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老兵裴海清今日啟程回怒江

2021-01-14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8月10日早晨,抗戰老兵裴海清早早地就起床散了一會步,和家人吃完早餐後,就坐上了返回怒江的汽車。

&nbsp&nbsp&nbsp&nbsp裴爺爺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nbsp&nbsp&nbsp&nbsp裴爺爺和家人一起吃早餐

&nbsp&nbsp&nbsp&nbsp因行程緊湊,志願者裴源見縫插針完成了南京民間抗日博物館贈予裴老紀念品的任務。老人之前只有一枚龍越基金會2018版的紀念章,作為軍人,他珍視榮譽,時刻帶在身邊,日子久了紀念章早已被磨得掉色發光。這次回家之旅收穫滿滿,裴海清獲贈了多枚紀念章,這讓老爺子開心得合不攏嘴。

&nbsp&nbsp&nbsp&nbsp老兵籤字 按手印 留作紀念

&nbsp&nbsp&nbsp&nbsp老兵籤字 按手印 留作紀念

&nbsp&nbsp&nbsp&nbsp心願達成 老爺子很開心

&nbsp&nbsp&nbsp&nbsp裴爺爺坐上了返程的汽車

&nbsp&nbsp&nbsp&nbsp據志願者介紹,回怒江的行程將根據裴海清身體狀況來定,如果老人身體狀況良好,預計今日將回到怒江,「我們希望裴爺爺一行一路平安、順利到家。」

&nbsp&nbsp&nbsp&nbsp雲南網記者 趙黎浩 雲南政協報記者 劉娜 皇甫丹霖 羅金合 攝影報導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抵達昆明 酒店廚師放棄休息時間備餐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最美的風景,是回家的路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坐上回家的高鐵 老爺子笑了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重溫兒時記憶 感念親情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他在講武堂回憶中國遠徵軍歷史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77年後重回四川故土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雲南起義館專門為他開館

&nbsp&nbsp&nbsp&nbsp老兵裴海清的回家之路:他來到了抗戰勝利紀念堂獻花

&nbsp&nbsp&nbsp&nbsp責任編輯:自然

相關焦點

  • 【雲視角】14歲離家 近百歲才歸 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家了
    &nbsp&nbsp&nbsp&nbsp抗戰老兵裴海清。 羅金合 攝&nbsp&nbsp&nbsp&nbsp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8月6日晚,97歲的抗戰老兵裴海清終於回到了闊別70多年的故鄉四川,與頭髮花白的弟弟相擁而泣。
  • 從老兵回家到人性回家——有感於「老兵回家」公益分享會
    1938年,年僅19歲的李錫全在老家湖南桃源縣參軍,走上抗日救國之路。1943年,李錫全所在的部隊編入中國遠徵軍,開赴雲南的中緬邊境,收復被日軍佔領的騰衝。戰爭結束後,部隊移師廣東,李錫全因在戰爭中負傷未隨大部隊開拔。之後,李錫全流落緬甸密支那。 2008年10月12日,89歲的李錫全在孫春龍老師的幫助下,顫巍巍地走過冰冷的中緬邊境四號界碑,踏上中國的土地。
  • 上萬臺灣老兵排隊「回家」
    對於在臺灣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回家,就是天大的事!1987年10月14日,海峽對岸爆出喜訊:臺灣當局允許民眾赴大陸探親了!11月2日,臺北紅十字總會受託辦理赴大陸探親的第一天,凌晨剛過就已人山人海幾乎衝破大門,應該9點正式工作的紅十字總會,3點半便提前打開大門,10萬份申請表格也在短短半個月內領取一空。
  • 背上骨灰回家,他們是老兵靈魂的「擺渡人」
    ▲臺灣禮俗是用黃巾包裹骨灰罈,劉德文認為老兵回家是喜事,改以紅巾包裹。很多大陸親屬以為他送骨灰有「政府」補助,卻不知完全是劉德文個人發心,有時候連往返的機票都得自付,尤其因航班緣故得多住幾天時,他只敢住最便宜的旅舍,吃泡麵;他說,能省則省,才有餘力讓下一個老兵回家。
  • 《尋找英雄》紀錄片踏上尋訪老兵之路
    8月1日零時,《尋找英雄》紀錄片主創團隊從四川中江縣「中江電影公社」啟程,開啟為了和平紀念保家衛國韓戰70周年,沿途尋訪70位抗美援朝老兵的珍貴史料和戰爭記憶紀的徵程。攝製路線上集從中江縣黃繼光生前茅屋經成都沿川藏線、青藏線尋訪老兵,下集從隴海線出山海關到遼寧丹東鴨綠江邊,預計2020年12底完成主要尋訪攝製,然後在相關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及主流視頻網站播出。
  • 老兵,一路順風……
    在武警浙江總隊的座座營區內,胸帶紅花、身穿軍裝、肩掛「光榮退役」綬帶的老兵們紛紛拿出相機,與即將分別的戰友拍照留念。不少官兵情到深處,不禁失聲痛哭。一輛輛掛著「光榮退伍」「再立新功」「一路順風」等橫幅的軍車載著老兵在鑼鼓和鞭炮聲中離開了軍營,緩緩駛入各個送別的車站。都說美酒歷久彌香,真情誠摯永存。望著老兵離去的身影,送行的戰友久久不願離去。
  • 離家70載的臺灣老兵回家了,跪在父親墳前痛哭:兒子不孝回來晚了
    90歲的臺灣老兵張萬龍得了老年痴呆,記憶力在慢慢消退,老人清醒時不止一次提起想回河北唐山老家。可是他對家的線索僅存軍籍登記表上一個保甲制的地址,而且經歷44年前的一場大地震,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回那個零星印象的家。1943年,年僅13歲的張萬龍便參軍入伍,隨著部隊一路南遷,與家人失去了聯繫,1949年從上海搭船前往臺灣,整整70年再也沒有回過祖國大陸。
  • 看著這些老兵退伍畫面,不禁淚流滿面……
    列車終於到站了退伍老兵何興飛和陳家雲一回到家就被驚喜包圍父母、妻兒、親朋好友拉著橫幅在門口等著他們回家今日,從軍16載的你光榮退役了。親愛的,歡迎你回家!揮別軍旅,惜別戰友,脫下軍裝,步入社會,此時的你百感交集,五味雜陳。今日,你是傷感的。多年來你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戰友,用相機留下了一幕幕離別的場景。今日,你也終究還是成了裡面的風景。春風十裡,不如軍旅。
  • 老兵回家:尋找八佰壯士
    七十多年過去了,很多事情張卷老兵都記不清了,但戰友的名字他一字不差牢牢記住。在2019年張卷老兵93歲生日宴的時候,志願者問張老心願是什麼?張老說「最大的願望,就是再多活幾十年。我不能走,我走了就沒有人記得他們吶。」志願者告訴我們,老兵作息很規律,還經常運動。因為他要活久一點,讓戰友的名字也在他的記憶中活下去。
  • 他背著老兵骨灰歸葬大陸,堅持了12年
    從2006年開始,這位臺灣人就幫助逝世的老兵葉落歸根:背著他們的骨灰,讓老兵們歸葬大陸。高雄市左營區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就是這位50歲的大哥,多年來義務在兩岸奔波,讓逝世的老兵們魂歸故裡。有些老兵在夕陽餘暉下打牌,有些老兵被老伴攙扶著散步,還有些老兵枯坐在屋簷下……泛黃的照片裡,記錄了他們的青蔥歲月;而從他們的蒼涼背影中,我們絲毫無法體會老兵內心的渴望。劉德文體會到了。
  • 臺灣老兵的「靈魂擺渡人」
    為了臺灣老兵們「回家」的遺願,臺灣高雄市裡長劉德文10多年來往返海峽兩岸,讓一百多位年少倉忙離家的老兵,一嘗落葉歸根的夙願。每一次,他都把這些長者的骨灰背在胸前,一路小心守護。「他們活著已是遊子,死去不能再做遊魂。」1949年4月,15歲的李榮華隨國民黨軍撤退到臺灣。
  • 送200多臺灣老兵遺骨回家的高秉涵:我的根在大陸,在菏澤
    而他的一生,不僅凝聚了所有臺灣老兵所經歷的坎坷和艱辛,也見證了海峽兩岸從隔絕到溝通的那一段特殊歷史。1949年,他隨逃難人潮前往臺灣,從此與家人天各一方、骨肉分離。想家的滋味不好受,在還沒有開放大陸探親時,一勺故鄉的泥土都被當成了寶貝。1982年,一位當時已經移民阿根廷的菏澤老鄉回大陸探親,途經臺灣時,高秉涵懇請她帶一些家鄉的泥土回來。
  • 【老兵回家2017年12月簡報】為海峽對岸的抗戰老兵送去一份家鄉問候
    p=5817 【2017年12月份感謝榜】1、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 1,342,274.40元2、長沙市慈善基金會捐贈善款84,000.00 元自2013年12月1日起,長沙市慈善基金會累計向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捐款52次,善款總額 5,328,200.00 元
  • 他16年背200多名老兵骨灰回大陸,出門時總給逝者買一張票
    在萬物互聯的今日,我們更加相信「在一起」的力量——「網際網路」的本意,就是「在一起」:兩個互不相連的通信節點,組成了網絡。春節之際,南方周末和今日頭條共同聚焦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四位普通人各自「在一起」的故事:臺灣裡長劉德文,16年間把200名臺灣老兵的骨灰,背回他們位於大陸各省的故鄉;上海浦東,90後寶媽毛晚和網上認識的朋友們,一起為城市500米欄杆編織「彩虹」毛衣;廣西蘇屋塘村,農家婦女「巧婦
  • 關於老兵丨老兵紋身簡介
    老兵紋身店,隸屬於武漢市江漢區老兵彩繪藝術工作室,是國內知名的紋身品牌,也是中國目前具有國際化,紋身行業標準的大型專業刺青機構,同時致力於打造湖北武漢最好的紋身店!擅長風格:新傳統、歐美寫實紋身風格老兵紋身創始人,老兵紋身首席紋身師。
  • 落葉歸根|老兵在臺灣孤身離世23年,湖南親人要接他回家
    來自湖南的彭榮楚在6月26日向今日頭條兩岸尋親項目求助,希望可以找到1940年代赴臺叔公彭宗勳的下落。如果叔公還健在,他想接叔公回家鄉與家人團聚;如已離世,他希望可以讓叔公落葉歸根,魂歸故裡。今日頭條在接到消息後便發出《「想把叔公接回來」,曾通信八年,湖南孝子代爺爺臺灣尋親》的尋親啟事,並在臺灣熱心志願者的大力協助下,找到了彭宗勳在臺灣的消息。
  • 滯留印度54年老兵今天回家了,激動落淚!
    元宵佳節終圓夢,滯留印度老兵王琪今天回家啦!
  • 「靈魂擺渡人」擺渡兩岸割捨不斷的牽掛 送老兵「葉落歸根」
    他從胸前背包裡小心翼翼地拿出臺灣老兵張伯伯的骨灰罈。前來接機的是張伯伯90歲的弟弟,抱著泣不成聲的老人,劉德文安撫道,「回家了,是喜事。」這是一條臺灣老兵生前魂牽夢縈的回家「團聚」之路,這樣的路,臺灣高雄祥和裡社區裡長劉德文十幾年裡走了無數次。
  •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靈魂擺渡:臺灣裡長16年背200位老兵骨灰回家,分文不取 臺灣高雄祥和裡裡長劉德文從2003年起,開始義務幫赴臺老兵回鄉落葉歸根
  • 夜讀丨卡達有個「胡老兵」
    《高原夜讀》把最好的故事講給你聽,各位聽眾朋友們大家晚上好,一朝是軍人,終身流淌士兵血,每一位熱血的退伍老兵,都會在心裡吶喊「若有戰、召必回」,胡老兵弄丟了帽徽和領章,可他還會繼續守護卡達1977年,年滿18歲的胡玉仲披紅戴花,從家鄉貴州畢節啟程踏上高原。父親胡潤伍是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胡玉仲從小在父親膝前玩耍,聽著戰火硝煙的故事長大,參軍報國的種子早早在心底生了根發了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