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合中心
語合中心
在美國派克路小學(Pike Road Elementary School),中文課一直是特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校共900多名學生,包括學前班至四年級,每個年級分班輪流上中文語言與文化課程。
2020年3月疫情在美國爆發,根據學校要求和學生實際需求,我開始了線上中文教學。每周我都會制定特色教學課件,通過Google Doc與學生分享,幫助他們完成學習任務。
我所教的學生為派克路小學低年級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和語言學習特點,我將語言與文化相結合,設計多樣化的教學內容,通過唱、學、玩、畫等方式,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
單元主題 環環相扣
在八周的線上中文教學中,我結合教學大綱以及低齡兒童學習特點,精選了八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主題單元,包括自我介紹、復活節、家庭成員、數字、身體部位、顏色、動物以及製作毽子。
每個主題單元分成幾個不同類型的小任務,分配在每周一、三、五進行,學習主題活潑有趣,學習時間相對固定,學習任務連續進行,可以幫助學生在家期間仍能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在課堂設計中,我注重教學主題內容的連續性,不僅可以讓學生複習前面學過的內容,還能有效地過渡到新內容。
例如,在學完顏色這個主題後,我安排了動物的教學,結合經典兒童讀物《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看到了什麼?》的中文版本,將書中內容改編成「棕色的熊,你看見了什麼動物?」,引出主題句子「我看見一隻綠色的青蛙。」
這樣,學生不僅複習了上節課學習的不同顏色,還學到了「青蛙」「貓」「狗」等動物詞彙。並學會使用句子「你看到了什麼?我看到了……」,一舉多得。
唱學玩畫 多樣學習
在線上中文課中,我還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唱歌跳舞、聽故事、塗色繪畫、手工製作等環節,使學習多樣化,把語言學習與學生興趣相結合。如為了讓學生學習身體部位名稱,我使用了「如果感到高興你就拍拍手」這首歌曲的中文版,讓學生在熟悉的旋律中邊唱邊跳,並學會相關詞彙。
在學習家庭成員時,我先讓學生學唱「鯊魚寶寶」這首歌的中文版,熟悉單元主題,然後通過「我愛我的家人」這首歌,學會表達「我愛我的媽媽……」,最後通過畫一張全家福並介紹家庭成員的方式,檢驗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讓作業不再枯燥。
在復活節前後,我通過《復活節兔子巴斯特》的故事,讓學生學習說「兔子」,然後布置作業是畫一張彩色兔子,並寫出漢字「兔子」,學生們都很樂於完成這樣的作業。
語言文化 相得益彰
常言道,語言與文化不分家,語言承載文化,文化促進語言學習。我在線上中文教學中,試圖將語言學習與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體驗中華文化。
例如,在教數字1-10時,引入五步拳學習,既複習了數字,又學習了中華武術。
最後一周線上中文課,我的教學主題是DIY毽子,插入十二生肖的故事,承接上周動物主題,同時又能讓學生用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給自己製作一個充滿童趣的暑假玩具。
線下課程時,雞毛毽子作為課堂表現優異的獎勵,頗受學生喜愛,但是只有少數學生才能得到。所以我設計了這堂手工製作毽子的課程,學生可以鍛鍊動手能力,學會玩中國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毽子,希望學生在暑假中玩踢毽子的時候,還能用中文數自己踢了多少個!
對於小學生來說,線上中文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趣,只要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他們就能跟上教師的節奏,自然就能學進去了。以上就是我對小學生線上中文教學的一點感悟,希望對各位國際中文教師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蘇秀秀,遵義師範學院教師,2018年11月至今,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州派克路小學。
投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