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正安縣吉他產業園。張春雷 攝
這是真正令人振奮的新時代,正安縣每年生產的幾十萬把吉他由廣東出海,遠銷全世界。」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的神曲公司奮鬥者鄭傳玖說。
作為貴州省唯一的吉他產業園,正安縣生產的吉他規模大、層級高、產量多,銷路廣,是最具影響力的吉他經濟,因此,貴州吉他受到世界矚目。於鄭傳玖而言,這也是他苦心返鄉的第一次安慰,儘管將第一條吉他生產線平移貴州困難重重,「原材料進口」「產品出口」「內陸運輸」「技術工人」等實際問題成為他遷廠的主要顧慮,但還是看到了希望,經過與哥哥反覆商量後,他決定將生產線從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深圳搬遷至遵義正安。
此時,回遷之路卻並不那麼好走,2013年正安縣不通高速公路。鄭傳玖面露微笑娓娓道來:「走出去能把一個吉他產業帶回來,並且在貴州深處發展,感慨確實太多,神曲公司從美國、加拿大、巴西進口原材料,又要出口產品到日本、韓國,歐洲、美洲,單運輸困難就是肯定迴避不了的。所有生產機械是從廣州運回來的,設備共拖了30多車。一把吉他大小工序有300多道,哪怕一顆螺絲出了問題,一個環節卡住了,整個工廠全盤停產,壓力很大。」
為了讓貴州吉他產業重回全球經濟大海,不做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正安縣委縣政府打消企業家們各種顧慮,以「保姆式」服務先後引進塞維尼亞樂器、貝加爾樂器、華成樂器、金韻樂器、盛雅樂器、凱豐樂器、斯博卓爾樂器等製造企業落戶正安吉他產業園抱團發展。因此吸引了機械零部件供應商、包裝廠、運輸隊、產業工人等前來入駐,充分解決了樂器生產必備之需。
被認為「第一個吃螃蟹」的神曲公司董事長鄭傳玖,是正安吉他產業的領頭人。他介紹,除了神曲公司,魏友兵創立的塞維尼亞樂器公司是第二家入駐吉他產業園的企業。據統計,現在,神曲公司一年能生產吉他50萬把,年產值達4億元,創匯8000萬美金。
貴州貝加爾樂器公司總經理趙山說:「公司於2016年6月11日第一條生產線正式投產,當時僅有28名員工,是園區內第一家研發、生產、自主品牌的企業,我們走的是完全電商模式,目前進駐了天貓、京東商業平臺,截止今年3月,平均日銷售達1000件,為全網單日銷量排名第一。」
正安縣信訪局長王品軍堅定表示,目前吉他產業園已成為吸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平臺。正安縣曾經錯過了與發達城市合作發展的機遇。如今,產業園建設正是以「吉他弦聲」撥動全世界為發展動力,又一個歷史機遇來到面前,「我們都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高質量發展好這把『吉他』。」
信心來自何處?要從2012年至2016年正安縣赴貴陽、廣東、重慶、福建招商引資提起。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際,正安縣委縣政府分組走訪廣東等沿海開放城市。王品軍說:「要把企業引進來,並要求落地是機遇與挑戰,剛開始只想引進大企業,可是碰了一鼻子灰,於是對招商方向作了調整,與有關企業負責人或在外務工打拼當了老闆的正安人展開對話、赴生產車間考察項目,目的是符合正安實際。」
通過五年的培育,正安吉他經濟不僅融入了世界發展大潮中,還使自身的品牌事業發展獲得了廣闊的空間。在王品軍看來,60萬平米的吉他產業園實現了高質量的增長,參與樂器發展,都是正安縣委政府決定的戰略方向,也為全球吉他消費者帶來新的信心與希望。
這兩年當地老百姓明顯感覺在正安縣說普通話的人越來越多了,幹部們越來越繁忙了,幹事創業的熱情也越來越高了;這裡城市的變漂亮了,路變直了,山青綠了,水依然清澈見底;農民變富了,市民變文明了,打工的回來了,企業家一直在增多;車變多了,鄉村公路通到了家門口,本土不再「土」氣了,正安縣正在新時代追趕世界新潮流。
貴州貝加爾樂器操作電商平臺。張春雷 攝
吉他生產車間。張春雷 攝
貴州神曲樂器。張春雷 攝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