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40年,《星球大戰》創造了哪些代表性的衍生遊戲?

2021-02-16 OurPlay

家喻戶曉的《星球大戰》果然是遊戲廠商的大愛!

近日,EA宣布將於11月15日發售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星球大戰絕地:組織殞落》(PC、PS4和Xbox One平臺),由開發過《Apex英雄》、《泰坦隕落》系列的重生工作室製作。

這款單機劇情遊戲的背景來自《星際大戰3:西斯大帝的復仇》故事發生不久後的銀河系,玩家將完成攀爬、貼牆跑、潛水等各項高難度任務,並且利用原力增強反射動作和敏捷度,探索危險的地形。

據了解,遊戲沒有開箱和微交易,目前已進入預購模式。

 

提到《星球大戰》,其實最早是以電影形式為人們熟知,它也是電影史上最經典的科幻系列作品之一。

問世於1977年的《星球大戰》,40餘年間,共發行10部電影,影響力遍布全世界。隨後,這個電影系列成為美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帶來大量衍生作品,讓星戰迷們愛不釋手。

 

在遊戲領域,《星球大戰》更是被遊戲商開發無限潛力,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獲得爆發式的發展。

作為擁有10部電影的《星球大戰》系列,它在遊戲中的劇情絕對可以翻著花樣演繹電影原作,《星球大戰》系列是一個橫跨數個星系的星際戰爭史詩,在遊戲中還能拓展宇宙的概念,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升華劇情、幻化各種科幻元素……

正因為有這些天然的優勢,星戰遊戲的發行共多達64部,類型也是各式各樣,讓我們按照時間軸,一起回顧部分具有代表意義的遊戲。

 

眾所周知,X翼戰機是《星球大戰》的重要元素,1993年,以電影中的X翼戰機為主角,運用當時十分先進的3D技術所打造的太空飛行模擬類遊戲《星球大戰:X戰機》,是最早的3D飛行模擬遊戲之一。

 

1995年,《星球大戰:黑暗力量》作為第一款星戰FPS,成為那個年代銷量最高的電子遊戲之一。

 

2001年的《星球大戰:銀河戰場》和2006年的《星球大戰:帝國戰爭》,是RTS遊戲的代表,具有出色的平衡機制。

 

2003年的《星球大戰之絕地武士:絕地學院》,融入大量光劍格鬥場景,是最受好評的第三人稱動作遊戲。

 

2003年的《星球大戰:舊共和國武士》(簡稱KotOR),是玩家、媒體中口碑最棒的星戰遊戲。這款被譽為史上最偉大的角色扮演遊戲之一,以交互式敘事的形式在整個遊戲圈樹立了新標杆,成為難以超越的高峰。

 

進入手遊時代後,有些好玩的星戰遊戲也從端遊移植成手遊,比如之前提到的KotOR。

不僅如此,星戰遊戲還與知名IP聯動推出《樂高星球大戰》和《憤怒的小鳥:星球大戰》,感興趣的玩家,可以通過OurPlay下載體驗。

 

當然,具有高還原度的星戰手遊,更是能打動粉絲的心。給大家安利2款,分別是PRG冒險手遊《星球大戰:銀河英雄傳》和策略遊戲《星球大戰:指揮官》。

《星球大戰:銀河英雄傳》把《星球大戰》的經典情景完美復原,聲效也達到電影級。另外還有上百個星戰角色供玩家搜集,人物角色實體和專業技能和電影都是高度一致。 


《星球大戰:指揮官》以3D建模形式高度還原電影系列場景和角色形象,遊戲也採用《星球大戰》經典配樂作為背景音樂。
遊戲設定還是來自電影中的兩大敵對陣營「帝國軍」和「反叛軍」,可玩性極強,總之你會覺得自己就是處在神秘的星戰世界裡戰鬥。

 

隨著VR技術的日趨成熟,星戰遊戲同樣緊跟潮流的方向。VR遊戲《星球大戰:不朽維達》應運而生,這款遊戲還特別加入光劍戰鬥場景,首發於Oculus Quest,上線兩周就非常火爆。

 

《星球大戰》的魅力從來沒有一天減少過,與之衍生的《星球大戰》精品遊戲也不勝枚舉,不是區區字數就能盡述的,如果你覺得哪款星戰遊戲還值得推薦,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最後,邀請大家參與我們的活動獎品徵集,我們會根據大家的喜好,在後續推出的微信、微博活動中,將其作為獎品。

 

當然,如果你還想要其他新奇好玩的獎品,也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8》就要上映了,一部電影為何能一直火40年?
    2017年12月15日,《星球大戰》系列第八部——《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也將在美國上映(在中國上映的時間是2018年1月5日),這對於影迷來說可謂是一大期待。經過不懈爭取,終於有電影院願意以「捆綁式放映」上映《星球大戰》,即觀眾買票看一部電影,免費享受附加影片《星球大戰》。 結果,《星球大戰》上映後全球票房高達8億美元!1977年也被稱為「星球大戰年」。從1977年推出了第一部《星球大戰》至今,已經整整40年了,可以說它也一直火了40年。
  • 《星球大戰8》要在太空放映,一部電影為何能火40年?
    近日,星戰系列新作《星球大戰 8:最後的絕地武士》已經在不少地區上映了。可有些人,例如遠在太空的朋友,就無法觀看。沒關係!
  • 深扒《星球大戰7》的衍生宇宙:韓·索羅其實有三個孩子
    別忘了,電影之外還有小說、漫畫、遊戲等構築出來的衍生宇宙存在!何為「衍生宇宙」?衍生宇宙即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星球大戰》電影之外的載體裡出現的,圍繞星戰體系所開發出的許多新的故事,這裡面可涵蓋了超過幾千年的絕地武士發展歷史。
  • 《星球大戰》:美國人民的《紅樓夢》
    能有這待遇的,在中國是《小時代》,在美國則是《星球大戰》。今天(1月9日),由迪士尼出品的《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 來到中國。雖然去年12月18日該片就已經在美國首映,網際網路上對它的討論早就如火如荼,但這絲毫影響不了中國影迷尤其是星戰迷的熱情。至少在北京,各大影院的該片首映場影票提前數日就幾近被售罄。
  • 《星球大戰》將拍攝衍生片 聚焦年輕版漢·索羅
    《星球大戰》將拍攝衍生片 聚焦年輕版漢·索羅 時間:2014.12.2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ai 分享到:
  • 最好玩的《星球大戰》遊戲就是它
    但是在西方尤其是美國,《星球大戰》所代表的是一種文化現象、時代記憶乃至民族情懷的高度,而隨它所衍生的「太空歌劇」在幾經沉浮後也成為一種極具代表性的藝術風格。然而2017年對於這兩者在遊戲界的表現來說,實在是一個令人失望的年份:《質量效應:仙女座》不盡如人意,迅速被淹沒在同年遊戲大潮之中、而《星球大戰:戰爭前線2》陷入的麻煩則更加嚴重,對內購氪金產生的不滿讓本作瞬間成為玩家口誅筆伐的焦點。
  • 蔚藍沒打算做續作 * 星球大戰絕地武士兩款遊戲將會來到SWITCH
    新章節擁有自己的故事、40分鐘的新音樂,此外還有「一些全新的機制和道具可供探索和遊玩」。《星球大戰絕地武士》兩款遊戲將會來到SWITCH在任天堂直面會上,Switch玩家終於迎來了星戰系列遊戲了!《星球大戰絕地武士2》確定將會在9月24日登陸Switch平臺,《星球大戰絕地武士2》是《星球大戰》遊戲系列中口碑十分不錯的遊戲。
  • 《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上映40年 曝紀念海報
    1905電影網訊5月29日,紀念《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上映40周年的日本版藝術海報發布。達斯·維達站在海報中央,銀河帝國的大軍環伺在周圍。1980年5月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飽受好評,影片不僅獲得了第53屆奧斯卡最佳音響和特別成就獎兩項大獎,也在「星戰迷」中留下了「經典續集」的美譽。在Matt Ferguson設計的這張海報中,《星戰》系列中有代表性的殲星艦和體積巨大的裝甲突擊載具列隊前行,似乎做好了作戰準備。
  • 看《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細數星戰十大光劍
    隨著《星球大戰:俠盜一號》的熱映,全世界又陷入了一次圍繞星戰系列的瘋狂。今天小編我也來蹭個熱點,來盤點一下《星球大戰》官方劇情中(包括8部《星球大戰》電影,《星球大戰:反抗軍》動畫和《星球大戰:前線》和《星球大戰:原力釋放》遊戲,另外還有一些原畫和設定集中的劇情)出現的10大最特殊的光劍。(誒!小編又不務正業誒!這可是軍武!)
  • 星球大戰相關遊戲大盤點
    而作為玩家,在看過電影之後自然很想找那麼幾款遊戲試試身手,找找星球大戰的感覺。本期【遊點文化】中,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目前為止市面上最具代表性的與星球大戰相關的遊戲。星球大戰:星系《星球大戰:星系(StarWarsGalaxies)》是SOE(索尼在線娛樂)和LucasArts在2003年合作推出的一款網路遊戲。
  • 星球大戰「入華」
    先不論龐大的粉絲基礎,從具體數據來看,1977年至今,《星球大戰》系列IP共上映11部電影,在北美發行特別版或重新發行8部,累計票房124.18億美元,其中11部全球上映電影累計92億美元。《星球大戰》系列小說以及衍伸小說共171本,另外還有數量極大的遊戲、漫畫和動畫作品。商業價值不言自明。而這背後是一整套星球大戰的IP培育運營體系,這套體系正在成為全球娛樂公司的操縱聖經。
  • 獨播《星球大戰》六部曲大放送
    隨後喬治·盧卡斯又於1980年、1983年完成了該片的兩部續集,將《星球大戰》整合為影史最為著名的三部曲。繼而他在《星球大戰:絕地歸來》公映15年之後,重啟這個系列,為《星球大戰》帶來了三部前傳。經過28年的持續創作,喬治·盧卡斯完成了6部星戰電影,組成了電影史上關於外星系故事不可戰勝的歷史神話。
  • 星球大戰前線2:遊戲評論
    2015年的 星球大戰前線匆忙上架,以便在影院上映的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中發布。結果是一款遊戲缺乏許多粉絲最喜歡的功能,從以前的 前線冠軍,幾乎不存在空間戰鬥,沒有單一的球員活動在望。 星球大戰前線2曾經被描述為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線應該是的遊戲 ,但由於進步系統的破壞和普遍乏善可陳的遊戲玩法,這是一個很大的失望。
  • 《星球大戰》42年喬治盧卡斯的夢想帝國
    藝術是最具感染力的,某些傑出作品的影響力早已超出了原本的領域,而《星球大戰》就是這樣的作品。從1977年問世至今,它在美國,甚至世界範圍內造成的文化震動是難以衡量的。在這40多年中,圍繞《星戰》所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同樣也俯拾皆是,在《星戰》系列的終結篇將要上映的今天,我寫了這個專題,相信每一個「星戰迷」以及「遊戲迷」的心中,都會泛起共鳴。雖然《星球大戰》系列在全球已經創造了超過90億美元的票房,但是喬治盧卡斯一直否認自己是出於商業目的而拍攝這部影片。
  • 迪士尼公布《星球大戰》未來計劃:全新衍生電影、多部電視劇集、多...
    盧卡斯影業總裁凱薩琳·甘迺迪表示,這些舉措皆因《曼達洛人》系列電視劇的成功所致,而他們也因此能夠開啟一個全新的「星球大戰」時代,並有機會講述遙遠星系中更久遠的歷史。而隨著《曼達洛人》的成功,兩部全新的衍生劇集也將在明年聖誕季上線Disney+流媒體平臺,這兩部衍生劇集分別為《新共和國遊騎兵》和《阿索卡·塔諾》。另有由《神奇女俠1984》導演派蒂·傑金斯執導的全新影片《星球大戰:俠盜中隊》將於2023年聖誕季登陸影院。
  • 星球大戰:安道爾衍生系列增加了蒙·莫斯瑪,角色再次復活了
    Mothma將重返迪士尼Plus上的《星球大戰》副產品系列星球大戰宇宙中的事物正在升溫。在得知曼達洛人的第三個季節已經開始之後,我們現在有了另一個備受期待的《 星球大戰》衍生產品的更新。該節目是《俠盜一號:星球大戰外傳》的前傳,這是廢棄的《星球大戰》選集電影系列的第一部電影。迪士尼Plus節目將跟隨露娜的反叛聯盟軍官卡西安·安道(Cassian Andor),並將成為「驚悚間諜片」。
  • 《星球大戰》終章,43年好萊塢經典,《迷失》導演能否成功接棒?
    《星球大戰》有著九部電影、兩部外傳、三套動畫劇集以及無數的遊戲、漫畫、小說以及周邊衍生產品,產生了超過盧卡斯經典的多元文化之作《星球大戰》之所以受歡迎的原因有很多,其一就是導演喬治·盧卡斯把人性思考和哲學問題的內核裝進了科幻類型片的外殼,他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加上當時在好萊塢「石破天驚」般的工業光魔公司超前的特效製作,在1977年的時候,為全世界的電影觀眾創造出了一個宏大、傳奇、架空的宇宙世界
  • 圈粉40年的《星球大戰》又搞事,超酷的衝鋒機器人白兵再次上線
    自1977年上映至今,已有40年。星球大戰系列電影 史詩級的世界觀,龐大自成一體的銀河世界,令人震撼的宇宙之戰,超前的造型、讓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角色,40年來,科幻大片骨灰級地位毫無動搖,海外星戰迷,收藏的手辦,更是成為價值連城的古董!
  • 全球首部星球大戰中文網絡文學作品《星球大戰:白銀誓約》上線
    12月17日,由閱文集團、迪士尼中國和盧卡斯影業共同推出,全球首部中國作者原創的星戰網絡文學《星球大戰:白銀誓約》正式上線。據悉,《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將在延續星球大戰經典元素的基礎上,打造一個全新的星系——「乾星系」。
  • 創造可能:《星球大戰》系列與工業光魔往事
    沒錯,這部電影,就是此後風靡全球近半個世紀的《星球大戰》的開篇作《星球大戰:新希望》。簡單來說,《星戰》系列講述的是一個「起義」的故事:邪惡的銀河帝國為了威懾和佔領其他星系,製造了超級武器「死星」,兩個機器人攜帶著關於超級武器重要的文件資料出逃,然後結識了「天行者」盧克與絕地大師歐比旺,從而捲入到一場針對銀河帝國的鬥爭起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