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曼M1坦克又有新神論:竟然暴露了中國最先進穿甲彈

2021-02-14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抗日神劇」不能看,或者你只能當做喜劇來看。因為這些電視劇的邏輯非常的混亂,在歷史和軍事常識方面更是一塌糊塗。稍微懂點軍事常識的人,看著看著就能笑點。一部國產「抗日神劇」火了,該劇名為《海上孟府》,劇中演員段奕宏在劇中給國民黨將士講課,課上的一些「神論」嚇壞了不少軍迷。

在劇中,教官向學員們提問「一戰中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

學員語出驚人:「謝爾曼!」

隨後教官竟然表示了贊同,並補充道:「謝爾曼M1,自重56噸,射速每分鐘350發,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是戰車裡的豪傑」

許多稍懂軍事的觀眾亦或是喜愛坦克題材的遊戲玩家立即坐不住了,紛紛吐槽道:「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就是這個樣子了,偏偏還不是開玩笑。」

「謝爾曼不是美國二戰坦克麼?M1不是美國現在還在裝備的坦克麼?為什麼會出現在一戰的德國?」「一分鐘350發,一秒鐘快6發了,這是要累死裝填手麼?」「威廉·特庫賽·謝爾曼:什麼?我成了德國人?還活到了一戰?」

抗日神劇的腦洞已經突破天際,作為軍迷,我們很喜歡段奕宏老師在《士兵突擊》中飾演的袁朗,但是這次我們可能碰上了假「老A」。

且慢,等等,

一戰的德國謝爾曼M1射速到底多少?設計師是不是一個叫雪曼的妹子,這些話題說起來很長,能寫半尺厚的技術說明書,所以我們暫且不提。

不過,神劇裡的一段話,也是有些軍事上的科學道理的,那就是「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只不過,神劇裡說的這個,是一種未來的中國新型彈藥,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被研製出來,那就是國產89式穿甲爆破燃燒彈。

89式穿甲爆破燃燒彈是一種口徑12.7毫米的多用途彈藥,主要配備給89式12.7毫米重機槍,85式12.7毫米高射機槍,以及85式12.7毫米坦克機槍。該彈採用新結構、新原理,集穿甲、爆炸、燃燒功能於一身的一種新彈種。這個彈藥跟老式單一功能的12.7毫米機槍彈不同,能夠像抗日神劇裡說的,做到穿甲、爆破、燃燒,瞬間完成。

我國過去的老式大口徑機槍彈,主要是54式12.7毫米重機槍彈,有普通爆破彈、穿甲燃燒彈、穿甲燃燒曳光彈和燃燒彈四種。

更大口徑的,還有老式的56式14.5毫米高射機槍彈。主要有燃燒彈、穿甲燃燒彈、穿甲燃燒曳光彈、爆炸燃燒彈四種彈。該彈碩大無朋,原本是反坦克槍使用的彈藥,特點是發射藥裝藥量非常大,彈殼長114mm,容積42.5毫升,全彈質量接近半斤,250克,彈頭質量60克左右,相當大!

老式的12.7和14.5毫米彈,用途比較單一,穿甲彈只有穿甲能力,沒有爆炸作用;爆炸彈只有爆炸作用,穿甲能力很差。而且由於技術限制,不能做到穿甲和爆炸一體設計,而且老式爆炸彈的簡陋火帽擊針引信的可靠性很低,經常產生未爆彈,遺留隱患。

圖片:國產56式14.5毫米高射機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期間,我軍經常使用這種高射機槍平射,轟擊越南的陣地,這種猛烈火力給越南官兵造成的心理陰影,想想就酸爽.

到了七八十年代,我軍面臨的打擊目標已有了很大變化,地面的步兵大量使用裝甲車輛協同坦克作戰,空中有飛機、直升機、巡航飛彈及各種無人機。這時,我們軍隊除了需要一種能打穿敵步兵戰車的大威力穿甲彈,還需要一種集穿甲、爆炸、燃燒和曳光為一體的新型彈藥。

首先是在1975年,中國看中了美國太平洋技術公司正在研製的.50APDS彈,這是一種脫殼次口徑旋轉穩定穿甲彈,使用直徑7.94毫米的高硬度鎢彈芯,能在1100米距離上打穿60°傾角的10毫米厚裝甲板,在800米距離能打穿垂直放置的42毫米厚度均質鋼板,這意味我軍的步兵營有了一種新的穿甲利器,可以用營屬重機槍的猛烈火力直接轟擊蘇聯的BMP1步兵戰車。

接下來是穿甲爆炸燃燒彈,這裡還有個看一眼就懷孕的故事。80年代中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外步兵武器的技術信息源源不斷地湧入我國。正在為研製新型彈藥耗費苦心的我國科技人員,在1984年的一次防務展上,看到比利時FN公司的APEI 169式12.7毫米穿甲燃燒彈的宣傳資料。這種多用途彈是一種高效能槍彈,集爆炸殺傷和燃燒於一體。彈頭質量為43克 ,初速900米/秒,採用可靠的猛炸藥煙火劑取代了複雜的機械引信。具有延時作用,擊穿目標後產生爆炸破片和衝擊波,並伴有燃燒。主要對付輕型裝甲車輛和飛機直升機,侵入目標後可殺傷人員和破壞裝備器材。

由於比利時這種新型12.7毫米彈藥跟中國正在研製的新型彈藥很接近,我國科研人員自然不能放過,一點不客氣的收集了全套技術說明資料,蒙在鼓裡的比利時人還以為中國要大批進口該彈藥,當做大客戶伺候的無微不至,有問必答。然後,下面沒有了.

拿到技術說明材料以後,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經總參輕武器論證所及有關單位的充分論證,我們確定了研製我國自己的12.7毫米穿甲爆炸燃燒彈的方案。

這個事件,也是現在國外航展和武器展上,洋人因為懼怕中國的「山寨」行為,拒絕中國同行仔細觀摩,參展商防火防盜防中國人的源頭。 

12.7毫米穿甲爆炸燃燒彈從80年代末戰術技術論證,1990年開始研製。湖南省湘華機械廠(國營9631廠)在1994年11月完成工廠鑑定,1995年12月完成設計定型。隨後該彈列入駐香港部隊裝備。

12.7毫米穿甲爆炸燃燒彈,主要用於毀傷敵集群有生目標,輕型武器及火力點,擊穿敵輕型裝甲目標,並對殺傷車內乘員,可對800米內敵武裝直升機和低空目標進行射擊,在機艙內產生爆炸和燃燒。該彈安全可靠,彈頭結構沒有火帽、雷管等火工品,結構簡單,起爆可靠,勤務安全性能好,解決了以往的爆炸彈安全性和可靠性差的老大難問題。

89式12.7毫米穿爆燃彈採用先進的無引信多用途彈原理,集穿甲,殺傷,爆破,燃燒,曳光,自炸於一身,解決了機槍使用多品種不同彈藥結構差異帶來的多型彈藥交叉射擊造成散布增大的弊端,還解決了小口徑引信靈敏度的矛盾,且成本較低。於是我軍利用這個技術,開始白菜化,拓展其應用範圍,陸續研製了多種口徑的槍彈和炮彈。其中的代表作品是14.5毫米穿爆燃彈。

DGE02式14.5毫米穿甲爆炸燃燒彈(以下簡稱穿爆燃彈),1994年4月正式研製,2002年8月定型並裝備部隊。現在是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的主用彈。穿爆燃彈同時具有穿甲、爆炸、燃燒三種功能。通過裝藥結構與彈心巧妙配合,實現了彈頭無引信起爆。既能保證發射和勤務安全,又能滿足彈頭撞擊薄弱目標時可靠起爆,並產生足夠數量的破片,增大對目標的毀傷作用。該穿爆燃彈的總體性能達到了同類槍彈世界先進水平。它的研製成功,為我軍提供了新的防禦低空、地面、水面輕型裝甲目標的高性能彈藥。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所有使用蘇制12.7和14.5機槍的軍隊,大多都在使用老式的蘇式槍彈,包括俄羅斯軍隊也一樣,唯獨中國軍隊的大口徑機槍全部改用脫殼穿甲彈和穿爆燃彈等新型高效槍彈。

所以,一向給人印象很土的解放軍,其中暗藏大量黑科技,先進機槍彈藥就是其中一項。

時間進入新世紀,我軍開始著手研製中國的巴雷特——QBU10式12.7毫米大口徑狙擊步槍。除了高精度的狙擊專用彈,我們還為這種威力巨大的槍械配備了一種世界最先進的彈藥——DBJ10式12.7毫米多功能彈,這是一種穿爆燃彈,但不同於以往的穿爆燃彈,該彈的彈頭由尼龍風帽、惰性彈芯、燃燒劑和底託組成。

DBJ10多功能彈沒有炸藥,是利用近幾年提出的新概念彈藥,橫向效應增強原理來實現爆炸效果。其原理是在一個筒形穿甲彈芯的內部裝填惰性物質,在彈頭撞擊靶標時,惰性物質受到高速擠壓,在彈芯內部產生極高壓力,從而使彈芯獲得爆炸原動力,在穿過靶板後,彈芯壓力釋放產生炸裂,達到炸藥爆炸的爆速,形成破片的效果。

橫向效應增強型新概念彈藥(PELE,或稱侵徹膨脹彈),是一種依靠物理作用攻擊目標,不含高能炸藥,且不配用引信的多功能新概念彈藥。這種彈藥在穿甲彈芯或破甲彈、多用途彈上裝填惰性裝填物,可最大限度地控制附帶毀傷、提高命中精度。當其撞擊目標時,彈丸內部產生高壓,使裝填物和彈丸分解,從而產生橫向效應破片,可有效的穿甲和破壞目標內部。

該彈藥是在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最早出現於德國萊茵公司彈藥系統分部研製的20mm×102mm彈藥,面世後迅速走紅,由於不裝填炸藥,該彈具有百分之百的安全性,比其它任何彈藥(如榴彈、多用途彈或易碎彈芯穿甲彈)都便宜,而且還可達到與其它彈藥相同的穿甲、爆破和燃燒性能。

美國陸軍「未來戰鬥系統」的多用途穿甲爆破彈藥就選中了德國萊茵公司的PELE侵徹膨脹彈。在研製進度上,美國德國與中國的DBJ10式12.7毫米多功能彈是幾乎齊頭並進的,這說明中國的彈藥技術,已經從囫圇吞棗的全套引進,到看一眼就懷了孕,再到進入彈藥研製的自由王國,與世界最先進水平同臺競爭。

在新世紀第一個十年以後,中國又在發展一種最新的新概念彈藥——含能破片戰鬥部。這種戰鬥部又叫反應破片或毀傷增強型破片,破片是一種聚四氟乙烯複合材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特氟龍,也就是大家廚房裡不粘鍋表面的塗層。誰都不會想到以惰性著稱的特氟龍材料能當穿甲彈的彈芯,也能像炸藥一樣爆炸。按照最新的彈藥理論,特氟龍等聚合物屬於亞穩態的惰性物質,常規燃燒點火都不能使其發生反應,但與裝甲目標高速碰撞時強烈的切變感應,能使這類亞穩態物質發生劇烈的類轟爆現象,釋放出高能炸藥量級的熱量,並產生3000℃以上的高溫。以重金屬粉末和特氟龍混合製成的高速破片,既能穿甲,也能產生轟爆,是未來穿甲爆炸燃燒彈的最理想材料。海軍對含能破片戰鬥部的演示試驗證明,毀傷半徑是普通破片戰鬥部的2倍,毀傷威力是普通破片戰鬥部的5倍。可以廣泛應用於反導艦炮穿甲彈,陸基和海基反導系統的動能戰鬥部。

這是真正的最頂尖技術。

從近幾屆珠海航展上,花樣百出的中國彈藥品種也能看出來,彈藥技術的未來是屬於中國的,對此我們深信不疑!

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不容遺忘的歷史,但如今的編劇卻在沒有經過仔細查證的情況下隨意杜撰歷史,手撕鬼子、武器穿越,讓人貽笑大方的事件層出不窮。幸好,謝爾曼M1坦克,他們也有蒙對的時候,譬如這個世界最先進的「穿甲、爆炸、燃燒,瞬間完成」。

科羅廖夫的軍事客廳       微信號:keluoliaofucn  

溫馨提示:

聯繫郵箱:gaosga@163.com

歡迎來稿,選題、內容、題材不限,文章、漫畫、視頻均可。

關注國際時事熱點,致力愛國主義國防教育。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報哥問答| 謝爾曼坦克戰場表現如何
    M4A3E8的主炮76毫米54.5倍徑火炮使用HVAP穿甲彈可以在500米擊穿139mm的鋼板,穿透力甚至超過了使用普通穿甲彈的黑豹坦克。M4A3E8的前方裝甲採一體成型,有著很高的防禦。它的裝甲達到64mm而且折算47°傾角後為90mm等深,防護性接近於T-34/85,而47°的大傾角牴御穿甲彈和高速穿甲彈的能力又高於30°傾角。經過以上改裝後,E8總重量達30多噸,不過時速仍然達到45公裡。
  • 每分鐘射速350發的謝爾曼M1?
    回到坦克本身,其實大部分軍迷都知道,德國在一戰時期的坦克是A7V系列,而謝爾曼系列坦克其實是二戰美軍大量裝備的一種主力坦克,型號M4,在抗擊法西斯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謝爾曼家族中,是否真的存在這樣一款具備較高射速及較強穿透力的坦克呢?
  • 「謝爾曼」為啥是二戰神車?一共生產5萬輛,37比1圍毆虎式坦克
    特別是在陸戰中,二戰中的多款經典坦克大放異彩。其中,由美國研製的M4「謝爾曼」坦克儘管在單車戰力性能上,無法與德制「豹」式等眾多坦克相媲美,卻被公認為是最成功的「二戰神車」,也是世界坦克研發史上最著名的中型坦克代表。據相關數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共生產了近50000輛M4「謝爾曼」,是二戰期間產量最高的坦克(僅次於蘇聯的T-34)。
  • 一戰最著名的坦克是謝爾曼M1?雷人神劇再次引爆網絡
    著名演員段奕宏(《士兵突擊》中飾演特種兵A大隊中隊長袁朗的扮演者)扮演了一名知識分子,在給一群穿著土黃色制服的士兵講解坦克。圖片:「袁朗!你這麼濃眉大眼的也終於被神劇編導給坑掉了啊!」段奕宏扮演的知識分子問士兵們:「一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一個士兵舉手報告:「報告,謝爾曼。」知識分子一本正經的說:「謝爾曼M1,坐!」
  • 美軍與德軍的鋼鐵碰撞,弗雷訥村坦克遭遇戰,謝爾曼大戰黑豹坦克
    二、 謝爾曼大戰黑豹其實弗雷訥村並不在德軍帝國師的主要進攻路線上,但德軍看到步兵進攻受挫之後,帝國裝甲師指揮官決定親自出手收拾掉弗雷訥村的盟軍部隊。於是帝國師編組了一支特混戰鬥群,這支德軍部隊麾下有兩個坦克連,裝備有大約40輛作戰車輛,其中有11輛為黑豹坦克,並且有一支德軍步兵團伴隨作戰。
  • M4謝爾曼的綜合性能要低於T-34?事實恰恰相反
    二戰期間,各種武器裝備充斥著整個戰場,在陸地作戰的時候,坦克這種武器是陸軍必不可少的,坦克在一戰中就有出現,並在戰場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出色的表現也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青睞,各國不斷發展坦克,對坦克的性能進行升級與優化,經過升級的坦克在二戰中也成為了不可缺少的陸地作戰武器。
  • 謝爾曼的火力升級之路
    平心而論,M4「謝爾曼」坦克的設計並非拙劣,而且還具備許多優點和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首先,M4「謝爾曼」動力系統堅固耐用,連蘇聯坦克都遜色幾分,德國坦克更是望塵莫及。德國「虎」式、「豹」式坦克每行駛1000千米就需要大修一次,坦克必須運回德國或捷克的工廠大修。「謝爾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戰維護就足夠了。性能可靠,故障極少。且由於美國坦克的流水線生產其生產效率相當之高。
  • 一戰德國謝爾曼M1 這是什麼鬼? 該科普一下了
    最近有部抗日神劇因為一輛坦克火了,但是火的不是坦克本身,還是那令人吐槽的軍事知識。
  • 戰地打火機——M4「謝爾曼」中型坦克
    M4「謝爾曼」坦克,是美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研製的一款中型坦克,其名字源於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軍名將威廉·特庫賽·謝爾曼,該型坦克在盟軍陣營中有著與蘇聯紅軍所裝備的「t34中型坦克」幾乎相同的重要地位。
  • 「謝爾曼M1」真能改出來?大饅頭的魔改我只服以色列人
    謝爾曼底盤以通用著稱,那麼都有哪些改型?射速最快的謝爾曼是哪個?看看這些魔改的車!
  • 坦克世界戰車溯源:在抗德神劇裡開掛謝爾曼真身竟不是「大饅頭」
    ▲《坦克世界》中的M系6級中型坦克M4A3E8「狂怒」 《坦克世界》的玩家們肯定都非常熟悉遊戲裡中型坦克的特點,它們通常在機動、火力和防禦三個維度上做到了巧妙的平衡。M系中型坦克雖然機動性不佳,但它們擁有著優秀的炮塔防禦力和良好的俯仰角。
  • 謝爾曼坦克的火炮口徑一毫米之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坦克的火炮口徑和倍徑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從戰爭開始前的37毫米到50毫米,迅速進化到後來超過100毫米。可以說在漫長的戰爭中,坦克的火炮口徑,隨著交戰雙方對防護的提升,而不斷的進化著。然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些不符合規律的,比如說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可以說在設計之初,美國陸軍就圍繞著一毫米在爭鬥。
  • 回顧狂怒式的坦克之戰,現在只能去《坦克世界》才會看到!
    美軍因為在二戰中備受德軍的坦克閃擊戰術困擾,所以為了縮短研製時間,直接將M4A3坦克改制,開發出造價低廉,又容易生產的謝爾曼M4A3E8,它是最後一款的謝爾曼坦克,由於其各項能力平衡度極高,弱點不明顯,所以也是二戰中最有名的一款坦克。
  • 樂高MOC作品欣賞:M4謝爾曼坦克及其他
    M4 謝
  • 九十年代日本最先進一款主戰坦克—90式主戰坦克
    在亞洲,中國和日本稱得上是最強大的兩個軍事強國,特別是日本,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之一,日本的軍事實力之強是有目共睹的,在上個世紀中,日本設計生產出了許許多多先進的軍事武器裝備,兵哥今天就要介紹其中的一款非常強悍的陸上坦克,就是90式主戰坦克。
  • 《狂怒》中的虎式坦克,以一敵四輛謝爾曼,還打出了「雷射」?
    就拿一步描述二戰時期,美軍與德軍的對抗作品來說,這部作品就是《狂怒》,熱血有了,信念感有了,畫面也很合美國大片的品質,但是還是有一些朋友對劇情產生了質疑,可能是被「手榴彈炸飛機」之類的劇情整怕了,對武器的性能十分「警惕」,就拿劇中的謝爾曼坦克來說,不少朋友都認為其中美軍要拿4輛謝爾曼出來才能打得過1輛虎式坦克,其實有些過於「神化」虎式坦克了,而且對於二戰時期的坦克發射子彈就像射出雷射一樣也很不能理解
  • 水陸兩棲坦克簡史 | 造型獵奇,腦洞奇大,論速度中國已佔第一
    1943年,美國人在謝爾曼坦克的基礎上,為坦克安裝浮渡圍帳和螺旋槳,變成了著名的謝爾曼DD兩棲坦克。美蘇德等國都研製了專用的坦克潛渡裝置,當中最顯眼的部件便是豎立在坦克車體上的、用於給發動機「透氣」的巨大通氣筒。
  • 中國99A坦克勁敵出現!美軍最新改進型M1A2,可擊穿一切裝甲
    電影《紅海行動》燃爆春節賀歲檔,其中有一段令影迷血脈賁張的沙漠坦克追逐大戰:沙漠中,幾輛坦克全速行駛,坦克履帶激起黃沙滾滾。一輛坦克在前面行進,後面被數輛坦克圍追堵截。中國在坦克方面取得的成就遠遠超乎大多數國人想像,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高光亮相,讓我國坦克製造工業逐漸步入世界先進行列。99A坦克是我軍最先進且完全信息化的主戰坦克,實現了戰場態勢共享、協同攻防、狀態監測、系統重構等功能,而且軟體、元器件全部自主可控。
  • 真實的《狂怒》——謝爾曼坦克一騎當千的傳奇
    不過,區域轟炸這一招早在諾曼第登陸時期便是盟軍慣用的戰術,德軍上下早已對此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再加上盟軍情報機構誤判了德軍的主要集結區域,使得這次轟炸並沒有打散德軍的整體防禦。當第33裝甲團的謝爾曼坦克剛剛越過進攻起始線、朝德軍陣地推進的時候,他們立刻遭到了兇猛的德軍反坦克炮火力集火射擊!
  • 國產神劇中那輛每分鐘350發的"德軍謝爾曼M1",我給你們找著了…
    劇中,在給士兵上課講解坦克時,輕鬆爆出了個讓人尷尬不已的硬梗…段奕宏扮演的知識分子問士兵們:「一戰時期,德國最著名的坦克是什麼?」一個士兵舉手報告:「報告,謝爾曼。」知識分子一本正經的說:「謝爾曼M1,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