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戶姓華的人家,出了一個大孝子,名叫華至純。華父年近四十的時候,忽然得了一場疾病,癱瘓在床。華至純衣不解帶,侍候在床頭,給父親端屎端尿,毫無怨言。
到了冬天,天寒地凍,到處都結了冰。華父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估摸著過不去年關了。這一天晚上,華父突然對華至純說:「兒啊,我好想喝一口鯉魚湯。」華至純趕緊說:「爹,你放心,我這就去給你弄一條鯉魚。」
出了華父的房間,母親和妻子都埋怨他不該胡亂應承,這大晚上的,又是冬天,上哪裡弄大鯉魚去?華至純想了想,拿起木槌,跑到門前堰塘,將冰塊砸了一個窟窿,拿出釣魚竿,坐在岸邊釣起魚來。
天色黑暗,看不見魚漂,他在冰洞口旁邊點了一盞豆油燈。從晚上一直坐到天亮,雙腿都凍麻木了,也不見魚兒咬鉤。堰塘裡放養了不少鯉魚,可是大冬天的,鯉魚都躲起來了,很少出來覓食的。
華至純收起魚竿,回家吃完早飯後,去探望父親。華父眼巴巴地問道:「鯉魚湯呢?」華至純忙說:「我這就去打撈。」
他抱來一捆乾柴,在堰塘邊燃起了一堆篝火,喝了幾口白酒,脫下衣服,鑽進了冰洞裡。不一會,他冒出頭來,喘了幾口氣,又灌了幾口酒,又一次潛入水中。
就這樣潛進去了五次,他也沒有抓到一條鯉魚。華至純又一次冒出水面的時候,臉色發白,嘴唇發青。老婆喊道:「你不要命了?快起來吧。」華至純說:「不抓一條鯉魚,我就不起來。」說完,他又一次潛入水中。
這一次,好久不見他潛出水面。這麼長的時間,早就超出了人的極限。老婆急得大哭起來,要跳進冰窟窿去尋找丈夫,被婆婆死死地拉住。村裡人聽見哭聲,趕緊拿著工具出來,準備把冰塊全部敲碎,用網撈人。
正在吵吵嚷嚷的時候,忽然水花一翻,華至純從冰窟窿裡冒出頭來,手裡舉著一條大鯉魚。他的嘴唇已經發紫,說不出話來了。眾人七手八腳地將他拉扯出來,抬進屋躺下,老婆抱來三床被子捂在他的身上。
一直到晚上,華至純才緩過勁來,開口就問:「爹喝過鯉魚湯了嗎?」老婆點頭說喝了,忽然大哭起來,捶打著他說:「你就不想想我們,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我們怎麼過呀!」
華至純勸住老婆,講了起來。最後一次潛入水中,他忽然失去了知覺,嘴裡開始嗆水,感覺自己快要死了。不一會,他感覺前方閃耀著一團光芒,光芒中現出觀世音菩薩的佛像,手握柳枝向他的臉上撒甘露。甘露落在臉上,一股溫暖湧遍全身,他忽然醒了過來,手裡多了一條鯉魚。
老婆聽說後,趕緊跪在觀音菩薩佛像前禱告,感謝菩薩的保佑。華母信佛,在屋裡設有佛堂,擺著觀世音菩薩的佛像,早晚叩拜。
到了半夜裡,華至純忽然夢見一名童子走進來,對他說道:「奉菩薩旨意,特來告知你,你的孝心感天動地,上天已經給你父親延壽二十年。」說完,就不見了。
早上醒來,華至純把好消息告訴了全家,全家人都十分高興。過了一段時間,華父果然痊癒了,可以下床走動了。華至純孝子的名聲,傳遍整個縣境。過了兩年,老婆接連生下兩個兒子。
時間一晃到了康熙二十一年,山東出現大旱,從春到夏,沒有落一滴雨,光禿禿的大地上,連青草也看不見。到了六月十三日,老天下了一場小雨,大家開始種穀子。到了十八日,開始下起大雨,雨水充足,大家開始種豆。
這一天,村裡有個老漢,傍晚從山上回家,看見兩頭牛在山上相鬥,心知不妙,回到村裡逢人就說:「快要發大水了,趕快逃吧。」村裡無人相信。當天晚上,老漢帶著家人跑到山上去了,村裡人紛紛嘲笑他。
到了半夜裡,果然暴雨如注,一直下個不停。天快亮時,平地積了好幾尺深的水,不少房子淹沒在水中。村人們大呼小叫,趕緊往山上轉移。
華至純背著腿腳不便的父親,讓老婆攙扶著母親,往山上轉移。老婆哭著喊道:「還有兩兒兒子怎麼辦?」華至純的兩個兒子,此時都不大,一個才四歲,一個才三歲。華至純喊道:「先救父母,等會我回來救他倆。」
等到把父母救上山,回頭一看,村莊已經看不到了,到處都是洪水。華至純一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等到大水退去後,已經快傍晚了,大家回到村裡,只見到處都是一片廢墟。華至純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回家,驚訝地發現,自家的房子還有一間沒有倒塌。他衝進去一看,兩個兒子正坐在床頭上嬉笑玩耍。
歡迎關注「正經說文史」,每天都有更新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