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兩黨候選人歲數超過150歲,為何大選會是「老人戰爭」?

2020-12-19 瘋範兒

8月27日即將接受共和黨提名出任候選人的川普(Donald Trump)在1946年出生,今年74歲;不過民主黨候選人拜登(Joe Biden)還要比他老:1942年出生,今年78歲。兩人加起來的歲數超過150歲,2020年的大選無疑是一場「老人戰爭」。

回望其他國家的領導人,韓國總統文在寅今年67歲,日本首相安倍晉三66歲,只有英國首相56歲較年輕。儘管一般國家的領導人都是年長一輩,但就似乎只有美國的領導人特別年老,都是70歲以上的。

美國社會老齡化

美國的總統特別老有多個原因,老齡化社會是重要的理由之一。埃默理大學(Emory University)2019年一份研究指出,美國65歲或以上的長者投票較年輕一輩積極,同時選民會傾向投票與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候選人。美國投票的人大多是年長一輩,投票選出來的總統年齡自然不會年輕。

這當然不是故事的全部,美國政治環境也是非常年長的。美國國會平均年齡幾創歷史新高,不論是民主共和兩黨代表、參眾議院議長、黨鞭等都超過75歲。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今年78歲,民主黨領袖佩洛西(Nancy Pelosi)更是80歲。

美國上流社會都是老人

不過要說明的,是這現象不僅在政治上發生,在美國的商界都有相同傾向。在標準普爾的500家企業中,執行董事長的平均年齡在這14年間增加了14歲,意味這14年間美國最富有企業的領導人未曾改變。儘管55歲或以上的人口只佔美國總人口不過三分之一,卻擁有了全國三分之二的財富。

美國社會及勞動環境正在轉變。隨著科技的發展,美國的工作環境已從藍領的體力勞動轉變為白領,今天的工作已不再像上世紀70年代般的費勁,使這群在70年代已在工作的他們,到今天還能繼續工作。

美國總統選舉實際就是財富的較量,所有宣傳、競選活動、形象工程都需要大量金錢,年長一輩有更多的關係找來更多的捐款者。而當整個社會財富累積在老人身上,自然也推高領導者的年齡。

相關焦點

  • 美國總統候選人為何是兩個70來歲老人?
    美國總統候選人為何是兩個70來歲老人?美國總統參選人作為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代言人,他們選擇什麼樣的人參選,不選擇什麼樣人的參選自然有一套他們完整的標準,只要這一套標準符合美國憲法,所以本身就是無可挑剔的。
  • 從大趨勢看美國大選
    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結果,民主黨候選人拜登以306票對232票擊敗川普,正式宣布勝出。 這無疑是近幾十年來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大選——拜登和川普,分別是美國有史以來得票數第一、第二的候選人,都超過了7千萬票。選情膠著之下,還罕見地出現了「你宣布獲勝,我不承認敗選」的政治僵局,導致反覆的計票和社會情緒的兩極對立。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 一個74歲,一個78歲,兩位高齡美國總統候選人假如「那個」了,咋辦?
    與歷史上任何一次總統大選不一樣,這次美國人要在史上年齡最大的兩位總統候選人——74歲的川普和78歲的拜登之間做出抉擇。2020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3日拉開帷幕,目前正進入競選衝刺階段。與歷史上任何一次總統大選不一樣,這次美國人要在史上年齡最大的兩位總統候選人——74歲的川普和78歲的拜登之間做出抉擇。這個年齡段的人參加總統競選,著實讓人揪心。萬一有哪一個在競選期間心情一激動,假如發生意外,那將咋辦呀?
  • 新聞背景:美國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新華社華盛頓9月28日電 新聞背景:美國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謀求連任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唐納·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將於美國東部時間29日晚在中西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舉行首場電視辯論。
  • 美國大選前,「一票頂一百票」的選民這樣說
    賓州歸屬揭曉之時,大選結果幾成定局。如今,綽號「拱心石之州」的賓州會否再次奠定大選結局?  11月3日選舉日迫近之際,賓州選民對兩名候選人、今年大選以及美國的處境怎麼看?他指責川普在種族關係上分裂了美國民眾,並用三個詞形容今年大選:混亂、害怕和不確定,「因為我們不清楚未來會發生什麼」。  達基也決定投票給拜登。他說,他最關注的大選問題是警察針對黑人濫用暴力,並擔心大選後出現社會動蕩。他描述今年大選的三個詞是:強烈——「人們有非常強烈的意願去投票」;分歧——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一樣;團結——期望美國停止分裂。
  •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兩黨候選人首場辯論正式開始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29日晚上9點(北京時間30日早上9點)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舉行。現任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將展開交鋒。拜登和川普。人民視覺 資料圖在此次大選辯論之前,兩位候選人還頻頻「出招」,攻擊對方的「軟肋」。
  • 美國總統大選,一次政治常識的全民普及-虎嗅網
    美國憲法規定,要想成為一名總統候選人,首先你必須年滿 35 周歲,在美國生活超過 14 年,且出生時即為美國公民。也就是說,就算你移民美國待滿 14 年,年滿 35 歲,照樣沒有資格競選美國總統。不過你在美國出生的孩子倒是有希望去成為未來第一位華裔美國總統。滿足了憲法規定資格後,美國兩大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將開會選出黨內正副總統候選人,代表本黨競選美國總統。
  • 並非偶然,為什麼今年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都年逾七旬?
    本次美國大選,兩位總統候選人都年逾古稀:尋求連任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今年74歲,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已經77歲。  為什麼本次美國總統選舉推選上來的兩位候選人年齡都這麼大呢?  事實上,在正式進行選舉之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會在黨內進行候選人初選。共和黨內有5名候選人,而民主黨則有多達25人參與初選,其中都不乏中青年。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兩黨都因為各自的問題,將勝算最終都押在了兩個超過70歲的人身上。  先說共和黨:  在過去的四年中,川普的執政讓傳統的共和黨建制派遭受重創。
  • 美國是否進入老人政治新時代
    研究表明,50—59歲的候選人獲得總統提名的概率最大,這在民主黨表現尤為明顯;共和黨提名人的平均年齡比民主黨提名人的平均年齡大4歲左右;年輕的民主黨提名人和年老的共和黨提名人在大選中獲勝的機率明顯更高。最後探討了桑德斯和川普的激進主義為何結局不同,並指出總統候選人老年化對美國政治的負面影響。
  • 美民主共和兩黨給中國貼惡毒標籤 德媒感嘆:美國大選成了真人秀
    蓬佩奧有關中國的說法被美媒打上「不實」標籤,《華盛頓郵報》則發出警告稱,「中國挑戰」已經被美國兩黨高度政治化濫用。在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前兩日的各種發言中,「中國病毒」一詞被頻繁使用,對中國的攻擊更不鮮見。會場之外,陷入比強硬競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團隊有人竟宣稱,中國對待維吾爾族穆斯林的做法是「種族滅絕」。
  • 2020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 美國大選具體時間
    美國的大選每四年舉行一次,與其他政治選舉不同,總統是由選舉人選出。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參選人必須是在美國出生、年滿35周歲,和連續在美國居住14年。  美國總統大選4步驟:  第一步﹕各州初選(Primary)。大選開始前,多數參選人都要經過各州的初選階段。
  • 2016美國大選五大猜想
    刁大明預計,如果川普贏得2月1日和9日的艾奧瓦和新罕布夏預選、甚至只贏得其中一個,進而在南卡羅來納州預選中表現不俗的話,最終獲得提名的可能性就的確比較大了。明年很可能出現川普與希拉蕊的對決。  只是,根據穆迪分析公司的模型,川普或許會重蹈2000年民主黨候選人、時任副總統阿爾·戈爾的覆轍,贏了選民票,卻輸了選舉人票。
  • 加起來150歲的美國總統候選人:全世界都在看他們怎麼下臺階
    期間他的步伐一步一頓,顯得十分艱難,讓許多人擔心他的身體狀況,更讓候選人的健康問題再次成為本屆美國大選的焦點。2016年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狀況頻出的身體就讓她減分不少,最終失利。四年之後,74歲的川普和76歲的拜登兩位古稀老人隔空對壘,健康問題,顯然很重要。
  • 「法律與秩序」VS新冠疫情,美國大選搖擺州民調差距縮小
    威斯康辛州成為了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衝刺階段的首個中心舞臺。8月23日,黑人男子布萊克被警方連射7槍致重傷,導致小鎮基諾沙一度陷入騷亂之中。幾天後,兩名抗議者被一名17歲的白人男子「自衛」時射殺。在上周末,成千上萬名川普支持者駕車「進軍」波特蘭,其中一名成員在與反對者的衝突中被槍殺。
  • 鍾倫納:美國大選抨擊中國,並非是一時方便
    香港《明報》11月6日文章 原題:罵中國並非美國大選的一時方便美國總統大選第三場電視辯論的主題是外交,在6個事先同意的主題中,除了反恐和中東,中國的崛起也成了一個主題。競選以來,歐巴馬總統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一直擺出猛烈攻擊中國的姿態,該晚雙方卻出人意料地露出轉圜餘地,肯定中美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可能。
  • 美國華裔學者李成:這次大選為何最後「中國牌」沒打起來?
    除了年輕選民大幅支持民主黨候選人,老人、藍領工人、城郊居民此次也轉向了。儘管如此,李成承認他對於此次大選有兩個「驚訝」。一是驚訝於過去幾年屢發激烈言論、頻有強硬政策的川普,居然還能得到7100多萬的如此之高的票數。這說明美國社會現在有多麼分裂,也顯示以民族主義、民粹主義為特徵的「川普主義」,在大選之後將依然會對美國社會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
  • 美國大選成為了「老人的爭鬥」,歐巴馬年齡有優勢,為何不復出?
    距離美國大選還剩下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這次的美國大選真是萬眾矚目,理由很簡單。因為這次美國大選不僅要選出下一任總統,其實更決定了那位美國歷史上最奇葩總統能不能成功連任。雖然大選還沒開始,可是大家都知道這次大選一定是川普和拜登的角逐。
  • 大法官離世,兩黨博弈激烈展開,接任問題影響美國未來
    大法官職位空缺加劇兩黨政治鬥爭美國媒體普遍關注到,川普總統已於上周發布了大法官的潛在候選人名單,隨著9月18日金斯伯格大法官去世,這份名單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女性月刊《嘉人》雜誌刊文發問,在大選年提名新任大法官是否恰當?
  • 美國的紓困政治:兩黨多次博弈的背後
    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幾周,國會通過經濟救助措施的努力曾多次失敗,但在拜登11月3日贏得大選後,由50名成員組成的兩黨問題解決小組(Bipartisan Problem Solvers Caucus)迅速團結起來,採取行動幫助美國家庭、企業應對疫情影響。
  • 你可能不知道:美國總統大選,拼的不是人頭
    隨著投票日臨近,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全國民調中領先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幅度,目前已擴大到約9個百分點,但就算民調真實反映投票意向,也不不意味著拜登鐵定能贏得大選。 因為美國總統大選並非普選。 美利堅合眾國獨特的選舉人票制度決定了,贏得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並不一定會當選美國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