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其中有何深意?

2020-12-24 史論縱橫

前些年蔡依林的《日不落》大火,歡快的節奏,甜甜的情歌,讓人對日不落的愛戀充滿了期待,據說蔡依林在英國拍攝MV的時候,還是在低溫下穿著吊帶出鏡的,想想都覺得冷。

言過正傳,本期話題:曾經的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在正式討論之前,我先詢問了一下我媳婦,可憐我理科出身的媳婦,竟然說了一句在英國看不到日落?

我早就說過,學文畢業後還能吹吹牛,像我這樣還能碼碼字,寫寫文章,學理到頭來不是去蒸饅頭,就是去工地搬磚,哎,一股學文的優越感油然而生。

如果單純從歷史角度解釋這個問題,會很概念化,必須加上一點簡單的地理學的常識,才能讓「日不落帝國」這個詞更好地理解。

日不落就是太陽一直照射的地方,沒有哪個地區的太陽是不落的,古代的中國採用的是另一種計時標準,比如影視文學裡面經常提的「午時三刻」,就是古代的計時,後來變成了現在的北京時間。

我們看電視劇裡面經常提到的北京時間,東京時間,華盛頓時間就是根據不同時區來劃分的,時區是為了照顧各地區計時方便,又便於和其他時區換算時間,而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比如北京在時區上是東八區,東京是東九區,用「東加西減」(記憶裡的地理土方)就是東京比北京早一個小時,北京八點的時候,東京已經九點了。

時差的產生是根據地球自轉(自東向西),太陽直射產生的,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上,以英國格林尼治天文臺為中時區,也就是零度經線,然後人為的劃分了經線,並且劃分了24個時區。

從理論上來說,每個時區都是六點鐘看到太陽,十二點的時候太陽在正中間,十八點的時候太陽落山,12個小時的白天。

之所以會以英國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作為本初子午線,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在19世紀以前,大多數國家都以大西洋加納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而19世紀以後,很多崛起的國家都用自己國家的本初子午線,只不過由於英國後來的快速發展,成為海上霸主,建於1675年的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1884年召開經度大會的時候,實際上全球超過三分之二的海上船隻已經採取格林尼治本初子午線。

這也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當時英國的強大。

當時的英國以海上霸權瘋狂擴張殖民地,在巔峰時期領土面積多達三千萬平方千米,是當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企及的,即使是現在強大的美國,最初也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在二十世紀初,英國的殖民地大約有50多個。

大體上來說,大洋洲有14個,非洲21個,美洲8個,亞洲10個,歐洲3個,總體來說,基本囊括了所有24個時區,因此才有了日不落帝國的說法,換句話說,無論太陽照射在哪個時區,都有英國的領土。

這一點是很難得的,從古到今,做到這一點的很少,當然,也並非只有英國一個國家做到,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一個國家可以做到三個以上時區,並且有一個時區離得遠一點,只要最長的兩個時區不超過十二時區,差不多就可以做到了。

比如,一個國家本土擁有五個時區,分別是東五到東九,只要在西時區,大概是西七區到西九區有一個是殖民地,那個就可以承接太陽的白天業務了,在本土太陽落下之前,在西七到西九區的殖民地太陽就已經升起,在這塊殖民地上的太陽落下之前,本土的太陽就可以升起。

我估計很多人可能會說是俄羅斯,俄羅斯曾經一共跨了11個時區,如果當年不是把阿拉斯加州賣給了美國,還真就連上了,但是連著的11個,分別是東三區到東十二區,當太陽從東三區落下的時候,白天的區域是東二到西十區,那就是真的黑天了。

有人可能會認為美國是日不落,美國本土是從西五區到西十區,目前在海外有14塊殖民地,殖民地中西時區最小的應該是西四區波多黎各,而太平洋的關島在東十區,當美國本土的太陽在西十區落下後,東十區的關島是白天,但是關島的太陽落下後,白天的區域包括東九到西三區,差那麼一丟丟美國也就成了日不落了。

歷史上真正的日不落除了英國,另一個國家其實是西班牙,在英國崛起之前,西班牙是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其殖民地包括南美洲、大洋洲等多處地方,完全稱得上是第一個日不落帝國。

相關焦點

  • 歐洲日不落帝國:不是眾人皆知的英國,當地景色美麗且經濟發達
    什麼是日不落帝國?日不落帝國就是即使其他國家的太陽落下,但我這個國家的太陽卻依然高高掛起的帝國。一個國家如果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繁榮昌盛,它手中掌握的霸權和擁有的殖民地都是佔據多數的。那麼當今世界,哪一個國家被稱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呢?
  • 從「日不落帝國」到現在只是英國的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英國是老牌的歐洲資本主義強國,曾幾何時更是歐洲強大的代名詞,發展到頂峰時,包括它自身的國土面積和它在世界範圍內的殖民土地計算,達到了地球大陸面積的四分之一!而且還不算它可以實際控制的海洋面積,所以又稱「日不落帝國」意為太陽照射下的土地都有英國的地盤兒!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日不落帝國戰後急速衰敗,如今英國還會機會奪回「霸主」地位嗎
    曾經的英國自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國際社會上最先承認的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只是後來西班牙逐漸衰退了之後,英國漸漸崛起並「搶走」了這個稱號。
  • 英國百眼巨人: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
    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在20世紀上半葉消磨殆盡。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英國幾乎在向美國全面靠齊。英國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獨自進行一場戰爭,所以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的時候,整個英國都有些不知所措。面對戰爭,英國皇家海軍只能想盡辦法增加輔助船隻,許多貨櫃貨輪甚至都被改造成了運兵船和武器平臺,頗有些敦刻爾克大撤退時的樣子。我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百眼巨人號,也在馬島戰爭中初露崢嶸,彼時的它還叫「競爭者貝贊特」號。後來皇家海軍正式引進此船,改進後就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百眼巨人號。
  • 「日不落帝國」的沒落並不可惜,因為英國從此成為現代國家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書評40#人文歷史42在二戰後,英國告別了殖民帝國的歷史,開始真正轉型為現代國家。正如安德魯·瑪爾所寫的那樣:「(二戰)激發了英國人的巨大變化。
  • 「日不落帝國」承認衰落,英國前首相坦言:我們已不再是一流強國
    這其中以英國,義大利,法國疫情較為嚴重。而英國這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在這場疫情中,已經將其衰落的疲態完全表現出來了。 據海外網11月10日報導,英國前首相梅傑當日在倫敦發表了一場演講。在演講中梅傑坦言:「我們英國已經不再是一個世界一流強國,也不會再有機會成為強國了。」
  • 「日不落帝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殖民地卻沒有太多怨言?
    眾所周知,日不落帝國是對英國以前輝煌成就的稱呼,儘管英國只是歐洲一塊小地方,但通過海外擴張,侵略其他洲,改變其他部落,擴散大不列顛王國的先進文化,形成了全世界範圍的殖民地領地,太陽東升西落,所到之處都是英國的領土。這一盛況的巔峰時刻是在19世紀初,經過上幾代英國人的努力,當時英國及其屬地的人數達5億之多,在當時可謂是蔚為壯觀,不可小覷。
  • 「日不落帝國」VS「第一陸軍」,老話新說:英國還能打過印度嗎?
    「日不落帝國」衰落史 「日不落帝國」英國在全盛時期,通過戰爭和殖民的方式統治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土地及人口,那時候的英國人生下來就有一種「使命感」,仿佛他們的存在就是為了統治地球。
  • 在做「日不落帝國」美夢?英國要派航母來南海挑釁,軍事專家回應
    然而,美國、英國似乎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為了自身的霸權和利益,可以不顧一切地挑釁中國。英國聲稱要將「伊莉莎白女王」號開進南海,肆意遏制中國7月14日,環球時報報導,英國海軍稱將在2021年派遣「伊莉莎白女王」號進入中國南海。英國指出,這次行動可能會配合美國與日本自衛隊進行演習。
  • 英國國防參謀長揚言打敗中俄,日不落帝國的迷夢難醒!
    作為美國的鐵桿跟班,英國一直對美國戰略計劃亦步亦趨,為美國馬首是瞻,這次面對中俄的過激言論,除了向美國大哥表示效忠以後,更多的是為了提高可能因脫歐而下降的國際威望。作為老歐洲裡的另類,歷史上耍慣了歐洲大陸均勢政策的英國,在加入歐盟幾十年以後,發現自己不太適合,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決定脫離歐盟。
  •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可以說,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英國的影子,或者說在英國影子下存在。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這個曾經被呼喚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有日落夕陽的時候。在巴黎和會上一些決議問題上是以獨立主權的形式單獨進行籤字表決。比如國際聯盟成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及印度成為其成員國。1931年的帝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在法律層面上描述了帝國內部殖民地從屬之間的關係。通俗的說,英國失去了對殖民地的這種控制。
  • 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一旦自己離開了東南亞,再想要回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二戰時期英國軍隊這個時期的英國人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體系走到了窮途末路,整個時代已經是暮年了,英國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利益,英國的強項在於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拒還僅3000多人的小島,到底有何特別之處?
    雖然英國現在的領土看起來並不大,但是曾經卻是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之前能有這這樣的稱號就是因為在全球都有英國的殖民地。在英國最強盛的時候,無論是什麼時候總有一塊土地是被太陽照耀的,所以才會被稱為日不落帝國。曾經因為滿清政府的統治不力,中國的香港慘遭英國殖民。
  • 日不落的餘暉——淺談《黑執事》背後的英國歷史(下)
    這裡有一篇福爾摩斯的扮演者Jeremy Brett的回憶錄,他曾經在伊頓公學裡念過書。據他回憶稱,『我曾遭到過大量毒打。你得等他們揍完了,問你:「你有什麼要說的嗎?」後才能回答「沒有。」「你可以走了。」然後他們會說。對此你還得回一句:「謝謝。」』
  • 這裡是世界時間的起點,奠定了日不落帝國的海上霸權
    到了1767年,格林威治的天文學家們根據觀測到的星體運行規律,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張海圖,使得船員們可以根據星星的位置確定船的方向。這一研究為「日不落帝國」的航海霸權奠定了基礎。 卡蒂薩克號曾經是世界上最快的帆船,也是世界上唯一僅存的運茶快船,曾去過世界上大部分主要港口,當然也包括風雨飄搖的清王朝,曾8次往返於中英之間運輸茶葉,一次航行就可以裝載60萬公斤茶葉。中國和英國都有悠久的飲茶史,小小的一片茶葉,就這樣連接起了東西方文明。
  • 讓你三分鐘看懂英國歷史,冷知識多,如英國國旗中不為人知的秘密
    本文寫的是,英國為何被稱為日不落帝國,英國國旗中包含著的秘密,還有英國的發展史,英國皇室的由來,接下來的知識點就是這些,作者等下將會介紹這些知識點,並且作者精心配了許多攝影大師拍攝的英國照片,讓屏幕前的你一邊學習英國的歷史知識,一邊觀賞這些漂亮的英國照片,且作者在文尾加了驚喜,記得看完哦。
  • 布爾戰爭為何成了「日不落」帝國的夕陽?
    英國一度是世界最強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這樣橫跨世界的超級強國,在20世紀卻迅速衰落到世界二流國家,諸多殖民地也分崩離析,最終退守英倫諸島。很多人說是一戰二戰導致了英國的崩潰,然而真正離開英國崩潰序幕的還得是一場在非洲爆發的布爾戰爭。那麼這個現在聲名不顯的布爾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什麼他們會開啟英帝國崩潰的序幕?
  • 號稱「日不落」的英國是怎麼衰落下來的?
    打開歷史的書籍,輕輕地向前翻一頁,那時的王者是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疆域之廣,影響力之大,也是無國能出其右。在拿破崙的帶領下當時的英國蒸蒸日上,軍事化工業感到最前端,於是就開始了侵佔領土。從十八世紀中期開始,英國代替了荷蘭,又經過了「七年英法戰爭」,成為了真正的王者,開始成為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倫敦成為世界的中心。
  • 日不落帝國被各國「隔離」,川普不忘「落井下石」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還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崛起,恢復祖上的榮光,但是近期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卻令英國被各大國家所「隔離」。儘管英國首相詹森於12月21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向自己的各大盟友國們表示英國在發現新冠病毒變種後立馬採取了更為嚴謹的防疫手段來抵制新冠病毒新變種擴散,讓各大國家領導人放心。但是各國領導人卻絲毫不買單,畢竟比原先高出了70%的傳播率可不是開玩笑的,於是英國就這樣被自己的盟友國給「隔離」了,各國與英國之間的航班全部禁飛,導致英國一下子被國際社會所「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