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二胡大師熱愛中國樂器 致敬中國傳統民樂

2021-01-09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外媒4月30日報導,最近,有位音樂家在上海的一座公園內表演二胡。弓在弦上小心翼翼地划過,然後他擰緊琴弦,調節音準。不久,他就沉浸在那令人難以忘懷的樂曲中,公園裡小鳥的鳴叫為其伴奏。

在中國各地,人們經常會看到公園裡的老人在演奏一種兩弦樂器,這種樂器在英語中經常被稱為「斯派克小提琴」。不同尋常的是,在上海表演的這位音樂家是位外國人。

在2月,傑裡米•莫耶(Jeremy Moyer)發行了他的第三張個人專輯《中國自行車故事》。作品中加入二胡和秦琴等元素。秦琴是中國三弦琵琶的其中一類。

莫耶是在安大略省的一個小鎮上長大的,他會演奏小提琴和彈奏鋼琴。但他十幾歲時為了學吉它放棄了,這一舉動經證明對他是有幫助的。

他說:「通過自學吉他和演奏我喜歡的歌曲,重要的是我發現可以通過耳朵學習。」他能找出和弦並且憑聽覺記憶演奏。

莫耶在1990年作為一名志願者在中國臺灣門諾教堂(Mennonite church)做了一年的志願者,並在一所盲人和殘疾人的學校裡幫忙。他回憶道:「那裡到處都是寺廟,音樂家們在裡面演奏,有業餘演奏家,也有專業音樂家。」

因為在法國和南美洲待過一段時間,他已經對民間音樂產生了興趣,他的興趣被隨處可見,隨處可聞的樂器——二胡所激發。當他住在臺中時,便向當地的二胡老師學習。

當他1996年回到臺灣時,他發現,臺灣的椰子殼小提琴即柯子賢,它主要用於地方戲曲和寺廟音樂中。給他介紹了一位名叫張世東的當地民間音樂家後,堅定了他對中國音樂的興趣,二胡不僅是對小提琴的延伸,也不僅是一種新奇的東西。

莫耶說:「我在想一個民間音樂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從小就在拉二胡,所有歌都記在了腦子裡。張世東就是這樣的人,我的人生在遇到他後發生了改變」。

子女和孫輩從未認為張世東是一位音樂家——他一生都在郵局工作。當時的莫耶只會說基本的普通話,而張先生只會說臺灣方言和日語,因此與張先生交流幾乎是不可能的。莫耶說:「他教的方法從來沒有提到過任何技巧。他先演奏這首歌,然後我模仿他的演奏方式。他有一種理想的聲音,我必須經常和他一起演奏,才能達到那個效果。」

1997年,莫耶的第一張專輯《中國民歌》在加拿大錄製且發行。莫耶用流傳下來的傳統音樂讚頌張藝謀。他說:「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很尷尬,因為演奏技巧很簡單。但現在我喜歡它內在的精神,回想起來,它真的體現了我從張先生那裡學到的東西。」

直到2004年,莫耶來到上海,才開始正式研究中國樂器。他從2000年就開始為二胡作曲,並且在幾個專業二胡演奏家的指導下,他有了很大的進步。

莫耶的第二張專輯《Mangoes from 2009》在很大程度上強烈反對正式的二胡研究。這張專輯在上海錄製,此時,莫耶是上海朱家角世界音樂中心的音樂家。專輯中有很多歌曲給人以拉丁的感覺,而非中國特色。「這是一個水果籃,在建造錄音棚的時候,我加入了用不同樂器演奏的曲子。」莫耶解釋說:「我練習二胡這麼多年,已經厭倦了,只是想彈吉他,所以有一些歌曲,比如巴薩諾瓦的曲目。」

他最新的音樂冒險大約在同一時間雲南大理的一家理髮店。與其它樂器一起掛在牆上的是一把定製秦琴。」莫耶說:「我對這種樂器很好奇。不過,這些天,很難找到秦琴,且周邊樂器做工粗糙,價格低廉,聲音不妙。」

然而,這秦琴不同。它配有五聲系統,需要用琴撥撥弦。琴撥則是由山羊角做的。「它有一個不同的聲音,當我學會後就喜歡上了那種聲音。雲南有很多少數民族,那裡的音樂家們對好聽的聲音有不同的理解。」後來,他從理髮師那裡買下了秦琴。

他解釋說,他有一個具體的想法,想為他的新專輯做些什麼。專輯中加入有特色的秦琴和其它各種弓弦樂器,如:二胡。「它將我自己的作品和有濃濃中國特色的樂器在結構上結合起來。」

他說,當他點評外國人演奏中國樂器的時候,當地人通常會表現地很不屑,還反駁道聽起來不夠「有中文味道」。

「我的音樂中有很多中國傳統民樂的元素。從很多方面來說,它是對中國傳統民族音樂和鄉村民間樂器和傳統習俗的一種慶祝或致敬。但我的聲音整體上講依然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一種中國合奏能像我的作品這樣。」(實習編譯:李婧  審稿:李宗澤)

相關焦點

  • 張藝興,霍尊,被中國傳統民樂震驚到
    曲風多變,節奏歡快,歌曲裡甚少再聽到類似古琴、二胡、嗩吶這些中國民族樂器的聲音。嗩吶在傳統民樂中是一個能代表「大悲」和「大喜」兩種情緒的樂器2019年的《國風美少年》還沒開播時,這一檔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的國風音樂節目就已經備受期待了
  • 中國樂器大師四大天王:您都知道嗎?
    方錦龍精於五弦琵琶演奏,同時能彈奏近百種樂器,但琵琶是他的最愛,也是他揚名於外的專長。方錦龍的琵琶演奏別具一格,借鑑了許多種樂器的手法,巧妙運用,他曾現場用五弦琵琶演奏模仿各國樂器,該視頻網絡上可查。1978年,杜聰進入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畢業後去了上海民族樂團,坐樂團8把笛子的最後一把交椅;1991年,他灌制了第一張排簫唱片《沉思》,獲得了第三屆中國金唱片獎。有「排簫王子」,亞洲排簫第一人之稱。他精通多種管樂器,演奏基礎紮實,並涉足西樂,吸取現代派技法融進民樂,敢於創新突破,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青年演奏家。
  • 二胡與交響樂的對話《中國旋律》陸軼文二胡專場音樂會成功舉辦
    12月9日晚,青年二胡演奏家、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師陸軼文帶著她的專場音樂會——《中國旋律》二胡與交響樂的對話,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與觀眾見面。本場音樂會是2019中國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著名指揮家林大葉執棒杭州愛樂樂團傾情獻演。
  • 生活美學現場│華樂錦衣·法國BAM「愛上」中國樂器
    ,樂器箱包旗艦品牌——法國BAM專為中國樂器設計的「民樂箱包」正式登陸中國。BAM將科技美感與法式時尚融入中國,書寫它在中國樂界的「中國故事」。鑑賞會現場邀請了多位民樂屆演奏家、製作家、媒體等參與,當晚出席活動的嘉賓有:臺灣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所長、音樂家、文化評論人林谷芳;二胡演奏家宋飛;二胡演奏家趙寒陽;二胡演奏家嚴潔敏,琵琶演奏家郝貽凡;琵琶演奏家章紅豔;著名古琴收藏家、鑑賞家陶藝;著名學者、古琴演奏家陳逸墨。
  •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敦煌,樂器...
    圖說: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張建平。新民晚報記者 陳夢澤 攝歷史:86家民樂作坊合併而來張建平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二胡製作大師,閔惠芬、馬曉暉等著名演奏家都用過張建平做的琴,「閔惠芬晚年的時候因為力量小了,所以給她做琴要『松』一點,但聲音不能散;而給馬曉暉的琴,要給她一點張力。」
  • 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做客「民樂大講堂」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祁琦受深圳市民族管弦樂學會的邀請,著名二胡演奏家鄧建棟將做客2020深圳市「民樂大講堂」中國民族樂器鑑賞活動,將於12月19日15:00在寶安區新安街道嶺南胡琴藝術館,以「二胡演奏中常見的問題及公開課
  • 二胡演奏家馬曉暉:用二胡演奏讓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
    「這些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通過二胡演奏,讓世界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民眾,這樣的經歷,本身就是非常有意義的」,馬曉暉認為,自己二胡演奏之路越走越寬,二胡這一樂器在國際樂壇的認知度也日益提高,都是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馬曉暉在教學。 供圖 攝出生於大學校園的馬曉暉六歲開始學琴,從小深受校園文化薰陶,大學教授的父母也對她的音樂興趣加以培養。
  • 學好二胡,為所欲為
    他是一位二胡演奏家,更是一位胡琴藝術家。《戰馬奔騰》「一戰成名」我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他在加拿大總督就職典禮上演奏《戰馬奔騰》的視頻,他是傳說中一人懟遍四提琴的大師。他是世界上公認的當今最優秀、最具有創新力的二胡大師之一,是中國現代二胡音樂的代表。
  • 2020中國江蘇二胡之鄉民族音樂盛典盛大開幕
    致敬民樂經典,奏響小康頌歌。
  • 民樂集萃:老易談雨果《閔惠芬二胡演奏》(中)
    閔惠芬有中國二胡皇后的美譽,其演奏充滿激情,音容兼備,她會深入開掘樂曲的內涵,加以細膩的藝術處理,其演藝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這張專輯的最後兩首模仿京劇唱腔的藝術手法,令人拍案叫絕。二胡是中國影響最深遠的民族樂器之一,雨果唱片出版的胡琴專輯眾多,如《劉明源》、《胡琴傳奇》、《江河水》、《漢宮秋月》、《弦韻》、《長城隨想》、《北京有個金太陽》、《月夜.劉天華》等。
  • 名無虛《炎上》MV首發,發現中國民樂即興之美
    這是一張值得珍藏的即興民樂三重奏現場錄音專輯,充滿著即興的激情和實驗性的突破,代表著中國民樂最高水準的創新與升華。《五行》專輯封面兩位華語樂壇重量級製作人盧中強、陳偉倫聯袂推動中國民樂走向世界,以中國傳統文化核心「五行」為題,集合優秀的民樂演奏家、皮影藝術家和新銳光影藝術家共同完成了這張頗具實驗性的集即興民樂演奏
  • 挑戰生命樹起民樂界旗幟——閔惠芬的二胡藝術人生
    她是新中國成立後培養、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二胡演奏家,「我自豪的是當我們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就開始學習二胡這個民族樂器。而且從新中國以來,民族音樂的風風雨雨我都親身經歷。我感到非常幸福,因為我和民族音樂同時成長。」閔惠芬說同齡人裡像自己這樣很小就開始學琴,不是很多,「剛剛解放不久,根本找不到學音樂的,尤其是學民樂的。女孩子拉二胡,好像不可思議。」
  • 《2020年助力抗疫–Together公益演出》民樂專場精彩回顧
    8月的多倫多驕陽如火,在加拿大國家電視臺演播廳,一場由加拿大國家電視臺,加拿大中文電視臺和美國國家電視臺聯合主辦,紅楓樺樂團協辦的公益「助力抗疫「系列演出正在直播進行中。本場民樂表演有近20個精心編排的獨奏合奏節目,由紅楓樺樂團的師生共同獻藝。
  • 韶琴的傳說,看高韶青大師用韶琴演繹《二泉映月》
    1982年:獲上海少年民樂獨奏比賽第一名;全國少年民樂獨奏比賽第一名;全國少年民樂獨奏比賽銀盾獎;上海音樂學院附中紀念劉天華先生演奏比賽優異獎;同年開始學習作曲。1984年:隨中國上海音樂家小組,包括著名鋼琴家李名強和小提琴家俞麗娜等,到加拿大訪問演出,並擔任二胡獨奏;同年獲上海音樂學院特別嘉獎令。
  • 用英語介紹中國民樂
    中國民樂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內在精神,舊時為精英階層獨有。Chinese folk music has a long history. One of the Confucianist Classics, Shi Jing, contained many folk songs.
  • 梅村二胡首次組團參加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展
    今天上午,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為期4天的2017中國(上海)國際樂器博覽會拉開帷幕。展覽會上,一支來自「中國二胡之鄉無錫梅村」的展示團隊,一亮相就引起了關注——10多家二胡製作企業參展,在展會E6號中國民樂樂器場館中形成一個規模顯著的組團,大!大!長!臉!啦!
  • 15個歪果仁玩轉中國樂器,我懷疑自己是個假中國人…
    越到後面技藝越精湛,最後一位堪稱出神入化網友精挑細選了15個外國樂手,演奏中國樂器的合輯。視頻有點長,但個個都是精華! 裡面包含了外國小哥、小姐姐演奏二胡,笛子,蕭,古箏,古琴,葫蘆絲,琵琶,還有吹嗩吶的表演。
  • 二胡+大提琴版《梁祝》、民樂重奏《野蜂飛舞》、爵士搖滾味《百鳥...
    《驚夢》音樂會將由上海民族樂團擔綱演奏,並邀請寧波地區優秀民樂演奏家同臺演出。演出形式上,將採用視、聽綜合的音樂現場進行呈現,將音樂性、文學性以及多元化的舞臺呈現方式融合、充分挖掘中國音樂在意境表達上的優勢,彰顯中國文化的獨特風姿。
  • 有人評價他是「中國的貝多芬」,但可怕的是,你以為他只會拉二胡
    這樣盛大的音樂表演為世界盃增色不少,但試想一下,如果是在我們中國,將西方古典音樂換成我們中國的民樂,會是怎樣精彩的表演。看過《閃光少女》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在電影中我們的傳統民樂大戰西洋樂的那一幕,當嗩吶一出場時,自帶的「氣場」頓時就掌控了演奏的節奏。這一波強大的操作,讓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中國民樂獨有的魅力。
  • 二胡丨中國樂器紀錄片、韓國奚琴【視頻賞析】
    二胡(拼音:Erhu) 外文名【 Erhu fiddle(英)Erhu(意)】二胡(拼音:Erhu) 始於唐朝,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中國傳統拉弦樂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擦弦樂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