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鐘活動現場。
福州新聞網10月24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23日上午,「迎世遺 遊古厝 傳文脈」重陽詩鐘詩會在福州西湖宛在堂舉行。詩會由鼓樓區文聯和三山詩社聯合主辦。
福州詩鐘是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福州文人在詩歌領域裡的一個重要創造,更是我國詩歌寶庫中一顆閃亮而獨特的珍珠。詩鐘始於清代的嘉慶道光年間,誕生和繁盛於福州,馳名於海內外,因此福州也被稱為「詩鐘國」。如今,詩鐘的創作仍以福州最為流行,且輻射至東南亞漢語文化圈。
重陽將至,以福州三山詩社成員為主的詩人們聚集在福州西湖宛在堂,以「厝、脈」為韻,進行了一場重陽詩鐘詩會,原汁原味地展示了福州詩鐘精華部分的「鍾聚」。詩人們現場拈字或由非關係人秘密出字,嵌字入詩,用時鐘(古代燃香線一支)在限定的一個小時內,快速完成三首或雙倍的六首折枝詩,要求做到「鬥博、鬥巧、鬥捷」,簡而言之,就是又快又好。
每個作者既是運動員,還是裁判員,在快速創作好作品後,還要做詞宗(評委),評選出各自心目中的獲獎作品,當場頒獎。詩鐘獎項採用科考舊稱,有狀元、榜眼、探花等,格調高雅,古風盎然。
這樣的詩會風雅超卓,又極為公平公正公開,非常能鍛鍊和展示詩人們真實的才華。所以林則徐、沈葆楨等眾多名家和詩人均熱衷參與,留下諸多傳世名作,至今傳誦不衰。
鼓樓區文聯主席王建幹表示,福州西湖宛在堂,是過去祭祀福建省270位知名詩人的建築物,是全國唯一的集中祭祀詩魂的文化聖地。本次詩會選在這裡舉辦,就是要通過具有福州典型特色的福州詩鐘非遺項目的展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迎接世遺大會在福州召開。
【責任編輯:鍾培培】
來源: 福州新聞網 作者:管澍 林雙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