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總統候選人在一個宗教慈善晚宴上高興互動的照片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及無數人的眼球。
坐在弟茂德·杜蘭樞機兩旁的兩位總統候選人難得一起露出了笑臉,三人都開心地笑了。
川普微笑著看著希拉蕊在和紐總主教杜蘭樞機交流。
美國東部當地時間2016年10月19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經歷了當晚一個半小時的最後一場唇槍舌劍地激烈辯論之後,兩人又馬不停蹄地從第三場電視辯論場地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雙雙趕到了紐約。20日晚,兩人同時在第71屆艾爾弗雷德-史密斯慈善晚宴(the 71th of the Alfred E. Smith Dinner)上現身。這是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經過三次面對面的辯論後,再次坐到了一起。只是這次他們中間多了一位宗教界朋友——紐約教區總主教弟茂德·杜蘭樞機(His Eminence Timothy Cardinal Dolan, Archbishop of New York)。
與前兩次面對面辯論前後都沒有握手及火藥味十足的辯論氣氛不一樣的是,這次希拉蕊和川普兩人之間沒有了劍拔弩張的對視、挑戰,相反,這次他們都很高興,不時開懷大笑,而且,現場氣氛相當輕鬆、愉快。最終,兩位總統競爭對手還在這位宗教界和事佬的說和下友好地握手。晚宴主持人因此調侃,由於說和、推動兩位總統候選人對手握手言和了,因此,該授予杜蘭樞機諾貝爾和平獎。
那麼,兩位總統候選人參加的是一個什麼慈善晚宴?該慈善晚宴的起源?紀念的是誰?為誰籌款?為什麼歷屆美國總統候選人都要參加這個慈善晚宴?從今年兩位總統候選人在這場慈善晚宴上的「友好相遇」,宗教及宗教慈善為美國總統選舉扮演和發揮了什麼角色及作用?美國總統候選人為美國宗教慈善貢獻了什麼?
阿爾·斯密斯晚宴(the Al Smith Dinner)
阿爾弗雷德·斯密斯紀念基金會慈善晚宴(The Alfred E.Smith Memorial Foundation Dinner),簡稱阿爾·斯密斯晚宴(the Al Smith Dinner)是紐約總教區一年一度的一次慈善籌款活動。
舉辦時間: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晚上
舉辦地點:紐約華爾道夫酒店(Waldorf-Astoria Hotel)
主辦機構:阿爾弗雷德·斯密斯紀念基金會(The Alfred E. Smith Memorial Foundation)
晚宴主人:紐約教區總主教(紐約現任總主教是弟茂德·杜蘭樞機)
紀念人物:阿爾弗雷德·厄瑪奴耳·斯密斯(Alfred Emanuel 「Al」 Smith)
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四恰好趕在了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第三次電視辯論之後,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因此,每四年一次的總統候選人幾乎都會赴宴並發表幽默自嘲的演講。歷史上,如傑拉爾德·福特和吉米·卡特(1976)、卡特和隆納·雷根(1980);麥可·杜卡基斯和老布希(1988)、阿爾·戈爾和小布希(2000);約翰·麥凱恩和貝拉克·歐巴馬(2008)、貝拉克·歐巴馬和米特·羅姆尼(2012)都曾參加宴會,並發表演講。今年第71屆慈善晚宴的主講嘉賓則是希拉蕊和川普兩位總統候選人。
與此同時,除了每四年一次的兩位總統候選人赴宴之外,美國政界、商界及國際名流也都有參加該慈善晚宴。如包括鮑勃·霍普、亨利·基辛格、託尼·布萊爾等著名人物不但參加,而且還擔任過主講嘉賓。參加的男士們都必須打白色領結(見圖片),穿燕尾服,因此,俗稱「白色領結」(white tie)募捐活動。
晚宴的門票相當高,今年的個人票為3000美金,其他捐助數額分別為2.5萬、5萬、10萬、15萬美金等。2016年的籌款目標是 500萬美金。雖然個人和團體及機構的票價很高,但包括兩位總統候選人在內各界人士都願意自掏腰包,在慷慨奉獻愛心的同時,享受一年一度的賦予宗教愛心和政治競選特色的慈善晚宴。當然,善款百分之百地用於資助紐約的貧困孩子們,且不區分受助孩童的種族、信仰和膚色。
阿爾·厄瑪奴耳·斯密斯
阿爾·厄瑪奴耳·斯密斯 (1873.12.30.–1944.10.4.)是一位虔誠的天主教信友,也是首位美國天主教教友總統候選人(1928年)。阿爾·斯密斯曾任紐約州四屆州長,其中連任三屆。在州長任內,他曾為紐約城市發展,尤其為弱勢群體如病患和兒童福利事業貢獻突出。如他以其友善的政治鬥爭技巧,通過法律改革,包括推動完善紐約州工人勞保與兒童福利立法,滿足紐約州城鎮移民的住房需求,提高完善社會福利服務。
為紀念這位紐約州著名的州長和「小人物」(little people)的主保——阿爾·厄瑪奴耳·斯密斯教友,1946年紐約總主教方濟各·斯柏門樞機(His Eminence Francis Cardinal Spellman)成立了阿爾·厄瑪奴耳·斯密斯基金會,旨在幫助紐約最貧困的兒童。該基金會一項著明的籌款活動就是在每年的10月第三周星期四邀請各界人士參加的慈善晚宴。
雖然該慈善晚宴是由有信仰背景的基金會發起的,但由於包括海內外眾多政治領導人和國際著名人士的參與,尤其每四年一次的美國總統候選人的同時參加,使之逐漸演化成了具有美國慈善國宴水準了。
當中外媒體紛紛聚焦兩位總統候選人當日發表的幽默、自嘲,尤其暗喻、譏諷對手的演講內容,還有相互之間的眼神,甚至舉止言談細節之時,其實媒體朋友也不能忽略了這場慈善晚宴與眾不同之處:宗教與宗教慈善恰到好處地融入其中,適時地扮演了和平使者的角色。宗教慈善不但為兩位總統候選人提供了的「握手修和」的機會,也為兩位候選人及其競選團隊,還有各界精英提供了為當地貧困兒童奉獻愛心的一個平臺。
在總統選舉中,美國宗教界嚴格保持中立立場,宗教與宗教慈善則扮演了和平使者的橋梁角色,起到了修和及奉獻愛心的雙重作用。這實在難能可貴,值得關注、反思。
在和平使者杜蘭樞機主教的說和下,希拉蕊和川普開始了面對面地交談、交流。
主持人調侃:由於撮合兩位總統候選人握手「言和」,因此該授予杜蘭樞機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