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選舉,美國高層政壇為何會逐漸老齡化

2020-11-19 網易新聞

2020-11-17 23:48:22 來源: 經典守望者

舉報

   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已經逐漸進入了尾聲,雖然川普至今仍然不承認此次的選舉結果,但也只是困獸猶鬥,不會再有翻盤的可能。這次大選可以說的上是一波三折,高潮迭起,如今如果再上升到司法大戰,那麼註定會在美國歷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總統大選的兩位候選人也是美國歷史上年紀最大的兩位,堪稱是史上「最老」的總統選舉。美國自冷戰之後就以世界警察自居,歷任總統也大都是以年富力強的外貌示人。可是自2016年70歲的川普當選之後,美國政壇核心層似乎立刻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其具體的情況究竟如何,且待筆者慢慢道來。

  

老齡化的政府與保守主義的泛濫

   美國是一個多元性的國家,冷戰之後在政治、經濟、科技等方面均佔據了世界主導地位。為了要管理這個超級大國,美利堅的領導者一般都會是精力充沛,年富力強的青壯年。特別是二戰之後,歷任總統就任時的年紀都不算大,基本上集中於50歲到60歲之間。最年長的是裡根總統,就任時已經69歲,而且自他以後美國總統的年齡越來越年輕。老布希就任時67歲柯林頓就任時46歲,小布希就任時52歲,歐巴馬就任時47歲。當時的觀點都認為,美國高層統治集團的年輕化將會帶給美國以更多的活力和熱血。但是,2016年70歲的川普以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候選人的身份當選,這似乎表明已經呈現政治年輕化的美國社會在走回頭路。而近日年近八旬的拜登贏得了大選,更刷新了最年長總統的紀錄,可以說整個美國社會對於總統的年齡和精力已經不再視為第一考慮因素。

  

   川普在2016年擊敗了希拉蕊上臺之後所任用的重要心腹也大部分都是年長者,他最初的競選操盤手班農和國務卿蒂勒森都是1952年出生,當時均已經64歲。這幾位就是當時美國的核心中樞要員,很明顯這是一個老齡化的政府。但也正是因為他們的年長,所以他們在很多問題的處理上依舊是在使用冷戰時期的思維,使得歐巴馬時期的政策幾乎全部被廢除。而在國內,由於這幾位全部都是白人至上主義者,所以當時美國國內的種族主義思想甚囂塵上。原本美國的核心樞機部門應該是由經驗豐富的政客擔任,可是當時的總統川普是商人出身,首席戰略師、總統高級顧問班農是極端右翼媒體工作者出身。國務卿蒂勒森更是成功的企業家,身居埃克森美孚的董事局主席,是在美國經濟界呼風喚雨的人物。這些人組合到了一起,對於政務的經驗非常薄弱不說,他們已經衰老固化的思維更不願意做出革新和創造。所以,美國在內政外交上的很多政策都是在飲鴆止渴,荒腔走板到了極點。

  

美國社會的整體老齡化

   在中國傳統的思維當中,老者是經驗和智慧的象徵,他們憑藉著長久的人生閱歷為後人提供精準的方向指南。所以很多時候中國也是由長者執政,比如漢代初年的「諸老安劉」。可是美國是一個移民社會,文化與思維非常多元,它的政治遠比中國複雜。美國如今的白人群體中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老齡化和負增長,特別是在歐巴馬執政期間,美國整體的老齡化從12.6%上升到了15%,白人內部的老齡化達到了18.6%。而由於拉美裔和其他少數族裔移民的湧入稀釋了這一數據,所以美國全境範圍內的老齡化如今只有16%左右,略低於英國的18.4%。不過無法否認的是美國社會整體的老齡化趨勢已經成型,這部分的選民也就會將自己的選票投給年長者。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民主黨的候選人希拉蕊和其黨內競爭者桑德斯都是老年人,特別是桑德斯在2016年已經75歲。這說明年長者要比青壯年更有選票號召力已經是當時政壇的共識。須知長久以來,民主黨推出的大部分候選人都是年輕化和精力充沛的政治家。從富蘭克林·羅斯福柯林頓都是以其年輕的活力和旺盛的精力來吸引選民。特別是當大蕭條來臨時,58歲的胡佛在51歲的羅斯福面前盡顯疲態,屢屢落於下風,富蘭克林·羅斯福因而得以高票當選。

  

   通過政壇的老齡化可以看出,老一代的冷戰思維在民間社會當中也變得非常有市場。在冷戰中,美國集中全部的力量對抗蘇聯,這也使得民間的社會風氣中沾染了非常濃厚的對立思維。在歐巴馬執政時期,金融海嘯席捲了美國,這位年輕的總統令民眾大失所望。這就讓民間的社會開始懷念老一輩美國政治家,尤其是他們在冷戰時期拖垮了蘇聯的一系列政策。所以當川普上臺後,美國的全部政策都在向著保守、單邊、對抗的思維轉移,目的就是為了要穩固自己的核心基本盤。從目前看來,拜登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對抗依舊會是國際事務的主軸。而美國的各項政策也很有可能會回到冷戰時期,尤其是拜登提出俄羅斯是美國安全的重大威脅。這實際上就是來自於冷戰時期。而中國在拜登的眼中是有力的競爭者,二者以後的摩擦也必然不會少。不過這些都是可以研判預防的未來事務,國際舞臺上的不確定性因素會隨著川普的下臺而逐漸減少。談判、妥協、競爭將會是以後中美雙方所要進行的主要交流方式。

  

   綜上所述,從2016年開始,美國政壇的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無論是競選人希拉蕊,民主黨內競選者桑德斯還是最後勝出的川普都是老者。而川普上臺後組成的核心圈子也是以長者為主,改變了歐巴馬時期的年輕氛圍。這主要是因為美國社會特別是白人群體內部的老齡化問題漸趨嚴重,而歐巴馬時期的金融海嘯也讓社會對於青年政治家產生了懷疑。如今拜登又刷新了高齡美國總統的紀錄,美國內部的保守主義和冷戰思維應該還會有比較大的市場。垂垂老矣的拜登將把美國引向何方,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馳聘在美國政壇的,為什麼很多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美國作為世界上的超級大國,每一屆美國總統選舉都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有一個顯明的特點,那就是兩位候選人的年齡也超過了七十歲。如拜登已經七十七歲,川普已經73歲,這兩位總統候選人也打破了美國歷史最大年齡的候選記錄。要知道,當川普宣誓就職時候是七十周歲,打破了裡根總統1981年以來69歲任職總統創下的記錄。一個超級大國的總統選舉,就由兩個七十歲以上老頭在爭鬥,這看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 歷屆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美國歷史上選舉人票數最懸殊的五次選舉
    選舉人票數最懸殊的是1936年第38屆大選,富蘭克林·羅斯福獲得531票中的523票,而對手阿爾夫·朗頓僅獲得8票。當然還有1820年第9屆總統選舉,詹姆斯·門羅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當選總統,也可以算是最懸殊的結果。 一、1804年第5屆總統選舉:託馬斯·傑斐遜 PK 查爾斯·科茨沃思·平克尼
  • 美國總統選舉真相
    最近,川普陣營秀出拜登以雙手搭在美國前國防部副部長夫人的肩膀上,批評他是毛手毛腳的怪叔叔。但是這個議題沒有持續蔓延。以說錯話言之,拜登必須堅守原則,不要被川普激怒,特別是第三次辯論會即將登場。美國歷史以來的總統大選顯示,贏得辯論不等於贏得選舉。但如果在辯論會中說錯話,可能會讓候選人失去總統大位。避免犯錯,一直是美國總統大選辯論會中候 選人最需要謹慎面對的陷阱。
  • 美國總統競選,為什麼老年人成了主力軍?
    美國即將進行總統換屆,75歲的川普下臺,79歲的拜登接過權力大棒。這兩人都是接近80歲的老人,為什麼年輕人沒有出現在美國政壇的最高舞臺呢?
  • 東方智庫丨80歲的佩洛西連任,美國為何「老人當政」?
    如2017年5月,年僅39歲的馬克龍就出任了法國總統;1986年8月27日出生於維也納的庫爾茨,在2017年12月18日也即31歲時就出任奧地利共和國總理,成為奧地利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也是當時歐洲最年輕的國家政府首腦;1985年11月16日出生的桑娜·馬林,在2019年12月她34歲時便成了芬蘭歷史上第三位女總理,也是芬蘭最年輕的總理。但在美國,這麼年輕當部長都不可能。
  • 從1到140億 美國總統選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卡瑪拉·哈裡斯將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同時也是首位有非裔和亞裔血統的副總統。45、46川普是美國現任第45任總統,如果川普連任 他仍然是美國第45任總統,如果拜登當選將誕生美國第46任總統。
  • 美國兩黨候選人歲數超過150歲,為何大選會是「老人戰爭」?
    回望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韓國總統文在寅今年67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6歲,只有英國首相56歲較年輕。儘管一般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年長一輩,但就似乎只有美國的領導人特別年老,都是70歲以上的。美國社會老齡化美國的總統特別老有多個原因,老齡化社會是重要的理由之一。
  • 美國正經歷最難總統權力交接
    美國總統川普的侄女瑪麗·川普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後對媒體預言。「他不只不會承認敗選……更糟的是,他不會參與所有能保證和平移交政權的安排……他將會一次又一次地崩潰,他從來沒經歷過這種情形。」瑪麗·川普是一名專業心理治療師,她是川普哥哥的女兒,她在選前出版有關川普家族史的一本書《我的家族創造了全世界最危險的男人》。在選後,瑪麗向媒體公開了她對叔叔的診斷。
  • 選舉人團正式宣布: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選舉人投票,並不意味著美國大選程序已經走完!因為國會將在1月6日舉行聯席會議,正式對各州提交的選舉人團投票進行清點,也就是認證各州的投票結果。雖然,現在美國大媒普遍已經貼出了「拜登正式當選美國46屆總統」的新聞。
  • 美國歷史上有幾個總統沒參加繼任者就職典禮?為什麼?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經歷多番波折,現在總算是臨近尾聲了。按照常規流程,約瑟夫·拜登將在2021年1月20日舉行就職典禮,之後他便會以新任美國總統身份正式入主白宮。雖說這一切到現在看來都已經塵埃落定,可是還有10餘天總統任期的川普卻仍不甘心。
  • 拜登:「從美國最年輕參議員到最年長的總統候選人」
    美國時間8月18日前美國副總統拜登以270選舉人票正式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即將走向他政治生涯的頂峰時刻。1968年拜登畢業於敘拉古法學院獲得法律博士學位,先後又選修了歷史學與政治學雙學位,並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娜塔莉結婚,1969年獲許進入德拉瓦律師會並以民主黨員身份活躍在德拉瓦洲政界,1972年30歲的拜登當選德拉瓦洲聯邦參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參議員,但在不久後,他的妻子個小女兒因車禍死亡,兩個兒子也重傷。
  • 美國歷史上,有多少總統連任失敗?
    比如美國的第九任總統威廉·哈裡森,在宣誓就任總統後一個月,就因為感染了肺炎而去世了——他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死於任上的總統,也是任期最短的總統。還有我曾經寫過的第29任總統沃倫·哈定,雖然他的死因曾有爭議。
  • 拜登可能當選美國總統?年齡大是硬傷,川普信心滿滿
    參加總統選舉,獲得民主黨的提名,意味著拜登有當選美國總統的機會,但不代表拜登100%會當選下一屆美國總統! 拜登雖然是民主黨的精英,是美國政壇的元老,政治經驗豐富,是美國歷史上第五個最年輕的參議員,第47任美國副總統,德高望重。
  • 沃倫退選,這次,為什麼未來的美國總統又將是「老」「男」人?
    在「超級星期二」後,民主黨內的「兩強」競爭格局已逐漸明朗。目前,民主黨內僅剩3位競選人,即拜登、桑德斯和聯邦女眾議員加巴德。鑑於加巴德在「超級星期二」只拿到一個全國代表席位,民主黨黨內競爭實際已變成兩位七旬男性政壇老將之間的對決。在被問及會支持哪位競選人時,沃倫沒有做出選擇,只說自己「需要一些空間和時間」。目前,桑德斯的競選聲勢不及拜登。
  • 美國電影:政壇混戰
    一開始,馬蒂似乎是最不被人看好的選擇,不過由於新贊助者的支持和金援到位,再加上拼命三郎般的競選經理及其家族的政治人脈,他得快成為魅力政客凱姆不容小覷的黑馬候選人。在政壇混戰電影中,隨著選舉日逐漸逼近,這兩人的激烈競爭依然僵持不下,而且很快就演變成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情況,他們傾全力互相毀謗和中傷,想盡辦法玩陰,耍賤招陷害、弄臭對方,誓必鬥個你死我活。
  • 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調查的問題很簡單:迄今為止,誰是美國歷史上最佳總統?誰是最差總統?在三次調查結果中,「最佳總統」的前三名在三次調查中都沒有發生過變化,依次是:亞伯拉罕·林肯,喬治·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羅斯福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受美國民眾敬仰的總統之一,那時候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競爭對手的團隊實力強勁
  • 誰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一共誕生了45位總統,在這45位總統中,誰是最糟糕的一位呢? ——沃倫·哈定。 在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組織的三次評選最佳和最差總統各10名的活動中,哈定總統的表現相當穩定,三次均被美國人評為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
  • 美國史上的那些「非常總統交接」
    縱觀美國歷史,大選爭議向來不少;有的為南北戰爭埋下種子,有的引爆憲政危機。刺殺、槍擊案,8位美國總統在任期內逝世,美國總統似乎成為了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雖然地球人都認為,民主黨的拜登獲得了無懈可擊的勝利,必將出任下一屆美國總統,但是,現任總統川普不肯承認自己敗選。有記者問他,如果12月中旬選舉人團把選舉人票投給拜登,你會不會離開白宮呢?川普當時很爽快地回答說,當然會,我當然會離開。拜登必定獲得多數選舉人票,這已經沒有懸念。但是,川普真的會爽快離開白宮嗎?這就有懸念。
  • 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總統,究竟是怎樣一個人?-虎嗅網
    調查的問題很簡單:迄今為止,誰是美國歷史上最佳總統?誰是最差總統?在三次調查結果中,「最佳總統」的前三名在三次調查中都沒有發生過變化,依次是:亞伯拉罕·林肯,喬治·華盛頓和富蘭克林·羅斯福。羅斯福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受美國民眾敬仰的總統之一,那時候才剛剛開始嶄露頭角競爭對手的團隊實力強勁
  • 拜登猛烈抨擊川普:他會作為美國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而被...
    「他(川普)將作為美國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而被載入史冊。」當地時間19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在一次記者會上對川普展開猛烈抨擊。他批評川普是「美國歷史上最不負責任的總統之一」,並稱川普對選舉結果發起的法律挑戰,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破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