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響原創 · 作者|呂玥
核 心 要 點
▪ 閱文獨特的「好故事生產機制」具體是指什麼的模式;誰都捨不得中國市場。
全球第一大娛樂帝國迪士尼花五年時間建成了其在中國的第二個主題樂園,在兩年前挑中劉亦菲出演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花木蘭》真人版,本周,迪士尼再次放出「大招」,選擇與中國最頭部的IP運營者閱文,合作共創頂級IP「星球大戰」。
雙方在內容創作領域達成了合作:
對迪士尼而言,星戰這個IP雖在全球範圍獲得巨大成功,但在中國市場其巨大勢能還遠沒能完全釋放,他們需要一個夥伴引路;對閱文而言,這位國內頭部IP玩家,也正在謀求全球化,將其獨特的IP運營方法論復用到更為豐富的IP上。
兩個大宇宙的碰撞,兩種世界的IP經營方式的結合勢必會產生巨大的價值火花。
先不論龐大的粉絲基礎,從具體數據來看,1977年至今,《星球大戰》系列IP共上映11部電影,在北美發行特別版或重新發行8部,累計票房124.18億美元,其中11部全球上映電影累計92億美元。《星球大戰》系列小說以及衍伸小說共171本,另外還有數量極大的遊戲、漫畫和動畫作品。商業價值不言自明。而這背後是一整套星球大戰的IP培育運營體系,這套體系正在成為全球娛樂公司的操縱聖經。星戰這個故事的源頭,來自於美國導演、製片人、編劇、盧卡斯影業的創始人喬治·盧卡斯的奇思妙想。1973年在盧卡斯導演的電影作品《美國風情畫》獲得巨大成功後,他獲得了開拍大製作影片的機會。因受小說《指環王》的影響,盧卡斯創作出了一個科幻題材電影劇本——《星球大戰》。七十年代科幻片在美國並不受歡迎,此前成績最好的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全美票房也僅有2400萬美元。大型電影公司對科幻片極其謹慎,盧卡斯最終只得到了來自福克斯公司的850萬美元投資。1975年,盧卡斯自己創立了光影魔幻工業ILM工作室,負責《星球大戰》電影的特效製作。兩年後,首部《星球大戰》電影獲得了令人訝異的好成績,不僅上映首周就獲得了300萬美元票房,最終票房更高達7.7億美元。在當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星球大戰》獲得10項提名並最終斬獲7項大獎,這部電影也正式成為星戰的第一個裡程碑。成為星戰第二個裡程碑的並非電影續集,而是在首部電影誕生前2個月就面世的漫畫作品。星戰漫畫系列文案由當時漫威總編羅伊·託馬斯執筆,之後10年時間也都是與漫威獨家合作進行漫畫改編,雙方共享版稅收入。這個起初不被斯坦·李看好的漫畫作品,在9年時間裡出了107集正常刊和3集年刊,同時也成為了七十年代後期盈利最多的漫畫之一。據漫威漫畫第九任主編吉姆·舒特表示,單憑這系列漫畫就足以挽救漫威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財務危機。在1977年至1983年這一時期,
星球大戰的故事同時在以電影、漫畫、動畫、小說、遊戲多種內容形式呈現,星球大戰裡的場景、人物、飛船也在盧卡斯和Kenner、孩之寶、樂高等玩具界巨頭公司的合作中被製成了供不應求的衍生商品,星戰這一IP獨特的根基也因此而正式建立。而在這之後的三十多年時間裡,除電影以外的所有形式內容均和電影一樣大受歡迎,從中獲取的收益更是遠高於電影票房所得。可以看出,雖然星戰電影的創作是掌握在盧卡斯一人的手裡,
與各領域裡的巨頭合作、吸納更多熱愛星戰的人參與創作才是真正讓星戰成為傳奇的關鍵所在。從1983年起,因盧卡斯個人原因星戰電影斷更長達近十四年,但因為有不斷填充IP內容的衍生作品存在,星戰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絲毫未受影響,反而以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吸引著全球更多的粉絲,甚至是激發了盧卡斯本人繼續創作的欲望。例如由美國作家蒂莫西·贊恩(Timothy Zahn )創作的《索龍三部曲》就曾讓短暫陷入低潮期的星戰再次大放光彩,該系列小說不僅被評選為二十世紀100套最受歡迎科幻/奇幻圖書之一,它的成功也是讓盧卡斯決定開始拍攝前傳三部曲的原因之一。
跨媒介授權開發就是盧卡斯提出的「衍生宇宙」,真正開發內容的人,他們的身份不僅是作家、漫畫家,更是了解和熱愛星戰的粉絲。正如閱文集團內容運營總經理楊晨所說:「星球大戰從誕生以來就具有全球共創基因,甚至可以說是當代粉絲文化的起點。」
另外
星戰還在以「內容開放,持續互動」的粉絲管理體系來維持粉絲的熱愛,增加粉絲忠誠度。自星戰誕生這四十年來,全球著名的粉絲組織就有十多個,在每年5月4日的星球慶典上,這些知名粉絲團體既是慶典狂歡者,更是星戰文化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場景也讓曾執導電影《教父》的知名導演科波拉感嘆:「《星球大戰》簡直就是個宗教。」
事實上,這次迪士尼選擇合作的閱文集團也是IP運營的一把好手。
在閱文集團上半年總收入中,版權運營收入達到12.15億元,同比增長280.3%,版權收入佔到了總收入的四成,呈現出與在線業務齊頭並進的勢頭。這也意味著閱文「以版權為中心」的變現模式正有效延長著版權的生命周期,並實現不同娛樂形式的高效變現。該小說全網點擊近百億,作品內角色IP葉修逐漸成長為虛擬偶像,品牌代言超20個。今年7月《全職高手》真人版網劇上線,總播放量在3天內突破3億次;8月閱文自主改編和投資的動畫電影《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上映,取得票房8496.9萬;該作品的網路遊戲開發在進行中,動畫作品第二季也將於今年年底上線開播。唐家三少的《鬥羅大陸》同樣也是頂級大IP之一。這部十年前創作的小說現已被改編為遊戲、漫畫、動畫、電影和電視劇等多種形式,播放量和影響力兼備。去年1月《鬥羅大陸》動畫版本上線僅26小時播放量就突破了2億,今年6月閱文上線的首款自研手遊《新鬥羅大陸》5個月流水破四億。在今年上半年,閱文授權改編約70部網絡文學作品,涉及電影、電視劇、動漫及網路遊戲等各種形式。同時新麗傳媒的併入也讓閱文在版權源頭的梳理能力和深度參與改編開發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閱文正在從IP產業鏈源頭逐步走向IP全產業鏈。兩年前閱文就已經提出內容生態戰略,內容聚合、版權運營和互動社群是戰略的三個重點,讓整個生態良性運轉的源頭是優質內容,它的功能在於為生態中的各方進行賦能。而對於閱文來說,只要優質的網絡文學一直是源頭,IP培育方法論的要點就始終都是探索如何「持續講出好故事」。首先在上端,閱文不變的策略之一就是發掘和培養作家,然後通過人工和數據結合的多種方式為他們尋找到適合的用戶,進而培養用戶成為忠實粉絲。其次在下端,閱文在IP開發的層次及領域上還在拓展,除了常規的遊戲衍生、動漫化影視化,在海外網絡文學市場形成內容與數字閱讀布局合圍也在積極探索中。另外,閱文還具備一個以平臺化策略展開的「好故事生產機制」——
首先閱文擁有的編輯團隊可以從數億用戶中得到體現喜好和流行趨勢的數據,隨後將數據轉變為方法論給作家進行寫作參考;作家在參考信息的指導下創作作品,隨後將作品展示在用戶面前獲得反饋;與粉絲產生良性反饋循環後,體量龐大的粉絲互動信息可以再次轉化為大數據信息,在平臺和編輯團隊獲取後再次成為作家可參考的方法論。圍繞著閱文這個平臺,作家、作品和用戶間形成了一個內容創作和消費的互動閉環,在這一過程中,粉絲相當於是直接參與到了內容的創作之中。事實上這一模式在起點中文網上就已經有所體現,從僅是閱讀到通過類似於彈幕的「本章說」發表意見,網文的粉絲與作家形成了直接連結。作家與粉絲的互動轉變為數據信息,進而讓作家創作內容更符合粉絲期待,同時粉絲也因此獲得了更好的閱讀體驗。這一模式既是與星戰的「粉絲共創」衍生 IP 擴展宇宙的模式不謀而合,同樣也是閱文和國內其他網絡文學平臺所必需的構建網絡文學生態的方式。閱文和迪士尼的這次「星戰合作」,更像是兩個具備相似運轉模式的文化宇宙之間的碰撞。星戰在四十多年時間裡不斷吸納著粉絲所創作的內容,故事的初始創作者和眾多粉絲一起源源不斷地填充起整個IP的內容,雙方除了共同「添磚加瓦」還彼此啟發,提升彼此創造力,進而延伸IP的生命周期。閱文也是如此。國內網文一直以來都受到讀者喜好和流行趨勢的影響,而當下因為平臺的技術和數據能力這一影響可以被量化,並能夠以更智能、更系統的方式持續為網絡文學創作進行指導,進而形成內涵豐富的IP。其次,他們的共同點是「積極合作」,也就是內容生態的開放。對迪士尼而言,藉助閱文的力量星戰這一IP可以觸及更多中國讀者,通過本土化的內容,星戰未來在中國市場上可收穫更多粉絲,這一市場可挖掘的潛力巨大。同樣對於閱文而言,藉助迪士尼的力量學習到的則是如何具備「持續講出好故事」的能力。這次合作相當於是迪士尼的IP與閱文的方法的結合,兩者之間會有怎樣的「碰撞」、「碰撞」出的是怎樣的火花,對國內所有內容平臺而言都有啟發意義。因為當下國內文學作品如何構建起宏大且生命力極強的世界觀,內容平臺如何更好地進行IP衍生、讓文字的想像空間更大,都是有所欠缺的能力。而星戰和閱文都會是個值得分析和學習的樣本。當然,這一合作背後還隱藏著更大的想像空間。如同這次合作中國作家的創作將被加入星戰正史之中,中國文化也可以藉助星戰這一IP融入世界語境。共創內容的影視化、IP衍生品、遊戲產品、甚至是共創內容反向輸出到世界,都將是中國內容平臺通過開放性的探索就可以實現的。正如閱文集團CEO吳文輝所說:「我們更期待能探索出一條『世界故事、中國表達』的新通路」,星戰的種子加上閱文的沃土,可以預期到未來果實的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