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詭計全書《羅織經》精華九句,武則天看後都自嘆不如!
《羅織經》是武則天時唐朝酷吏來俊臣所著,顧名思義,這是一本專講羅織罪名,角謀鬥智的書籍,也稱「整人經」,「害人經」。
後人說,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影響力可見一斑。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它是一道獨特的」風景」,有著不同尋常的意味。其一,它是人類有始以來,第一部製造冤獄的經典。其二,它是酷吏政治中,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由酷吏自己總結所寫,赤裸裸的施惡告白。其三,它是文明史上,第一部邪惡智慧之大成的詭計全書。其四,它第一次揭示了奸臣混蛋等為何會比忠臣過得更好的奧秘:權謀厚黑。
既然《羅織經》那麼邪惡,我們還該不該讀呢?
知道人性的惡,不是為了作惡,而是為了更智慧的做個好人。
惡人自有惡人磨不假,惡人最終也會下場悽慘,總會被收拾掉,但是被他們算計的、被他們迫害的好人,卻可能被折磨的痛不欲生、損失慘重,甚至是傾家蕩產,性命不保。這種損失對當事人而言不可謂不沉痛。
我們生活裡碰到的小人不可能達到來俊臣這樣的段位,他們的手段也比祖師爺不知低了多少個檔次,讀懂《羅織經》對於如何對付小人,如何控制小人,也就是鬥得過小人,才能做個智慧的好人。
什麼人適合學習?
1、被小人折騰的困擾不已,而又無可奈何的人。
2、想做個好人,但是又害怕被小人算計的人。
3、領導者,小人的套路絕大部分都是討好領導,獲取資源,利用了領導者的個人需求。但是,對於領導者而言,對小人的縱容,就是對好人的迫害,是對組織無可挽回的傷害。
4、對人性有了解的願望,但是又不知道該從何入手的人。先對人性的惡有充分的認識,才更能看到人性的美好。
人們的情感許多是做出來的,世間的習俗許多是虛假的,怎麼可以相信呢?孔子說:『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畢恭畢敬,左丘明認為可恥,我也認為可恥。』可恥的是他們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卻與人要好的虛偽行徑。
人的欲望是多種多樣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託過錯,聖人尚且不能超越這一點,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吧。
欲望多了就會起貪心,極端自私就會有偏差,罪惡從此便產生了。老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遭禍患,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了機緣變故,誰都無法預料了。
人們受害常常是因為對人沒有仔細的察驗,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於對人心慈手軟。齊桓公過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實在讓人哀痛。吳王夫差沒有吞併越國,最後卻導致吳國的滅亡。關係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後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範別人不要心存僥倖。這種技藝學習,難道還能成為一個有智能的人嗎?
下面是此書最精華的10句譯文,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無,想必看後對讀者會有益處。
識人篇
1、人的性情多嬌揉造作,世間習俗盡虛假偽裝,怎麼能信呢?本來心懷怨恨,卻偏要裝出熱情友善的樣子。
2、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範他人不要心存僥倖。
3、人的欲望多多,本性自私自利。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諉過錯,大概人之本性就是如此吧。
4、欲望太多則貪婪,崇尚私利則枉法,罪孽由此而生。
5、人心多含狡詐,不能光看外表。
6、形成危害常常因為疏於考察,造成禍患往往由於心慈手軟。
7、世間冷暖,缺少情義,慈善家最終成就不了功名。
8、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懼災禍,因此會收斂自己的妄行。
9、人會隨機變換花招,誰都難以預料。
10、至親之情莫過於父與子,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總是存在。恩賜之豐莫勝於君對臣,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從未斷絕。
人前大談仁義道德,燈下秘讀羅織經,乃在世間立足之法寶。此書不可不讀,但不可讓他人看到你讀!
沒有霹靂手,莫行菩薩心。
努力成為一個強者,不要當爛好人。只有你具有了金剛手段,具有碾壓實力的時候,才能得上得饒人處且饒人,若非如此,就請端好心中稱杆。君子亦小人,小人亦君子。
有道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做一個坦蕩正直的人,不害人,不傷人。但也要做一個能保護自己的人,不被小人所害,不被小人所傷。讀懂《羅織經》,深切看透人性,在這個紛雜的世界裡,讓自己活出一分精彩,活出一分安祥。無論是在什麼行業,做什麼職業,從事什麼崗位,本書都值得好好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