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脾蜂組建交尾群,介入成熟王臺沒有蜜蜂進出正常嗎?答案來了

2021-01-07 蜂部落

關於提一脾蜂組建交尾群,介入成熟王臺沒有蜜蜂進入是否正常的問題,其實從交尾群的角度來說,由於交尾群本來蜜蜂數量就不多,而且蜂群中並沒有產卵王,僅僅是成熟王臺,我們是看不到像強群那樣熱鬧的,所以一個單脾的交尾群,我們介入成熟王臺,沒有蜜蜂進出是否正常,蜂部落小編認為還是應該仔細的觀察,因為交尾群進出的蜜蜂數量並不會很多,另外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也要講究技巧,避免我們雖然組建了交尾群,但是實際上嚴重影響蜂王的交尾。

什麼是交尾群?

所謂的交尾群其實簡單的說就是專門用來給蜂王交尾的蜂群,一般分為專業的育種蜂場採用的交尾群和生產蜂場使用的交尾群,一般專業的育種蜂場採用的交尾蜂箱是專用的,種類比較多,但是一般生產蜂場都沒有用專用的交尾箱,而是採用我們的活框蜂箱隔出區域來作為交尾群,所以在實際養殖中,除了育種場之外,我們幾乎沒有看到過專用交尾箱。

使用交尾箱的好處是可以把大量的蜂王分散開,用少量的蜜蜂來帶一隻蜂王,實現短時間的批量育王,所以說對於我們生產用的蜂王來說,如果是自己育王,基本上都是採用標準箱來進行交尾,甚至直接採用王臺更換老王或者劣質蜂王。

組建交尾群需要注意什麼?

如果我們要組建交尾群,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就如上面的用單脾蜜蜂組建交尾群,如果蜜蜂數量過少的情況下,蜂部落小編認為並不好,一般專用的蜂場也採用單脾的蜜蜂組建交尾群,但是專業育種場使用的交尾箱通常都不是標準箱,而是專用交尾箱,這種交尾箱的長度其實只有標準箱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採用的一張整脾,其實在交尾箱中被分為了兩張巢脾,長度只有標準一張巢礎的一半大小,所以是兩張巢脾。

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一般來說,不管是專業育種場還是我們的生產用場,其實交尾場都不會距離主蜂場太遠,所以在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也是有技巧的,如果我們隨便從蜂群裡面抓蜜蜂組建交尾群,很有可能導致王臺受凍死亡,所以在組建交尾群的時候,應該注意選擇幼齡蜂,而幼齡蜂又不具備較強的採集能力,所以我們還應該給蜂群中準備充足的糧食,也就是蜂蜜和部分花粉。

這裡很多朋友容易忽略一個問題,對於成年的工蜂來說,新出房的工蜂還是吃花粉的,成年工蜂也會吃部分花粉來補充蛋白質,所以不能一概地認為花粉只是蜜蜂幼蟲的食物。如果我們組建交尾群的時候採用的蜜蜂沒有經過篩選,最後容易出現一種情況,因為主蜂場和交尾場距離很近,那麼交尾箱中的蜜蜂就可能大量的回到主蜂場原來的蜂場中,導致交尾箱中的蜜蜂大量建巢,最後溫度難以維持,出現王臺死亡現象,所以就算是交尾箱,也應該保證密集,尤其是我們採用了標準的蜂脾來作為交尾群的情況下,更應該注意回蜂導致蜂群中蜜蜂數量嚴重減少,蜂群中溫度過低。

相關焦點

  • 蜂王及王臺的誘入
    如果引入蜂王一段時間後,提脾觀察,如發現較多的蜜蜂緊聚在誘入器上,甚至有的還用上顎咬著鐵紗,說明蜂王尚未被接受,需繼續將蜂王扣一段時間;如誘入器上的蜜蜂已經散開,或看到有的蜜蜂將吻伸進誘入器飼餵蜂王,則表示蜂王已被接受,即可放出蜂王。從誘入器內釋放蜂王時,為確保其安全,最好用稀薄蜜水噴一噴蜂王所在巢脾。
  • 有的子脾裡面有蜂蜜,蜜蜂會把蜂蜜裝在有幼蟲的巢房中嗎?
    ①蜂脾的分布規律:對於蜂脾的分布規律來說,實際上這就是蜂窩的分布規律,我們可以根據溫度來看分布情況,一般蜜蜂幼蟲發育的位置需要較高的問題,邊上有蜂蜜更加利於中間位置保溫,花粉接近幼蟲更加有利於工蜂取出,所以說從蜂脾的分布來說,其實一個正常的蜂群中,蜂窩的分布情況是中間為子脾、然後是粉脾,最後是蜜脾,由於蜂群中需要的花粉並不多
  • 為什麼蜜蜂子脾會發臭?蜜蜂子脾發臭怎麼辦?
    相信很多朋友在養蜂的過程中都會發現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有的蜂脾提出來的時候會發現一股很難聞的臭味,但是找遍了整個蜂脾似乎並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蜜蜂子脾出現臭味的情況呢?有哪些原因會造成蜜蜂子脾發臭?今天蜂部落就來給大家分享這個問題。
  • 遇到蜜蜂工產要怎麼處理?又是如何辨認工產的?聽聽小梁的方法
    工產前期工蜂產卵是在失王的情況下才會發生(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蜂都是一樣),蜂群失王后工蜂沒有受到蜂王特殊物質的影響繼而誘發了工蜂的卵巢發育成熟(蜂王失蹤數天後,蜂群中蜂王物質消失殆盡時2.開箱檢查,箱內工蜂暴躁易怒,容易蟄人,甚至圍人,提脾感覺蜜蜂慌亂,如果蜂群中有封蓋密此時應該已經被打開食用,巢脾上找不到王臺,沒有蜂王,或許此時你會看到部分工蜂把屁股伸到巢房之中(這就是工蜂正在產卵)
  • 收來的蜜蜂沒有蜂王和子脾,應該怎麼辦?
    一些經驗豐富的農民更是直接去野外捕捉蜜蜂回來,認為野性強更強勢,存活率更加高。收來的蜜蜂如果沒有王和子脾該怎麼辦?現在不少農民在野外發現野蜂,普通人是直接就是將蜂蜜採走,蜜蜂就讓其自生自滅了。而有一些農民看到野蜂就心疼,同時自己也有點養蜂的技術,所以會將其捕捉回來。
  • 網上買只處女王,不斷抓採集蜂來合併能養活嗎?算一算就知道了
    在蜂部落的粉絲中有很多朋友都是沒有養蜂經驗的,通過對蜂部落文章的觀看,對蜜蜂養殖業有了一定認識,甚至還突發奇想的想要以最簡單的方式開始蜜蜂養殖,最近就有一位朋友問了蜂部落小編一問題,那就是在網上買只處女王,不斷從外面抓採集蜂來合併是不是可以養活。
  • 處女王交尾失敗,只有蜂子,如何介入產卵王?
    關於處女王交尾失敗,只有蜂子,如何介入開產王的問題,蜂部落認為介入開產王並不難,但是應該根據我們的蜜蜂種類來選擇恰當的介入方式。在蜜蜂養殖中,其實介入開產王的方式就兩種,但是這兩種方式用來介紹中蜂和意蜂是有差別的,因為中蜂和意蜂的習性上有一定差異,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 短蜂框養蜂新技術,普通蜂箱簡單修改,一箱蜜蜂變兩群
    同時這也是一種能夠重新組合的蜂框,當群勢養大以後,還能重新組合成原來的養蜂方式,繼續養殖蜜蜂,非常的靈活多變。接下來我們就來分享這套短蜂框養蜂新技術。什麼是短蜂框短蜂框是一種塑料組合蜂框,它的尺寸只有標準蜂框的二分之一,但是框耳經過特別設計,一邊為母框耳,一邊為公框耳,兩個短蜂框剛好可以組合成一個標準蜂框,組合以後,能夠在標準蜂箱裡正常使用。
  • 巢脾倒置來養蜂,30度傾斜來查蜂,老農養蜂技術真特別
    但是傳統養蜂,並不像框式養蜂,需要經常查看蜜蜂,時刻了解蜂群內部的情況。因為傳統養蜂,採用的是放養的方式,蜜蜂很少出問題,不僅自然繁蜂快,蜜蜂病蟲害還很少。而一年只取一到兩次蜂蜜,根本沒有必要經常查看蜂群,不過有一個時候需要常看蜂,那就是分蜂季節。其實傳統養蜂,分蜂季節也是可以處理的。
  • 蜜蜂養殖技術|工產群箱內外觀察辨別與初現工產群的處置方法
    一、工蜂產卵群箱內外的辨別方法1、巢外觀察採集消極。在群勢相當的蜂群中,工產群外勤蜂進出比較少,蜂群採集積極性差,巢門口經常有蜜蜂爬行、少量聚集。蜂體顏色。工產群的蜜蜂顏色隨著工產時間越長,蜜蜂身體的顏色越黑,除越冬蜂交替時間以外,正常蜂群的顏色較淺。進粉異常。在正常蜂群中,天晴合適時,中午前蜂群中的進粉明顯,一般每進入巢門的5隻蜜蜂中,總有2隻左右的蜜蜂攜帶花粉,且粉團飽滿較大,而工產群的進粉蜜蜂數量較多,但是蜂團較小。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首次自然分蜂后新群的特點及管理方法
    中蜂王臺從完全封蓋到羽化出臺大約需要6.5天時間,一般,在王臺封蓋後的第2~5天,蜂群發生分蜂行為,在天氣不適宜、或人為幹擾、刺激時,分蜂可能提前或推遲。蜂群發生分蜂后,老王及遷飛蜜蜂在新址形成新群,王臺、蜂兒及剩餘蜜蜂在原址形成原群。新群與原群由不同的蜜蜂組成,具有完全不同的特點和行為趨向,應採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應對。
  • 水火不容的中蜂和意蜂,養蜂人用了一計,意蜂乖乖給中蜂「打工」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中蜂和意蜂之間為什麼會水火不容,咱們先來說說這個問題。中蜂是我國本土的蜜蜂,其馴化程度比較低,盜性強,但是野生能力強;意蜂是我國從西方國家引入的國外的蜂種,其馴化程度高,溫馴,但是並不是不存在野性,正如我們人類所說,兔子急了也要咬人的。意蜂個頭上比我國的中蜂要大,採蜜能力較強。一說到採蜜能力,其實中蜂和意蜂水火不容的問題就出在這裡。
  • 人工育王的條件及詳細流程
    ③蜂群處於增殖期,平均每群子脾6張以上,預計蜂王出房時能夠從原群撤出幼蜂組成交尾群或新分群。④種用父群中已經培育出成熟的雄蜂蛹,保證處女王交尾時有大批雄蜂能夠參與交尾。如果外界氣溫在25°C以上、天氣晴朗、風力較小、蜜粉源較好、沒有盜蜂的情況下,移蟲工作可在室外進行。移蟲前,首先是從蜂群中提出預先準備好的育王框和幼蟲脾,不要直接抖蜂,防止蟲脾受震動使幼蟲脫位,影響正常移蟲,用蜂掃將蜜蜂輕輕掃亂,將育王框和幼蟲脾運到移蟲的地方,然後用移蟲針進行移蟲。將移蟲針輕輕從幼蟲背側插人蟲體下,接著提起移蟲針,使幼蟲被移蟲針尖粘託起來。
  • 蜜蜂「靜治工產技術」,養蜂新技術,更科學更實用
    工蜂產卵的判斷正常的蜂群子脾,每一個巢房裡,只能有一粒蜂卵,中間封蓋子全部是工蜂脾。已經出現工蜂產卵的子脾,巢房裡有多粒蜂卵。巢房裡蜂卵的數量越多,表示工產的蜜蜂越多,也表示工產的時間越長。如果出現中間子脾有大量封蓋的雄蜂房,表示工產時間很長,工蜂產的雄蜂幼蟲已經封蓋。另外工產越久,蜜蜂的體色越髮油黑,而且兇猛愛蟄人。
  • 因勢利導話贅脾!
    副蓋撬開後,我從蜂路看,發現那框子與框子之間緊緊地連結在一起,並且越往上面(即靠近上梁處)那脾特別的厚,厚得將蜂路都堵住了,僅僅有一隻蜜蜂可進入,還有的兩脾之間直接是沾結在一起了,而且還是用蜂蠟築造的巢脾,小巢脾裡還發現有閃亮的蜂蜜!我問師傅:「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
  • 蜜蜂也怕近親姻緣?|討論
    有的蜂友飼養的蜂王個體小,工蜂也比其他蜂場的體型小,其主要原因是蜂群近親血緣導致種性退化和育王期間處女王營養不足所致。有的養蜂人從不購買種王,也不與其他蜂場交換蜂王或王臺,全是自產自繁,長期自繁造成蜂群生產力、抗病力下降,蜂種退化。蜜蜂是進化最高的社會性昆蟲,更應該重視種用蜂王和雄蜂的引進和培育。
  • 那些從不人工育王的養蜂高手,他們是如何分蜂的?方法就2個
    ,所以從人工育王的作用來說,蜂部落小編認為人工育王在實際養殖中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便於大規模的分蜂、二是便於大規模的更換蜂王,我們具體來看一下。由於不管哪種蜂王都有一個最佳適用年限,這就導致我們的蜂王必須定期更換才能保證蜂群中產蜜和繁殖都達到最佳條件,而這樣最好的辦法就是程序化的來對每個蜂群介入蜂王,然後又程序化的來更換每個蜂群中的蜂王。不用人工育王如何分蜂?
  • 巢箱及巢繼箱雙王群管理加脾及飼料
    在蜂群達到7框蜂以上時,將巢箱用立式隔王板從中間隔開(立式隔王板一面釘尼龍紗,尼龍紗上貼一層報紙)開後巢門,前側巢門關閉,也可選用面造脾板(可以省掉很多麻煩,使用方便),選擇晴暖天氣,找到蜂王后,將帶蜂王脾放入開「前巢門」一側,老蛹脾、蜜粉脾放入開「後巢門」一側,其餘子脾把蜂抖入開「後巢門」一側後,放到另一側,蓋上紗蓋及大蓋,第二天傍晚,老蜂飛走後可向開「後巢門」一側介紹產卵蜂王,這種利用誘王誘入法很容易介紹成功
  • 交尾期不會查蜂反而害死新王
    首先要大概了解新王出房的時間。當王臺頂端開始發黃時,一定要分發到蜂群裡去。這樣的王臺就已經成熟了,蜂王一兩天就會出房。過早的分發王臺會使王蟲蛹受到損傷,如果太遲了,蜂王已經出房就難以介入蜂群。如果是自然王臺留在原蜂群,這時一定要清理蜂群的其他王臺以及蜂王,只能留成熟的一個王臺,這樣新王才會被蜂群擁戴容易成功。
  • 土養蜜蜂如何割蜜,子脾怎麼處理,看看老蜂農的做法
    割蜜,是土養蜜蜂取蜂蜜的一個方法,由於土養蜜蜂,沒辦法像活框養蜜蜂,直接將蜜搖出來,所以只能破巢割蜜。其實這樣的取蜜方法,相當的損傷蜂群,許多新手養蜂者,常常割完蜂蜜後,第二天蜜蜂就飛逃了,因此採用割蜜方式取蜜,割完蜜以後,蜂群的處理,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