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心理」父親能做什麼?看看人家《摔跤吧!爸爸》

2020-08-20 莫莫芝芝

我們為什麼不能做朋友呢

你坐在我的對面

眉頭緊鎖

鎖住我的童年

我愛你如昔

我得走了

我想順便帶走你所有的病

你別說了

我不會讓你看我的詩

不會對你說我的事

甚至不會讓你發現

我談戀愛時

遺留的蛛絲馬跡

我親愛的父親

我知道這多少有些像你

我真的要走了

我愛你如昔

——崔恕《父親》

父親,可能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詞語之一。他是權威,是保護,是靠山,有時也是敵人。長期以來,母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的作用,被各種理論研究、強調,對父親卻遠沒有對母親那麼重視。所以,雖然比父親節遲到了幾天,但還是想借電影聊聊,父親能為孩子做點兒什麼?

《摔跤吧!爸爸》

這部由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主演的運動電影,於2017年引進中國,取得了近13億的火爆票房。片中的前摔跤國手父親,頂住巨大的世俗壓力,訓練兩位女兒成為優秀的摔跤運動員,為國爭光。

讓我們具體來看看,這位爸爸都為孩子做了什麼:

發現天賦,確立目標

心懷摔跤夢的爸爸想生個兒子繼承夢想,奪取奧運金牌,沒想到連生3個女兒,他也就死心了。


上門告狀的兩家人

某天回家,發現有家長來告狀,原來自家的大女兒和二女兒把兩個男孩揍得鼻青眼腫。爸爸嘴上道歉,心中暗喜:誰說只有男孩能拿金牌?女孩也可以!發現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後,爸爸和媽媽商量:給他一年時間,訓練兩位女兒成為摔跤運動員,不行就放棄。


不知道父親打什麼主意的姐妹倆

有網友詬病,爸爸為了自己的夢想,奪取了女兒的人生。而事實上,為了減輕家庭負擔,大部分印度女孩14歲便要嫁人,從此深陷生兒育女和鍋碗瓢盆中,根本沒有人生的選擇權。片中兩個女兒從不理解爸爸的決定,到參加過一次婚禮,聽了新娘的傾訴後,明白了爸爸的苦心,更加努力的練習。


制定計劃,嚴格執行

如果希望提高孩子的競爭力,培養堅韌不拔的品格,家長可以嘗試「高要求、高回應」的權威型教育方式。


嚴格的爸爸

爸爸的訓練是非常嚴格的:每天早晨5點天不亮就開始訓練;女孩的裙裝不適合運動,那就換上男孩的短袖短褲;女兒抱怨頭髮出汗長蝨子,直接狠心剪掉了女兒們的長髮……

同時一步步進階,把訓練轉化為成績,從參加地方摔跤比賽,到全國初級賽——中級賽——高級賽,女兒們的金牌掛滿了牆壁。


吉塔的第一場正式比賽

這一段情節有個小高潮,大女兒吉塔第一次參加鄉鎮摔跤比賽,沒有女選手可選,她選擇了最健壯的男孩作為對手。一番鏖戰,吉塔技驚四座,雖然最後輸掉了比賽,但贏得了全場觀眾的掌聲和尊重,同時戰勝了恐懼,心中極度渴望勝利。


飲食管理,特別定製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需要營養,同時戒掉所有醃製、油炸、辛辣等不健康食物。正式開始訓練前,爸爸帶兩個女兒最後吃了一次她們最愛的脆球餅,從此食譜換成牛奶、胡蘿蔔、雞肉等。素食主義的媽媽拒絕葷腥進她的廚房,爸爸便在院子裡給女兒們做飯,跟商販討價還價買雞肉那一段非常可愛。


全國冠軍吃的雞肉哦

面對挫折,精神支柱

良好的父子/父女關係,能引領孩子更好的探索世界,勇於面對困難,抗壓能力強,超越極限。


打遍全國無敵手的吉塔

獲得全國冠軍的吉塔進入國家體育學院,輕鬆的訓練氛圍讓她倍感新鮮。她留長了頭髮,塗起了指甲油,經常跟隊友出去吃喝玩,回家炫耀跟教練學的「新技術」,聽不進爸爸的忠告。隨之而來的結果是,吉塔連續在國際比賽中「一輪遊」,上場就輸,陷入了運動生涯的低谷。


爸爸帶著侄子來到體育學院

心繫女兒的爸爸立馬收拾行李趕往首都,租了房子打起持久戰,在技術、戰術、精神領域全方位為吉塔提供支持。當吉塔再一次踏上國際大賽的賽場,憑藉爸爸的建議和自己的拼勁,披荊斬棘打入了決賽。

決賽前晚,吉塔問爸爸決賽什麼策略,爸爸說:

「明天的策略只有一個,孩子,就是讓人們記住你。如果你明天贏了,勝利將不僅屬於你,也屬於千千萬萬的女孩,屬於所有被認為不如男孩、只能和鍋碗瓢盆打交道、在相夫教子中度過一生的女孩。」

激動人心的決賽開始,吉塔卻沒在觀眾席看到爸爸,原來嫉妒的教練耍詭計把爸爸關在了雜物間。沒有爸爸在一旁觀戰鼓勵,吉塔打得很艱難,最後一局在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置死地而後生成功做到了最高難度的「彩虹摔」,贏得金牌!


奇蹟般的彩虹摔

整部電影高潮迭起,競技場面驚心動魄,非常精彩。最難得的是,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爸爸和兩位女兒都有原型,在他們的激勵下,全印度有數千位女孩開始練習摔跤,力爭改變自己的命運。


兩姐妹的原型

幾百年前,父親是至高無上的一家之主;近代工業革命後,父親是家庭的物質提供者、經濟支柱;近幾十年,對父親提出了「孩子的照料者」這一角色要求,所以,父親的角色是複雜的,多維的。他不僅是孩子的供養者、引領者和性別榜樣,也是孩子生活的參與者,承擔著對孩子進行養育、溝通、支持、鼓勵、回應的責任。父親可能在孩子某個成長環節缺席,但會參與其他的環節,這些都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影響。

相關焦點

  • 要戰鬥,就用會被記得的方式:《摔跤吧!爸爸》
    要戰鬥,就用會被記得的方式:《摔跤吧!爸爸》(「孩子的爸,沒有女孩玩摔跤。我擔心以後全村的男生都不敢娶她們。」「等我女兒擁有自己的運動事業,就不會是男人挑她們,而是她們挑男人。」跟許多其他印度電影一樣,《摔跤吧!爸爸》儘管熱血、勵志、還有一點性別平權的意味,但卻更加著墨在家族親情的深刻羈絆,以及用非常直白的方式挑戰權威讓小人物大翻身。當父親終於成功排除經濟壓力與社會歧視,引導長女吉塔贏得全國金牌,觀眾可能都覺得事情就差不多了,然而真正的劇情高潮才要開始。
  • 偉大的父親《摔跤吧爸爸》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擁有摔跤冠軍夢的父親,訓練女兒最後為印度拿世界冠軍的故事。「直男癌」、「父權」,以一個絕對的價值觀去評判電影本身,給人和事物貼上絕對的標籤似乎成了爭辯必勝的法則。很少有人去關心事情背後的真相,立場的正確似乎就能取代爭論的焦點。從影片剛開始,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
  • 電影女巫 | 摔跤吧!爸爸--- 阿米爾·汗的又一良心大作
    從2010年上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對於教育體制的反思,2015年的《我的個神啊》對於傳統宗教的批判與質疑,到今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挑戰印度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及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爸爸》中並非主演,但卻是片中極為關鍵且重要的角色,除了那懸殊的體重外型變化令人嚇到目瞪口呆外(敬業的演員可胖可瘦),就是其爐火純青的精湛演技,尤其將那種「外表嚴肅內心溫暖」的父親形象給詮釋得淋漓盡致,這種「又嚴又慈」的父親形象!
  • 電影女巫 | 摔跤吧!爸爸(Dangal) 好看到讓你忘記尿意的電影
    《摔跤吧!爸爸》又是一部好看到會令人忘記尿意的電影。從2010年上映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對於教育體制的反思,2015年的《我的個神啊》對於傳統宗教的批判與質疑,到今年上映的《摔跤吧!爸爸》挑戰印度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及嚴重的性別歧視問題。
  • 電影分析《摔跤吧!爸爸》
    敘事電影包括線性、非線性、碎片化、網狀、互動等敘事結構。《摔跤吧爸爸》採用線性的敘事結構,拍攝手法樸實,平鋪直述的敘事風格使得大多數人看到開頭,就能夠猜到是以培養女兒拿到冠軍作為故事的結局。電影多了更多的情節障礙設置,困難不只是體現在了挑戰體育運動中更高跟強的難度,而是多了性別歧視、超越個人利益的對國家榮譽的追求,同時在情感方面的情節設置讓這部電影多了親人之間的誤解、矛盾和精神升華的元素,所以相較於一般的體育題材類電影,《摔跤吧爸爸》的情節設置讓電影脫離了單純的勵志主旋律,而變得一波三折更加耐看和值得回味。
  • 你看過電影《摔跤吧爸爸》嗎?
    今天繼續來推米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該片2017年在中國大陸上映,是由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影片片根據印度摔跤手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 《摔跤吧!爸爸》:父親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你要以一種能讓人記住你的方式去戰鬥。如果你只得了銀牌,用不了多久,別人就會忘記你。假如你得了金牌,你就會成為榜樣。——瑪哈維爾辛格 普蓋2017年上映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讓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
  • 電影《摔跤吧爸爸》
    這是一部女性為自己爭取命運自主權並贏得尊嚴的勵誌喜劇電影。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阿米爾·汗 Aamir Khan 飾)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有一個兒子來幫他完成夢想——贏得世界級金牌。但命運弄人,上天給了他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破滅的辛格卻意外發現女兒身上的摔跤天賦,他心動了,他想要把女兒培養成世界冠軍。
  • 又來一部「摔跤吧」,過癮!
    截止目前,《摔跤吧,爸爸》的中國票房已經達到11.8億。成為在中國最賣座的印度片。而且豆瓣上的評分一直高達9.2阿米爾·汗再一次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印度良心。也讓摔跤這個本來偏冷門的運動,變得為大眾所熟知起來。
  • 高分電影《摔跤吧!爸爸》,竟然給了全中國影迷一枚「神彩蛋」
    這不,以「神片」著稱的印度電影當年用一部9.1分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徵服國內影迷,如今,用9.2分的《摔跤吧,爸爸》一舉超越前者。目前,《摔跤吧!爸爸》以評分9.2成為當前國內上映電影中豆瓣電影榜評分最高的電影;在國內票房方面,以4.12億緊追《銀河護衛隊》。同時,其海外票房收入已超 70 億盧比(約 7.49 億人民幣),成為印度迄今為止最賣座的電影。
  • 從影片【摔跤吧爸爸】中,讀懂父親的眼神
    爸爸》可以說這是我看過影片當中第一部讓我深思的電影!傳種接代的緊箍咒從來都沒有在家庭家族中放鬆過,我的伯父從小被爺爺賣給了對面村莊的一戶人家做孫子!(原因是對方兒子當兵後來不及結婚就被敵人殺害!在那種戰亂的年代這種事經常都有)二伯長大了跟我的伯母結婚後沒有生育過孩子,家裡的老人就因為這個原因,到死的時候都對我的伯母愛理不理!聽說因為這個原因差點鬧得離婚!我的父親為了不讓他哥哥離婚!就把我從7歲過寄給了伯父做兒子!所以從小就在兩個地方輪流住家長大!
  • 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文/石晶由阿米爾·汗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自從公映以來,憑藉爆棚的口碑和燃爆的觀影體驗成為該檔期內的現象級大片。該片票房突破12億大關,創非好萊塢進口片最高紀錄。在豆瓣網上的評分達到了9.2。就連一向愛吐槽的導演馮小剛,也在微博裡直接稱讚說「一位說話靠譜的朋友強烈推薦我去看印度電彩(影)《摔跤吧,爸爸》。昨晚和二十幾個朋友一起看了電影,尾片升字幕時七八個人猴急往外跑,尿憋的。事後茶敘全體評價:好看!
  • 《摔跤吧!爸爸》:摔跤吧!女孩兒們
    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了印度亟待解決卻無人問津的女權問題,於是《摔跤吧!爸爸》這部偉大而又平凡的作品——誕生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原名為《Dangal》,「Dangal」在印地語中是「摔跤」的意思。引入中國後卻被翻譯為《摔跤吧!爸爸》,原本氣勢恢宏的名兒頓時萎靡了不少,這種通過片名檔次從而降低印度電影關注度的做法著實有些不恥。好在群眾的眼光都是雪亮的,而《摔跤吧!
  • 看過《摔跤吧!爸爸》,你知道真實的印度式摔跤嗎?
    前幾年風靡一時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很多人對摔跤運動產生了興趣,在影片中父女在奧運會中參加的是自由式摔跤比賽,而在故事中她們從小訓練的,則是典型的印度式摔跤,那麼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為什麼如此相似?在印度這個神秘的國家,吵架都不多見,摔跤這種強對抗的格鬥項目是什麼狀況?
  •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不一定是爸爸!
    《摔跤吧,爸爸》英文名為《Dangal》,不知道為什麼翻譯成了「奔跑吧,兄弟」體,有點想吐槽。阿米爾汗主演的馬哈維亞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卻因生活所迫放棄摔跤。他希望兒子可以幫他完成夢想——為印度贏得世界級金牌。不料命運捉弄讓他生了四個女兒,使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
  • 《摔跤吧,爸爸》父親「望女成龍」的背後,更多的是對女兒的愛
    《摔跤吧,爸爸》由涅提.蒂瓦裡導演,阿米爾.汗/法緹瑪.薩那.紗卡/桑亞.瑪荷塔等主演的劇情類電影,於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電影一上映就獲得了不錯的票房,特別是在印度這樣女性地位低的國家更是受到廣大女性的青睞
  • 電影劇本《摔跤吧,爸爸》丨就電影講,我們有什麼資格嘲笑印度
    我倒是希望上帝能給我一個這樣的父親,這樣我的父親,會為我的未來考慮。心願牆劇叔:@狐子 《摔跤吧,爸爸》劇本送達!劇本導言《摔跤吧,爸爸》2016年,尼特什·提瓦瑞執導、阿米爾·汗、薩卡詩·泰瓦、桑亞·瑪荷塔、法緹瑪·薩那·紗卡領銜主演的傳記片。
  • 《摔跤吧。爸爸》父愛如山感人至深,冠軍的背後是堅強
    《摔跤吧。 爸爸》究竟進步了嗎?說起印度神劇, 說起勵志電影,也許我們會想到這樣一部電影,它情節不算複雜卻扣人心弦,它既熱血沸騰又感人至深,這部電影就是《摔跤吧爸爸》。口」上映於2017年5月5日的《摔跤吧,爸爸》,在上映後便在中國大陸獲得極大的讚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打破了傳統競技類體育電影的刻板模式,在父親和女兒羈絆下,-個交織著愛與夢想的故事娓娓道來。
  • 摔跤吧爸爸阿米爾汗,父親想教會你的是摔跤,還有面對一切的勇氣
    眾所周知,父愛是偉大的,夢想也是偉大的,而在由阿米爾汗主演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這兩點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小編也是最近才關注起印度電影來的,但不得不說,印度電影的深度真的是好多中國粗製濫造的電影比不了的,至少它能給人以深思,給人以教育的力量,並且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出演的電影往往都代表著印度的精神,阿米爾汗真的是一個致力於在思想方面影響印度的人。
  • 《摔跤吧!爸爸》是女性主義電影嗎
    作者:夏瑩(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近期,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摔跤吧!爸爸》成為電影市場的焦點。電影中對於體育競技場景惟妙惟肖的刻畫,展現了印度電影的語言特點和技術水平。當然,對公眾而言,更為直觀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但《摔跤吧!爸爸》是否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主義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