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奔襲匈奴腹地兩千裡,殺敵9萬

2021-03-05 軍武次位面

▲點擊上方,欣賞盪氣迴腸

夢回古戰場的古風音樂


最近幾年,「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在網絡間熱度有增無減,每一位愛國青年無不被這句話激蕩起熱血鬥志,但這句話絕非新詞,而是跨越千年,銘刻在史冊的豪情壯語,其最早原句的出處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節選「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漢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擊滅北匈奴於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並將敵軍首領郅支單于成功擊殺,此戰讓陳湯一舉成名,大體結束了匈奴對西漢的長期威脅,匈奴至此開始走下坡路,直至最後北遷。

▲影視遊戲作品中的匈奴形象

(圖源自《全面戰爭:阿提拉》)

不過,當時的匈奴已經陷入分裂,從公元前60年虛閭權渠單于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內部混戰廝殺了幾十年,分裂成了南北匈奴,而且在南匈奴單于呼韓邪附漢後,匈奴再也沒能整合成一個整體,雙方的實力差距已經越來越多。

▲漢武帝

也因如此,後人在提及漢匈之戰時,更多的時候會想起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時期,衛青和霍去病反擊匈奴的漠北之戰——那場堪稱是響絕千年,不世之功的宏大戰役。

當時,西漢已經收復河西走廊,但此時的匈奴已經有著深厚的家底,在受挫後,為了重佔河西走廊,反而更加肆無忌憚的不斷襲擾漢朝邊境,並企圖誘使漢軍深入匈奴境內而後圍殲。

此時的匈奴伊稚斜單于對自己的實力依舊是蜜汁自信,甚至在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秋率軍數萬進襲右北平和定襄郡,屠殺擄掠漢朝邊民1000多人。

歐洲歷史圖書上,對於匈奴劫掠的想像圖

對此,震怒的漢武帝決心來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略決戰,力求一次殲滅匈奴主力,並且鞏固對河西領土的控制。於是,僅僅過了一年,也就是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傾全國之力,命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五萬騎兵及數萬步兵,分兩路深入漠北,同時組織了數十萬步兵、數萬匹戰馬運送大量糧草作為後勤保障。

匈奴伊稚斜單于聽到消息後,也部署十餘萬精銳部隊於漠北前線,一場空前規模的史詩戰役就此拉開帷幕。

衛青率前將軍李廣、中將軍公孫敖、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等出塞後,得知伊稚斜單于並未東去後,決定親率精銳打頭陣,穿越大漠直接正面硬剛匈奴單于主力,並令李廣、趙食其從東路迂迴策應,未曾想,李、趙兩部均在大漠中國迷路而無法會和,於是,經過千裡行軍,而兵力不是很佔優勢的衛青決定自己先和匈奴本部血拼。

衛青先以武剛車(兵車)環繞為營,穩住陣腳,隨即遣5000騎出戰。至日暮,大風驟起,沙石撲面,衛青乘勢指揮騎兵從兩翼包圍單于。

此時,殺紅眼的漢軍喊殺聲震天動地,連極度嗜血彪悍的匈奴人也開始膽寒,單于見手下軍隊開始出現怯戰情緒,且漢軍兵強馬壯,自料難以取勝,最後僅率精騎數百,突圍向西北逃走,隨後,匈奴全軍大潰散。

衛青急派輕騎追擊,自率主力跟進。直至顏山(今蒙古國杭愛山南面的區域)趙信城(今蒙古國杭愛山南麓),殲敵一萬九千人,燒其積粟還師。李廣、趙食其因迷失道路,未能與衛青會師漠北,導致合圍單于失敗,未能取得更大的斬獲。

與此同時,在另一片區域作戰的霍去病部攻勢更加凌厲迅速,戰果輝煌,他以歸化漢朝的匈奴族人為先鋒,連續快速奔襲兩千餘裡渡過黃河進攻左賢王部,斬首匈奴兵70443級,誅殺北車耆王,俘虜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八十三人。

▲出土文物上刻畫的漢代馬車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左賢王率親信逃走,霍去病部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國烏蘭巴託東),在山上祭天,又在姑衍山祭地,史稱封狼居胥,匈奴軍徹底北遁。

漠北之戰,漢軍大獲全勝,幾乎全殲匈奴左右賢王兩部,重創單于本部,最遠追擊至北海南岸(今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擊斃匈奴軍90000餘人,漢軍陣亡10000餘人,這也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進擊最遠的一次戰役之一。

▲初春時節的貝加爾湖(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戰過後,匈奴敗退漠北深處,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強大,甚至長期出現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北逃的匈奴只能含恨留下一首傳遍千年的哀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所以說,很多人羨慕俄羅斯人是「戰鬥民族」,甚至妄自菲薄,但實際上,相較於僅有近1000年歷史的俄羅斯人,我華夏曆經5000年,遭遇無數驚世浩劫,卻能夠一次次站起來,並最終像現在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都離不開千百年來不計其數的愛國志士拼死抵抗外敵入侵,力挽狂瀾!

▲霍去病墓

作為一個歷史、軍事愛好者,小編一直都很喜歡中國古代的戰爭歷史,尤其是這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一直銘刻在內心深處,所以這次製作出這條【強漢鐵軍】印象T恤,也算實現了自己的一個心願,也是兌現了之前和不少粉絲的諾言!

創作過程  之  漢旗

小編查了數日資料請教畫師

尋找更加合適體現在服裝上的古代漢旗

當然,「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段話得選用傳統正體漢字!

為了呈現更好的效果

小編自己親自上陣人型模特

印花剪成紙片貼在身上測試位置

當然,沒有選擇漢代小篆還是考慮到識別性。

創作過程    材質

選用的是優質21支紗精梳純棉,克重180的面料,小編希望能最大程度保證原材料品質!

上身後,親膚舒適,

並且能夠耐穿耐用很久,

克重180的純棉面料

讓你即便穿著白色,

也不會顯得透光!

關鍵是,保證耐用,明年夏天照樣可以穿!

創作過程  之  

如此名言的T恤豈能用隨意包裝

小編選用的是精緻木質盒設計

才有雷射刻字

透著古典漢文化的厚重!

木盒上的圖案,小編也是想了很久

漢代瓦當拓片中挑選了一個霸氣的圖案

作為木質外包裝的裝飾

小編熬了幾個通宵

波折不斷

終於搞定了T恤的樣衣

付出了較大的製作設計成本

最終投入成產

此外,如果你是喜歡中國風的朋友,這款【強漢鐵軍】印象T是不錯的選擇,現在中國傳統服裝開始逐漸流行,中國文化變成潮流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但畢竟傳統漢服如果完全作為日常通勤服裝有些難度,當然,作為正式場合活動以及慶典上的禮服,這自然是極好的!

▲海外中國人身著各式傳統漢服參加活動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總之,國風只要能流行,不論是以古典形象亦或是現代潮範兒,都是值得肯定的,相信不久的將來,國潮風將是流行王道!

這個夏天,

身著【強漢鐵軍】印象T恤,

自豪展現自己中國軍迷身份,

不斷激勵自己勇往直前!

而別忘了軍武設計局也將推出更多自主設計軍工國潮風夏裝,

盡請期待!

式衣模特:身高1.80米。體重134斤

褲子穿L碼


「軍武優選」是軍武次位面專注挖掘軍事風格好貨的專欄,我們組建了專業的團隊,致力於降低軍迷的購物成品和挑選時間,為軍迷挑選全球好貨。「軍武優選」——軍迷的專屬裝備庫!


軍武古風美女

點擊下方小程序圖片

即可直接購買。

現在特別優惠,買兩件立減10元!

更多尺碼信息和材料信息也在店內!

▼▼▼點擊閱讀原文搶購更多好貨!!!

相關焦點

  •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電影《戰狼1》裡邊的臺詞迅速燃爆大江南北,點燃人們的愛國熱情。 其實「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也不是編劇的憑空想像,而是確有其歷史出處,而且故事情節之精彩亦不輸於《戰狼》。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上回提到匈奴,是匈奴大混戰,呼韓邪單于降漢。呼韓邪降漢,基本上可以認為匈奴對西漢帝國的威脅暫時解除,但並不代表匈奴退出歷史舞臺。漢宣帝對呼韓邪的安置,是作為盟國、而非臣屬國來安置的。呼韓邪單于代表的匈奴,要定時拜見盟主,國君更替要報備,僅此而已。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中的這句臺詞居然源自2000年前
    而說起其中最燃的臺詞,那無疑是吳京從《戰狼1》帶到《戰狼2》的這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當時,這句話叫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裡,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名言正是出自這封上疏。
  • 【漲知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戰狼2》超燃臺詞背後的故事
    《戰狼》系列的臺詞——「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也迅速走紅網絡,滿滿的熱血與撲面而來的男子氣概,燃起了大家強烈的愛國熱情。而甘延壽、陳湯贏得戰爭以後,為了顯示朝廷威望、震懾諸夷,高調地宣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是不是還不過癮?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立誓者陳湯,卻是一個有才無德之人
    ,開始對匈奴進行軍事打擊,經過河西之戰、漠北之戰幾次大戰,致使匈奴北遷,「漠南無王庭」,匈奴國力開始衰退。 漢宣帝即位以後,經過對匈奴的軍事打擊,致使匈奴內部發生了一次大分裂,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混亂局面,幾年後匈奴分裂成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首領為呼韓邪單于,北匈奴首領為郅支單于。 南匈奴打不過北匈奴,只好認漢朝做乾爹,北匈奴打不過漢朝,只能往西遷移,在西域建立起小霸權。
  • 7000漢軍奔襲數千裡,只為救回26名孤軍,網友:比好萊塢電影還精彩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鏗鏘有力,充滿著愛國情懷的話語,可謂婦孺皆知。其中包含的愛國精神,體現了身為中國人面對外敵入侵時,誓死搏鬥,保衛家園的志氣。這句名言,出自漢代,一位臣子給當時的皇帝上書時,寫道:「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朝時期,我國經歷了封建時期的文景之治,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
  •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最早出自誰之口?
    而說起其中最燃的臺詞,無疑是吳京從《戰狼1》帶到《戰狼2》的這句「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  ◆本文圖片採自網絡看到這句話,讓人下意識地聯想起一句古人的名言:「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其實,以上兩句都是「翻版」,原版應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此句出於《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上書中的一句話。
  • 陳湯:高喊「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大漢名將,下場為何如此悽慘?
    陳湯很激動,他馬上就成為有身份的人了,吃煎餅果子可以加兩雞蛋了。但就在這個關鍵時刻,他爹死了。陳湯沒有回家守孝,朝廷知道後很生氣。老董頭編的「禮義仁德」早被列為小學必修課,怎麼還會培養出陳湯這種不孝之人?這素質怎麼配當公務員?於是,陳湯的工作泡湯了,張勃也被處罰降工資,沒過多久還憋屈死了。
  •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喊出這句名言的戰神,卻因貪汙而晚景悽涼
    作為漢武帝時期的名將,兩人在與匈奴的作戰中立下赫赫戰功,從而名留青史。其實,在西漢的名將中,還有一人也在與匈奴的作戰中,建立了十分顯赫的功勳,並喊出了」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最強音。但是與其戰績相比,他在後世的名望卻並不那麼高。大家聽說過他的喊出的口號,卻對他的名字和事跡知之甚少。他就是陳湯。
  • 雖遠必誅:陳湯遠徵匈奴的背後,是普通士卒的種種心酸
    現在有很多戰狼鍵盤的信心來源,就是陳湯的「犯強漢者,雖遠必誅。」而且這句話還因為某癌鍋電影而被濫用,成了無數人釋放廉價高潮的排洩口。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郅支城之戰究竟如何呢?真實歷史上的西域遠徵遠遠比文人們意淫的要慘烈很多。我們不妨回到郅支城之戰的歷史現場,體驗一下雖遠必誅背後,普通人的艱辛歷程。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大漢使臣只帶36人徵服55國,千古唯一
    大漢時,有一句特別霸氣的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至今讀來,仍然霸氣暢快,泱泱大漢帝國,雄霸於天下,誰敢放肆!在今天的歷史裡,西漢的強盛人所共知,而東漢似乎是個衰弱的代名詞。其實不然,東漢前期,漢明帝時,國力強盛,比之西漢,疆域更廣大。
  • 西藏軍區邊防戰士哨點宣誓畫面曝光,「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中,邊防戰士身著新式星空迷彩,威武帥氣;身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高原戰士微博視頻截圖「銘記偉大勝利,弘揚戰鬥精神,艱苦不怕苦,缺氧不缺精神,做不辱使命的高原戰士!」邊防官兵背後掩體懸掛的「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搶眼 視頻截圖演兵場發現,視頻中,除了鮮紅的國旗,篆刻著「戍邊衛國」四個大字的碑石,以及全身穿著新式星空迷彩的邊防戰士,在畫面中還出現了一處掩體上懸掛著「雖遠必誅」標語牌,格外引人注意。
  • 如何正確的雖遠必誅?
    作者:鴻鵠之志 亂轟嘴炮,「按鍵」傷人要不得;雖遠必誅,幹好本職就是「誅」。
  • 《天將雄獅》影評——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馮紹峰、吳建豪、林嘉欣雖為客串,卻令人眼前一亮。成龍的紅顏知己,由林鵬出演,她也在多部成龍電影中飾演角色。洪金寶的兒子洪天照,飾演成龍大舅子紅日。《血薦軒轅》中天下第一劍司馬義,化身紅日與冷月的父親。此外,還有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的加盟,大家可還記得那一首魔性的《小蘋果》。我泱泱華夏,能人輩出,縱然面對羅馬軍神克拉蘇之子,但是依舊無懼。
  • 漢代名將陳湯為人貪婪,官場起起落落,「雖遠必誅」正是出自他口
    引言「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隨一些影視劇的播出被大眾所熟知,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個字,但無比的大氣磅礴,令人熱血沸騰。其實,這句話的原型出自《漢書》,正是由漢朝破胡候陳湯所說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他偽造詔書攻打匈奴,了單于大勝,三百年來無人敢犯華夏
    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個男人,他不像衛青和其他著名的將軍,他的軍事成就在歷史上是眾所周知的,他一生中只贏過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給他帶來了三百年的生命,沒有人敢侵犯他,即使過了一千年,他的一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激起了人們的熱情,激起了愛國的心,他是漢代著名的將軍。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大漢十三將》
    公元75年,大將耿恭駐守疏勒城,以數百人,抵禦2萬匈奴人的進攻。匈奴人數佔據絕對優勢,但死傷無數,就是攻不下城來。隨後,他們在上遊把溪流堵住,斷絕了城內的水源。戰士們一個個死去,但城仍然沒有陷落,倖存者寧死不降,漢軍大旗高高飄揚。匈奴人使出招降一招,許諾讓耿恭當他們的白屋王,給他找美女當老婆。耿恭盛情邀請使者上城,然後「手擊殺之」,並當著匈奴人的面在城上把使者給烤了。一千年之後,嶽飛寫下慷慨激昂的《滿江紅》:「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即典出於此。
  • 認清真相,保持敬畏:雖遠必誅背後是普通士卒的種種艱辛
    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籤約帳號【歷史心發現】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 禁止隨意轉載現在有很多戰狼鍵盤的信心來源,就是陳湯的「犯強
  • 中國人應該銘記的四大王朝,明朝:最具骨氣,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在清朝人編寫的《明史》中,評價明朝:「治隆唐宋,遠邁漢唐」。雖說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明朝實力最強盛時期,國土面積約一千萬平方公裡。第三位:大秦王朝威武,是對大秦王朝最好的形容。黃仁宇先生曾經在《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一書中寫到:單說中國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基督尚未誕生前約兩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統一;並且此後以統一為常情,分裂為變態(縱使長期分裂,人心仍趨向統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統一為職志),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現象。
  • 《大漢十三將之血戰疏勒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故事彰顯了大漢朝「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與「凡我大漢子民,雖遠必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