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能做朋友呢
你坐在我的對面
眉頭緊鎖
鎖住我的童年
我愛你如昔
我得走了
我想順便帶走你所有的病
你別說了
我不會讓你看我的詩
不會對你說我的事
甚至不會讓你發現
我談戀愛時
遺留的蛛絲馬跡
我親愛的父親
我知道這多少有些像你
我真的要走了
我愛你如昔
——崔恕《父親》
父親,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詞語之一。他是權威,是保護,是靠山,有時也是敵人。長期以來,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各種理論研究、強調,對父親卻遠沒有對母親那麼重視。所以,雖然比父親節遲到了幾天,但還是想借電影聊聊,父親能為孩子做點兒什麼?
《摔跤吧!爸爸》
這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運動電影,於2017年引進中國,取得了近13億的火爆票房。片中的前摔跤國手父親,頂住巨大的世俗壓力,訓練兩位女兒成為優秀的摔跤運動員,為國爭光。
讓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位爸爸都為孩子做了什麼:
心懷摔跤夢的爸爸想生個兒子繼承夢想,奪取奧運金牌,沒想到連生3個女兒,他也就死心了。
上門告狀的兩家人
某天回家,發現有家長來告狀,原來自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把兩個男孩揍得鼻青眼腫。爸爸嘴上道歉,心中暗喜:誰說只有男孩能拿金牌?女孩也可以!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後,爸爸和媽媽商量:給他一年時間,訓練兩位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不行就放棄。
不知道父親打什麼主意的姐妹倆
有網友詬病,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奪取了女兒的人生。而事實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大部分印度女孩14歲便要嫁人,從此深陷生兒育女和鍋碗瓢盆中,根本沒有人生的選擇權。片中兩個女兒從不理解爸爸的決定,到參加過一次婚禮,聽了新娘的傾訴後,明白了爸爸的苦心,更加努力的練習。
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培養堅韌不拔的品格,家長可以嘗試「高要求、高回應」的權威型教育方式。
嚴格的爸爸
爸爸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每天早晨5點天不亮就開始訓練;女孩的裙裝不適合運動,那就換上男孩的短袖短褲;女兒抱怨頭髮出汗長蝨子,直接狠心剪掉了女兒們的長髮……
同時一步步進階,把訓練轉化為成績,從參加地方摔跤比賽,到全國初級賽——中級賽——高級賽,女兒們的金牌掛滿了牆壁。
吉塔的第一場正式比賽
這一段情節有個小高潮,大女兒吉塔第一次參加鄉鎮摔跤比賽,沒有女選手可選,她選擇了最健壯的男孩作為對手。一番鏖戰,吉塔技驚四座,雖然最後輸掉了比賽,但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和尊重,同時戰勝了恐懼,心中極度渴望勝利。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需要營養,同時戒掉所有醃製、油炸、辛辣等不健康食物。正式開始訓練前,爸爸帶兩個女兒最後吃了一次她們最愛的脆球餅,從此食譜換成牛奶、胡蘿蔔、雞肉等。素食主義的媽媽拒絕葷腥進她的廚房,爸爸便在院子裡給女兒們做飯,跟商販討價還價買雞肉那一段非常可愛。
全國冠軍吃的雞肉哦
良好的父子/父女關係,能引領孩子更好的探索世界,勇於面對困難,抗壓能力強,超越極限。
打遍全國無敵手的吉塔
獲得全國冠軍的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輕鬆的訓練氛圍讓她倍感新鮮。她留長了頭髮,塗起了指甲油,經常跟隊友出去吃喝玩,回家炫耀跟教練學的「新技術」,聽不進爸爸的忠告。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吉塔連續在國際比賽中「一輪遊」,上場就輸,陷入了運動生涯的低谷。
爸爸帶著侄子來到體育學院
心繫女兒的爸爸立馬收拾行李趕往首都,租了房子打起持久戰,在技術、戰術、精神領域全方位為吉塔提供支持。當吉塔再一次踏上國際大賽的賽場,憑藉爸爸的建議和自己的拼勁,披荊斬棘打入了決賽。
決賽前晚,吉塔問爸爸決賽什麼策略,爸爸說:
「明天的策略只有一個,孩子,就是讓人們記住你。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的女孩,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
激動人心的決賽開始,吉塔卻沒在觀眾席看到爸爸,原來嫉妒的教練耍詭計把爸爸關在了雜物間。沒有爸爸在一旁觀戰鼓勵,吉塔打得很艱難,最後一局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置死地而後生成功做到了最高難度的「彩虹摔」,贏得金牌!
奇蹟般的彩虹摔
整部電影高潮迭起,競技場面驚心動魄,非常精彩。最難得的是,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爸爸和兩位女兒都有原型,在他們的激勵下,全印度有數千位女孩開始練習摔跤,力爭改變自己的命運。
兩姐妹的原型
幾百年前,父親是至高無上的一家之主;近代工業革命後,父親是家庭的物質提供者、經濟支柱;近幾十年,對父親提出了「孩子的照料者」這一角色要求,所以,父親的角色是複雜的,多維的。他不僅是孩子的供養者、引領者和性別榜樣,也是孩子生活的參與者,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育、溝通、支持、鼓勵、回應的責任。父親可能在孩子某個成長環節缺席,但會參與其他的環節,這些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