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飯局 浪花淘盡英雄,淘不盡飯桶

2021-02-06 建投書局客
作為一個喜歡美食的現代人,如果給您一個穿越機會,可以回到古代中國,您會選擇哪個朝代作為目的地?不管諸位怎麼想,反正我堅決不會去漢朝。因為漢朝流行跪坐,吃飯的時候沒有凳子沒有椅子,必須跪在餐桌旁邊的蓆子上,像老派日本人那樣吃飯,一頓飯下來,小腿發麻,大腿發酸,膝蓋痛得都不是自己的了。我覺得這不是享受美食,而是活受罪。我也堅決不會去唐朝。唐朝是從跪坐向「垂足坐」過渡的朝代,很多非正式飯局上可以坐在椅子上吃飯,很舒服。但是唐朝的飯菜相對來說比較野蠻,越高檔的飯局越流行吃生肉,把牛肉羊肉剁得細碎,一不燉,二不蒸,三不炒,四不涮,拌上鹽,拌上蔥,拌上韭菜和大蒜,呼嚕呼嚕往嘴裡扒,有點兒茹毛飲血的味道,現代人誰受得了?元朝的飲食習慣跟今天很接近,不像漢朝那樣跪著吃飯,也不像唐朝那樣猛吃生肉。不過元朝也有個毛病:飲食名稱太奇怪,老是用洋詞兒。爛肉麵不叫爛肉麵,叫「禿禿麻失」;豌豆糕不叫豌豆糕,叫「巴爾達」;清燉鴨子不叫清燉鴨子,叫「塔不拉」;核桃餡兒餅不叫核桃餡兒餅,叫「設克皮拉」。咱們現代人去元朝館子點個菜,還得專門找翻譯,太麻煩。明清兩朝的飲食習慣跟咱們最接近,飲食名稱也通俗易懂,沒有那麼多洋詞兒,按理說去明清最合適不過了。可是正因為如此,所以去了以後感覺不到什麼特色,到地方一瞧,除了穿的衣服不一樣,別的什麼都一樣,一點兒也不刺激,那還穿越個什麼勁哪!把漢唐盛世排除,把元明清三代排除,再把戰爭不斷、沒空吃飯的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排除,我想去的朝代就只剩下一個——宋朝。從疆域上看,宋朝很小,北宋相當於現在半個中國,南宋只相當於幾個省,跟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元帝國比,只能算彈丸之地。從國力上看,宋朝很弱,打不過契丹,也打不過西夏,北宋被金國滅了,南宋被蒙古滅了,被滅之前其實就像金國和蒙古的附屬國,年年要向人家進貢,跟漢朝沒法比,跟唐朝沒法比,跟明朝和清朝都沒法比。可是宋朝的商業非常繁榮,經濟非常發達,文明程度非常高,海外貿易比漢朝發達得多,國內貿易比唐朝自由得多,朝廷還時不時出臺政策刺激經濟發展,官員的經濟頭腦比明清兩朝活躍得多,包括宋朝老百姓的受教育程度,可以說是空前發達,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文盲反而比宋朝多,平民教育也退步了。也就是說,宋朝看起來很沒勁,但骨子裡很牛氣,就像我本人看起來歪瓜裂棗,但骨子裡很有內涵一樣。更重要的是,在中國飲食文化的歷史長河裡,宋朝是一道非常明顯的分水嶺。在它之前,無論漢朝飲食、魏晉飲食,還是隋唐飲食,統統都屬於古代,跟今天的飲食習慣和烹飪手法差別太大。只有從宋朝開始,煎炒烹炸等烹飪手法才基本完善,蘿蔔白菜等現代食材才基本齊備,飯局上的各種規矩才基本定型。換句話說,宋朝就已經奠定了今天的飲食文化,我們現代人所傳承的飲食文化主要是來自宋朝。現代人一日三餐,這個習慣是從南宋開始養成的,南宋以前,大多數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飯。現在無論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吃麵食,這個現象也是從南宋開始出現的,南宋以前,淮河以南的老百姓只吃米飯,很少吃麵食。現代人過生日,喜歡吃長壽麵,這個風俗也是來自宋朝,宋朝人過生日也吃長壽麵,只不過當時不叫長壽麵,叫「長命面」。河南鄭州最有名的小吃是燴麵,燴麵是打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也是宋朝。宋朝人管燴麵叫「水滑面」,管羊肉燴麵叫「軟羊水滑面」。現代中國人喜歡炒菜,不管什麼菜都可以在油鍋裡翻幾下,以至於炒菜幾乎成了中餐的一大特色,事實上這個特色來自宋朝。在宋朝以前,人們想把菜弄熟,主要靠煮,一出鍋都是連湯帶水,清一色都是燉菜。當然,唐朝人也能炒菜,但是唐朝植物油太少,用芝麻油炒菜太昂貴,只能用動物油炒菜,而動物油不能一直加熱,不然會煳鍋,煙氣太重,品相太差,很不好吃,所以炒菜技術始終沒在唐朝普及。只有到了宋朝,植物油壓榨技術突飛猛進,既有芝麻油,也有菜籽油,而且價格還很便宜,所以家家戶戶都可以炒菜了。現代人做飯用燃料,有的用電,有的用煤,有的用天然氣。宋朝沒有電,但是宋朝人會用煤和天然氣。宋朝有一部書叫《雞肋編》,裡面有一段話:「昔汴都數百萬家,盡仰石炭,無一家燃薪者。」意思就是說,北宋首都開封幾百萬居民,家家做飯都燒煤,沒有一家燒木柴的。用天然氣做燃料是宋朝四川人的專利,四川臨邛縣有「火井」,也就是地下天然氣的出口,當地人想做飯,直接把鍋架在火井上面,點著火就行了。現代人到了夏天喜歡喝冷飲,冷飲也是在宋朝才開始發達的。您去翻翻北宋遺民孟元老寫的《東京夢華錄》,五黃六月,北宋首都開封的大街上,很多小販叫賣「冰雪冷元子」、「冰雪甘草涼水」、「冰雪涼水荔枝膏」……這些都是真正的冷飲,用冰塊、中藥和果汁製成,貨真價實,絕對不含添加劑。我是河南人,我們河南農村辦紅白喜事,先上茶,再上菜,最後一定要有一道湯,這道湯要麼是番茄蛋花湯,要麼是紫菜蛋花湯,反正都有蛋花,所以俗稱「滾蛋湯」,意思是用茶水迎接客人到來,用湯水歡送客人離開。這個規矩其實是從宋朝傳下來的,宋朝時期招待客人,也是飯前先敬茶,飯後再送湯。跟宋朝同時期有個金國,是女真人建立的政權,那兒的風俗剛好跟宋朝相反,客人來了先上湯,客人走時再上茶。女真人就是滿洲人的祖先,滿洲人後來建立了清朝,清朝官場傳承了老祖先的規矩,經常搞「端茶送客」那一套,想讓客人走,就把茶碗端起來,客人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想讓我滾蛋啊,那就走吧,別跟這兒待了。如果清朝是漢人建立的政權,一定會傳承宋朝的規矩,先茶後湯,想讓客人離開,就端起湯碗,「端茶送客」就變成「端湯送客」了。宋高宗分例雖多,日常飲食卻很節儉,還懂得用公筷給受賞者夾菜,避免把自己的唾液傳給別人。總而言之,我們現在的很多飲食細節,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但是在宋朝追根溯源的時候,我們還會發現很多跟今天不一樣的細節。比如說現代人吃早餐很省事,吃午餐和晚餐比較正式一些,尤其是晚餐最受重視,因為晚上不用上班(上夜班的除外),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好好大吃一頓,好多正式飯局和非正式飯局都放在晚上進行。而宋朝人把早餐看得很重,晚餐馬馬虎虎,午餐則成了最簡單的過場,隨隨便便吃一點就行了,甚至可以不吃。現代人管饅頭叫饅頭,我們河南叫「饃」,陝西叫「饃饃」,而如果你去宋朝買饅頭,買到手的一定是包子。因為宋朝人管包子叫「饅頭」,管饅頭則叫「炊餅」。《水滸傳》裡面,武大郎老師挑著擔子賣炊餅,賣的就是饅頭,你要把它想像成燒餅,那就錯了。宋朝宰相趙雄食量驚人,曾當著宋孝宗的面吃下一百個炊餅(饅頭)現代人下館子吃家常菜,什麼番茄炒雞蛋、油炸花生米,大江南北到處都有。可是宋朝飯館裡卻見不到,因為番茄、花生、辣椒、土豆、紅薯、西蘭花等等作物都是明清兩朝從國外引進過來的,屬於進口貨,宋朝人連聽都沒聽說過。現代人喝茶,綠茶是最普遍的,其次是花茶、紅茶和烏龍茶。到了宋朝您可千萬別點這些茶,因為宋朝沒有紅茶、花茶、烏龍茶這些概念,也沒有綠茶。你在宋朝茶館裡如果讓夥計給你泡一壺綠茶,人家會嘲笑你,因為在宋朝人眼裡,綠色的茶水是最低檔的,只有白乎乎的像牛奶一樣的茶水才是上等貨。現代人喝酒,有啤酒有紅酒有白酒有黃酒,宋朝當然沒有啤酒,紅酒偶爾能見到,黃酒最常見(事實上宋朝的黃酒並不黃,倒是以綠色居多),白酒則根本沒有,因為真正的蒸餾酒要到元朝才被引進到中原地區,一直到了明朝後期才開始普及。所以愛喝高度酒的朋友去宋朝之前,一定要隨身帶上幾瓶老白乾或者二鍋頭。蘇東坡愛喝酒,可惜酒量不佳,藏酒多有剩餘,夏天為便於保存,便將全部剩酒倒到大缸裡,陰錯陽差成了最早的「雞尾酒」。現代人喜歡瓷器,出自鈞窯和汝窯的宋代瓷器更是被當成文物,能在市場上拍出天價,可是宋朝人卻把瓷器看得很普通,有錢人請客吃飯,決不會用瓷碗瓷碟瓷酒杯(喝茶的時候除外),那樣太掉價。宋朝飯局上受推崇的餐具大都是貴重金屬,真金白銀,如果用不起金銀餐具,一張紅漆木盤也比鈞窯出產的最精美的瓷盤要有面子。不過在宋朝真正有面子的餐具既不是真金白銀也不是紅漆木盤,而是玻璃器皿,假如你穿越時帶一套玻璃酒杯過去,宋朝人會把你當成億萬富翁!怎麼樣諸位?宋朝的飲食習俗很好玩吧?感興趣的話,咱們一起展開這趟美食之旅。作者: 李開周 
出版社: 東方出版社
出版年: 2014-7-15
頁數: 276
ISBN: 9787506075381更多優質圖書請前往JIC Bookstore購買,或致電我們進行預訂。


JIC Bookstore

上海虹口區公平路18號8棟嘉昱大廈一層

開放時間:10:00AM-9:00PM

諮詢電話:400-8202985

JIC Library

無錫馬山環山東路20號嘉昱珺唐酒店一層

開放時間:10:00AM-9:00PM

本文節選自《中國烹飪雜誌》專欄——宋朝飲食指南,作者:李開周,本文插圖作者:燕王WF,本文由JIC書局客綜合整理編輯,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出處。

- 回復關鍵詞閱讀往期精選 -

張五常丨查理芒格丨馬化騰丨木心丨吳曉波丨張充和丨劉震雲丨餘華丨嚴歌苓丨莫言丨陳忠實丨肖全丨毛姆丨米蘭昆德拉丨舊制度與大革命丨人類簡史丨網際網路+

相關焦點

  • 名句解析丨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諜戰劇《浪花淘盡》看潛伏英雄
    顏丹晨一路走來,似乎擔任女主一號的作品並不多,但是她屬於認真演戲、踏實做人的演員,出道多年既沒有緋聞,也不靠炒作,只憑藉演技說話,屬於那種靠自己多部影視作品讓觀眾來熟悉來了解的低調藝人,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部由她主演的諜戰劇《浪花淘盡》。
  •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自在 / 自樂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 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喜歡這首詩詞的朋友,請
  • 【詩詞鑑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明代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譯文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與非,還是成與敗(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現在都是一場空,都已經隨著歲月的流逝消逝了。
  • 耐閱 | 浪花淘盡英雄
    滿腔熱血,一身傲骨,浪花淘盡千古英雄,但他們身上的光芒卻從未黯淡,依舊如浩瀚星空中最明亮的星,閃耀奪目。也許你沒聽過這部小說,但你一定知道由他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戎馬一生敢愛敢恨的李團長,是國產電視劇史上無法忽略的經典形象。《亮劍》的原著小說,有著完全不輸於電視劇的熱血、悲壯、雄偉,李雲龍、趙剛、楚雲飛,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讓人手不釋卷。
  • 酒小七大大的搞笑寵文《隔壁那個飯桶》《浪花一朵朵》等
    1、《隔壁那個飯桶》作者:酒小七書評:喬風至今單身,無法攻克的難題有三:一、太帥,二、太有錢,三、智商太高。當所有學霸都要膜拜的喬教授想要談個戀愛,常年來蹭飯的那個飯桶,我就問你怕不怕……傳說,喬風有一張極其變態的智商檢測卷子,想做他女朋友的人最起碼要60分,然而藍衫花了十分鐘,成功閃避了所有正確答案,拿到了一個0分,竟然變成了喬風的女朋友……這到底憑什麼?
  • 浪花淘盡英雄 即將被世人遺忘的遊戲角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不管是在漫漫歷史長河還是在這個「喜新厭舊」的遊戲圈裡,有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湧現又消逝。他們曾經無數次為了和平與正義,為了保護我們居住的星球而孤身戰鬥,雖然他們可能由於種種原因再也不會出現在世人面前,但他們做出的一切都足以值得我們銘記。
  • 浪花淘盡英雄,第32屆金雞獎獲獎名單,恭喜地久天長和流浪地球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2019年,第32屆金雞獎已經花落各家。對於這次成績單,你怎麼看?
  • 飯桶
    世上飯桶不少。   早年,我也是飯桶,一日三餐,無所事事。後來,我發現男兒不能做一輩子飯桶,於是,把自己的書房易名「十年徒刑齋」,意在關起門來再讀十年書,埋頭苦讀,日積月累,自己覺得已經擺脫了「飯桶」雅號,其實,只是從大飯桶進化為小飯桶而已,依然屬於飯桶系列。
  • 穿越千年,赴一場宋朝飯局
    杭幫菜博物館復原張俊家宴圖金庸筆下的這一頓飯,一度引得人想重回宋朝。然而黃蓉連點的這42道菜,在張俊(沒錯,就是那個跪在嶽墳前的臭名昭著的張俊)家宴菜單面前,只能算小巫見大巫。周密《武林舊事》第九卷《高宗幸張府節次略》記下了清河郡王張俊接待高宗的這場宴席,這次家宴共上了196套菜,光看菜名就忍不住要食指大動。
  • 《嵇康傳》: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然嵇志遠而疏……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真·三國志》至此也告一段落了,想想2018年更的第一篇是荀彧,以荀彧起頭,以嵇康收尾,他們倆個的身上,都散發出一種人性的光輝,在那個跌宕起伏的時代,成就了自己的一生,也點亮了後人的精神世界。
  • 張齊賢為什麼被稱為「飯桶宰相」?張齊賢是人物性格
    張齊賢是北宋初期宰相,在宋太宗時期受太宗提拔為相,此後三次入相位,是宋朝初期歷史中不可忽視的一位。
  • 宋朝飯局丨在吃上,宋朝是個承前啟後的角色
    從吃飯的角度看,宋朝是個承前啟後的朝代。宋朝以前,多數人一日兩餐;宋朝以後,一日三餐的人多起來。
  • 李開周:穿越宋朝談美食
    早在《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熱播前,他就出版了《食在宋朝——舌尖上的大宋風華》,他以他獨有的視角和智慧為我們送上了一道又一道的宋代美食。2014年5月份,他的專欄《宋朝飯局》在《南方都市報》刊登之後,好評已不亞於《民國房事》的系列文章。2014年8月份,應河南電視臺之邀,李開周專門講述了《宋朝飯局》的系列飲食文化短片,共拍攝40集,播出後反響很大。
  • 浪花淘盡英雄:一生必讀的文學經典
    其中,忠義與奸佞的衝突、豪傑與奸雄的較量、謀略與武力的鬥爭……一場場刀光劍影的生死悲歡,一幅幅風雲變幻的歷史畫卷,留下了多少品味不盡的美談佳話!而「桃園結義」 「三顧茅廬」 「革船借箭」 「借東風」 「空城計」等精彩生動的故事,不但膾炙人口、婦孺皆知,還一直是戲劇題材的重要來源,數百年來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部劇就是一部春秋戰國簡史!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部劇就是一部春秋戰國簡史,帝王謀士賢臣良將,下部加入情感故事,每集都有一位佳人出場。九十年代是個好時候,各種作品,反思的,古典的,史詩的,層出不窮。小學時候極喜歡的一部劇,只看一遍,仍有片斷記憶印象深刻,尤其商鞅被處死那場看得內流滿面。戰國篇強調英雄列傳,細節上專注了,但並不討好。第一遍看的是精神,看到熱血沸騰。第二遍看的是權謀和氣運。
  • 飯桶媽媽她是誰??and 金蒜粉絲蒸開背蝦
    後臺有人問飯桶媽媽是幹嘛的,是不是開飯館的,甚至還有人問「四個飯桶」是不是一個組織?
  • 新民晚報數字報-高雄臺南淘書記
    我在草祭二手書店內花三個小時,也淘到幾本好書,上次在臺北重慶南路書店淘到一本史式的《我是宋朝人》,讀了十分過癮,這次淘到吳鉤寫的《一個宋粉的宋朝觀察》,此書寫宋朝的美味佳餚,宋朝的拆遷與黃金周,宋朝的酒店與「公務用車」,還有「王安石變戲法」,「蘇東坡做廣告代言人」,以及宋朝的足球與女相撲表演,文章末尾還附了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宋朝人物。這本書看了大半個小時,覺得資料很多,同行的老朱一眼看中,買下了。
  • 一家叫「飯桶」的餐廳,設計得讓人忍不住種草!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飯桶▲從左到右依次kim、Choi、Han為什麼要叫飯桶AZESSI ,「我們都30多了,叫歐巴實在是不好意思。」因為自認阿澤西(韓語中大叔的意思),乾脆招牌都寫了AZESSI——阿澤西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