常活躍的人群,無論是廟堂之上,還是閭裡之間,都有他們活躍跡象。名士們追求名聲,喜歡清議,有激濁揚清的社會責任感。在第一次"黨錮之禍"之後,宦官的氣焰更加囂張,士人在政治上的力量被削弱,於是更加側重輿論、話語權這樣的東西。
  • 與宋朝待遇優渥、低斟淺唱的文人相比,東漢清流名士風骨更勝一籌
    一些正直的朝廷官員與太學生的領袖人物逐漸聯合起來,形成一個清流派士大夫群體。他們以匡扶王室、維護正義為目標,以言論批判為武器,針砭時弊,抨擊權宦,成為一股新的政治勢力。 東漢後期的「清議」,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輿論。製造輿論的主體是清流派士大夫,外戚、宦官以及碌碌無為的官僚都是「清議」批判的對象,正直忠義、勇於任事的名士和官僚則成為「清議」褒揚的對象。
  • 東漢末年為何會發生董卓之亂?
    東漢末年為何會發生以涼州武人為主角的董卓之亂?僅僅是機緣巧合嗎?為什麼不是并州、幽州等地的邊疆武人扮演東漢終結者的角色?其實,位於關東地區的東漢朝廷以及士大夫集團與涼州軍民矛盾由來已久、源遠流長。為國效力的軍人不但能獲得物質賞賜,還可以如文人一樣擔任公職,軍功爵擁有者的子孫也能擁有一定程度的爵位。西漢全盤繼承了秦朝的軍功爵制,尚武精神和軍功導向從開國時代就得到推崇。劉邦本人就以「提三尺劍取天下」、「居馬上而得之」為榮。西漢前期,百官之首丞相常由開國功勳將領擔任,比如曹參、樊噲、王陵、周勃、灌嬰等。
  • 在東漢末年,作為空降的地方長官,如何加強對轄區的控制
    在東漢末年,時局動蕩,中央與地方徹底地割裂,很多野心家紛紛走上了歷史舞臺。最後的勝利者是劉備、曹操、孫權三個人,不過他們卻並不是最早具有優勢的人,而是後發制人。「三互法」與地方長官的情況  在東漢末年,能夠成為一州之牧守或者刺史,大概都有些名望和地位。但是在東漢朝廷也有對這些州牧、州刺史遏制的考慮,還是擔心他們利用自身的力量為自己或者家族謀取利益,結成黨羽。
  • 東漢末年的那些奇聞怪事
    今天小編我為大家分享一些東漢末年的一些怪事希望你們喜歡如果你們喜歡希望能關注我一下!東漢末年,也就是漢靈帝即位後依然沒有想著怎末改變漢朝的內部矛盾怎末樣讓漢朝變得強大而是和他的上一任也就是漢桓帝一樣甚至比他更加荒唐,這兩位都是十分的荒淫無道,據說漢桓帝十分的好色他的後宮可以說是史上之最擁有五六千人所以在他36歲那年就死了至於原因額大家都懂。
  • 宦官亂政,東漢末年的黨錮之爭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之後,有好幾代皇帝登上皇位的時候還是兒童。這就導致了外戚專權,漢衝帝和漢質帝時期,梁冀權勢滔天,他甚至可以廢了皇帝。
  • 《軍師聯盟》|「名士風流」後,書畫成為了藝術
    文/阿拙筆者近日追了一個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該劇講述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司馬懿輔佐曹丕,忍辱負重步步為營,最終逆襲稱帝的故事。劇裡的看點很多:看曹操哭郭嘉哭荀彧哭雲長,看甄宓「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看司馬懿和夫人的插科打諢患難與共,還可以看東漢末年的「名士風流」。
  • 東漢末年生活有多慘?換我也造反!
    《三國演義》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裡面猛將如雲、謀士如雨。雖說這本小說是七分實三分虛,但是確實是東漢末年的一個真實反映。那麼當時的社會究竟是個什麼狀況呢?我們先從當時的政府說起。當時的朝廷可以說是:內憂外患。最讓人頭痛的外患就是連年不斷的羌叛。羌人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東漢初年掃除匈奴之後,羌人就成了東漢西面最嚴重的威脅。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此人是罪魁禍首,不是董卓呂布曹操
    在張道陵等人的推動下,道教在東漢末年得到了巨大發展。而張角所創立的太平道,就是其中的一支。張角和弟弟張寶、張梁以《太平經》為基礎,建立了太平道。《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相傳為于吉所作。這部經書是道藏之一,內容龐雜,包括天地、陰陽、五行、十支、災異、神仙等等。
  • 潁川陳氏是如何從東漢的寒門成為魏晉一流高門,天下士族領袖的?
    陳氏天下一家親 潁川陳氏是東漢末年興起的世家大族,至曹魏時已經是一流高門士族。三國之際,傳承自東漢的世家大族如汝南袁氏、弘農楊氏、龍亢桓氏等都已經衰落,真正的士族領袖都是參與曹魏政權建立,位高權重的新貴家族。
  • 竹林七賢的抉擇和魏晉名士的真相
    故先有「七賢」,然後附會上「竹林」,並非是說七人真在竹林下遊談(參見陳寅恪集《講義及雜稿·清談與清談誤國》),考慮到當時名士的流行稱號(一般都以「數字加美稱」二字定名,如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和思想風尚(晉時佛教思想廣為流布),可備一說。魏晉名士——特別是竹林七賢,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歷史人物。他們本身,可以說也是非常具有話題性的人物群體。
  • 羌人:困擾東漢王朝百餘年的邊患,最終和東漢兩敗俱傷
    商朝末年,武王伐紂。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戰爭中,古羌出了很大力氣。甚至有學者考證認為:古羌和周朝王室,甚至還保持了通婚。從這不難看出,在先秦時代,古羌和華夏先民之間的淵源。古羌生活的地方,大約是青藏高原一帶。西漢時期,西漢曾經和古羌有過聯繫。並且,古羌成為了匈奴和漢朝互相拉攏的對象。並且西漢朝廷和古羌之間也或多或少發生了一定的衝突。
  • 東漢末年,楊家也是四世三公,為什麼沒有如袁紹起兵成為諸侯?
    在注重出身門第的東漢時代,能夠跟汝南袁氏相提並論的世家大族,就只有楊修所屬的弘農楊氏家族。弘農楊氏家族和汝南袁氏家族一樣,都是四世三公的名門望族。而且弘農楊氏家族的歷史悠久,西漢時期弘農楊氏就已經十分興盛,遠比剛剛崛起的袁氏家族聲望更大。
  • 東漢末年西涼名人:韓遂
    漢靈帝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及中郎將董卓徵討,都不克,而邊章、韓遂等實力進一步擴大,擁有十萬之眾,天下為之騷動。《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金城邊章、韓遂殺刺史郡守以叛,眾十餘萬,天下騷動。《資治通鑑·卷第五十八·漢紀五十·孝靈皇帝中》:北宮伯玉等寇三輔,詔左車騎將軍皇甫嵩鎮長安以討之。
  • 【備戰國考】除了官渡之戰,東漢末年三大戰役還有哪些?
    此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 假如穿越東漢末年,下面5把武器你選擇哪把?最後一把天下第一!
    假如穿越東漢末年,下面5把武器你選擇哪把?最後一把天下第一!1.軍用匕首:一寸短一寸險!
  • 東漢末年其實是四國鼎立,三國演義只寫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個?
    東漢末年那段歷史,大家可能已經如數家珍了,我們之前說了很多這方面的故事,其中的人物、戰役估計大家也了解的差不多了。今天我們打算說點不一樣的。大家知道嗎?東漢群雄割據,最後成了氣候,稱了帝的並不是只有魏蜀吳三家。很多人會疑問,不是說三國嗎,羅貫中的書也是這樣寫的呀。沒錯三國演義非常成功,它將東漢末年那段跌宕的歷史表現的淋漓至今。但是正如書名「演義」一樣,這本書也不是正史。
  • 男頻三國文,強推《東漢末年梟雄志》年度最有深度和邏輯的三國文
    特別是推薦《東漢末年梟雄志》這本算是這幾年來最好看的三國文了,寫得很有深度,相信大家看了前幾章之後,一定會熬夜也要把剩下的看完。廢話不多說,現在開始,帶大家免費入坑。1.《東漢末年梟雄志》作者:御炎簡介:三國演義裡的東漢末年是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 有勇猛的武將,有睿智的謀臣,有狡猾的梟雄,有仁義的明主,還有妖豔的美人,令人神往 可郭鵬眼裡的東漢末年卻是冰冷的 一點都不溫柔,也不正確,更不文明,處處殺機 他看到了飢餓,貧窮,戰亂,瘟疫 他看到了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他看到了蒼涼的大地,灰敗的天空 只有血的顏色是鮮豔的 所以,他要變成一匹狼
  • 管輅給師父算卦,無意間算出一樁命案,體現出東漢末年的殘酷
    其中記載了管輅算命的一個案例:管輅給自己的師父算卦,結果發現一樁人命案,體現出東漢末年的殘酷。那麼這是怎樣一樁案件呢?三國神算管輅管輅可以說是三國時期的"神算子",首先來介紹一下管輅的情況。管輅字公明,是青州平原人。管輅長得比較醜,不過心胸特別開闊,喜歡喝酒,不喜歡繁文縟節那一套。別人攻擊管輅,管輅也不怨恨,反而喜歡以德報怨。是一個比較隨和的人物。
  • 新社會階層的四大特徵
    新社會階層是時代變化的產物,是在我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產生的,是改革開放以後新生的社會群體、社會力量,是改革開放以前階級階層裡沒有的人群,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社會主義改造以後我們的階級分析中沒有遇到過的人群。該社會階層在新世紀以後,有了很大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整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非常巨大的變化。其中,產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