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專題報告:圍繞消費者運營,緊抓供應鏈勝負手

2020-12-25 未來智庫

報告綜述

一、 社區團購風起雲湧:生鮮零售的效率革命與盈利突

1.1 社區團購:圍繞社區生活,實行預售+自提的零售模式

社區團購是一種基於微信群、小程序或平臺APP等流量渠道,圍繞社區生活場景開展生鮮/日用品零售的商業模式。如下圖所示,平臺利用團長的社區熟人資源進行獲客和服務,並採取線上預訂+門店自提的銷售模式,實現生鮮等品類的線上預售和集中配送。社區團購相較前置倉等生鮮到家模式而言,訂單式採購利於降低庫存損耗,集中配送+門店自提利好降低交付成本,從而助力實現盈利突圍。

1.2 社區團購緣何而起:尋求生鮮零售效率革命和盈利突圍

實際上,生鮮社區團購模式早在2015年便已出現,隨著行動支付、微商渠道的發展,彼時拼多多(拼團)和農特微商(「網際網路+農業」創業孵化平臺)已具備社區團購零售特徵。此後隨著社區團購玩家的增加,資金的加碼和「百團大戰」的瘋狂促銷,社區團購越戰越火,但大量的燒錢、供應鏈體系的脆弱也使得行業在2019年逐步步入「洗牌期」。2020年疫情催化下,社區團購再獲市場關注,其盈利的可能性逐步被市場挖掘,並引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分羹。

社區團購緣何而起:對於零售業態和模式的變遷,我們認為本質上是基於需求端消費習慣變遷和企業供給端效能提升的訴求。

首先,生鮮市場規模廣闊,且格局相對分散,線上渠道佔比仍較低,未來整合空間巨大,對市場經營者而言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據Euromonitor 統計數據,2019年中國生鮮食品零售規模達到4.98萬億,同比增長5.14%,2014-2019年複合增速4.89%,預計2020年規模達到5.1萬億元,整體市場空間廣闊,且具備高頻剛需,和成長性確定的消費特徵。同時從渠道佔比看,2019年傳統農貿渠道年佔比48%,商超大賣場佔比36%,電商渠道佔比從2013年的1%提升至2019年的6%,未來滲透率提升空間大。

其次,從供給端看,傳統渠道下生鮮流通環節多且複雜,總加價率甚至超過100%,同時流通環節中果蔬損耗率多超過10%,水產/肉類損耗率亦接近10%,致使終端零售利潤偏低,而生鮮電商多採用直採/訂單農業等方式,一定程度實現去批發環節化

從需求端看,生鮮電商的發展順應了家庭小型化下生鮮消費小批量多批次的趨勢,同時滿足便利化的消費需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我國1-2人戶家庭佔比從2005年的35.22%增加至了2018年的45% ,而年輕家庭消費群體單次採購量普遍較低。此外,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培養了用戶的線上買菜習慣,消費者對於生鮮產品預包裝的接受度進一步提升,有望進一步提升生鮮電商滲透率。據《第三隻眼看零售》的調查數據,疫情期間有超過1/3的消費者對生鮮預包裝的態度比以前更加積極了,其中41歲以上消費者的態度轉變最為明顯。

1.3 傳統生鮮電商盈利模型脆弱,社區團購突圍可能性高

生鮮電商雖簡化了流通環節,但在生鮮電商發展歷程中,暫未產生成熟穩定的盈利模式。一方面,生鮮作為非標品本身供應鏈壓力較大,毛利水平較低,普遍在20%左右,同時受制於人工/租金、終端配送、商品損耗以及引流獲客等多項成本,在單價及訂單量不穩定情況下,整體盈利模型較為脆弱。以目前常見的前置倉模式為例,企業在毛利率水平達到較為優異的25%水平時,在高履約成本+引流+人工租金等成本下,整體經營仍處虧損狀態。

社區團購線上預售+次日自提的商業模式,給生鮮電商企業提供了盈利可能性:1)從上遊採購來看,社區團購採取預售模式以銷定產,同時現金流理論上較傳統零售更為充沛,以較短的結算周期向上遊壓低採購成本;2)從庫存及損耗看,預售模式下利於降低庫存壓力,在居民提貨自主性強的情況下,能夠有效提升庫存周轉以及降低損耗成本;3)交付成本看,不同於配送到家模式,消費者自提顯著降低了終端的交付成本。

二、社區團購行業現狀:增長迅猛滲透率提升空間大,玩家意在高頻流量之爭

2.1 社區團購市場規模

疫情催化下,消費者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的習慣得到快速培養,以社區團購覆蓋的微信小程序渠道來看,根據QuestMobile數據,2020年5月生鮮電商微信小程序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8847萬,同比大幅增長65.6%。此外,疫情期間農產品終端零售渠道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社區團購消費激增,渠道佔比從疫情前的2%提升至疫情後的11.9%

市場規模方面,凱度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達到890億元,同比+78%,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1210億元,同比+36%。

2.2 成長驅動:零售生態完善帶來供給端支持,「競爭紅利」促滲透率提升

目前,線上消費已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日常消費的一部分,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購用戶規模達到7.49億元,其中手機網購用戶6.47億元,這為社區團購模式的推廣奠定重要的消費者基礎。此外,從供給端看,線上零售生態體系逐步完善,尤其是智慧物流體系/冷鏈物流的完善,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2020》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冷藏車保有量21.47萬輛, 同比增長19.28%。

市場競爭角度看,社區團購在獲客引流、消費者教育以及供應鏈搭建都需要巨大的資金投入和集團式的系統籌建,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局能夠加速市場教育和加快資源向社區團購業態聚集,推動市場做大做強。如據艾瑞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數位化建設投入為285.1億元,預計隨著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零售巨頭的推動,到2022年,中國現代渠道主要零售商數位化建設投入將突破700億元。

2.3 消費者畫像:著重家庭需求,中年女性偏多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的消費者多為家庭採購者,著重於解決家庭的日常飲食、居家需求,以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30-49歲已婚女性為主,同時消費者對於價格相較一二線客群更為敏感。如據艾媒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消費者選擇社區團購平臺原因中分析中,商品物美價廉以49.3%的比例排名第一。

2.4 團長畫像:線下零售店店主+居家寶媽

根據前文分析,團長在社區團購鏈條中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目前線下零售店店主和寶媽群體是社區團購平臺團長的主要構成人群,其中零售店店主佔比70%左右,寶媽佔比30%左右。1)就零售店團長而言,其在小區經營小店生意多年,具備一定的流量資源,社群拉新成本較低,同時線下門店作為自提點,便於商品存放和消費者自提。此外,零售店店主開展社區團購業務亦可為原有零售業務帶來流量資源;2)就寶媽而言,其居家時間較多,相對保障及時提貨,而且本身社區團購消費者就以已婚中年女性居多,同圈層便於開展社群運營和維護。

2.5 銷售區域特徵:低線城市為主,一線城市亦有布局;龍頭加速全國布局

在社區團購發展初期,由於供應鏈異地複製難度大,投資成本較高,社區團購平臺多為區域性布局。而隨著企業營收體量擴大和網際網路巨頭入局,部分企業迅速開啟全國布局,如起源於湖南長沙的興盛優選目前已經覆蓋湖南、廣東、江蘇、四川等16個省、直轄市美團於2020年7月推出「美團優選」業務,進軍社區團購,截止2020年12月7日,其官方小程序顯示中東西部的27個省、直轄市。

2.7 社區團購在售產品特徵:主打實惠,產品結構多元

產品價格方面,相比於超市到店和生鮮到家模式,社區團購在售產品價格普遍較低:一方面,社區團購簡化了產品流通環節降低了交付成本,給予了一定價格優惠空間;另一方面,如前文所述,社區團購的主要消費群體屬於價格敏感性較強的三四線居民,商家價格實惠本身就是這類消費者選擇社區團購平臺的最重要因素,因而低價實惠成為社區團購平臺開拓市場的主要措施。

產品結構方面,各大社區團購平臺在售產品結構多元,其中生鮮為核心引流產品,佔比普遍在40%-50%。考慮社區團購定位於家庭場景消費,且採取次日自提的方式,我們預計未來生鮮仍為重要的高頻引流產品,此外平臺也均主營米麵糧油、休閒食品、家用日化等短期計劃性商品,滿足家庭一站式購物需求。

2.8 社區團購競爭格局:巨頭跑步入局,前期主打低價實惠

網際網路巨頭跑步入局社區團購,快速全國擴張。早在2018年,阿里、拼多多等網際網路企業便通過投資入局了社區團購,此次疫情催化則讓巨頭們看到了社區團購更大的潛在價值,紛紛親自上陣,跑步入場社區團購,全國快速覆蓋+低價折扣兩手抓,意在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如滴滴於2020年6月上線「橙心優選」,僅3個月將業務範圍擴大至四川、山東、廣西七省市,每日推出低至0.99元的秒殺活動,不定期上線滿減、周末狂歡活動;美團於2020年7月成立「優選事業部」,推出「千城計劃」,截止2020年12月7日,其官方小程序顯示中東西部的27個省、直轄市。

2. 9 網際網路巨頭入局,意在生鮮高頻流量+廣闊下沉市場

三、核心競爭及趨勢分析:圍繞消費者運營,緊抓供應鏈勝負手

3.1 圍繞消費者運營,緊抓供應鏈勝負手

整體來看,零售涉及消費者運營、商品組織和商品交付三個主要環節,其中消費者運營貫穿整個零售過程。具體到社區團購模式,消費者運營在初期主要由團長負責,充分利用熟人關係和以較低成本快速實現區域覆蓋,隨著前期流量收割完成,平臺自主運營比例將會提升,整個消費者運營流程將更加標準化;商品組織和交付則涉及從選品採購到物流倉配的供應鏈體系,這是零售企業的核心壁壘,也是社區團購平臺長期競爭的核心要素。

3.2 消費者運營:優質團長打頭陣,預計平臺運營逐步強化

在社區團購的整個消費者運營中,團長在前期獲客引流、中期商品推薦和後期售後服務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頭部團長更是預計可為平臺貢獻80%左右的銷售額。具體看,首先利用團長的社區熟人資源進行獲客拉新是社區團購盈利的重要一環,從數據看,據尼爾森中國消費趨勢報告,有66%的消費者會購買親朋好友和同事推薦的商品,56%的消費者以興趣圖中的推薦為重要參考。此外團長的群運營和提貨點的管理也直接影響消費者體驗,從而影響對於平臺的信任度。

因此,各大平臺在發展初期紛紛開啟針對團長群體的「搶人戰」,一方面是佣金回報,一方面是技能培訓和運營支持。如美團優選招聘提出,「正常做,2000-3000元/月,努力做10000-30000元/月」,團長銷售提成比例最高可達到20%,同時開展新團長必備技能直播培訓;十薈團圍繞多元化的商品,搭建智能化的數據系統,以幫助每個團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用戶數據,並針對零售的過程指標提供更多的指導和要求,推動團長「專業化」發展。

但長期來看,未來預計「強平臺弱團長」是發展趨勢,主要基於以下原因考量:1)基於特定熟人關係的拓客會逐步接近瓶頸,阻礙社區團購規模的進一步擴張;2)網際網路巨頭具備廣泛的品牌認知度,其藉助團長建立平臺信任度的訴求弱化;3)基於分散團長的消費者運營,難以做到規範化和服務流程標準化,影響消費者體驗。

從草根調研情況看,部分團長存在經營多家社區團購平臺的情況,同時仍以線下門店業務為主,對社群運營投入精力不足;未及時通知或提醒消費者提貨,導致存貨積壓影響消費體驗;提貨點管理缺失,包括未在門店設置顯著的提貨點標識和商品擺放隨意等問題,中長期看會影響消費者購物體驗

3.3 供應鏈是核心壁壘,決定企業走多遠

從生鮮零售過去幾年的發展來看,單純的模式創新難以形成壁壘,容易被擁有更大流量和資金實力的對手所模仿,只有深耕供應鏈,才能提升利潤空間,建立核心競爭優勢。具體到社區團購,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商品組織和配送交付,即選品採購、中心倉-網格站-提貨點的倉配物流和居民自提三大環節,而對於這三大環節的優化也正是社區團購模式跑通跑順的關鍵。

3.4 選品採購:滿足家庭消費,穩定貨源供應

企業的採購是供應鏈管理的起點,也是與上遊供貨方的聯繫點。具體就社區團購模式看,以銷定產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庫存和損耗,且預售模式下平臺現金流較為充沛,現金採購預計較帳期採購可以得到10%左右的優惠,從而降低採購成本。但企業要真正打造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彈性採購能力,並建立穩定而優質低價貨品供應,還需從選品定位和採購把控兩方面入手,這直接影響履約成本和購物體驗。

選品定位:基於客群特徵和消費場景確定品類結構。我們認為社區團購核心是滿足家庭生活場景的一站式購物需求,其品類結構必然會從高頻的生鮮往下延伸,覆蓋家庭消費的所有品類。

採購把控:獲得穩定、優質低價的貨源。根據我們草根調研情況,目前部分社區團購平臺存在缺貨少貨問題,尤其是熱門商品無法保證銷售的延續性,影響消費體驗。為此,我們認為社區團購競爭也會持續向上遊延伸,包括:1)生鮮產品自建基地或者深入源頭直接向生產商進行採購,尤其是大眾性需求產品,如十薈團設立有生鮮直採業務,開展生鮮基地直採業務;橙心優選與江西贛州果業局籤署戰略框架協議,橙心優選將在贛州產地持續大批量源頭直採贛州臍橙。2)與區域經銷商建立廣泛而穩定的合作關係,滿足區域性特色消費需求。

3.5 配送交付:供應鏈之爭的核心環節

倉儲物流是供應鏈的核心環節,也是社區團購模式能否長期成功的關鍵所在。一方面,在社區團購業務中,倉儲物流主要指從中心倉分揀、打包、裝車——網格站接貨/二次分揀——自提點接貨/上架的全過程,其背後反映的履約成本是社區團購模型中最大的成本項,因此高效的履約以提升利潤率是平臺競爭力的關鍵;另一方面,倉配能力直接決定著平臺能否穩定滿足消費者一站式採購的多品類需求,進而決定能否實現消費沉澱和復購。

3.6 訂單密度降履約成本,倉配能力決定品類邊界

配送成本是履約費用大頭,提升訂單密度是關鍵所在。社區團購的全鏈條履約費用率普遍在10%以上,項目構成總體上包括分揀裝卸成本、各環節的配送成本和商品損耗,是決定平臺利潤水平高低的關鍵,其中配送成本佔比較高,且具備一定的規模化效應,可隨著訂單密度的提升而降低。

對於社區團購平臺而言,可以通過打造爆款+滿足一站式購物的產品組合,重點布局線下零售業態缺失的區域、調動團長推廣動力等,來提升區域內訂單密度,從而提升配送車輛的滿載率,以減低配送成本。

社區團購定位家庭購物場景,消費者一站式購物需求突出。從實際生活場景看,家庭消費需求涵蓋生鮮、糧油調味、日用百貨、酒水乳品等多品類,整體家庭消費盤的SKU在1000個左右,社區團購平臺如能實現有效供給,可拉動單量提升和流量留存。

主流平臺在售品類逐步拓展,倉配能力提升是關鍵。從實際經營數據看,主流社區團購平臺均定位於滿足家庭日常消費,SKU數量將逐步增加,如十薈團品類結構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生鮮基本盤階段,以生鮮為切入點,SKU數量100-150之間;2)生鮮擴展盤階段,品類逐步豐富,SKU300-700個;3)家庭消費盤階段,SKU數量達到1000個左右,滿足基本的家庭消費需求。品類數量拓展的背後核心反映的則是平臺倉配能力的提升,能有效處理百萬/千萬級別的日訂單量,包括大數據技術優化作業訂單、海量SKU的數精準分揀能力和快速配送能力等。

四、社區團購行業主要玩家介紹(略)

報告節選: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出品方/作者:國信證券,張峻豪)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平臺運營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考慮過,影響我們社區團購平臺運營並使之長期發展的主要因素到底是什麼?實際上,團購平臺賣的產品是核心之一。為了選擇高質量的產品,大家有自己的定位嗎?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圍繞社區集中採配+自提,降低配送成本社區團購基於社區採用「次日達+自提」模式,其配送時效介於傳統電商與前置倉之間,但訂單集中、配送集中、「自提」更是省略了最後1公裡交付,有效降低配送成本。相比於前置倉模式的終端配送成本每單在7-8元左右,社區團購模式下,從網格倉到提貨點的物流成本可以被壓縮到每單1元以內。
  • 社區團購:萬億賽道風雲起,敢擲千金闢天地
    在實際發展中,社區團購一波三折,一度曾因在消費者中推廣緩慢而受到冷落,但在疫情的催化下, 消費者教育和行業演變大大加快,渠道效率大幅提升,最終嶄露頭角。■社區團購大戰格局將如何演變?區域內部資產重,區域之間協同低,或長期呈區域割據局面。單一競爭優勢難以決定輸贏,短期,資本+地推快速跑馬圈地, 靠運營+管理堅壁清野;中長期,需搭建供應鏈體系構築護城河。短期格局: 社區團購區域內部資產重,區域之間協同低,開局必然呈現出區域割據局面。
  • 社區團購要去三通一達到不了的地方?
    哈囉單車旗下哈囉惠生活放棄社區團購探索新模式;去年營業額20億的美家美菜也被傳出被收購的消息……社區團購的火爆,離不開其自身的發展前景。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級別。
  • 國泰君安:社區團購大概率不是生鮮供應鏈最終模式,更不可能成唯一...
    本篇作為系列報告的第一篇,暫不闡述我們對農產品流通革命的整體理論框架。我們只是以社區團購為例,從流通的信息成本角度,初步分析農產品流通革命的底層邏輯、經濟價值和社會意義。 2.3.社區團購——如何降低生鮮供應鏈信息成本 3.未盡的使命——農產品流通革命的漫長徵途 3.1.社區團購的局限 3.2.數十年的徵程 【報告正文】
  • 難打的燒錢之戰:社區團購的西西弗斯之困
    這個供應鏈相當於通過布局一個個物流節點,形成 「共享倉——中心倉——服務站/網格站——門店/自提點」的供應鏈,最後一層是團長。目前一人兼職多家平臺團長很常見,多家社區團購也都推出自己獨立小程序甚至APP,即便沒有團長,消費者也完全可以完成交易閉環。從整個模式來看,社區團購是將線上流量入口+線下供應鏈結合的模式。
  • 社區團購踩到疫情坑: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
    但即便跳開事件的特殊性,對於此前未深入做過生鮮的社區團購平臺而言,擺在眼前的事實更加殘酷——社區團購是不是能比菜市場更安全?這決定於平臺對生鮮供應鏈管理的能力。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通過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將電商之手伸向複雜的生鮮品類,這就導致平臺需要與背景複雜、標準化程度低的農貿供應商打交道。
  • 順豐同城急送入局社區團購 受益者不只是團購平臺
    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服務於居民生鮮果蔬等採購需求的社區團購重新回到賽道並且迅速擴張。據最新消息披露,滴滴、美團、拼多多三家巨頭下的社區團購平臺,今年12月的單量峰值均已突破1000萬。傳統社區便利店的經營除了容易採買過量造成庫存積壓,還存在物流和人力分揀成本高的問題。
  • 社區團購平臺運營(社群運營篇)
    所以對於社區團購平臺的發展而言,社區團購的本質不僅僅是在社群內賣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私域流量,良好經營這個社群,讓大家都給予社群運營者充分的信任,都願意去買他的東西。再來說社區團購,其實社區團購模式非常的簡單:以社區為單位發展團長,團長建立社群,社區團購平臺提供商品、售後服務和社區團購小程序(例如:小豬V5社區團購小程序),線上社群內預售,線下提貨的方式。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以滴滴今年5月成立自營社區團購平臺橙心優選 在成都開始試運營為時間節點 社區電商開始成為2020年的一大新風口 不論是網際網路新貴還是傳統零售企業 均爭相入局 並隨後迅速進入白熱化激戰階段  如今 社區團購賽道上形成三種主要勢力 創業公司 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企業 其中 以興盛優選 十薈團等為代表的創業公司入局最早 運營模式和發展較為成熟 以拼多多 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稍晚
  • 社區團購血戰空前
    此前,對外官宣的美團優選、多多買菜早已掀起巨浪;還有京東內部正籌劃的社區團購項目「京東優選」、字節跳動醞釀的「今日買菜」、快手從10月底開始奔赴長沙重點調研興盛優選等消息,雖然沒有得到巨頭的直接回應,但至此,無論是入侵者「滴滴們」的高舉高打,還是守擂者「興盛優選們」的毫不退讓,圍繞社區團購的競爭正式進入白熱化。
  • 社區團購電商博弈仍在繼續,悅淘好鄰好物或憑供應鏈成賽道黑馬?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社區團購的賽道被徹底引爆,美團、拼多多、京東各大巨頭爭相入局,資本加持、擴張提速......在經歷了團長資源爭奪、供應鏈建設等多輪廝殺之後,這種依託於本地社區的團購形式已然步入2.0時代,以悅淘好鄰好物為代表的電商平臺正在展露頭角。
  • 巨頭入局社區團購攻勢報告:「陣地戰」如何取代「閃電戰」?
    如今,社區團購賽道上形成三種主要勢力:創業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和傳統企業。其中,以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為代表的創業公司入局最早,運營模式和發展較為成熟;以拼多多、美團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稍晚,但具備各自獨特的優勢;據時代周報記者最新獲悉,以雨潤、萬科、佳兆業為代表的傳統企業也正在籌備或規劃中。
  • 零售效率革命另一面:社區團購擠壓傳統便利店?
    社區團購是最典型的私域流量營銷模式,通過微信、社群、LBS的半熟人關係獲取用戶,憑藉中間人的信譽背書,極大降低用戶拉新和留存成本。傳統便利店則依靠其具有接近性的場地資源和對消費者高頻需求的有效滿足,同樣享受著存量時代的人口紅利,私域自然形成,便利店文化發展得如火如荼。
  • 社區團購的「生意經」,有錢就能「念」好嗎?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線上流量越來越貴,下沉市場作為新的網際網路流量窪地,是網際網路企業必爭的,同時也是社區團購必須發展的市場。因為網際網路平臺的本質是做渠道,本質是服務和增值。社區團購中賣方為生產者,買方為消費者,而社區團購平臺就是其中的渠道,為買賣的雙方提供服務。
  • 社區團購:下沉市場的零售效率革命
    而社區團購品類恰好以生鮮為主,解決了消費者每日高頻、剛性需求,在疫情期間發展火熱。根據商務部數據,居民通過社區團購渠道購買生鮮的比例相比疫情前大幅增長;根據凱度數據統計,有1/4的用戶在疫情中首次使用了社區團購平臺。疫情對消費者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顯著降低了社區團購平臺的拉新成本。疫情後,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相繼入局,社區團購行業也迎來了浴火重生。
  • 大公司們押注社區團購,這真的是賺錢生意嗎?
    根據湖南步步高社區團購業務小步優鮮、1小時到家業務負責人何苗的預計,社區團購市場將在2021年燒掉300億。他此前是社區團購最早的參與者之一,擔任你我您的全國銷售和運營副總裁。3)生鮮超市/便利店:將社區團購獨立運作,拉動坪效包括錢大媽、誼品生鮮、百果園等。在原本的生鮮供應鏈基礎上,連鎖生鮮超市/便利店通常搭建新的品牌/業務推進社區團購,推動品類擴張,以及拉動單個消費者貢獻的價值。生鮮超市的坪效受益於社區團購模式,這點與大型商超百貨相同,但避免了類似業態的優勝劣汰。
  • 【客利得】網際網路巨頭都在搶灘社區團購,社區超市如何脫困?
    波士頓諮詢的報告提到,2020年生鮮電商的線上滲透率有望增長到15%。疫情讓無論是傳統線下的零售門店還是線上的網際網路巨頭,看到了送貨上門的重要性。無論是餐飲、生鮮蔬菜、鮮花蛋糕,還是藥品、日常生活用品,這一切平常看起來毫不起眼,唾手可得的高頻消費品,關乎這一切的生意,可能商業模式得重新定義。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眼下「社區團購」各個品牌的融資大戰、車輛地面圈地和補貼營銷,和此前瘋狂燒錢的團購大戰、網約車大戰如出一轍,這也引起了一些擔憂。前期補貼燒錢迅速擴大規模,後期形成寡頭市場,消費者是否真能從中受益?還有人為中小菜販的處境擔憂: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態,留下的只會是一地雞毛。
  • 微信會員10月迭代,或支持付費會員,社區團購將朝線上Costco方向狂奔?
    在2020(第三屆)生鮮零售大會上,《商業觀察家》也重點邀請微信支付運營總監白振傑分享微信生態的價值,白振傑則重點對社區團購業務場景做了專題分享。其中,白振傑談到了微信會員10月份會有新的產品迭代,2.0版本會出來。這個版本最大期待之一是:「我們甚至有機會幫助大家做付費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