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裡,一個信號曾消失的島鄉

2020-12-22 騰訊網

洪水中的蓮湖鄉。

作者 |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魏晞

編輯 | 秦珍子

7月13日,蓮湖鄉恢復了與外界的聯絡。

鄉間道路兩旁的房屋門口,曬著村民提前搶收的穀子。載著泥土和砂石的運輸車穿過堤壩路,再經蓮湖大橋抵達蓮湖鄉。村民的手機顯示屏上,信號一欄不再出現小叉。

此前兩天,這個位於江西省鄱陽縣、四面環水的島鄉,通信光纜被洪水衝斷,電路也被切斷。洪水淹沒了蓮湖鄉一個自來水廠的機房,導致部分村莊停水。唯一連接鄱陽縣城和蓮湖鄉的鄱蓮公路,也因洪水漫入無法通行。

船隻幫助蓮湖鄉與外界溝通。它們將從縣城採購的物資供給有需要的村民,也將島上一個患有尿毒症的病人,送到縣城做血液透析。洪水漲得太快時,村中廣播站接上小型發電機,向村民傳遞最新信息。

正在鄱陽縣鞏固堤壩的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班長伍德文,聯繫不上住在蓮湖鄉的外婆和舅舅。和他一樣,不少外地的遊子關心住在蓮湖鄉的約8.1萬人。

每逢汛期,蓮湖鄉的村幹部住在堤壩上,以便第一時間掌握洪水情況。

1

這是28歲的伍德文第一次在鄱陽縣抗洪。

此前,他已經參與過5次抗洪搶險。今年襲擊家鄉的洪水,是他經歷過最大的。

這次抗洪,他帶著班裡9名同志一起參加。9個人裡,年紀最大的22歲,最小的19歲,都是第一次抗洪。伍德文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一邊裝沙袋一邊喊口號,輪休時還有人不願意休息。

怕家人擔心,伍德文沒說自己是去執行什麼任務。他曾提醒過外婆,蓮湖鄉可能會發洪水,要提高警惕。等他再次嘗試聯絡時,外婆的電話一直無法撥通。

伍德文在昌江圩朱家嶺村段扛沙袋、鏟泥砂,守護堤壩沿岸的房屋和居民。他猜想,外婆在蓮湖鄉居住的房屋地勢較高,能平安度過汛期。

鄱陽縣農業農村局在蓮湖鄉有個農業技術推廣站,工作人員張明華的三個兒女也盼望著蓮湖鄉的消息。他們在大城市工作,從新聞媒體上了解到,饒河鄱陽站的水位已超過1998年最高水位。他們擔心守在故土的長輩,不斷撥打父親的電話。

7月11日早上6點,蓮湖鄉的電路中斷。8點半,通信信號也中斷了。58歲的張明華沒能接到家人來電。他開著小貨車,加入蓮湖鄉抗洪搶險的隊伍。他的車運送防雨布、蛇皮袋、礦泉水,從鄉政府出發,開往蓮南圩、蓮北圩。這是蓮湖鄉最重要的兩處堤壩。鄉裡的多處道路已經無法通行,蓮湖鄉鄉長江敏介紹,全鄉有7.8公裡水泥路,4公裡柏油路被洪水損毀,有1個電排站被洪水衝毀。

洪水漲高后,蓮湖鄉某村民的房屋只有屋頂露出水面。

從蓮湖鄉到鄱陽縣城,要穿過蓮湖大橋,再經過鄱蓮公路。7月11日早上,鄱蓮公路有一段道路進水。

2007年蓮湖大橋通車之前,蓮湖鄉的村民通過渡船往返饒河兩岸。島上的生活離不開船,洪水來時,孫坊村51歲的村民餘取林,自願提供小型柴油機動船,義務往返各個村莊,傳送物資、人員和信息。

這艘船為6口之家送過蔬菜、鹹肉和鹹魚。緊急信息無法通過手機傳遞,一名村幹部搭乘這艘船,趕往同事所在的位置。

它駛過的水域,水面露出屋頂、樹冠和電線桿的頂端。數十隻白鷺並排站在蓮南圩邊,船駛過時,柴油發動機轟鳴,鳥兒驚飛。

有些村民忙著搶收水稻,減少洪水淹沒稻田帶來的經濟損失。有婦女結伴走去圩堤附近,觀察洪水的漲勢。誰家有菜地或水井,都會為鄰居親朋提供蔬菜和飲用水。

2

蓮湖鄉人對洪水並不陌生。

江敏介紹,7月8日,蓮湖鄉已經轉移200戶人家、上千名村民到地勢更高的位置。少數村民入住安置點,更多村民因移民建鎮工程,在地勢更高的區域,有自己的房屋。

75歲的孔雪珍就是其中之一。1998年,她因舊房屋被水淹沒,搬遷到新房。水退去後,她卻回到老屋,不願離開,「住習慣了」。屋前有一畝七分地,她請人幫忙種水稻,等到大暑,全部收割,能賺700元。

7月8日,村支書致電孔雪珍在外務工的小兒子,洪水將至,希望他說服母親,搬遷到新房。孔雪珍回憶,小兒子在電話那頭急了,催她簡單地收拾行李,帶好他的一對兒女。

水漲得很快,超過孔雪珍的想像。她剛把11歲的孫女和9歲的孫子帶到新房,來時的道路已被水淹沒。水淹到小腿,她才意識到,這次洪水比1998年的更大。

蓮湖鄉原有兩個自來水廠,一個被洪水淹沒,另一個水厂部分自來水管道被洪水衝斷。江敏介紹,移民建鎮所選擇的新址,大多配有水井。經過搶修,未被淹沒的水廠和新址的水井保證了村民的日常用水。

孔雪珍打了3桶井水,挪到太陽底下曬。她特意用塑料紙覆蓋水面,防止有蟲爬進水裡。等到井水變溫熱,她喊來孫子孫女,每人分一桶井水洗澡。

汛期蚊子多,孩子被叮了會哭。在停電的夜晚,這位祖母點燃一根粗蠟燭照明。天亮時,蠟燭恰好燃盡。

新房屋沒有桌椅。她把木門門板拆下,架在門檻上。祖孫三人坐在臺階上,飯菜擺在門板上,借著屋外的一點亮光吃晚飯。

蓮湖鄉很多居民都對洪水有記憶。一個年輕村民記得,1998年,他在安置點吃過某個牌子的方便麵。

鄱陽縣雙港鎮楊家小學附近,一位老人站在水裡,撿拾被洪水衝到馬路上的葵花籽。

伍德文回憶,1998年,家裡房子被水淹了,全家搬到父親的漁船上,在岸邊過夜。學校也被淹了,校方借了一間民房讓同學們讀書。他回憶,有活魚被洪水衝到低洼區的道路上,他和同伴用魚簍子抓魚,拿棍子戳魚玩兒。

如今,伍德文面對災難時不再像小時候那樣。他看到村民辛苦種植的稻穀,即將成熟,卻瞬間被洪水淹沒。

……

全文共計3454字

相關焦點

  • 信號消失,6人8小時「汪洋」中救援疏散百餘人
    7月8日早上的一個救援電話,讓鄱陽縣消防救援大隊代理大隊長陳同錄一行8人,沒顧上吃飯,就開車攜帶一艘橡皮艇向上遊進發。陳同錄他們以為這只是一次常規救援,很快就可以結束戰鬥。行進途中,路面逐漸被洪水淹沒,陳同錄當機立斷,留下駕駛員和兩名隊員負責接應,其餘5人加上帶隊鄉幹部組成6人突擊隊,駕駛橡皮艇向報告有人員被困的河港村方向逆流而上。
  • 為什麼各地神話裡都有大洪水?
    英國的民族學家詹姆斯·G·弗雷澤(James George Frazer)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個印第安種族中,每個種族都有以大洪水為主題的神話。雷公的牙齒長成了一個大葫蘆。在雷公發起滅絕人類的滔天洪水時,伏羲兄妹就鑽進大葫蘆裡隨波飄蕩,躲避災禍,最後落到山上重新繁衍。
  • 在外流浪十六天,他們依然住在洪水裡
    在這支拍攝於洪災中心的視頻裡,有這麼一些人,他們的家就在洪水裡,洪水給他們帶來新的艱難,但生活還在繼續向前。我們希望紀錄下他們在這個夏天的故事。7月8日,暴雨不停、洪水上漲;7月9日,洪水進村;7月12日,家中水位1米3,最高水位;7月20 日,下大雨水又漲了……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九合鄉淳湖村洲頭組,55歲的村民袁義春,在家裡的日曆上每一頁紙都清楚地記錄著跟洪水有關的日子。
  • 江西洪水告急!有人想到了98年大洪水,一個富二代累死在救災一線
    各種都向我們透露著,此次洪水來勢兇猛,抗洪救災刻不容緩。而且很多人都會發現報導中頻繁地提起一個年份1998年,到底有何特殊含義。相信80後以前的朋友應該對1998年的那次特大洪水的印象尤為深刻。1998年8月,入汛以後,由於氣候原因,我國很多地區降雨明顯增多,部分地區出現了持續性的強降雨,雨量倍加,致使一些地方遭受了十分嚴重的洪澇災害。
  • 1975年淮陽曾發生特大洪水災害
    其實,在45年前淮陽曾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無數農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不少親歷過1975年洪水的老人還能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當時的情景吧!被洪水淹沒的村莊同時,洪河在上蔡境內與汝河板橋水庫潰壩形成的洪水匯合後,在王橋至西紅橋之間漫決斜穿洪河左右堤,進入汾泉河流域。受兩股洪水影響,汾泉河流域的總水量達到15.69億立方米,致使周口地區商水、項城、沈丘汾泉河以南全部被淹,平地水深1米左右。
  • 史前大洪水並非神話?諾亞方舟被發掘,驚人的神話時代真的存在?
    老朋友們幫也順帶幫掘掘加持一下,彈幕上刷一個「能」字唄?好了題外話咱們不多說,咱們就來聊一聊一直被歸類為「史前文明」的神話傳說。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這是咱們都熟悉的歷史軌跡但是,其實這在夏商與西周之前的兩句,卻也一直被我們歸類到了「史前文明」的神話傳說裡,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眾多傳說中的一個。
  • 遇到洪水險情如何自救?這些應急物品請備好
    當前,我國已全面進入汛期,許多河流發生超過警戒水位以上的洪水,局部地區發生了洪澇災害。當遭遇險情時我們應當如何自救?洪水來了又該做好哪些準備?洪水來了該準備什麼?1、關注有關雨、水情預報信息。2、熟悉本地區域防汛預案的各類隱患災害點和緊急轉移路線圖、聯絡方式。
  • 中國令人痛惜的古鎮:曾遭洪水淹沒,現免費5A,你去玩過嗎?
    古鎮是我國最不缺的旅遊資源之一,在祖國大江南北,分散在各種風格的古鎮,有北邊平遙古城般氣勢宏大的古城; 江南纖細優雅的水鄉也像裡古鎮, 今天小鹿介紹的這個古鎮在安徽省境內,那是南北文化風格的共同結晶,那是三河古鎮。
  • 洪水!江蘇省水利廳發布紅色預警!
    今天早上溧陽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和雷暴黃色預警暴雨黃色預警溧陽市氣象臺2020年07月17日08時30分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雷暴黃色預警溧陽市氣象臺2020年07月17日07時17分發布雷暴黃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6小時我市大部分地區將出現雷電,並可能伴有短時強降水和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範。
  • 1998 - 2020:中國與洪水終極一戰
    如果控制不住,只需要七八個小時,整個九江將被洪水吞噬,42萬市民將陷入滅頂之災。 16時35分。洪水開始漫到九瑞公路,堤壩上圍困的搶險人員已達上千人。情急之中,抗洪部隊把一輛停在堤下的大卡車推向決口處。誰知一眨眼,卡車在洪水中打了個滾就消失了。
  • 北京解除暴雨橙色預警、雷電黃色預警、洪水橙色預警
    中新經緯客戶端8月13日電 13日凌晨,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北京相繼解除暴雨橙色預警等預警信號。來源:北京市氣象局官方微博2時41分,北京市氣象局發布消息,解除暴雨橙色預警信號。北京市氣象局稱,影響北京市的強降雨雲系已明顯減弱移出,北京市氣象臺2020年8月13日2時35分解除暴雨橙色預警信號。2時52分,北京市氣象局發布消息,解除雷電黃色預警信號。北京市氣象局稱,影響北京市的雷雨雲團已明顯減弱移出,北京市氣象臺2020年8月13日2時45分解除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 洪水之夜,一個留守老人的自救
    等吳愛梅回過神來,洪水已經衝進一樓,瞬間沒過她的膝蓋。她拖著6歲的孫子和3歲的孫女,拼命往樓上跑,水還在漲,一個小時內,漫溢過2樓地上20公分。水是從吳愛梅家三層小樓的西面、南面和東面湧入的,圩堤的四處缺口洞開,泥土下沉,潰口越撕越大。小樓成了洪流中的「孤島」。供電中斷,吳愛梅的手機也打不開了。
  • 史上祁門|曾為郡名的新安山,怎麼消失了
    徽州之前叫歙州,還曾叫過新安郡。很長一段時間,歙州與新安郡改來改去。徽州之前叫新安郡,最遠可追溯到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只不過那時候新安郡的地盤比後來的徽州府大一些。南北朝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徐摛任新安太守,梁武帝蕭衍便召見他說:「新安大好山水,任昉等並經為之,卿為我臥治此郡」。從此新安大好山水聞名於世。
  • 好奇號發現火星曾發生過史前大洪水的證據 暗示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圖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消息 據外媒報導,現在的火星可能非常乾燥、塵土飛揚,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那裡曾經是一個充滿水的世界。 現在,好奇號探測車發現了古代洪水存在的跡象,其極有可能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小行星撞擊引起。除了幾個超鹹的地下湖泊外,現代火星就是一個沙漠星球。
  • 今年的洪水靜悄悄
    其次,相比往年最嚴重的長江中下遊來說,這一次洪水首先出現在了四川和湖廣一帶,這也許意味著真正的災難還未到來,目前的洪水很有可能還只是序曲。但是,就目前的綜合破壞力來看,今年的洪水已經超過了過去的幾年。據桂林水文中心的報告,6月7日至8日,桂林16條河流22站次出現了超警洪水。其中,多個河流站次報告,這次的洪水為20年一遇。
  • 毀滅性洪水淹沒菲律賓,幾秒鐘之內一切都「蕩然無存」
    洪水泛濫成災,幾乎沒有人有足夠的時間搬走生活用品,房屋還遭受了極大的破壞。 居住在卡加延省村莊Baggao的Pagulayan先生說:「轟隆隆,那些房子幾秒鐘之內一切都消失了。」 「他們倖免於山洪暴發,但被山體滑坡掩埋了。」
  • 直擊安徽洪水30小時「孤島」救援
    ▲7月21日,被洪水圍困的安徽省六安市固鎮鎮部分村落。 ▲受洪水影響,固鎮鎮許多地區信號中斷或微弱。7月21日,固鎮鎮佛庵第二小學臨時安置點內,受困群眾在能接收到手機信號的窗戶邊接打電話。
  • 民間故事:附近發洪水,唯獨這座廟宇沒被淹沒,神龜也敬大善人
    閒話不多說了,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話說在明朝時候,儋州有一個叫鄭猛的漁夫。鄭猛因奮勇抗擊倭寇,死在海上。當地人們為了紀念他便在村前一處荒地上建了一座廟。據老輩人說,在建造這座廟時,曾有幾位陌生的白髮老翁慕名前來。他們在此幫忙選址,又對工匠們指點一二。
  • 科學猜想:史前洪水產生的原因
    一、史前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枯竭地球是一個智慧的星球,即使天外來客撞擊地球,地球所受到的損害也只是一時的,現有的資料顯示,地球有可能存在史前文明。基於科學猜想的需要,本文認為史前文明存在,而史前文明毀滅於核能利用的大洪水。
  • 洪水曾淹沒地下兩層,五噸大米代替沙袋擋洪水,恩施受災商超積極...
    楚天都市報8月2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曹毅)經歷了50年一遇洪水,恩施城區許多商超門店被淹,6家商超、17個門店損失達6400萬元,居民日常生活購物也一度受影響。記者8月2日走訪當地幾家大的超市看到,通過政府積極引導和商超生產自救,城區大部分商場超市已陸續恢復正常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