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遭人唾棄的人群,可是有一類人,他們有正經的工作,還和父母住在一起,美其名曰照顧父母。可實際上這類人被歸為「隱形啃老」,用一種不為人知的方式,剝削著年邁的父母。
一、七旬老人退休十餘年,金錢和時間都奉獻給了兒子
李阿婆和丈夫已經七十多歲了,在外人看來,她有些不近人情,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居然要把兒子一家三口趕出家門,甚至要斷絕來往。
其實李阿婆也是有苦說不出,年輕的時候李阿婆和丈夫都是體制內的教師,工作體面還受人尊敬。退休以後,兩人的退休金也足夠養老了。兒子結婚的時候,李阿婆也是二話沒說,拿出了大部分的積蓄,給兒子和兒媳婦在周邊買了一套房子。
她和老伴繼續住在原來單位分的老房子裡,退休以後還能和周圍的鄰居一起聊天下棋打牌。李阿婆都想好了,趁著剛退休,身體還健朗,和老伴出門遊山玩水,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可是兒媳婦懷孕,兒子的工作剛剛有了起色,李阿婆只能接受重任,讓兒子和兒媳婦搬回來一起住。李阿婆也是盡心盡力,將兒媳婦照顧得很好,孫子出生以後,一家人也是其樂融融,一點矛盾都沒有。
周圍的鄰居都說李阿婆享福,兒媳和她沒有半點矛盾,一家人多和諧。剛開始李阿婆也覺得幸福,可是隨後她漸漸地感到體力不支,兒媳婦生完以後就回去上班了。
家裡都是李阿婆和老伴在操持。照顧孫子、做飯、洗衣服、打掃衛生,孩子一天天長大,他們一天天老去,後來漸漸的跟不上孫子的腳步了。
可是兒子和兒媳婦下班回家,已經開始理所當然地等著吃飯,甚至在玩手機的時候會對孩子說:「有事跟奶奶說,爸爸忙著呢。」
再後來年近七十的李阿婆和丈夫相繼病倒,老伴心臟搭了橋,李阿婆也因為支氣管問題住了一陣子院。隨後李阿婆表示自己已經照顧不動孫子了,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希望兩口子能自己照顧孩子。
但是兒子不願意搬出去,每個月有父母退休金補貼孩子,自己根本不用操心,搬出去以後肯定有一個人要辭職在家,那收入就更少了,經濟上肯定沒有現在寬裕。
但是李阿婆態度堅決,甚至將孫子的東西都打包好了,強硬的讓一家三口出去。還表示退休金會每個月支援他們一點,只是體力上實在是幫不上忙了。
二、子女為什麼會有啃老的心理?
1. 父母萬事包攬
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比較無私,什麼事情都替子女想,造成了子女沒有意識到父母也會辛苦。他們會覺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你的「錢」就是我得「錢」,不會有任何的負罪感。
並且他們住在一起,還會給自己一種心理暗示:我這是在陪伴父母,並不是啃老。隱形啃老的可怕之處就是,子女意識不到自己是啃老行為,甚至父母都可能沒有意識到。
2. 依賴心理嚴重
其次就是子女還沒有「斷奶」,心理學上也有這個說法,是指子女離開父母,能夠獨自生活。可是很多孩子不願意面對生活的瑣事,還不如待在父母身邊安逸,他們享受父母的付出,不願意正視父母的辛苦。
三、父母如何避免被「隱形啃老」
1. 從小教育孩子獨立
其實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從小培養的,很多家長害怕孩子犯錯,所以不願意讓孩子接觸家務活,或者是在待人接物方面也不注重培養,最終造成孩子就像是溫室裡的花朵,什麼都要依靠父母。
2. 有問題及時溝通
父母面對子女的啃老行為時,要及時的做出溝通,不要為了孩子著想,委屈了自己。有時候子女可能也有所忽視,很多問題沒有考慮到父母,所以要雙方多溝通,說出自己的想法才能了解到真實的問題。
今日話題:你覺得李阿婆將兒子一家三口趕出門,做得對嗎?你身邊有這種「隱形啃老」的人嗎?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