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大荒」到「鳥類天堂」:一場25年的「退耕還溼戰」

2020-12-2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鄭州12月22日電 題:從「東大荒」到「鳥類天堂」:一場25年的「退耕還溼戰」

新華社記者任卓如、劉高陽

晨曦微露,走進河南省新鄉市封丘縣陳橋東湖溼地,蘆葦飄蕩,水鳥群集。難以想像,這裡曾經是一片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東大荒」。

25年來,黃河「幾字形」的底端,一直持續著一場「退耕還溼戰」。在封丘縣陳橋鎮陳橋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恩和鄉親們的努力下,一片4600多畝的黃河溼地生態恢復與保護初現成效,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一個珍稀鳥類頻頻出現的「鳥類天堂」正在形成。

陳橋東湖溼地屬黃河背河窪地,難出糧食,一度成為圍湖造田的重點對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這片溼地的蘆葦蕩只剩下二三百畝,成了百姓們隨意傾倒垃圾的「葦子坑」。

「當時鳥也走了,水也汙染了,非常心疼。」劉繼恩說,「小時候我們經常在這裡捉迷藏、摸魚,這是我兒時的樂園。」

1996年,劉繼恩上任陳橋村黨支部書記,他決心讓這片溼地重回自己兒時的模樣。他自掏腰包,將被圍湖造田的耕地返租下來,今年擴300畝,明年擴500畝……積蓄逐漸全部投進了這片土地。土地承包下後,他又借來當時封丘縣唯一一臺挖掘機,圍著溼地挖了一條深溝,阻隔人進入。「人退鳥進,人走了,蘆葦才能重新長起來,鳥才能回來。」劉繼恩說。

「當時老婆、母親、哥哥都不同意我把錢用在這荒坑上,家裡經常鬧矛盾。」劉繼恩苦笑道,那時,他經常一遍遍圍著溼地走,走到水邊,往草窩裡一躺,看著水面,聽著鳥叫,心裡才覺得開闊。

2000年,新鄉黃河溼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處長徐海珠告訴劉繼恩,他所保護的溼地是「地球之腎」,他做的事十分有意義。自那之後,劉繼恩更執著了,養成了每天去溼地巡邏的習慣。隨著投入的不斷增加,蘆葦日漸茂盛,水面開始變清,水鳥也飛回來了。

保護逐漸增多的鳥類成了當務之急。「環境好了,打鳥的也多了,我制止、訓斥,沒收他們的工具,得罪了不少人。」劉繼恩說,他意識到保護溼地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村民們的認識必須轉變。

他用村裡大喇叭號召村民愛鳥護鳥,讓學校的老師給孩子們講課,在愛鳥周發放宣傳冊,挨家挨戶宣傳。在日積月累的影響下,不僅村裡打鳥的人沒了蹤影,村民們還自發地驅趕外面來的驚擾水鳥的人。

如今,研究這個「鳥類天堂」,讓其對水鳥更加「宜居」,成了新一代溼地管護人的工作重點。

2015年,劉繼恩的侄子劉東洋回鄉接下了保護溼地的工作。「2013年我們這裡就有鳥友來拍鳥了,他們聽到鳥叫聲,就能分辨出是什麼鳥類,當時我覺得很神奇。」劉東洋說,如今,聽音辨鳥,已是他的「常備技能」。

青頭潛鴨、震旦鴉雀、大鴇、黑鸛……一年四季,陳橋東湖溼地中的鳥類可達150餘種。劉東洋建起了鳥友群,面向全國鳥友發布溼地的鳥類動態,並與科研單位合作,將每日的觀測數據和照片共享給鳥類專家。

2020年4月,一隻由劉東洋發現並 「一手奶大」的青頭潛鴨在陳橋東湖溼成功放飛,這隻「豫頭青」是國內首隻人工輔助孵化的青頭潛鴨,意味著這片溼地已經具備了這種極危物種的生活條件。

「更重要的是,在溼地周邊生活的人們都知道要保護溼地、保護鳥類,環保意識已經深入人心,這裡已經是真正的『鳥類天堂』。」劉東洋說。

相關焦點

  • 蘇州10年來鳥類增加了100種 也是「鳥類天堂」
    記者從江蘇省蘇州市溼地保護管理站了解到,10年來,蘇州地區發現的鳥種數量增加了100種,溼地公園的鳥種數量增加了40%。眾所周知,溼地野生鳥類多樣性是國際公認的評估溼地生態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年來,蘇州溼地公園發展迅速,建設水平全國領先,全市先後建成21個市級以上溼地公園,讓天堂蘇州又多了一個「鳥類天堂」的美譽。
  • 溼地蝶變之歌:湖南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作開展紀略
    2016年,湖南在湘江流域啟動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打造湘江流域生態屏障。2017年,省林業局會同湘江保護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制定出臺了評估驗收辦法,會同省財政廳出臺了獎補實施細則。 2018年,湖南將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推廣到湘、資、沅、澧四水流域。
  • 水多了 地綠了 風小了 艾比湖自然保護區成鳥類重要棲息地
    目前,艾比湖的鳥類種類已經從保護區建立初期的111種增加到267種,觀測 鳥類總量超過200萬隻。其中,珍稀瀕危鳥類91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54種,艾比湖已經成為新疆鳥類重要的棲息地和候鳥中轉站。北京林業大學鳥類生態學博士、博爾塔拉蒙古 自治州精河國有林管理局局長克德爾汗·巴亞肯說,他從事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已經12年了。「近年來,阿拉山口颳大風的天氣越來越少,沙塵天氣也隨之減少。」23年前來到鄰近艾比湖的阿拉山口紮根的河南周口人張勝利說。2008年,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後,貫徹「節水、保湖、育林、固沙」方針,大力實施艾比湖生態保護和恢復工程。
  • 野生鳥類為何聚居廣州小鳥天堂?
    經過公園不斷改造美化,鷺島成功招引和聚居了大量的受國家保護的野生鳥類。因島上有大量鷺鳥在此聚居,故得名為「鷺島」。每天早晚鳥兒飛進飛出蔚為壯觀,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遊客觀賞,有廣州鬧市中「小鳥天堂」的美稱。即日起,流花湖公園推出「鷺島鳥類科普丨帶你走進廣州小鳥天堂」,本次科普的鷺島鳥類是小鸊鷉、黃葦鳽和夜鷺。
  • 把綠色夢想深植於綽源大地——綽源林業局開展退耕還林大會戰
    青嶺林場黨支部書記廉德超介紹說:「我們林場共承擔了660畝退耕還林任務,全部採用地膜移栽方式,5行為雲杉,5行為興安落葉松,5行為榆樹,這種條狀混交造林能很好地抵禦森林病蟲害,達到或接近天然林的自然生態效果。」綽源林業局2020年退耕還林8426畝的造林任務,主要分布於遠徵農業點周邊、青幹支線和烏塔公路沿線,耕地多,退耕還林難度大。
  • 貴州仁懷退耕還林26萬畝實現生態富民雙目標
    自2015年新一輪退耕還林啟動以來,仁懷市已完成國家和地方退耕還林2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44.08%提升到55.04%。 陽春三月,萬物復甦,又是一年植綠時。合馬鎮新坪村村民早已在山間栽上了成片的毛葉山桐子的樹苗。自2015年起,合馬鎮就以退耕還林政策為依託,大力開展退耕還林工程,將退耕還林的重點從生態轉移到效益上來。
  • 瀕危華北豹延安「安家」,竟與1999年率先退耕還林有關……
    槐樹莊保護站位於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2012年就是這裡的監控攝像頭首次拍到了野生華北豹影像。今年12月初,保護站站長吳程浩和隊員們整理檢查紅外相機時發現,多個監測點位上的相機都在不同時段拍到了野生華北豹「攜家帶口」的身影。
  • 退耕還林、還草、鼓勵農民進城,中國的糧食真的能自給自足嗎?
    退耕還林還草體現了上層對環境保護重視的新觀念,而且早已向世界承諾,我國的環保事業必須走在世界前列,必須為世界的環保事業作出榜樣。如果再造田或不退耕還林還草會造成水土流失,對環境保護大大的不利,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退耕還林還草吧。它的條件是我國加入了世貿組織,組織有組織紀律,許下的諾言不能出爾反爾,籤訂的購糧合約永久有效,所以我國可以放心大量的進口低價糧食來填補國內短時的糧食缺口。
  • 凡人善舉|龔連:昔日「荒島山」 今成鳥類「天堂」
    龔連稱:「2003年的時候小島上上也就只有十幾隻鳥兒,第二年的時候就幾十隻了,第三年就幾百隻了,現在更多了,去年就大約在3萬隻左右。」如今的小島山滿山翠綠,生態環境極佳,吸引了白鷺、野山雞、海雕等林鳥和鷺鳥130多種,近十萬隻鳥在此棲息,成了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一傳十,十傳百,來此觀賞拍照的全國各地愛好者絡繹不絕,僅2019年就達7000多人次。
  • 廈門最大的公園,佔地85公頃,景色優美還是鳥類天堂,免費開放
    廈門最大的公園,佔地85公頃,景色優美還是鳥類天堂,免費開放在所有旅遊景區裡面,其中最受遊客們喜歡的就是海景了,尤其是地處北方的遊客,本身就對大海充滿無限嚮往,所以他們只要有時間,就會選擇有大海的地方,讓自己痛快的遊玩一番,除了欣賞海邊美麗風光以外,還可以品嘗到口味正宗,價格低廉的海鮮
  • 寧夏銀川鳴翠湖|近100種鳥類,300畝荷塘,20裡蘆葦迷宮任你遊
    一說起我國西北,大家會很直觀地聯想到大漠與風沙,其實陽剛的西北它也有溫柔婉轉的一面。寧夏銀川鳴翠湖位於銀川市東郊,是西部地區黃河流域首家溼地公園,享有"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公園之一"和"中國生態保護最佳溼地"的美譽。她的可貴之處在於是人類通過主動退耕、禁捕的基礎上,並積極保護原生環境而構建,是一個規模上萬畝的大型溼地系統。
  • 冠斑犀鳥現身木城 刷新保山龍陵鳥類品種新紀錄
    近日,雲南保山市龍陵小黑山保護區和木城鄉在該保護區周邊區的木城鄉澡塘山開展野生動植物調查時,首次拍到了犀鳥科斑犀鳥屬鳥類,經過西南林學院動物學專家鑑定,確定為冠斑犀鳥。冠斑犀鳥的發現填補了龍陵縣犀鳥的空白,刷新了全縣鳥種新紀錄。
  • 岱海流域水質下降趨勢得到控制 湖水年損耗量減少 ,鳥類種類由68種...
    記者從「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保護岱海,我們在行動」主題活動上了解到,通過一系列治理保護措施,岱海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面積縮減呈放緩趨勢,水質下降趨勢得到控制,流域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 崑山鳥的天堂!
    根據監測點觀察數據看,目前觀察到鳥類的種類已從2012年的60多種增加到現在的近200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20多種。 今年64歲的資深愛鳥人士陳建林從2003年就開始觀測鳥類並進行跟蹤拍攝。2013年,他從拍攝的一萬多張鳥類照片中精挑細選,出版了《崑山·鳥的天堂》畫冊。
  • 合肥有個景區爆紅,是我國首個退耕還林公園,被稱為「安徽水網」
    的確,在很早的一段時間裡,安徽省會城市合肥曾經爆發過一次「黑料」,就是經濟發展速度落後於其他城市幾個水平,但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時尚沉澱,全市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發展,這讓很多人感到欣慰,根據數據現實,去年曾經排在全國前20名,今天我們就聊一下合肥有個景區爆紅,是我國首個退耕還林公園,被稱為「安徽水網」。
  • 浩瀚蘆葦蕩、鳥類天堂……金山醉美初冬就在這!
    這裡不僅有浩瀚的蘆葦蕩 而且還是鳥類的天堂 今天就和小編一起去探索 PART.1 誤入蘆花深處 秋冬時節 除了楓葉的火紅色、銀杏的金黃色 它還應當有一種色彩 那就是蘆花自在的灰白
  • 美與神奇並具,科普書中的鳥類世界
    從觀鳥指南到鳥類習性,從鳥類的智力奇蹟到感官奧秘,從理論性的進化學討論到讓人賞心悅目的美麗畫冊,以下幾本書可以充分滿足你對鳥兒的好奇心。鳥類行為圖鑑[英] 多米尼克·卡曾斯;何鑫、程翊欣/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12這是一本從鳥類行為及其習性入手的鳥類觀察圖鑑,也是一場鳥類行為的視覺盛宴,一本觀鳥愛好者的進階寶典。
  • 人間煉獄or動物天堂?鬼城車諾比
    那麼,車諾比禁區真的成為生物的天堂了嗎?事實是:生物很豐富,天堂很遙遠。核輻射導致的生態災難仍隨處可見。儘管看起來很正常,但車諾比的動物和植物很多都是變異種。科學家們注意到,車諾比造成的動植物基因突變增加了20倍。真相到底如何,我們一起來看:車諾比核電站以西的一片松樹林,在事故中受到超強輻射,樹葉變成了橙色,超過90%的樹木死亡。
  • 農村退耕還林後農民如何生存?聽聽過來人的做法,比打工要實在
    導語:農村退耕還林後農民如何生存?聽聽過來人的做法,比打工要實在近年來,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了,特別是農村的退耕還林政策執行,明顯可以看出這是對未來生態環境的一個整合。因此農村的耕地面積隨著綠林的擴大變得越來越少了。
  • 鳥類與獸腳類之間共享25個特徵——赫胥黎的學說,保持行走
    託馬斯·赫胥黎(1868b)是第一個提出鳥類與獸腳類之間共享25個特徵的人,他認為侏羅紀時期的獸腳類恐龍,如美頜龍,就與始祖鳥有非常明顯的親緣關係,它們的後肢和腰部很像。奧斯特羅姆用傳統的分類方法來區分恐龍和鳥類,他把鳥類放在它們自己的類別——鳥綱中,而恐龍則在爬蟲綱中,這與赫胥黎的分組是相反的。然而他的學生,羅伯特·貝克(1975)的結論是,鳥類實際上是獸腳類恐龍,而不僅僅是它們的後代。和赫胥黎一樣,貝克認為鳥類不應因其會飛行而被單獨分類。蝙蝠也會飛,但它們仍然被認為是哺乳動物。與蝙蝠是哺乳動物一樣,鳥類也是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