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東南亞:「日不落帝國」為何會在自己的殖民地一觸即潰?

2020-12-24 趣觀歷史

「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我從未收到比這個更直接的衝擊……當我在床上輾轉反側時,2艘軍艦全部沉沒的恐怖消息緊緊糾纏著我……在這整片遼闊的海域上,日本(海軍)有著絕大的軍力,而我們卻到處都是虛弱和赤裸裸的。」(邱吉爾)

在美國切斷了和日本的貿易往來之後,日本悍然發動了「偷襲珍珠港」行動,羅斯福在《國恥演講》之後宣布正式對日本宣戰,美國的踏入戰場給了整個戰爭局勢微妙的變化,整個戰局隨之逆轉。

▲日本偷襲珍珠港舊照

可是就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後,在短暫的戰略窗口期,日本準備直取東南亞,奪取自己最需要的戰爭物資。在日本的兵鋒直指東南亞的時候,最先受到衝擊的顯然就是當時東南亞地區的實際控制者,也就是英國人。面對著來勢洶洶的日本軍隊,英國人非常頭疼,整個局面變得異常複雜了起來。

01.

隨著美國人的下場,和日本人對東南亞地區打起了主意,東南亞地區的英國軍隊的災難馬上就要來了,整個局勢都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了,因為從表面上來看,中國和美國都是自己的盟友,都可以幫助到自己,但是英國人縱橫世界舞臺百年,最明白的就是這些盟友都只是表面上的盟友,誰都心知肚明,誰幫助自己和日本人作戰都不會白白出力,都是有所要求的,一旦自己被日本人趕出了東南亞地區,就意味著自己的日不落帝國又失去了一塊控制範圍,一旦自己離開了東南亞,再想要回來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了。這個道理自然是非常簡單,也不難分析出來,所以在英國人的眼睛裡,不只是像餓狼一樣饑渴的日本人是自己的敵人,就連自己的盟友,中國軍隊和美國軍隊都是自己潛在的敵人,英國人的外交哲學中對於盟友有著這樣的定義,那就是「不向自己開火的敵人」。

▲二戰時期英國軍隊

這個時期的英國人實際上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體系走到了窮途末路,整個時代已經是暮年了,英國沒有能力來保護自己在亞洲地區的利益,英國的強項在於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憑藉著皇家海軍,英國人塑造了自己的日不落帝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勢力範圍最為龐大的帝國,但是時代總是風雲突變,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都不在海洋上進行,而都是在陸地上進行,這兩次世界大戰也讓世界的主旋律從海權變成了鹿泉,這個過程讓英國失去了自己霸主的地位,以至於在亞洲經過並不算激烈的日英海戰之後,英國在亞洲地區連制海權也失去了,這就引發了連鎖反應,沒有了制海權的底氣,英國在亞洲戰場上的連戰連敗也就並不稀奇了

▲二戰時期英國戰艦

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英國在整個戰爭當中顯得毫無戰鬥力呢?顯得連戰鬥意志都不足呢?

02.

其實這個原因非常簡單,就是因為整個英國的殖民體系最終在戰爭之中反噬了英國的戰爭。第一點就是本身英國人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對於當地一直以來都採取了一種極端高壓的政策,對於英國人來說,自己的殖民地並不是自己的國家,他們不會對殖民地產生一種共情,而是把無數的殖民地都當成了供養英帝國的倉庫,無限制的榨取價值,而對於當時的英國人來說,如果自己被安排在了亞洲的殖民地工作,可以說就是相當於我國古代王朝時代的發配邊疆的感覺,這就造成了這些在殖民地工作的人員以及士兵對於腳下的土地毫無忠誠度可言,也就更別提什麼戰鬥意志,和戰鬥欲望了。

▲殖民期間的印度勞工

第三點,也就是比較關鍵的一點就是,失去東南亞並不是大英帝國的底線,大英帝國在亞洲地區最不能失去的是印度,只要英帝國依舊掌握著印度的殖民地,那麼英國就可以扼守住自己在海上的重要交通線,英帝國的貿易體系就可以強行續命,隨著美國的崛起,英帝國的生命線最終是被美國人掐斷的。

03.

在這場在東南亞地區的大戰當中,緬甸為什麼成為了各方爭奪的焦點呢?

▲緬甸農村

第一個原因當然就是地緣原因,緬甸是一個在地緣上極為重要的重要,緬甸起到了一個大門的作用,在地緣上緬甸是守護著東亞和西亞的門戶地帶,因為任何軍隊從喜馬拉雅山脈進入到我國腹地的概率都非常低,都沒有什麼可行性,所以說這樣一來緬甸的地緣重要作用就凸顯了出來。對於日本軍隊來說,如果可以直接拿下緬甸地區,就直接切斷了東西方之間的支援和聯繫,日本就避免了多線作戰,就可以全力和我國還有美國軍隊進行大戰

▲緬甸地圖

第二個原因就是日本軍隊如果可以直接斬斷滇緬公路這一條運輸戰爭物資的大動脈,就可以讓自己在我國的軍隊減少一些負擔。日軍正是看中了蔣對待戰爭的態度,就希望可以切斷滇緬公路,認為只要斷了蔣的戰爭資源供應,蔣就沒有動力來發起進攻,戰爭壓力和消耗戰的壓力就會減輕許多。

▲修建滇緬公路舊照

對於當時的日軍來說,在我國戰場上已經形成了相持的情況,無休止的消耗戰讓日本軍隊越來越難以承受,必須要減輕在我國戰場上的壓力,才有可能把整個戰爭繼續下去,才有能力和美國進行一場傾國大戰。

這樣在緬甸這一個彈丸之地上,就產生了極其複雜的局勢,我國、日本、英國還有美國,開始了在緬甸戰場上的博弈和大戰。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國遠徵軍》

相關焦點

  • 「日不落帝國」幾乎侵略了整個世界,為何殖民地卻沒有太多怨言?
    眾所周知,日不落帝國是對英國以前輝煌成就的稱呼,儘管英國只是歐洲一塊小地方,但通過海外擴張,侵略其他洲,改變其他部落,擴散大不列顛王國的先進文化,形成了全世界範圍的殖民地領地,太陽東升西落,所到之處都是英國的領土。這一盛況的巔峰時刻是在19世紀初,經過上幾代英國人的努力,當時英國及其屬地的人數達5億之多,在當時可謂是蔚為壯觀,不可小覷。
  • 歐洲日不落帝國:不是眾人皆知的英國,當地景色美麗且經濟發達
    什麼是日不落帝國?日不落帝國就是即使其他國家的太陽落下,但我這個國家的太陽卻依然高高掛起的帝國。一個國家如果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繁榮昌盛,它手中掌握的霸權和擁有的殖民地都是佔據多數的。那麼當今世界,哪一個國家被稱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呢?
  • 歷史上的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這其中有何深意?
    前些年蔡依林的《日不落》大火,歡快的節奏,甜甜的情歌,讓人對日不落的愛戀充滿了期待,據說蔡依林在英國拍攝MV的時候,還是在低溫下穿著吊帶出鏡的,想想都覺得冷。言過正傳,本期話題:曾經的英國為什麼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 日不落帝國戰後急速衰敗,如今英國還會機會奪回「霸主」地位嗎
    曾經的英國自稱自己為日不落帝國,但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國際社會上最先承認的日不落帝國是西班牙,只是後來西班牙逐漸衰退了之後,英國漸漸崛起並「搶走」了這個稱號。
  • 布爾戰爭為何成了「日不落」帝國的夕陽?
    英國一度是世界最強的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但是這樣橫跨世界的超級強國,在20世紀卻迅速衰落到世界二流國家,諸多殖民地也分崩離析,最終退守英倫諸島。很多人說是一戰二戰導致了英國的崩潰,然而真正離開英國崩潰序幕的還得是一場在非洲爆發的布爾戰爭。那麼這個現在聲名不顯的布爾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為什麼他們會開啟英帝國崩潰的序幕?
  • 「日不落帝國」VS「第一陸軍」,老話新說:英國還能打過印度嗎?
    引起大多數網友廣泛討論的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位置就只有5個,大概率不存在增加一個位置的可能性,那麼印度如果要入常,就勢必會擠出一個國家,當時大多數人的猜測,都是英國被擠出去是「最合適的」。
  • 從「日不落帝國」到現在只是英國的英國!為什麼衰敗的如此之快?
    而且還不算它可以實際控制的海洋面積,所以又稱「日不落帝國」意為太陽照射下的土地都有英國的地盤兒!近代以來,英國更是第一個打開中國國門的國家,中國也從此開始了百年恥辱,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狀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這個曾經橫掃全球,掠奪全世界資源的國家為什麼在二戰後喪失了所有的殖民地,又龜縮回自己的英倫三島了呢?為什麼曾經的「輝煌」不在,淪為了曾經的文化和土地「養子」美國的跟班呢?
  • 老師不會告訴你,世界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不是英國而是它
    大家都知道,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曾經統治世界。但是大英帝國統治世界的時間卻眾說紛紜,有些人認為大英帝國的輝煌只持續了19世紀,有些人則認為大英帝國在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已經統治世界三百多年。所以我們來看一看,大英帝國究竟稱霸了多久?起初,大不列顛只是一座孤懸海外的小島,在歐洲諸王看來,它不過是一塊被徵服的土地。
  • 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這時候拿破崙橫空出世,在1804年創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屢次打敗反法同盟,並且接收了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但是從歷史的走向看,這不過是殖民帝國的迴光返照。畢竟自己的老對手英國在海外混的風生水起,自己當然不願意落後,而且當時的非洲,相比於亞洲和美洲,並不是歐洲殖民者的「主流戰場」。對阿爾及利亞的入侵,也標誌了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的誕生。1848年憲法規定阿爾及利亞成為法國的一個地區,從此,法國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對其的統治。
  • 殖民地遍布太空的日不落大英帝國---評《史密斯船長大事記》
    史密斯一個勇敢正直又矯情的傳統英國紳士,是大英太空帝國輕型武裝貨船「約翰·皮姆號」的船長。他帶領著自己那些大膽的船員一個專門收集頭骨的外星瘋子,一個隱藏逃犯身份的仿真人女孩,一隻名叫吉拉德的倉鼠,展開了動人心魄的宇宙冒險。       他們的首次任務是找到並保護神秘的女子蕾哈娜,而在保護蕾哈娜的旅途中,這個神秘女子身上的秘密也被層層撥開。
  • 「日不落帝國」的沒落並不可惜,因為英國從此成為現代國家
    原創 葉克飛 歐洲價值 收錄於話題#書評40#人文歷史42在二戰後,英國告別了殖民帝國的歷史,開始真正轉型為現代國家。正如安德魯·瑪爾所寫的那樣:「(二戰)激發了英國人的巨大變化。
  • 東南亞的恩怨情仇:曾經雄霸柬老泰越的高棉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高棉帝國大約在公元9至14世紀左右,國力達到鼎盛時,它統治了大部份的東南亞地區,又稱「吳哥王朝」。吳哥王朝以柬埔寨西部的洞里薩湖北方為據點,在十二世紀上半葉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期間將東南亞大陸區的大部分土地收歸於麾下,東至湄公河、西抵緬甸、南達馬來半島北部、北及泰國東北部等地,當時其領土幾乎涵蓋中南半島將近七成的面積,盛極一時。而其首都所在地,正是如今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吳哥窟。
  • 英國各個殖民地獨立的時間順序排名,有的高興,有的卻很後悔
    但英國也很空虛了,於是不斷對殖民地加稅,把殖民地的居民不當人看,北美13個殖民地都不樂意了,起義1776年成立美國,最終1783年徹底戰勝了英軍,接下來一百年,英國還在不斷擴展殖民地,其他的殖民地都不能像美國那樣獨立。因為19世紀初,英國爆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綜合實力世界第一,美國走運,在工業革命之前就成功獨立了。
  • 「一國兩制」漫談⑤| 為什麼回歸前的香港不是殖民地?
    九七前,英國視香港為殖民地,所謂「海外屬土」不過是殖民地的另一種稱謂。但香港其實不是殖民地,只是英國人在這裡實行了殖民統治。
  • 一戰對英國的影響:殖民地與自治領離心力加劇,英帝國即將崩潰
    一戰對英國經濟實力影響巨大,也使其對自治領和殖民地的政治控制能力下降,加之一戰喚醒了英帝國內,各自治領和殖民地的民族情感,帝國內部的離心趨勢加劇。因此,一方面英國越來越依賴帝國,努力加強帝國內部的經濟紐帶並擴張帝國,另一方面自治領開始要求與英國平起平坐,殖民地則尋求更多的自治權利並爭取獨立。當英國對德宣戰後,英國各自治領和殖民地沒表示任何異議,並毫不遲疑地投入戰爭。
  •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了38天,卻為何戰後成為了聯合國五常?
    法國在二戰中的表現如此糟糕,為何還能在戰後成立的聯合國中,位居五大常任理事國之列呢?這其實和美國的一個目標有關。德國發動閃擊戰之後,西歐很快淪陷。當時,同盟國與軸心國主要在東歐蘇聯戰區、太平洋戰區,以及東亞中國戰區激戰。由主要戰區來看,其實有中美蘇組成「三常」核心就可以了。
  • 英國為何衰落成二流國家?人懶坐吃山空,還養了一批寄生蟲
    19世紀英國憑藉著工業革命和海上霸主地位,成為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取締了老王牌西班牙的霸權位置。之後英國開始在全世界瘋狂擴張基本上已經實現在各大洲都擁有殖民地。在軍事上面,完全壓製法國,擊敗俄國、清帝國等強國,軍事經濟都是一等一的表現。
  • 日不落帝國被各國「隔離」,川普不忘「落井下石」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英國還幻想著有一天能夠崛起,恢復祖上的榮光,但是近期發生的新冠病毒變異卻令英國被各大國家所「隔離」。儘管英國首相詹森於12月21日召開了緊急會議向自己的各大盟友國們表示英國在發現新冠病毒變種後立馬採取了更為嚴謹的防疫手段來抵制新冠病毒新變種擴散,讓各大國家領導人放心。但是各國領導人卻絲毫不買單,畢竟比原先高出了70%的傳播率可不是開玩笑的,於是英國就這樣被自己的盟友國給「隔離」了,各國與英國之間的航班全部禁飛,導致英國一下子被國際社會所「孤立」。
  • 東南亞的超級富國,汶萊只有40多萬人,一月工資多少錢?
    東南亞地區歷史悠久,出現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國家。但是,進入16世紀之後,東南亞各國的命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從16世紀開始,西方各國開始了大航海時代。按照《馬可波羅遊記》中的說法,東方世界非常富庶,中國、印度、日本等地,到處都是黃金。西方各國經過一系列的探索,先後發現了北美洲、南美洲、亞洲等地。西方各國對東南亞地區的競爭非常激烈,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捲入其中。
  • 英國百眼巨人: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
    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已經在20世紀上半葉消磨殆盡。無論是海軍,陸軍還是空軍,英國幾乎在向美國全面靠齊。英國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獨自進行一場戰爭,所以1982年馬島海戰爆發的時候,整個英國都有些不知所措。後來皇家海軍正式引進此船,改進後就成為了日不落帝國的「四不像」神獸:百眼巨人號。英國人看中了百眼巨人號寬闊的甲板,讓它成為了航空訓練艦,供艦載直升機訓練使用。但是後來百眼巨人的作用,遠比想像中更加「複雜」。英國人通過改裝,在百眼巨人號上搭建了類似航母指揮塔的建築物,似乎像是一艘航母的實物模型一般,雖然白眼巨人號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艦載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