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10年來鳥類增加了100種 也是「鳥類天堂」

2020-12-23 中國江蘇網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記者從江蘇省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了解到,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

眾所周知,溼地野生鳥類多樣性是國際公認的評估溼地生態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蘇州溼地公園發展迅速,建設水平全國領先,全市先後建成21個市級以上溼地公園,讓天堂蘇州又多了一個「鳥類天堂」的美譽。

溼地好不好,鳥兒說了算

溼地是鳥類的重要棲息地,「國際溼地公約」的全稱為《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溼地與鳥類的密切關係可見一斑。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站長馮育青介紹說,鳥類處於生態系統中食物鏈的中上層,它的多樣性可以表徵整個生態系統食物鏈網絡的完整狀況,因而,溼地野生鳥類多樣性是國際公認的評估溼地生態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

「我們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生物評價指標,提出『溼地好不好,鳥兒說了算』,用鳥類多樣性、水環境質量和宣教工作三項指標作為考評依據。」馮育青說,用這三項考評指標,對全市溼地公園在同樣的標準下進行綜合評估排名、評定星級,並通過每年發布的《蘇州市溼地保護情況年報》向社會公布。2019年,全市調查記錄到的溼地鳥類11目38科215種,佔蘇州地區鳥類種數的62.14%,佔全省鳥類種數的48.1%,創歷年監測調查最高紀錄,反映了蘇州溼地保護的良好狀況。十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

是「鳥類天堂」,也是「綠意空間」

溼地,被譽為「地球之腎」「鳥類的家園」。溼地公園是溼地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溼地公園好不好,體現了一個地方溼地保護的理念和溼地修復的能力強不強。馮育青介紹說,溼地公園是全市溼地保護工作的重點,一面生態開發一面強化監管,蘇州市逐步形成了多類型、多層次、多功能的溼地公園體系,走出了一條具有蘇州特色的溼地公園管理創新之路。目前,全市已建設市級以上溼地公園21個,其中國家級6個、省級8個、市級7個。崑山天福、常熟沙家浜、吳江同裡、吳中區太湖湖濱、太湖三山島、高新區太湖6個國家級溼地公園全部通過試點驗收,蘇州市溼地公園建設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科普教育、人才建設,獲國家林業部門點讚

2012年,蘇州以「感悟自然規律,學習守護溼地」為宗旨,以「一個部門、一支隊伍、一套課程」為基礎條件,在全國範圍內首創了蘇州溼地自然學校,打響了溼地科普教育的品牌。目前,蘇州市已成立崑山天福國家溼地公園、常熟沙家浜國家溼地公園等10所溼地自然學校。2019年,常熟沙家浜、崑山天福和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被中國林學會授予全國「自然教育學校(基地)」稱號,吳江同裡國家溼地公園入選13家全國精品自然教育基地。2019年,全市溼地公園共開展了585次自然教育和主題宣傳活動,超過6萬人受益。

在科普教育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2017年,「蘇州崑山天福實訓基地」——一個面向全國溼地人才的培訓基地也在蘇州建成。基地建立以來,已承辦各類培訓班20餘期,其中國家林草局溼地司8期、江蘇省林業局1期、湖南省林業局1期等等,為全國近400家溼地公園提供專業人才培訓服務,獲得國家林業部門和業界的廣泛讚譽。(供圖: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

相關焦點

  • 10年來鳥類增加100種!蘇州是如何做到的?
    記者日前從江蘇省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獲悉,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
  • 蘇州10年鳥種數量增加100種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黃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李潤文)去年11月,65隻小天鵝現身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自2012年開始,小天鵝已經連續8年都會來此棲息越冬,成為蘇州市民家喻戶曉的明星物種。2019年,蘇州市調查記錄到的溼地鳥類共有11目38科200多種,蘇州太湖湖濱國家溼地公園的鳥類種數達到了185種,佔蘇州總鳥種的53.47%,佔江蘇省鳥類的41.39%。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這讓「天堂」蘇州又多了一個「鳥類天堂」的美譽。
  • 蘇州21個「綠意空間」變身另一個天堂
    全市21個溼地公園鳥類種數調查年度數據觀察到的鳥類種數新記錄□蘇報融媒記者張丫昨天是國際愛鳥日。記者從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了解到,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
  • 從「東大荒」到「鳥類天堂」:一場25年的「退耕還溼戰」
    25年來,黃河「幾字形」的底端,一直持續著一場「退耕還溼戰」。在封丘縣陳橋鎮陳橋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恩和鄉親們的努力下,一片4600多畝的黃河溼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初現成效,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一個珍稀鳥類頻頻出現的「鳥類天堂」正在形成。陳橋東湖溼地屬黃河背河窪地,難出糧食,一度成為圍湖造田的重點對象。
  • 天津市野生鳥類種類達到452種
    新華社天津11月19日電(記者黃江林)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野生鳥類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一級巡視員路紅介紹,2014年發布的《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顯示,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
  • 最新記錄:四川野生鳥類有757種,23年新增135種
    你知道四川現在有記錄的野生鳥類有多少種嗎?答案是757種。3月27日,北大核心期刊《四川動物》刊發《四川省鳥類名錄的修訂與更新》,摸清了四川境內鳥類的「家底」。四川目前分布鳥類757種,相較於1997年的《四川鳥類鑑定手冊》記載的628種,新增135種。
  • 野生鳥類為何聚居廣州小鳥天堂?
    經過公園不斷改造美化,鷺島成功招引和聚居了大量的受國家保護的野生鳥類。因島上有大量鷺鳥在此聚居,故得名為「鷺島」。每天早晚鳥兒飛進飛出蔚為壯觀,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客觀賞,有廣州鬧市中「小鳥天堂」的美稱。即日起,流花湖公園推出「鷺島鳥類科普丨帶你走進廣州小鳥天堂」,本次科普的鷺島鳥類是小鸊鷉、黃葦鳽和夜鷺。
  • 彭州驚現「娃娃雞」 寶山棲居上百種珍稀鳥類
    人民網成都4月27日電 (王軍)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位於彭州湔江河谷的龍門山鎮寶山村太陽灣景區,拍攝到了珍稀鳥類紅腹角雉,紅腹角雉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顏色豔麗,體型中等,鳴叫時像小孩啼哭的「哇、哇」聲,故當地群眾叫「娃娃雞」。
  • 我的那些鳥類圖鑑們
    提示:本文原刊於《中國鳥類觀察》2011年第六期,是這份刊物的10周年專輯。2016年2月搬上橘樹的新浪博客。
  • 美與神奇並具,科普書中的鳥類世界
    [英] 多米尼克·卡曾斯;何鑫、程翊欣/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2這是一本從鳥類行為及其習性入手的鳥類觀察圖鑑,也是一場鳥類行為的視覺盛宴,一本觀鳥愛好者的進階寶典。本書跳出傳統鳥類圖鑑的鳥種分類,從實際觀鳥經驗出發,按照大類別進行劃分,通過大小、形狀、棲息地和行為來區分不同鳥種。每個大類的開篇以這一類鳥類的棲息地和分布概述開始,隨後對鳥類行為的不同方面進行描繪,以便讀者對容易混淆的物種進行直接對比。雖然該書主要描述對象是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的歐洲部分,但是這種觀察和歸類的思考模式很值得借鑑。
  • 野生鳥類398種,佔全國鳥類種類數量的28%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璐 青島報導  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野生動植物保護越來越受到全社會關注,近年來,青島市加大了對溼地的保護力度,先後建立了唐島灣國家級溼地公園、少海國家級溼地公園、膠州灣國家級海洋公園等一批自然保護地,環境的改善使得野生鳥類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和增長
  • 探索鳥類起源的秘密,鳥類是如何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1973年,美國著名的恐龍專家奧斯特羅姆教授在研究恐爪龍時,仔細分析它與鳥類的關係,從而較全面論述鳥類應起源於小型的獸腳類恐龍;此外,1986年美國的高錫爾從分支系統學也得出鳥類應起源於小型獸腳類恐龍的結論,從而使這一假說復活了。另一種假說認為鳥類起源於爬行動物中的槽齒類。
  • 黃河口首次發現珍稀鳥類白鵜鶘
    新華社濟南11月11日電(記者吳書光)記者從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悉,自然保護區科研人員近日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鵜鶘,經鳥類專家確認,這種鵜鶘是白鵜鶘。這是黃河三角洲保護區首次發現白鵜鶘。據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工會主席呂卷章介紹,工作人員在進行鳥類監測時發現了這隻鵜鶘,其通體粉白色,黑色的眼睛在粉黃色臉斑上極為醒目,嘴有鉛藍色,嘴尖呈紅色,胸前有一簇黃色披針形羽毛,這些特徵與常見的卷羽鵜鶘非常不同。經鳥類研究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正旺、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研究員江紅星確認,其為白鵜鶘。
  • 300種鳥類靈性之美,40億年生命傳奇
    為了拯救世界各地的瀕危物種,記錄動物園、水族館和野生動物保護區裡的每一種動物,為後代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美國國家地理30多年御用攝影師喬爾•薩託於2005年創立了「影像方舟」項目。該項目跨越全球40多個國家,拍攝、記錄了9000多個物種,包括2000種鳥類。中國也積極參與了該項目。
  • 史前10大最危險的鳥類,可捕食大象!
    hello,大家好,我是奶爸Lucas,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史前大鳥。目前地球上最大的鳥類是非洲鴕鳥,雄性身高2-3米,體重可達75公斤以上。但是在史前鳥類面前,簡直不值一提,史前鳥類體型巨大,我們人類在它們面前弱小的就像一隻螞蟻。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史前10大最恐怖的鳥類。
  • 斯裡蘭卡拍攝的33種鳥類卡片
    通常成對或成小群在水邊淺水處覓食,在雨季食物豐富的時候也常成大群。覓食時常在水邊淺水處緩慢地行走,半張著嘴,腳一邊在水中或泥中移動,一邊探索,同時煽動兩翅幹擾它的潛在被捕獲物,有時也通過嘴在水中來回運動來探覓食物。飽食後常單腿站立在岸上休息,身體呈駝背狀。叫聲:幼鳥作呱呱叫聲,嘴啪噠啪噠的叩擊聲。
  • 鳥類攝友的天堂!康定·銀雞野攝基地揭牌開園
    康定市雅拉鄉二道橋村附近棲息白腹錦雞、高原山鶉、花彩雀鶯等鳥類近百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腹錦雞的種群數量達到數百隻,是康定白腹錦雞的重要繁衍、棲息地,全國各地慕名前來拍攝的攝影愛好者逐年增加。為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保護,培育旅遊新產品,發展旅遊新業態,多渠道促進群眾增收,2019年7月,康定市以生態保護為前提,率先啟動了全州首個野生鳥類攝影基地——康定·銀雞野攝基地項目建設,科學發展野生動植物拍攝等特種旅遊。目前已建成觀鳥景觀房800平方米、生態停車場280平方米和步遊棧道200米,正在加快廁所、導視系統、科普宣傳等配套設施建設。
  • 寧夏銀川鳴翠湖|近100種鳥類,300畝荷塘,20裡蘆葦迷宮任你遊
    到此遊覽過的人們都深有感觸地說,鳴翠湖簡直就是一個江南的水鄉、百鳥的天堂。滑翔中的中華秋沙鴨這裡有近百種野生鳥類(97種已經統計在冊,建立了檔案),留鳥佔少部分,大部分是候鳥。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黑鸛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這裡的貴賓,大天鵝、小天鵝、鴛鴦、蒼鷺等十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則是這兒的常客,特別是蒼鷺已然是鳴翠湖的主人了。每逢春夏之交,成群結隊的鳥兒們就會從南方陸續來到鳴翠湖,在密集的葦叢、翠綠的柳樹林築巢安家,繁衍育雛。
  • 凡人善舉|龔連:昔日「荒島山」 今成鳥類「天堂」
    龔連稱:「2003年的時候小島上上也就只有十幾隻鳥兒,第二年的時候就幾十隻了,第三年就幾百隻了,現在更多了,去年就大約在3萬隻左右。」如今的小島山滿山翠綠,生態環境極佳,吸引了白鷺、野山雞、海雕等林鳥和鷺鳥130多種,近十萬隻鳥在此棲息,成了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一傳十,十傳百,來此觀賞拍照的全國各地愛好者絡繹不絕,僅2019年就達7000多人次。
  • 《重慶鳥類名錄5.0》來了 502種鳥兒你認識幾種?
    在重慶第24屆愛鳥周來臨之際,重慶觀鳥會發布了最新的《重慶鳥類名錄5.0(2020)》,重慶的鳥種記錄在這一版中達到了502種。今年愛鳥周的主題是「愛鳥新時代 共建好生態——鷹飛之城,見證身邊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