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磚塊遊戲居然在講述星球大戰,以前的老遊戲究竟有多愛科幻題材

2020-12-24 知心者聯萌

在我們心中有很多千奇百怪的老遊戲,他們也許不華麗,但他們卻代表了一個時代,代表了我們的美好回憶。但當年有很多老遊戲都是出自歪果仁之手,大段的英文讓我們很難去看明白那些遊戲究竟講了什麼,甚至一些遠古遊戲,直接就沒有文字,一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樣子。

但如今當我們回頭看看那些遊戲時,時常會被他們奇葩的劇情所震撼,比如在一款打磚塊遊戲中,上下翻飛的小球之下,竟隱藏著一個星球大戰的故事背景。

這個遊戲就是當年在小霸王學習機中玩到的《Arkanoid》,作為一款打磚塊遊戲,他融入了道具要素,在消除磚塊的同時可能獲得掉落的道具,不但可以讓小球分裂成多個,把板子變長,甚至能把彈球板變成炮臺,主動打碎上方的磚塊。

這些要素在之後很多打磚塊遊戲中都能看到,和現在五花八門的打磚塊相比,這款《Arkanoid》已經算是很普通了,若不是很早出現在我們面前,可能並不會留下深刻印象,但就是這樣一款其貌不揚的遊戲卻在講著宇宙戰爭。

在這款遊戲的故事背景中,我們的小球擋板其實是一艘宇宙飛船,小球代表的是能量球,而我們打碎的那些磚塊所代表的就是敵軍艦隊護甲。而如果我們打到了最後一關,看到的並不是磚塊,而變成了一個象徵外星文明的復活節大頭。

由於是很老的遊戲,《Arkanoid》並沒有把所有設定寫進遊戲中,而是把故事背景都寫在了遊戲手冊裡,並用這種抽象的方式向我們展現了他們腦洞大開的世界。

其實,像這樣腦洞大開用抽象方式講述科幻題材故事的老遊戲並不在少數,在XP系統中,有一款我們很熟悉的彈珠檯遊戲,直譯過來就叫《太空軍校生》,雖然從名字和彈珠檯的設計來看都很太空,但這個彈珠檯的遊戲方式卻怎麼看都沒有太空科幻的感覺。

其實熟悉這個遊戲的玩家們都知道,這款遊戲雖然只是普通的彈珠檯遊戲,卻包含著完整的任務系統,人物經驗和等級。只不過由於任務提示比較晦澀,外加提示板都顯示英文,讓我們以前只能傻傻的享受彈球本身的樂趣而已。

不過除了生澀難懂的意識流科幻老遊戲以外,很多老遊戲並不吝惜用精緻的畫面表示出科幻感。比如經典的《沙羅曼蛇》就在用精緻的畫面向我們展現出一個詭異的世界,讓當時年輕的我們也可以單從畫面就判斷出這是一個抗擊外星人的故事。

《沙羅曼蛇》不僅是一款遊戲,他同時還有3集同名動畫片,雖然動畫片是由《宇宙巡航機》改編的,但也描述了《沙羅曼蛇》大致的故事背景。故事講述了主角星球挖掘出了一尊上古神像,但引來了一個巨大的要塞,而控制這個敵對要塞的就是被稱為"沙羅曼蛇"的生物。

於是他們就派出了三架宇宙飛船和主角一起進入沙羅曼蛇的要塞,平息自己星球的危機。之後就是遊戲所展現給我們的部分,這個要塞內部也並非普通結構,而是一個活著生物群落。剩下的秘密就要玩家自己去揭開了。

除了這些,其實還有很多以科技為背景的老遊戲,以至於讓人感覺,那時的遊戲對科技題材情有獨鍾。但實際上,是時代的背景影響著整個遊戲的基調,在上個世紀,科技的高速發展讓國外對超高科技有著超乎想像的自信,星球大戰既是一種暢想也是一種目標,將遊戲指向太空和拍攝星際大戰這樣的電影無異。

就像當年的掘金熱,電子遊戲暢想太空熱潮隨著家庭計算機的興起而騰飛,又以家庭計算機的普及而落幕,雖然之後依舊有很多對外太空的幻想,但那時的人們已經不再局限於飛船和炮彈,而是明白,我們的遊戲距離太空很近,但那些遊戲中的情節只是卻還離我們很遠。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中的經典武器 這個遊戲居然都有?
    導讀1977年開始的《星球大戰》系列是全球無數影迷心中經久不衰的科幻佳作。絢麗的視覺特效讓科幻迷大飽眼福。
  • 星球大戰相關遊戲大盤點
    星球大戰:前線《星球大戰:前線》是EA與迪士尼籤下星戰系列遊戲獨家改編權後的第一款3A級星戰遊戲大作。本作由開發過《戰地》系列的DICE工作室出品,採用寒霜3引擎打造。遊戲在畫面表現上非常突出,尤其是對電影正傳三部曲中的場景還原的特別到位,有種真的進入當年電影中的世界的感覺,對於老星戰粉絲來說非常有「殺傷力」。
  • 好萊塢科幻電影拯救者《星球大戰》
    好萊塢電影一向是科幻電影的天堂,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匹敵,在科幻領域電影這一塊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喜歡好萊塢大片的人一定都知道星戰系列電影在70-90年代都有很深的影響力。星戰的故事結構實際取材於西方神話,並混搭了西部片和日本武士道等文化元素。
  • 盤點太空科幻題材網路遊戲
    遊戲能給玩家帶來如同3D電影盤的體驗。《Porject魂》是一款在技術和題材方面進行新的開拓的科幻風、巨型機械武器的MMORPG。遊戲開發初期曾使用虛幻3引擎開發,後為了更好的表現機器人的質感改用虛幻4。作為一款TPS遊戲,該作結合了RPG和射擊遊戲的特點,需要玩家通過配合來展開戰略性的戰鬥。玩家也可以進行機甲的育成,變身,升級等等。
  • 看星球大戰過時了,2018年全新科幻大片《深海迷航》
    看星球大戰過時了,2018年全新科幻大片《深海迷航》如果說美國最經典的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絕對算是其中一個。從1977年推出了第一部《星球大戰》至今,已經整整40年了,可以說它也一直火了40年。然而在成為地球上最賺錢、最知名的系列電影之前,《星球大戰》幾乎沒有人相信這部幻想的電影會成功。最後還是電影院以「捆綁式放映」上映《星球大戰》,即觀眾買票看一部電影,免費享受附加影片《星球大戰》。 結果,《星球大戰》上映後全球票房高達8億美元!1977年也被稱為「星球大戰年」。今年上映的《星戰8》在經典元素的基礎上添加了不少新鮮角色,頗有破舊立新的意思。而從目前來看,影片沒有讓人失望!
  • 與《毀滅戰士》比肩的「星球大戰」遊戲(下)-虎嗅網
    作為《X翼戰機》的續作,《鈦戰機》讓人眼前一亮,這既是因為本作允許玩家扮演帝國艦隊飛行員,也因為它講述了一個劇情豐富的故事。與蒂莫西·贊恩的小說相仿,《鈦戰機》引入了全新角色和新型星際戰鬥機,並探索了《帝國反擊戰》與《絕地歸來》之間的那段時期所發生的故事。尤其讓「星球大戰」死忠粉絲感到興奮的是,該作還講述了大反派索隆元帥的另一個故事——這個角色頗受粉絲們歡迎。
  • 星球大戰前線2:遊戲評論
    2015年的 星球大戰前線匆忙上架,以便在影院上映的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發布。結果是一款遊戲缺乏許多粉絲最喜歡的功能,從以前的 前線冠軍,幾乎不存在空間戰鬥,沒有單一的球員活動在望。 星球大戰前線2曾經被描述為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線應該是的遊戲 ,但由於進步系統的破壞和普遍乏善可陳的遊戲玩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失望。
  • 《星球大戰》42年喬治盧卡斯的夢想帝國
    1999年,一部來自大洋彼岸的科幻電影大片在我國隆重上映,與發行商不潰餘力的宣傳形成對比的是,很多觀眾在花費了不菲的票價觀賞這部《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之後,卻不約而同地表現出一些失望。誠然,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不如《終結者》火爆,比起同年上映的《黑客帝國》,它甚至可以說是俗得掉渣。
  • 星球大戰前線2多人遊戲模式有什麼 內容介紹
    由EA DICE開發並由EA發行的《星球大戰:前線2(Star Wars Battlefront 2)》是一款動作射擊遊戲,即將在2017年11月13日在PS4、Xbox One和PC平臺上發售,這款遊戲是2015年EA出品的遊戲《星球大戰:前線》的續作,這個系列算是之前的《星球大戰:前線》系列的重啟。
  • 育碧《全境封鎖》開發組將製作《星球大戰》開放世界遊戲
    此前EA曾提到過公司有《星球大戰》遊戲的十年獨家製作權,儘管原定的授權期要到2023年才結束,但看起來盧卡斯方面有了新的打算。育碧將與盧卡斯影業遊戲合作推出星戰新遊戲 由Massive工作室主導研發  1月14日,育碧宣布其正與盧卡斯影業遊戲公司進行合作,將以《星球大戰》(星戰)的銀河係為背景
  • 《星球大戰》題材免費手遊《星球大戰:強力收集(Star Wars:Force...
    Konami今天正式公布了一款基於星戰題材的卡牌手遊——《星球大戰:強力收集(Star Wars:Force Collection)》,按計劃該遊戲將在今年9月4日登陸Android和iOS設備,玩家可以免費下載。
  • 細數40年,《星球大戰》創造了哪些代表性的衍生遊戲?
    提到《星球大戰》,其實最早是以電影形式為人們熟知,它也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科幻系列作品之一。問世於1977年的《星球大戰》,40餘年間,共發行10部電影,影響力遍布全世界。作為擁有10部電影的《星球大戰》系列,它在遊戲中的劇情絕對可以翻著花樣演繹電影原作,《星球大戰》系列是一個橫跨數個星系的星際戰爭史詩,在遊戲中還能拓展宇宙的概念,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升華劇情、幻化各種科幻元素……正因為有這些天然的優勢,星戰遊戲的發行共多達64部,類型也是各式各樣,讓我們按照時間軸,一起回顧部分具有代表意義的遊戲。
  • 最好玩的《星球大戰》遊戲就是它
    別誤會了,禿頭不是主角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星戰遊戲不管多爛、不好玩、設計差,都不是問題,因為星球大戰遊戲最好玩的地方在於:這是星球大戰。當歐美玩家聽說BioWare正在做「星球大戰」的時候,你可以想像當時他們內心有多麼的激動,畢竟這群來自加拿大的傢伙剛剛為世界帶來了《博德之門》這樣的神作。而最後的成品也令所有人都非常滿意:KotOR是一個製作精良、富有深度與豐富的RPG機制、並且獨具個性的星戰題材遊戲。
  • 《安德的遊戲》:一部有深刻內涵的科幻佳作
    記得當初第一次看該片的時候,我特意上網查閱了一下這部電影的相關資料,才得知原來該片的原著小說在世界上更有影響力,《安德的遊戲》原著作者是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奧森·斯科特·卡德,科幻小說《安德的遊戲》發布於1985年,之後該書還獲得了科幻界的星雲獎及雨果獎。本人沒有看過原著小說,所以這裡所寫的感受都是關於電影版的《安德的遊戲》。
  • 十分鐘看懂《星球大戰:俠盜一號》
    由於新東家迪士尼的大力扶持,《星球大戰》系列於2015年,也就是前年,推出了新作《原力覺醒》,相信不少朋友已經在電影院裡看過了。它的劇情承接1983年《星球大戰》繼續發展,講述了老版星球大戰之後的新故事。
  • 很久以前究竟有多久?揭開《星球大戰》時間運行的奧秘!
    每一部《星球大戰》電影都有這樣的開頭(除了兩部外傳):「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星系」。 這是一句信息量很大的經典廢話。說它信息量很大,是因為它說明了《星球大戰》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說它廢話,是因為「遙遠」和「很久很久」,根本就沒有說明有多遠、有多久;說它經典,這個就不用解釋了。
  • 盧卡斯遊戲商標重回《星球大戰》系列遊戲
    在被賣給迪士尼之前,《星球大戰》這個傳奇IP一直是盧卡斯工作室的掌上明珠,在遊戲方面,老玩家們都會記得《星球大戰》系列遊戲都出現Lucas Arts的標誌,但在出售之後就沒有了。可今日(1月12日),迪士尼又宣布,盧卡斯遊戲的商標又回來了。
  • 是什麼讓《星球大戰》如此迷人?
    作為在80年代完成中學教育的人,我一直對科幻都非常有興趣。而《星球大戰》則是那個時代中國人對外國科幻電影的啟蒙。《星球大戰》嚴格說來它不算是「科幻」,它算是廣義上的「幻想」類型,只是有一點點科幻的外衣而已。它的魅力來自熱愛它的觀眾在30多年的時間裡,和創造者喬治·盧卡斯共同締造並完善了這個世界。
  • 《星球大戰7》導演與騰訊合資開發遊戲 人類大戰外星人
    《超級8》、《星際迷航》、《迷失》(第一季)、《碟中諜3》、《星球大戰7》、《星球大戰9》導演J·J·艾布拉姆斯以其天馬行空的創造力開發了大量影視作品,J·J·艾布拉姆斯與其成立的製片廠「壞機器人(Bad Robot)」打造了《超級8》、《第九區》、《西部世界》、《科落弗檔案》、《危機邊緣》、
  • 《艦隊指揮官》最牛的「星球大戰」遊戲
    當你看過這款名為《艦隊指揮官(Fleet Commander)》的遊戲之後,你就會發現以往的那些「星戰」題材的遊戲都是坑爹。  這款遊戲是由一位來自美國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電子視覺實驗室的學生Arthur Nishimoto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