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20,你覺得哪些女性以及與女性休戚相關的事件值得被銘記?是疫情期間作出巨大貢獻的女性醫務人員、疾控人員、科技人員、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還是堅守「教育改變女孩人生」信念、感動無數人的時代楷模張桂梅?
剛剛過去的這一年,有關女性話題的討論空前高漲。為引導社會公眾關注婦女發展事業,傳播先進性別文化和性別平等理念,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推動形成促進婦女發展進步的良好社會輿論環境,上海市婦聯與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合作,經過大數據篩選、微信及媒體專家投票、專家點評等環節,評選出十大女性新聞事件,具體如下:
1.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
事件回顧:10月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中國女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的貢獻,主張幫助婦女擺脫疫情影響,讓性別平等落到實處,推動婦女走在時代前列,加強全球婦女事業合作,倡議2025年再次召開全球婦女峰會。
專家點評:1995年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是展示中國政府在婦女發展和性別平等問題上的積極立場和全球領導地位的標誌性事件,習主席在紀念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的講話,進一步體現了中國落實《北京宣言》《行動綱領》,持久推動和引領全球性別平等事業,展現為後疫情時代婦女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和大國擔當。
事件標籤:婦女發展與性別政策
2.戰疫女性群英譜,築起抗擊疫情的萬裡長城
事件回顧: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以陳薇、李蘭娟、夏思思、徐輝等為代表的千萬女英雄譜寫了抗疫路上最美逆行者之歌。女科研人員爭分奪秒、攻堅克難,女醫務工作者奮戰在最前線、以無畏鬥志抗擊疫魔,女公安幹警堅守崗位、保障安寧,社區女幹部群防群治、築牢防線,女新聞工作者穿行現場、記錄歷史,巾幗志願者真誠奉獻、傳遞溫暖,更多的女性敬業、護家。每一條抗疫戰線上,廣大女性以堅守和奉獻、汗水和犧牲築起抗擊疫情的萬裡長城。
專家點評:婦女是人類文明的開創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在各行各業書寫著不平凡的成就。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緊要的時刻,成千上萬的女性工作者不畏艱險、日夜奮戰,是這個時代不容忘記的「她力量」!
事件標籤:女性力量和責任擔當
3.從募集考拉褲到「安心行動」,女性貢獻與需求「被看見」
事件回顧:1月31日,上海市婦聯牽頭向全社會發出倡議,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女醫護人員募集考拉褲。此後,多地婦聯、志願者組織相繼發起「安心行動」計劃等活動,為女性醫護人員捐贈衛生用品。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廣泛參與下,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由上海市婦聯牽頭捐贈的考拉褲總數已超過13萬片,全國婦聯所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募集定向援助一線女性醫務人員款物225萬元。
專家點評:「婦女能頂半邊天」,在全國馳援湖北的4萬多名醫務人員中,女性佔到了三分之二,但受傳統性別觀念和刻板印象影響,女性貢獻未能在一開始被看見,她們的生理需求也未能在一開始納入防疫必備物資的考慮之內。婦聯和志願者的及時行動,不僅是女性群體的互助,更是全社會對女性勞動者的「看見」,期待在以後相關制度設計中,進一步關注女性勞動者的貢獻和權益保護。
事件標籤:女性社會貢獻和權益保障
4.「時代楷模」張桂梅點亮鄉村女孩人生夢想
事件回顧:12月10日,中宣部授予雲南省麗江市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時代楷模」稱號。張桂梅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12年前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專門招收那些因家庭原因無法繼續完成學業的貧困山區女孩,迄今已有1800多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走上社會崗位,上千個家庭因此脫離貧困。
專家點評:提升女孩教育程度和人力資本水平是阻斷農村家庭代際貧困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性別平等的實踐難題。張桂梅24年如一日,與時間賽跑,用生命教書,秉持「能救一個是一個」的樸素心願,把「教育改變女孩人生」的信念堅守到底,在雲南大山裡創造出最偉大的教育奇蹟。她是這個時代的精神楷模,也是推動女性發展事業的標杆。
事件標籤:女性發展與脫貧攻堅
5.《民法典》保護婦女權益相關條款引熱議
事件回顧: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其中多條與婦女權益保護相關的條款引發社會關注和熱議,包括首次確立性騷擾的認定標準,明確要求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建立預防處置機制;進一步明確夫妻共同債務制度;離婚時有關家務勞動補償的規定,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幹涉婚姻自由的行為,修改因脅迫結婚請求撤銷婚姻的時間起算點等。
專家點評:民法典在秉持新中國民事立法所固有的男女平等理念的同時,針對男性中心文化對實現男女實質平等的不利影響,設立傾斜性規定,對處於弱勢地位的婦女進行特殊保護,它的出臺必將促進整個法律體系對實現男女平等、維護女性權益產生深遠影響。
事件標籤:婦女權益保障
6.國家衛健委將孕產婦納入抑鬱症防治重點幹預人群
事件回顧:9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方案提到將抑鬱症防治知識作為孕婦學校必備的科普宣教內容,提高孕產婦及家屬防治意識;將孕產期抑鬱症篩查納入常規孕檢和產後訪視流程中,由經過培訓的醫務人員或社工進行孕期和產後抑鬱的篩查追蹤;鼓勵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與婦產科及婦幼保健院等醫療機構以聯合門診或遠程會診的形式,為孕產期婦女提供專業支持。
專家點評:產後抑鬱一直是受忽視,甚至被汙名化的問題,該方案出臺將有助於社會進一步正視女性的生育風險,提升全社會孕產期婦女進行抑鬱症預防與幹預的意識,將女性生殖健康從生理層面拓展至心理層面。
事件標籤:女性健康
7.拉姆直播時遭前夫潑汽油焚燒,反家暴話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事件回顧:9月14日,四川藏族姑娘拉姆在家中直播時,前夫唐某突然闖入她的家中,用準備好的汽油潑在她身上進行焚燒,致其全身大面積燒傷,經全力救治,仍因傷勢過重不幸去世。在拉姆被燒傷致死之前,前夫也曾多次對她施暴。拉姆事件引發了公眾對家庭暴力的極大關注。
專家點評:拉姆曾試圖通過採取報警、離婚等方式脫離家暴環境,但最終未能逃脫施暴者的魔爪,突出反映了對家暴受害者的保護措施實施難、對施暴者懲罰難等問題,表明未來亟待加強告誡制度、強制報告制度、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等,進一步預防和懲治家暴行為。
事件標籤:婦女人身安全
8.廣東17歲少女舉報父母逼婚反映早婚陋習亟待破除
事件回顧:6月,廣東茂名的17歲女孩,在計劃舉行婚禮的前一天到當地鎮婦聯「舉報」父母,稱父母逼自己與見面僅6次的鄰村男子結婚。在當地民政部門和派出所介入後,雙方家庭同意退婚,女方家退還5萬元彩禮,並取消了婚宴。退婚之後,女孩復學並考上當地高中。
專家點評:近年早婚現象在一些鄉村有抬頭的趨勢,女童權利遭受嚴重侵犯。在早婚案例中,家庭往往扮演主導角色,且涉及不同程度的包辦和強迫行為,這表明亟需加大農村地區普法力度,破除早婚陋俗。期待其他身陷早婚困境的女孩,學習茂名女孩勇於反抗的精神,積極尋求正式途徑的幫助,捍衛自己的權利。
事件標籤:女童權益保護
9.大學安全手冊將性侵歸咎於女生自身因素引質疑
事件回顧:9月24日,微博網友爆料中國美術學院的新生安全知識手冊上「性侵產生的因素」條目中羅列了7條女生自身的因素,包括「注重打扮,一味追求物質享受」「長相漂亮,處事輕浮」「意志薄弱,難拒誘惑」等。無獨有偶,廣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發布了2020級迎新專題「女生安全攻略」,第一條內容為:不要穿過分暴露的衣衫和裙子,不低胸、不露腰、不露背,防止產生誘惑。
專家點評:校園性侵案時有發生,高校作為教育機構和管理機構,擔負著預防性侵教育的重任,把預防性侵列為校園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時代的進步。然而,當「安全攻略」「防性侵攻略」演變為約束女生穿著舉止的規範,引導學生預防性侵的具體內容還有待探討。
事件標籤:性別文化和權益
10.多檔影視娛樂節目聚焦女性價值討論
事件回顧:2020年夏天,多檔影視娛樂節目聚焦女性價值,引發社會對女性話題的熱議。《乘風破浪的姐姐》以突破女性年齡焦慮為宣傳立意,匯集了30位年齡30+女星進行逆齡選秀;電視劇《三十而已》講述三位30+女性遭遇婚姻、愛情和事業危機的故事;《脫口秀大會第3季》中李雪琴、楊笠、趙曉卉、顏怡、顏悅等一批女脫口秀演員脫穎而出,用詼諧而犀利的語言,向公眾呈現女性視角下的多元世界,挑戰既有的性別陳規和偏見。
專家點評:近年來,女性的年齡焦慮、外貌焦慮、職業瓶頸、母職壓力、工作家庭平衡困境等不斷登上熱門話題榜,今夏影視娛樂節目集中關注女性價值議題,折射當下中國社會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和對既有社會束縛的反思,也反映廣大女性對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提升職場性別平等,實現女性自我價值的強烈呼聲。
事件標籤:性別觀念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