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一位草根導演找到了劉德華,想讓他投資自己的電影,而且一開口就是600萬。
因為那年,劉德華有感於香港影視業不斷在走下坡路,所以籌備了一個名為「亞洲新星導演」的計劃,準備扶持幾位具有潛力的年輕導演。
扶持資金是300萬,而且都是劉德華自己掏出來的真金白銀,最後在一番交談後,劉德華給了這位草根導演300萬,並且讓他自己決定怎麼拍,也就是給足了自主權。
而這位草根導演,正是寧浩。
1977年,寧浩出生在山西,父母都是太原鋼鐵廠的職工,所以寧浩從小就被灌輸了「勤勤懇懇上班」「踏踏實實過日子」的思想。
很顯然,這些思想對寧浩來說,猶如耳邊的微風一般,吹之即過,根本無法留下任何痕跡。
寧浩自幼喜歡畫畫,因此他叛逆去考了山西電影學校中專,為什麼此舉稱為「叛逆」?
因為這個學校,只要報名,就穩過,也就是隨便瞎混混日子,根本看不到前途。
當時寧浩學的是電影海報,而且還是手繪的。
之後寧浩也大都在吃喝玩樂中度過,後來職工父親一躍成為當地的煤老闆,因此家庭條件突飛猛進。
而寧浩也逐漸長成了大人,因此他開始逐漸閒不住了,想去外面的世界闖蕩闖蕩。
深知世道險惡的寧父,給了他足足40萬,希望寧浩能在當地開個服裝店,當個小老闆,就這樣富裕且安逸的過完一輩子。
但寧浩就是不聽,他明白自己要有一番作為,就必須要去北京闖蕩,所以最後懷揣著2000塊錢,獨自一人闖蕩北京。
1997年,寧浩參加了成人高考,結果被查出是色弱。
需要知道,此時的寧浩,畫了差不多10年,這時有人告訴他有色弱,有這麼玩人的嗎?
後來寧浩不信,又相繼考了很多跟畫畫相關的學校,果然都被拒之門外。
2001年,寧浩終於考進了北京電影學院,但他的專業卻是圖片攝影。
因為幹活認真,而且收費低,因此寧浩跟很多娛樂圈的藝人合作過,但此時的他,卻跟導演沒有任何交集。
直達《星期四,星期三》的獲獎,讓他感覺自己是不是有當導演的天賦?
在女友的支持下,2003年的寧浩,拿出了所有積蓄,全部砸進了《香火》中,誰都沒想到,《香火》竟然狂攬數個大獎。
此後,寧浩開始逐漸嚮導演靠攏,2006年,他又拍了一部影片,名叫《綠草地》。
這部影片除了經費欠缺之外,拍攝環境也危機重重,甚至有多人在拍攝過程中發生意外,最後導致骨折。
因此薪資緊張、工作環境惡劣等等一系列因素,導致整個團隊,從剛開始的60人,到最後只剩下11人。
不過好在《綠草地》入圍了50多個國際電影節,也算對得起所付出的努力。
也就是《綠草地》這部影片,劉德華在看完後同意扶持寧浩300萬,讓他自己去拍電影。
於是就這樣,寧浩拿著劉德華的300萬,開始了一系列拍攝計劃,而劇本正是《瘋狂的石頭》。
劉樺在看到劇本後,十分喜歡,所以寧浩就開始了砍價計劃,最後成功將劉樺的片酬給砍到了2.5萬,這個價位在其他劇組,連稍微有些臺詞的配角都比不上,況且拍攝時長高達2個月。
黃渤完全是因為「劉德華投資」過來的,據說片酬只有1萬,但到了劇組才發現,壓根就跟劉德華沒什麼關係嘛。
本來寧浩邀請的是陶虹來參演女主,結果陶虹對這類黑色喜劇壓根就沒興趣,反倒是徐崢在看完劇本後,一分錢不要就去了劇組。
就這樣,在極度緊張的預算中,《瘋狂的石頭》以黑馬之資,拿下2300萬票房,而且還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幾人的演藝事業。
當然了,寧浩也因為《瘋狂的石頭》,一舉成為了小成本商業影片的代表,後來他相繼執導了《瘋狂的賽車》《黃金大劫案》《心花怒放》等等,無一不是充滿著黑色幽默,且備受肯定。
不過寧浩在成功的同時,沒有忘記劉德華的恩惠,而回報劉德華最好方式,就是將這種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因此在2016年,寧浩宣布成立「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跟劉德華的「亞洲新星導演計劃」類似,致力於扶持有才華的新生代導演。
而寧浩扶持的對象有路陽、文牧野等人,此後寧浩就大大減少了自己的工作量,而是變成了新生導演的引路人兼好友。
《我不是藥神》雖然文牧野的處女座,但這部影片火爆到什麼程度,想必大家都很清楚,當然了,寧浩籤約的其他導演也有非常不錯的成績,就像路陽的《繡春刀》系列,也頗受好評。
可以說,寧浩等人是我國中生代導演的希望,他們致力於培養更多年輕優秀的導演,發掘電影新生力量,這種精神值得肯定。
受人之恩,不忘圖報,方為君子。
給人恩惠,不起一念,乃真仁人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