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浩:「鬼才導演」的成名之路

2020-09-13 ASKtime


撰文:yuki

出品:乳財傳媒



寧浩似乎一直都不是一個傳統意義的「好學生」,雖然學歷經歷了「三級跳」,但是他自認為對學位也沒有太高的追求,只是為了顯得不是在北京「瞎混」。

入行電影也是偶然,《香火》讓寧浩開始走入電影導演的行列,「瘋狂三部曲」更是奠定了他在華語電影界的地位。「荒誕藝術」是寧浩電影的突出特點,而通過對社會上平凡小人物的描寫,折射了社會現實可能是受到觀眾喜愛的主要原因。

「電影人要尊重觀眾、尊重角色」,寧浩如是說。


《香火》讓寧浩開始走入電影導演的行列

「瘋狂三部曲」更是奠定了他在華語電影界的地位


「鐵三角」

提到寧浩就難免想起被稱作華語電影的「鐵三角」,寧浩、徐崢、黃渤三人因拍攝《瘋狂的石頭》結緣,後續又合作了《瘋狂的賽車》、《無人區》等幾部票房、口碑雙爆棚的電影作品,因為持續的合作而被稱為「鐵三角」。

「鐵三角」無論是票房號召力,還是電影口碑,都是獨樹一幟的存在,在電影界有著無可爭議的實力。寧浩、徐崢先後創造出了票房神話,而黃渤則是影帝級別的演員。

寧浩說當初在拍《瘋狂的石頭》時,徐崢特別紅,剛演完《春光燦爛豬八戒》。後來是徐崢搶了小陶虹的劇本才得以參演這部電影,然後來是熟悉起來。

後來拍《瘋狂的賽車》時,徐崢也來幫忙演一個墓地的經理。徐崢臨走的時候還說:「你下次要找我,少了六十場戲不要跟我開口。」之後徐崢就接拍了《無人區》。

與黃渤的合作同樣是《瘋狂的石頭》,拍這個片子除了過來幫忙的徐崢沒拿錢外,黃渤當時的薪酬也就一萬。在《無人區》之後三個人之間的友情變得越來越好了,徐崢還說:「《無人區》就是個處女座的劇組,寧浩、黃渤、餘男以及美術師都是處女座,對電影質量要求太高了!」

三個人對電影都是非常尊重的,黃渤會在導演通過之後,即便很累依然願意跟導演嘗試一種新的方式。寧浩哪怕拍電影累得要死,還會跟徐崢講哪場戲不好。徐崢哪怕當時很煩,之後也願意去思考然後去重拍。

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三個人志趣相投、相互欣賞,才能成為朋友。


寧浩、徐崢、黃渤三人因拍攝《瘋狂的石頭》結緣

三個人對電影都是非常尊重的

「壞」學生

寧浩是山西人、處女座,笑起來臉上的肉都能堆在一起,穿上西裝特想香港的黑幫老大。

高中時期,寧浩就稱不上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他對自己的母親說:「我英語奇差無比,考大學肯定沒戲。」高三的時候還跟初三的學生打架,這件事性質嚴重,等待的處理結果必然也不會太輕。

老師告訴他今年山西省電影學院第一年招生,只要報考就全部招收。後來去了這所學校之後,寧浩才發現學校一年的上課時間都沒多少,最後只是荒廢度日,抽菸、喝酒、談戀愛能幹的全乾了。

寧浩對於體育運動和電腦遊戲一直以來都沒有太高的興趣,但在精力充沛的青年時期,他還是找到了宣洩的出口——音樂。

中專在校期間他甚至還組成了一個樂隊,當時搖滾剛剛進入中國,這種激烈的音樂似乎讓寧浩變得更加瘋狂。直到中專畢業之後,樂隊解散。參加的工作也沒有太高的興趣,然後懷揣著2000塊錢來到了北京。

即便之後又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的專科以及北京電影學院的本科,但寧浩自稱對學位這樣的東西其實是沒什麼興趣的,讀大學也只是為了找一個藉口呆在北京,否則父母覺得沒有工作是在北京瞎混。

儘管寧浩從中專到大專再到本科,實現了在學業上的「三級跳遠」,但是他似乎並非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


懷揣著2000塊錢來到了北京

寧浩是山西人、處女座,笑起來臉上的肉都能堆在一起


入行電影

在北京師範大學大專畢業時,寧浩拍了個畢業作品叫做《星期四,星期三》,做完之後也只是扔在了家裡,並未對此傾注太多。

偶然間,《上學路上》的導演方剛亮正好和他同租一套房子,碰巧看了這部片子,長舒一口氣對寧浩說:「你應該做導演。」

隨後寧浩開始進入了音樂電視領域,李宇春《Happy Wake Up》、樸樹《Colorful Days》的mv均出自寧浩之手,當初火遍中國的快樂男聲主題曲《追夢赤子心》mv也是有寧浩執導拍攝。

真正進入電影這一行業,還得益於在北京電影學院臨近畢業的這一年,寧浩自己出資並擔任編劇、導演、攝影,回家鄉山西執導了首部電影處女作《香火》,並在瑞士羅卡洛舉行了首映。

這部電影可謂一波三折,最開始需要四處奔波去拉投資,好不容易獲得了一位姓吳的老闆投資,在臨近開機時卻又突然反悔。寧浩自己搭了個草臺班子,愣是把這部電影拍了下來。

《香火》拍完之後又遇上了非典,身無分文的寧浩只好又做起了拍攝mv的工作,受一位攝影師的啟發,他順手把片子拿去給人看了,沒想到直接在國外「爆」了,寧浩也因此獲得了一堆獎項。

大家認識寧浩應該是從《瘋狂的石頭》開始,這部電影才真正打響了寧浩的名字。即便後來寧浩又拍攝了《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刀劍笑》、《黃金大劫案》等,《瘋狂的石頭》依舊是大家津津樂道的一部佳作。


《瘋狂的石頭》創造了中國低成本電影的奇蹟

他憑藉「瘋狂三部曲」在電影圈裡佔據一席之地


瘋狂三部曲

2006年,劉德華發起「亞洲新星導計劃」,投資2500萬港幣資助6位新銳導演。在看過寧浩的《香火》和《綠草地》後說:「你有拍商業片的潛質,我給你三百萬,拍什麼我不管。」

雖然劉德華給的投資是最少的,但是留給寧浩的創作空間更大,完全可以自由發揮。隨後拿著300萬開啟了「瘋狂」時代。

《瘋狂的石頭》讓寧浩、徐崢、黃渤三人結緣,也讓三個人的知名度上升到了新高度。小成本製作、沒有任何宣傳資源和經費,但是口碑炸裂,票房直飈2000萬,創造了中國低成本電影的奇蹟。

2009年,《瘋狂的賽車》開拍,依舊是「鐵三角」陣容,但是故事線比「石頭」更複雜、更瘋狂,電影上映之後票房輕鬆過億,成為了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的第四位邁入億元票房的內地導演。

2017年,《瘋狂的外星人》開拍,影片主要源於劉慈欣的小說《鄉村教師》,黃渤依舊是主演,他還表示:「這部電影我等了好長時間,拍完《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之後,我以為很快會有第三部,沒想到八年後才等到。」

但是《瘋狂的外星人》遇上了《流浪地球》,本來喜劇+科幻的題材應該是很吸引人的,然而票房並未與口碑成正比。

即便寧浩以後再也不拍電影,他也能憑藉「瘋狂三部曲」在電影圈裡佔據一席之地。


他希望自己能夠轉型,拍些更好玩的東西

有人說寧浩的電影是以「黑色幽默」為主


藝術來源於生活

有人說寧浩的電影是以「黑色幽默」為主,將痛苦、歡笑、荒誕的事情放在一起,既能讓觀眾啼笑皆非,又能引發觀眾的深思。

「瘋狂三部曲」是寧浩「瘋狂」的最佳體現,早期的電影大多都是在親戚朋友的友情贊助以及靠「拉贊助」得來的資金,他將鏡頭對準的是生活中平凡的人物,並非是完全的勵志性人物,可能更多的是關於社會的反諷笑話,對社會現實揭露頗多。

但是圍繞荒誕藝術創作了太多年,寧浩在《瘋狂的外星人》上映以後表示自己已經累了,需要休息一段時間。他希望自己能夠轉型,拍些更好玩的東西。

我不是藥神》成為華語電影「爆款」、「年度十佳」,很多觀眾成為了這部電影的「自來水」,只因他是「良心爆款」。

雖然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文牧野,但是寧浩在背後承擔了很多。從劇本的篩選、打磨到之後的拍攝,都執行了高標準、嚴要求,但同時也為新銳導演保駕護航。

現實主義題材、全員精湛的演技,都為這部電影增光添彩,小人物的求生欲和大愛,以及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都是當下時代所需要的,也能讓觀眾產生情感共鳴。

寧浩表示:「電影人要尊重觀眾,尊重角色。觀眾能感受到尊重,不要俯視他們,他們不是螻蟻,我們都是有生命的人。人都有尊嚴,都有同理心。」這也是寧浩導演導演的電影能夠受觀眾喜愛的原因吧!

相關焦點

  • 深度解析:鬼才導演寧浩的崛起之路!
    本篇給大家分享創造奇蹟的鬼才導演——寧浩。>、馮小剛,最後就是寧浩,作品像《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等等,寧浩的名氣在幾年前和姜文、馮小剛是沒法比的,可是最近他卻成為了黑馬導演。
  • 山西寧浩:鬼才中的鬼才
    寧浩是繼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之後,第四位進入"億元」票房的導演,其他三位都已年過百半,而寧浩剛剛四十出頭。 寧浩連續捧紅了黃渤、徐崢等等諸多一線明星,只要上了寧浩的電影,連猴子都能紅透半邊天。
  • 不喜歡電影的寧浩是如何成為鬼才導演的?
    ,就沒有後來的「鬼才」導演。沒辦法,寧浩只能自己掏腰包拍攝,攝影、編劇、導演等工作全部由他一人完成,電影成功後收穫了眾多好評,還獲得北京大學生電影最佳導演獎。從此,寧浩開始正式導演電影,他做過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執行導演,拍過很多短片,參與過很多電影的編劇工作。但是,此時的寧還僅僅是在小圈子裡有了點名氣,對於廣大投資者以及觀眾來說,他們並不知道有這麼一個才華橫溢的導演。
  • 寧浩的"瘋狂"成名之路
    寧浩的童年是在煉焦的煤氣味下度過的。從小寧浩就調皮搗蛋,腦子裡時常有稀奇古怪的想法。寧浩的父親是鋼鐵工人,早年下海,賺了不少錢。他希望寧浩在太原開個服裝店,安穩的生活娶妻生子,但寧浩還是逃走了。1997年,寧浩跟揣著兩千塊錢來到北京,參加了一個成人高考。
  • 不喜歡電影的寧浩是如何成為導演的
    不知道去北京能做什麼,先去了再說,這是寧浩的一個瘋狂舉動,或許沒有這樣瘋狂的決定,就沒有後來的「鬼才」導演。寧浩從話劇團請了病假,揣著兩千多塊隻身來到北京,因為喜歡畫畫,他報了中央工藝美院考前班,交完學費幾乎身無分文。像所有北漂的人一樣,住著狹窄昏暗的地下室,吃醬豆腐和燒餅。
  • 天華投研報告-案例篇(十二)丨 寧浩是如何開啟他的「瘋狂」之路的?他的電影藍圖裡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
    後面的事情大家應該都知道了,在那裡他遇到了天王劉德華,也是天王為這個劇本投資的300萬讓寧浩開始了「瘋狂」之路。如今,寧浩的電影藍圖裡又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們給出以下核心觀點:1、 狂歡化的喜劇元素、荒誕性的人物故事,構成寧浩的黑色喜劇風格;3、 歡喜傳媒是寧浩的商業電影藍圖,壞猴子是尋求本土性和創新性的內容突圍。
  • "鬼才″寧浩電影《香火》
    「鬼才」導演寧浩,很擅長塑造小人物,從他的電影《瘋狂外星人》、《瘋狂的石頭》、《無人區》、《我和我的祖國》中就能看出來。而且,他的電影,既不失藝術性,又有商業票房,所謂的「荒誕喜劇」,風格自成一派。  今天我要說的這部電影,是寧浩早年間的處女作《香火》。寧浩自己出資,自己編劇、導演、攝影的一部小成本電影。
  • "鬼才導演":靠劉德華投資的300萬徹底翻身,捧紅了黃渤改變了徐崢
    90年代中期,劉德華因為某種原因虧欠巨額債款,所以開啟拍片之路。劉德華準備拿出2500萬扶持6名新銳導演拍電影。這部電影是由寧浩導演,黃渤,徐崢等主演。當時,拍這部電影時,並沒有所謂的知名演員、大名鼎鼎的導演,大成本。甚至女演員未袒胸露背,可是它就是靠著劉德華投資的300萬成功了。
  • 延遲4年才準公映,徐崢黃渤演技炸裂,網友:他是鬼才導演
    從目前的賀歲檔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寧浩執導的《瘋狂外星人》非常的有看點。當然,在這部電影中,黃渤,徐崢,寧浩三人出演,可以說是黃金鐵三角。對於觀眾來說寧浩,這位導演是非常熟悉的,在業界寧浩被稱之為鬼才導演。當然不管是喜劇電影還是其他類型的電影,寧好像都能夠駕馭。
  • 黃渤是誰捧起來的 黃渤的成名之路
    黃渤黃渤能夠在娛樂圈裡有如今的地位,實際上離不開許多人幫助。黃渤黃渤遇到的第二個貴人是寧浩。大家都知道,黃渤是因為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爆紅的。可以說黃渤因為這部電影找到了自己在娛樂圈裡的定位。如果要說黃渤是誰捧起來的,這種說法是不合適的,黃渤的成名路上有很多幫助過他的人,這些人應該都算是黃渤的貴人。在黃渤爆紅之後,黃渤對於當年幫助過自己的人也是非常感恩的,所以如今說黃渤壞話的人真的很少,這也和黃渤做人有關。
  • 2005年劉德華給了寧浩300萬,12年後寧浩用特殊方式感恩
    ,寧浩拍攝了電影《瘋狂的石頭》,一戰成名。在拍攝老師布置的作業時,寧浩在導演上的天賦開始展現,他的老師和朋友都誇他拍得好。受到鼓舞的寧浩於是通過專升本考入了北影的攝影系,他經常去導演系蹭課。最終劉德華給了寧浩300萬,他不幹涉寧浩的創作,寧浩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於是寧浩拍攝了《瘋狂的石頭》,在2006年以極低的成本收穫了2350萬票房,寧浩一戰成名。
  • 被劉德華發掘,一起吃苦的妻子卻慘被遺忘,她是寧浩背後的女人
    寧浩被稱為中國電影界的鬼才導演。拍攝過很多黑色幽默喜劇的寧浩在生活中卻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寧浩在2001年憑藉學生時代的作品《星期四,星期三》獲得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畢業作品拍出來也是因為當時看過這部片子的室友說他真的很適合做導演所以才去參賽的。室友當時說:「你真的應該去做導演。」
  • 寧浩,幾乎沒拍過爛片的導演
    上一次看見寧浩,還是去年春節檔的《瘋狂的外星人》。一別十年,雖然江湖已變,但寧浩的瘋狂依舊。他跟第五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人不同,那些民族意識和文化覺醒與他結緣不深。他也不像第六代導演,如婁燁、賈樟柯等人,總在政策的邊緣不停試探。寧浩的電影更注重底層小人物的社會處境。
  • 在國內影視行業的太原明星——導演篇
    導演篇寧浩:中國內地導演、編劇寧浩出生於1977年,山西太原人,是山西籍電影導演領軍人物之一。相比其他諸多從名校畢業的導演,寧浩的成功之路就顯得比較傳奇。他曾做過自行車裝配工、音樂人、舞臺美術設計、廣告設計等多份工作,後來才考入北京師範大學藝術系,學習導演。他參加各種電影節,渴望得到認可和支持,但多次獲獎均未能有真正的機會讓他展示導演「大電影」的才華。
  • 世界級鬼才導演們的作品,能否讓你眼界大開?
    相信大家應該都清楚,一部電影或一部劇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導演。而今天,小編就要介紹10位世界級鬼才導演以及他們的作品,不知道他們的作品你是否都看過呢(排名不分先後)6:沃卓斯基姐妹。5克里斯多福 諾蘭克里斯多福 諾蘭一直很牛X,從未被超越,似乎說的就是這位導演。類似於昆汀,諾蘭其實無需多說,我們都看過他的《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早就給諾蘭獻上雙膝了~4蓋 裡奇如果你是寧浩的擁躉,那就看蓋 裡奇的作品吧!
  • 2005年劉德華給了寧浩300萬,後來發生的事情讓人熱淚盈眶
    2005年,劉德華啟動了「亞洲新星導」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用於在全亞洲範圍內挑選年輕導演,資助他們拍電影。劉德華資助了當時苦於沒有資金的寧浩,寧浩拍攝了電影《瘋狂的石頭》,一戰成名。與劉德華因為好奇心成為演員不同,寧浩是因為好奇心成為導演。
  • 賈樟柯王小帥婁燁寧浩:第六代導演的二十年
    20年前,賈樟柯自編自導的《小武》意外拿下多個國際大獎,驚喜又迷茫的走上了導演之路。很多人說,賈樟柯是最典型的第六代導演,國內被禁,國外拿獎,牆裡開花牆外香。從事實上看,這一說法似乎沒錯。2004年,《世界》的發布會上,賈樟柯哭了,因為「8年拍了4部電影,第一次在國內公開上映。」
  • 導演寧浩合作庫斯圖裡卡 鬧完「天宮」戰「天神」
    在隨後的「2017《好萊塢工匠》中美影視分享會」上,寧浩還論及了產業,他認為中國並不完全是導演中心制,也有一部分的是製片人管控項目,「中國導演在早年間肩負了製片人的身份,其實難度有點大。因為他一會兒要創作,一會兒還得變成製片人,還得做資源、算帳、營銷,他想的事情非常多。其實現在越來越分工明確了,現在即使是一個導演,他身邊也一定會配備一個製片人。隨著產業發展會越來越趨向合理。」
  • 網友偶遇瘋狂的石頭導演寧浩,擺地攤烤肉串,這才是真正地攤王者
    ​提起寧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也會有人說他是鬼才導演,有億萬票房,他的標籤也有很多,但是地攤王者,這個標籤卻有很少人知道。曾經的寧浩,本來準備擺地攤賣衣服,也想做服裝這方面的生意,但是沒有成功,後來乾脆跑到北京的大街上擺攤兒。
  • 《黃金大劫案》:守易攻難,寧浩不再「瘋狂」的情懷探索之路
    如果看了寧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等「瘋狂」系列的電影,再來看《黃金大劫案》,絕大多數人都會給出大寫的「差評」兩個字。劇情拖沓、節奏鬆散、服化道簡陋……這是很多人對這部影片的評價,總而言之,就是太不「瘋狂」、太不「寧浩」了。可是,如果一部影片,永遠只能按照導演的成名作的標籤和邏輯去拍攝,永遠只能躺在曾經的榮譽簿上原地打轉。那我只能說,你可能沒有完全看懂這部影片,也可能太小看了導演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