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雖遠必誅!? 11名國人慘死,女總理親自組織暗殺小組全球追殺

2021-01-07 網易體育

紀錄片《九月的一天》中,賈馬爾-阿爾-蓋什接受了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採訪。

在慕尼黑慘案中共有11名以色列運動員和官員和一名德國警察被巴勒斯坦恐怖分子殺害。

「我為自己在慕尼黑的所作所為感到驕傲,這對巴勒斯坦的事業很有幫助。在此之前,世界對我們的抗爭一無所知,但那天過後,巴勒斯坦一次又一次被提起。」

【相關閱讀】11人在奧運村被綁架屠殺,死後慘遭閹割,兩名遺孀:一定要看丈夫遺照!

作為慕尼黑慘案的直接參與者,蓋什很幸運,沒有接受正義的審判,甚至逃過了以色列的追殺,而那些同夥以及與慘案有關聯的巴勒斯坦人,一個接一個進入天譴計劃的死亡名單。

【以暴制暴】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巴勒斯坦極端組織「黑色九月」在奧運村發動恐怖襲擊,綁架並最終殺死了11名以色列運動員在,三天後,以色列軍隊報復性地轟炸了巴解組織位於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十個基地,造成數十名武裝分子和平民喪生。

以色列為慕尼黑慘案遇難者舉行的悼念儀式

這只是一個開始,以色列很快組建了X委員會。這是一個由政府高層組成的小組,由總理梅厄夫人和國防部長摩西-達揚直接領導,阿哈龍-雅裡夫將軍擔任反恐顧問,摩薩德局長茲維-扎米爾負責指揮。X委員會很快達成一致,為了防止將來針對以色列的恐怖襲擊,必須對所有慕尼黑慘案的參與者實施暗殺,血債血償。

時任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

最開始,梅厄夫人授權X委員會進行暗殺行動時並不情願,更多還是迫於當時以色列的輿論和情報部門高層的壓力,而之後發生的事情徹底打消了她的顧慮。

慕尼黑慘案發生七周之後,「黑色九月」成員劫持了一架由大馬士革飛往法蘭克福途徑貝魯特的航班。飛機被帶到慕尼黑,恐怖分子只有一個要求:釋放慕尼黑慘案中被俘的三名成員。

慕尼黑機場在那場德國警方失敗的解救行動後一片狼藉

德國政府沒有和以色列進行磋商,直接放人。那架被劫持的波音727雖然能容納150人,但當時只有14名乘客,也沒有婦女和兒童。恐怖分子甚至沒有在慕尼黑的機場降落,三名被俘的「黑色九月」成員乘坐私人飛機到達薩格勒布機場,隨後換乘同伴劫持的飛機,直飛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

【相關閱讀】只靠一箱女性內衣,他們把衝鋒鎗帶進奧運村開始大屠殺,德國警察:???

多年以後,真相曝光,在這次劫機事件中德國政府並不是受害者,而是幫兇,他們和恐怖分子進行了交易,得到的好處是,法塔赫承諾今後不在德國境內採取任何行動。

被釋放的三名恐怖分子默汗默德·薩發迪、阿丹·阿爾·蓋什、賈馬爾·阿爾·蓋什(在座的右三位)在利比亞的裡波裡機場召開新聞發布會

就這樣,默汗默德-薩發迪、阿丹-阿爾-蓋什、賈馬爾-阿爾-蓋什,三個沾滿以色列人鮮血的劊子手,在世界的另一端得到英雄的禮遇。在此之前,幾個被擊斃恐怖分子的屍體也被空運到利比亞,以極高的規格下葬。

以色列人的怒火熊熊燃燒,在X委員會的授意下,情報部門開始起草暗殺名單。在為摩薩德工作的巴解組織特工和歐洲各國情報機構的幫助下,以色列摸清了所有參與策劃慕尼黑慘案的人員,而暗殺計劃的關鍵是,不能讓人發現與以色列政府有任何關聯。

慕尼黑慘案中以色列運動員遭殺害乘坐的直升機上彈孔和血跡清晰可見

前摩薩德副局長大衛-金切說:「這麼做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讓巴勒斯坦的恐怖分子感到恐懼。我們希望讓他們心驚膽戰,感覺自己被盯上了。因此我們避免在街上開槍殺人,那實在太小兒科了。」

在《九月的一天》一書中,作家西蒙-裡夫介紹了這支暗殺小隊:15人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均以希伯來語的字母命名。Aleph組由兩名訓練有素的殺手組成;Bet組的兩名成員負責掩護;Het組的兩名特工負責搞定酒店房間、公寓、汽車等等;Ayin組是暗殺小隊的骨幹,由6到8名特工組成,負責跟蹤目標,制定撤退路線;Qoph組的兩名成員負責聯絡。

組隊完畢,天譴行動正式拉開帷幕。

【雷霆復仇】

1972年10月16日,巴解組織駐義大利代表瓦埃勒-茲懷伊特吃完晚飯,返回家中,他住在羅馬城北的一個公寓裡。走到公寓的門廳時,躲在暗處的兩名以色列特工悄然現身,近距離開了12槍,茲懷伊特倒在血泊中。

電影《慕尼黑》中以色列特工槍殺瓦埃勒-茲懷伊特

摩薩德的第二個目標是巴解組織駐法國代表穆罕穆德-哈姆沙裡,他和法國籍妻子以及女兒住在巴黎。1972年12月初,一名以色列特工冒充義大利記者,約哈姆沙裡在一家咖啡廳見面。與此同時,爆破專家潛入他的公寓,在放置電話的桌子下面安裝了一個小型爆炸裝置。

電影《慕尼黑》中以色列特工用炸彈定點清除了穆罕穆德-哈姆沙裡

12月8日,確認約哈姆沙裡的妻子送女兒上學之後,以色列特工撥通了哈姆沙裡家裡的電話。

「哈姆沙裡,是你嗎?」以色列特工用阿拉伯語問道。

「是的,我就是穆罕穆德-哈姆沙裡。」

炸彈立即被引爆,哈姆沙裡身受重傷,被送進醫院後他還保持清醒,向巴黎警方講述了爆炸事件的過程。由於傷勢過重,幾周之後他死在了醫院。

電影《慕尼黑》中以色列特工還用炸彈進行了多次暗殺

當摩薩德的暗殺小組遇到棘手的目標時,以色列直接動用了動特種部隊。1973年2月,以色列獲得情報,三名巴解組織的高官阿布-尤賽夫、卡馬爾-阿德旺和卡馬爾-納賽爾潛伏於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據點有重兵把守,特種兵偵察營營長埃胡德-巴拉克策劃了這次行動。

特種部隊偵察營營長的埃胡德·巴拉克,後擔任以色列總理

按照計劃,特種部隊從海灘登陸,分成四個小組,化妝潛入貝魯特,其中三個小組發動攻擊,每個小組負責一棟公寓,另外一個小組負責警戒,抵禦增援,預計20分鐘解決戰鬥。在特拉維夫北部的一棟公寓裡,特種部隊進行了反覆的演練,包括讓隊員男扮女裝,喬裝成情侶。

巴拉克戴上黑色假髮,畫著濃妝,胸罩裡藏著手榴彈。「我穿著褲子,」巴拉克回憶,「因為當時流行的裙子太短太窄,我還背了一個很時尚的包包,裡面很大,裝滿了炸藥。」

電影《慕尼黑》中以色列特種部隊換成女裝

1973年4月9日,「青春之泉」行動正式開始,暗殺小組乘坐快艇從海法出發,歷時7個小時抵達貝魯特海岸。與接應的摩薩德特工會合後,他們得到了最新情報,目標公寓附近意外出現了三名巡邏的黎巴嫩警察。只要巴拉克給總部打一個電話,行動將馬上取消,不過他決定按原計劃進行。

電影《慕尼黑》中以色列特種部隊突襲巴解組織在貝魯特的營地

接近目標公寓時,暗殺小組成員下車步行,按照之前的演練,扮成情侶,絲毫沒有引起警察的注意。行動乾淨利落,三個目標人物全部被擊斃,從登陸到撤離回快艇,用時不到30分鐘,只有一名隊員受傷。這次行動在阿拉伯世界引發了震動,所有人確信,以色列有能力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動襲擊。

18名與慕尼黑慘案有關的巴勒斯坦人先後被殺,他們的家人都收到了鮮花和弔唁卡片,上面寫著相同的話:只是一個提醒,我們不會忘記,不會原諒。

【雖遠必誅!?】

天譴行動持續了近二十年,以色列的暗殺計劃得到各國追捧,美國中央情報局、英國中情六處以及歐洲多國情報機構都曾派高級官員,前往特拉維夫取經。然而很多情報專家和摩薩德高層私下裡承認,這種暗殺不起作用,還引發了巴勒斯坦的瘋狂報復。

以色列國內在慕尼黑慘案後的示威遊行

1972年9月,「黑色九月」在阿姆斯特丹向以色列駐世界各地的外交機構寄送了51枚包裹炸彈,以色列駐英國農業顧問阿米-沙喬裡被炸死;1973年1月23日,摩薩德駐馬德裡的一名特工巴魯克-科恩被當街殺死;1973年7月1日,以色列駐美武官約瑟夫-阿隆上校在馬裡蘭州被暗殺。雖然法塔赫在1974年解散了黑色九月,但巴勒斯坦人的反擊從未停止。

對慕尼黑慘案遇害者的家屬,以色列政府沒有隱瞞天譴行動,有些人覺得應該以牙還牙,血債血償,而包括擊劍運動員安德雷-斯皮策的妻子安基-斯皮策在內的另外一些家屬,心裡卻很矛盾。被暗殺的摩薩德特工巴魯克-科恩的妻子稱,這種來來回回的暗殺,讓人作嘔。

擊劍教練安德烈·斯皮策的遺孀1972年在奧林匹克村的悲劇現場

雖然打著定點清除的旗號,但天譴行動暗殺的18個人裡,只有2個人與慕尼黑慘案有直接關係,其餘的死者都是巴勒斯坦的知識分子、政治家和詩人。另一方面,儘管以色列擁有豐富的情報搜集和作戰經驗,但定點清除並不能避免誤傷。

1973年,摩薩德特工前往挪威,執行暗殺17部隊頭目哈桑-阿里-薩拉馬的計劃,因為線人提供的情報有誤,結果錯殺了一名無辜的服務員,五名摩薩德特工鋃鐺入獄。1973年的青春之泉行動,納賽爾的妻子和一名義大利公民被誤殺,另外有兩名黎巴嫩警察喪生。

慕尼黑慘案後痛哭的以色列奧運代表團成員

多年以後,成為以色列總理的巴拉克這樣回憶這次暗殺行動:「我們絕不會為了恐嚇別人而去殺人,我們只是為了回應某些恐怖行為的挑釁。當然,我們已經儘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和專業素質來避免傷及無辜,但有時候為了實現目標,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有學者認為,定點清除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清除特定武裝組織核心人物,甚至造成組織癱瘓,卻很難完全摧毀他們的戰鬥力。

一方面,頭目被殺總會有新人接手,只要巴以雙方矛盾沒有化解,以色列永無安寧。另一方面,領導分散化使得定點清除在根本上無法瓦解恐怖組織。

摩薩德專家羅恩-伯格曼曾這樣評論:「天譴行動瓦解了巴解組織大部分在以色列邊境附近的活動,然而對中東的和平進程有幫助嗎?不,從戰略意義上講,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失敗。」

電影《慕尼黑》的結尾負責執行暗殺行動的特工阿夫納發出的疑問

阿哈龍-雅裡夫將軍則認為,從政治的層面上,天譴行動達到了目的。「我們別無選擇,必須阻止他們,別無他法。我們並不因此感到驕傲,但非常有必要。古老的聖經上寫著,以牙還牙。處理這種問題不是從道德角度,而是從成本收益的角度。冷靜地想一想,暗殺一個人有什麼政治利益?會讓雙方更接近和平?能讓我們和巴勒斯坦達成諒解?大多數情況下,我覺得不會。但是『黑色九月』率先發動了襲擊,我們別無選擇。道德上能否接受,可以討論,但在政治上,這至關重要。」

《天譴行動》中文版封面

多年以後,曾經參與過天譴行動的一名特工化名為阿夫納,與加拿大作家喬治-喬納斯合著了一本《天譴行動》。書中這樣寫道:「人們常常認為,反恐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潛在的緊張局勢沒有緩和下來,反而更加惡化,恐怖事件也沒有減少,這些說法都是事實。武力衝突從來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除非有一場像滑鐵盧那樣決定性的戰役。即便那樣,最終解決還需要一兩代人。」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專稿 作者:藍劍十三 責任編輯: 劉潔_NS6529

相關焦點

  • 雖遠必誅拉什迪
    但是,1989年情人節當日,我還在省屬地直的編制上講課,他卻被霍梅首領頒下「雖遠必誅令」。該號令,授權全球M斯林人人盡可送拉什迪去地獄,是有償的!雖遠必誅!定取爾頭!這形勢不對啊,拉什迪趕緊藏了起來,找不到了!
  • 犯猶太者雖遠必誅:摩薩德瘋狂復仇史
    當時8名巴勒斯坦武裝組織黑色九月闖入慕尼黑奧運村以色列代表團選手駐地,撬開1、3號房門,當場開槍殺害了以色列摔跤教練莫什·溫伯格,並將其屍體扔到了大樓外,還有舉重運動員約瑟夫·羅曼,另有9人被扣為人質。該事件發生後,奧運會由此被迫停賽。聯邦德國總理和內政部長拒絕了以色列方面派遣一個特別行動小組的請求。
  • 持續追殺9年,雖遠必誅
    其實它就是世界上四大情報組織之一,還有另外3大情報組織分別就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克格勃)和英國軍情六處,怎麼說呢?摩薩德其實是成立最晚的,但是聲名卻震驚天下,在成立後的幾十年,摩薩德可以說進行了多次震驚世界的成功行動,為此絕對稱得上為世界上最為傳奇的情報組織。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1972年爆發的慕尼黑慘案?
  • 如何正確的雖遠必誅?
    作者:鴻鵠之志 亂轟嘴炮,「按鍵」傷人要不得;雖遠必誅,幹好本職就是「誅」。
  •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電影《戰狼1》裡邊的臺詞迅速燃爆大江南北,點燃人們的愛國熱情。 其實「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也不是編劇的憑空想像,而是確有其歷史出處,而且故事情節之精彩亦不輸於《戰狼》。
  • 上帝的復仇:以色列全球追殺「黑九月」
    11名以色列運動員、1名西德警察的鮮血,令象徵和平的奧運會蒙上了一層陰影。10億人直播收看的巨大流量,使得慕尼黑慘案迅速轟動全球。,全球追殺「黑九月」成員——這個組織策劃並實施了慕尼黑慘案。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奔襲匈奴腹地兩千裡,殺敵9萬
    ▲點擊上方,欣賞盪氣迴腸夢回古戰場的古風音樂最近幾年,「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在網絡間熱度有增無減,每一位愛國青年無不被這句話激蕩起熱血鬥志,但這句話絕非新詞,而是跨越千年,銘刻在史冊的豪情壯語,其最早原句的出處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節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上帝的復仇:以色列全球追殺「黑九月」,當年究竟發生了什麼
    11名以色列運動員、1名西德警察的鮮血,令象徵和平的奧運會蒙上了一層陰影。10億人收看的巨大流量,使得慕尼黑慘案迅速轟動全球。,全球追殺「黑九月」成員——這個組織策劃並實施了慕尼黑慘案。
  • 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四句話:雖遠必誅只排第二,第一是毛主席說的
    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就是網絡上十分流行的那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原型,這句話讓國人感到無比自豪。這句話其實出自漢朝名將陳湯的上書中,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白話意思就是應該把砍下的敵人頭顱懸掛在蠻夷居住的地方,要讓他們明白,只要是侵犯我大漢帝國的人,哪怕再遠也要誅殺他們。
  • 從「雖遠必誅」到「強者無敵」:「有關部門」與觀眾的一次審美默契
    鑑於此,《紅海行動》的接受至少有兩個層面需要考量:一是在全球同類型、同題材的電影貨架上,《紅海行動》與之對話的可能性。《紅海行動》中的軍事行為是建立在「撤僑」這一保護國民安全的合理合法的倫理之上,在這一過程中,對他國人肉炸彈、人質的救助彰顯了人文主義關懷,「黃餅行動」雖然看似使劇情冗長,但也升華了主題,即反恐是一個全球課題。敘事過程中的克制與新聞紀實性也使得《紅海行動》少了《戰狼2》因為過分張揚的民族主義所受到的爭議。
  • 以色列的復仇——摩薩德7年追殺11名恐怖份子
    慕尼黑慘案1972年9月5-6日慕尼黑奧運會上,11名以色列國家級運動員遭到「黑色九月」(巴基斯坦激進派組織)綁架並罹難。這一行為觸怒了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在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未被稱為「鐵娘子」之前,梅厄被外界認為是一位以色列的「鐵娘子」。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最早出自誰之口?
    而說起其中最燃的臺詞,無疑是吳京從《戰狼1》帶到《戰狼2》的這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本文圖片採自網絡看到這句話,讓人下意識地聯想起一句古人的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以上兩句都是「翻版」,原版應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句出於《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上書中的一句話。
  • 【漲知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超燃臺詞背後的故事
    《戰狼》系列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迅速走紅網絡,滿滿的熱血與撲面而來的男子氣概,燃起了大家強烈的愛國熱情。而甘延壽、陳湯贏得戰爭以後,為了顯示朝廷威望、震懾諸夷,高調地宣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不是還不過癮?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當初第一次看到這個鏡頭時,就感覺內心突然有一腔熱血在上湧。
  • 《紅海行動》的普世策略與《戰狼2》的雖遠必誅
    電影篇幅並沒有沉溺於國內戰爭片對女性的陳詞濫調,相反,女機槍手和女記者都具有鮮明個性,體現出更好的性別包容度,為國內戰爭片指明了方向。 無論是《戰狼2》還是《紅海行動》,它們都並不真正關心那個受苦受難的第三世界。叛軍殘忍暴虐,當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是我們觀影后留下的單薄印象。
  • 西藏軍區邊防戰士哨點宣誓畫面曝光,「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中,邊防戰士身著新式星空迷彩,威武帥氣;身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高原戰士微博視頻截圖「銘記偉大勝利,弘揚戰鬥精神,艱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做不辱使命的高原戰士!」邊防官兵背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截圖演兵場發現,視頻中,除了鮮紅的國旗,篆刻著「戍邊衛國」四個大字的碑石,以及全身穿著新式星空迷彩的邊防戰士,在畫面中還出現了一處掩體上懸掛著「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引人注意。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
    上映第一周周末以合計1.27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成為全球票房榜的冠軍影片 。僅7月30日一天,就拿下3.597億,刷新了華語影史單日票房第一的紀錄《戰狼Ⅱ》海外票房100多萬美元,全球票房已超過《蜘蛛俠:英雄歸來》全球票房成功躋身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亞洲電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萊塢電影對該榜的壟斷。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中的這句臺詞居然源自2000年前
    而說起其中最燃的臺詞,那無疑是吳京從《戰狼1》帶到《戰狼2》的這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時,這句話叫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雖遠必誅」而論,康居確實足夠「遠」了。 郅支單于心想跑這麼遠,就算漢朝想報復也打不到這來。一開始也確實如他所願,漢朝幾次派人來討要谷吉等人的屍身未果。郅支甚至挑釁性地派人到西域都護府上書給西漢:我現在過得很不好,想歸順大漢,你們快點來人接我吧,我願意再把我兒子送長安去。潛臺詞我這天高皇帝遠,有能耐你們來這收拾我啊!在這種情況下,主角登場了。
  • 【國藩詩社•南海風雲專輯】犯我中華,雖遠必誅
    「若有戰,召必回」。我軍將士上下一心,誓死捍衛領土的決心響徹雲霄。此令但存,無人可魚肉我華夏。挑釁者的陰謀終將落空!       我土我海,以歌以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七絕文/吳雁程烏合無知思黷武,附夷助桀得奸名。
  • 雖遠必誅:陳湯遠徵匈奴的背後,是普通士卒的種種心酸
    現在有很多戰狼鍵盤的信心來源,就是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且這句話還因為某癌鍋電影而被濫用,成了無數人釋放廉價高潮的排洩口。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郅支城之戰究竟如何呢?真實歷史上的西域遠徵遠遠比文人們意淫的要慘烈很多。我們不妨回到郅支城之戰的歷史現場,體驗一下雖遠必誅背後,普通人的艱辛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