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為什麼律師王赦一直在幫有精神病的殺人犯減...

2021-01-18 網易

2019-04-25 17:50:49 來源: 墨墨旅行

舉報

  大家好!我是娛樂小編,下面為您帶來娛樂資訊!

  《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4,可以說是良心好劇。這部網劇的名字聽起來非常的深奧,其實通過觀看電視劇就可以得知,其實人的善與惡只是一念之差,我們與惡只差0.1秒的距離。

  

  電視劇一開始就圍繞李曉明槍殺9個人展開,引出來受害者家屬和律師,而這個律師也很有意思,他是一個律師,但是更像一個公職律師。公職律師就是檢方律師,主動幫助一些弱勢群體。

  

  說起來這個律師王赦,他不僅僅接一般的官司,更多的是為一些精神有問題的殺人犯做辯護。他給出來的解釋是,阻止犯罪最好的方式是善後和預防。這才是最好的彌補方式。

  

  在他看來,這些精神上有問題的殺人犯,並不一直是殺人犯,是在犯罪的那一瞬間才稱為殺人犯的,一定是因為什麼事情刺激到了精神病患者才會導致這樣的情況發生。因此他想知道為什麼,他認為這才是預防精神患者殺人最好的方式。

  他一直在幫這樣的人減罪,或者為他們發聲,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理解、不滿意甚至牴觸,就連他的妻子都不能理解。而這位律師做的事情,是情有可原。

  

  因為他差一點也會成為殺人犯。他並不是精神病患者,在這種情況下差點殺人,更何況精神有問題的人呢?對他自己來說,他是因為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才避免自己成為殺人犯,因此他也在用這樣的心態去避免更多的犯罪。

  

  他一直在嘗試聯繫精神科醫生,去探究這些病人到底是為什麼才會去殺人。他一直堅信,只有了解發病原理才可以解決根本問題。一刀切,出事了就抓進去,判死刑,這就夠了嗎?死了一個精神病,還會有下一個。判刑和法律並不會讓這個社會變更好。

  

  但是律師所做的就有效嗎?也未必。他一直在追尋的真理或者真相不一定是真相,而他一直致力於的,是作為律師背後,那份對於社會法制公平的追求。

  

  你的關注評論,小編都會記在心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是好是壞結局如何? 王赦幫李曉明辯護連他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是好是壞結局如何? 王赦幫李曉明辯護連他的妻子也不支持他時間:2019-04-15 14:3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是好是壞結局如何?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時間:2019-07-03 10:20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正在騰訊視頻播出,該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劇中有一個角色王赦,為殺人犯辯護很讓人不理解甚至有些厭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王赦是「聖母」嗎?為何總是幫罪犯辯護?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豆瓣斬獲9.5的高分,屬於臺灣近幾年中少有的火爆到大陸網友都忍不住好評的高質量電視劇。劇中的主角之一王赦是一名刑事辯護律師,但很特殊的是,他經常幫助辯護的對象不是弱勢的一方,反而是被大眾唾棄的殺人犯。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原型:為殺人魔疲於奔命的律師黃致豪
    去年有部劇一經播出便口碑炸裂,叫《我們與惡的距離》,從開播到完結始終保持在9.5分。
  • 熱播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也是一種「惡」
    當一個人犯罪,家人雖然毫不知情,但是在得知事情發生以後,就盡心盡力的去給受害者家屬道歉、賠償,也一直都自我反省在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哪裡不對。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給他們一點善意?就像李媽媽在視頻裡說的那句:「天底下沒有哪個爸爸媽媽願意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 《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評:殺人犯也是人!避免盲目呼喚正義
    《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評:殺人犯也是人!避免盲目呼喚正義你會為一個殺人犯辯護嗎?你會為自己親人犯下的錯贖罪嗎?如果你是受害者或受害者的家人,你希望法律予以施害者同樣的懲罰嗎?這些都無從回答,這不是所謂原諒與否、寬恕與否能解答的問題。我們無法用上帝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如果命運裡真的有這麼一場戲,只能說,我們果然是一顆棋子。
  • 《我們與惡的距離》:悲劇為什麼會發生?
    相信大家都一直關注著7號發生的貴州安順公交車世間,警方最新的通報顯示,此次事件系公交車司機因為對拆遷不滿,蓄意報復社會。一瞬間的惡念,致使包含公交車司機在內的21人死亡,15人受傷。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一起無差別隨機殺人事件開始聚焦,通過呈現這起事件中的施害者、施害者家屬、受害者家屬、律師、新聞媒體、網友、精神心理病院、心理不健康人群等等相關群體的不同態度和一系列連鎖反應,展開了關於種種現實問題的探討。△先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無差別殺人案」——它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沒有仇怨,隨機選擇作案目標、在作案現場見誰殺誰的案件。
  • 我們與惡的距離:願我們永懷善意,清澈明朗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部高分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光聽名字,大家也能夠猜測出這部劇與「惡」有一定的關係。雖然這部劇與「惡」有關,但是看完之後還是希望大家永懷善意,清澈明朗。李曉明的媽媽有一句話,特別令人揪心: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是啊,他們培養了20多年的孩子,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兒子會變成一個殺人犯。他們同樣也是受害者。這件事也一直被一名律師關注,他就是李曉明的辯護律師王赦,他想做的不僅僅是幫李曉明減輕罪責,他想要去探究李曉明會變成這樣的原因。
  • 什麼才是惡?看電影《我們與惡的距離》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由賈靜雯與溫升豪主演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主要講述由一場隨機殺人事件,幾個不同家庭的不同立場,和社會不同階層人的對此事件的看法,參與者不同的心路歷程故事不長,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好人與壞人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近
    殺人犯李小明的家屬、受害者的家屬、為李小明辯護的律師。誠如劇名《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對這三方的剖析,都在方方面面反應了我們到底與惡的距離有多近。 首先來說李小明的辯護律師,王赦。  可能大家覺得這種變態殺人魔還要什麼辯護律師?直接槍斃不就行了。
  • 【推劇】豆瓣9.5|我們與惡的距離
    凌晨1點我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現在想把最真切的感受寫下來。這是我第一次那麼強烈想推薦一部電視劇。豆瓣9.5分當之無愧。少見的直面人性的好劇在此之前,已經有不止一個人向我推薦這部電視劇。特別是身為一個法學生,更值得一看。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多視角敘事下的故事呈現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2019年上半年在臺灣播出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由賈靜雯、吳慷仁等主演。王赦是李曉明的刑事辯護律師。王赦在孤兒院長大,曾經也差一點越過道德、法律的邊界,成為社會中的「罪惡之人」,所以他很清楚善惡即轉瞬之間。所以他一直嘗試理解精神病患者,尋找殺人犯背後的動因。
  • The World Between Us《我們與惡的距離》
    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這一個點,主要是通過人權律師王赦和以他嶽父為代表的普通人的觀念衝突來展現。王赦作為一位刑事辯護律師,他的理想即是讓殺人犯獲得應有的人權,並且保證程序正義,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並不能實現結果正義。關於程序正義和結果正義,Legal High裡有更深入的討論,古美門看似無情的做法恰恰是保證了程序正義。
  • 好劇推薦 ||《我們與惡的距離》
    與這個觀念相反,有些人則會認為,平等可以在互相諒解中取得,這種換位思考的「愛」可以取代事實平等。我想要推薦的這部臺灣短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支持後者的觀念,通過講述一宗精神病患惡性殺人事件發生後,當事人家庭、殺人犯家庭、律師家庭和普通精神病患家庭遭受的「餘波」,探討作者眼中「善」與「平等」可能的方式。
  • 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文章底部有這部劇的汁源最近,賈靜雯終於出山,給我們帶來了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集由一起槍擊案引出,嫌犯李曉明在戲院開槍,造成了9死21傷,李曉明被判決了死刑,而故事的重點,正是被這起「無差別殺人案」卷到漩渦中的眾多不同立場的人:受害者家庭、殺人犯家庭、為殺人犯辯護的律師等。
  • 《我們與惡的距離》王赦:現實就是缺少像他這樣的人
    昨天追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電視劇。演員演技過關,劇情不拖沓。感動點太多,需要關心的也太多,需要深思的也很多。今日想和大家聊聊一直在幫助李小明和視覺失調症患者違法的王赦。「這個律師一直不考慮受害者家屬」,「刑都判了,還要深究下去幹嘛」,「他就是有聖母病啊,一點都不考慮妻子孩子」……這些就是很多視頻彈幕,這也是這些人與惡最近的距離。王赦一直在追尋最深層的原因,一直在找到如何幫助施害者和加害者家屬。他一直從事法扶工作。而他幫助的人,往往是被大眾所討厭的人。
  • 豆瓣9.4,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好在哪裡?
    今天小主要吹爆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跟《權力的遊戲》擁有同一個HBO爸爸。因此她根本不在意殺人犯是不是精神病,她只要李曉明償命。在很多人看來,你幫殺人犯減刑/免刑,約等於變相殺人王赦的位置無比尷尬,也無比孤獨。
  • 善與惡的距離 | 豆瓣9.5分華語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往往這類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發生後,引發的社會關注和激烈討論,通常到宣布判決結果後,便會戛然而止。思聰本是活潑、開朗的電影導演,得過國際學生電影獎,但退伍後遞案一直碰壁,越顯沉默。因為在家裡與父親經常爭執,搬來與姐姐同住,幻聽、幻覺日益嚴重,最終診斷思覺失調症,又稱精神分裂。戲裡尖銳地表現出了民眾對精神病患者的看法和現實。儘管,電視臺和新聞很多的專題報導力圖幫精神病患者去汙名化。
  • 《我們與惡的距離》:何為惡?
    新聞高管宋喬安,公報私仇,用媒體公器惡意曝光下屬隱私,是惡。律師王赦,小時候加入幫派,由於生病而錯過跟兩位哥哥去殺人的車子,他從前差點殺人,是惡。王赦的妻子美媚,不理解丈夫的工作,覺得殺人犯和精神病患都應該被關起來,遇到精神病人熱心幫助的第一反應是抗拒,由於抗拒而導致的流產,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