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技術問題」背後,《一秒鐘》到底在講什麼?

2021-02-06 新浪娛樂

2019年2月,《一秒鐘》因「技術問題」退出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20年11月,《一秒鐘》再次因「技術問題」無緣成為金雞影展開幕片。

「技術」成了這部電影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巧的是,它剛好是一部關於放電影的電影,講的是在特殊年代裡,人們如何克服真正的技術問題,最終把電影放出來的故事。

截圖自《一秒鐘》預告片

兩年來的撤映、刪減、修改,又在電影中烙印下新的時代註腳。

其實看完電影就知道,刨去那些外界風波,《一秒鐘》是一部不帶雜念、返璞歸真的電影,是70歲的張藝謀寫給電影藝術的一封情書。

一秒鐘很短,一輩子很長。電影對張藝謀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一秒鐘》海報


【回歸初心】

早在張藝謀成為「國師」之前,他就一直走在影像技術的最前沿。

由他執導的《英雄》正式開啟了中國電影的大片時代。從2009年的《三槍拍案驚奇》起,他就積極擁抱技術變革,改用數字攝影機拍攝。3D、4D、裸眼、120幀,他對一切前沿技術都興致盎然。

因為奧運會、冬奧會和各種實景演出的關係,他研究過各種新奇的介質,譬如穿在人身上的屏幕。他還預言說,未來人們看電影的終極介質會是空氣,可以隨時隨地私密地看電影。

他是最與時俱進的導演,但同時,也保持著一份對電影的初心。

張藝謀在《一秒鐘》片場

《一秒鐘》傳統得不像這個時代的電影——

它故事簡單,只有三個主要人物——張九聲、劉閨女和範電影。場景簡單,在荒漠邊的「二分場」裡。全片只有約500—700個鏡頭,摒棄一切炫技色彩,比起《懸崖之上》凌厲快節奏的2800個鏡頭,節奏要舒緩很多,能找回一種看老電影的感覺。

 

「《一秒鐘》故事簡單,也許沒有什麼商業性,離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比較遠。但是對我來說,對於一輩子從事電影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有一種深厚的寄託,是我給自己做的一個回憶,給自己做的一個紀念。」張藝謀說。


《一秒鐘》海報

電影中人物的行為舉止也帶有舊時代的痕跡。比如張藝謀很喜歡拍主角的跑,人海之中,奔跑相迎,對他來說是非常浪漫的一幕——那是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別離重逢的方式,帶著長久的期盼和追尋的詩意。不像現在,大家都是手機微信隨時聯絡,不需要出門就能辦完所有事情,那種樸實的、積蓄的、熱烈的情感已經無跡可尋了。


截圖自《一秒鐘》預告

作為一名作品面向主流觀眾的商業片導演,張藝謀經常提醒自己「必須要了解年輕人的喜好」。平時他也會刷短視頻,也看《演員請就位》之類的熱門綜藝節目。而《一秒鐘》則是他用一個娓娓道來的傳統電影故事,試圖向碎片化資訊時代發起的挑戰。

「現在是所謂的短視頻時代,任何人都可以當導演、剪片子了,很多剪出來都非常棒,非常有意思。但是最打動你的,除了有趣之外,還是要有一些情感的東西,這是人本能的一個訴求。

大家現在都見多了,其實什麼樣的技術都不會感到新鮮了。電影到底是什麼,藝術到底要表達什麼,我還是希望表達充沛的情感,還有人物的命運故事,這些是電影的核心。」


《一秒鐘》劇照


【電影情結】

《一秒鐘》要講的到底是什麼?

特殊年代的傷痕與反思?並不是,第一肯定不讓拍,第二年輕觀眾也不見得感興趣。

《一秒鐘》講的是張藝謀對膠片、對老電影、對人與人之間樸素情感的懷念。只不過在那個物質與精神都最為貧瘠的年代,這份情懷才顯得更加珍貴。

多次合作的編劇鄒靜之證實,拍一部與放電影有關的電影,張藝謀有這個想法至少十多年了。

2007年,坎城電影節為慶祝六十周年,邀請全球35位知名導演各拍攝一部三分鐘短片,其中張藝謀的《露天電影》已經顯露出《一秒鐘》的故事雛形。鄒靜之跟張藝謀差不多同齡,那次合作前後他們就聊了很多過去放電影的事情,意猶未盡。

《一秒鐘》劇照

鄒靜之講述:「這十年對我們這輩人來說變化太大了,我們處在一個大變革時期,拍電影不用膠片了,放電影也沒有膠片了,各種各樣的電子產品取代了很多舊時的東西,來不及回望、告別,一些東西就被碾碎消失了。你覺著壓箱底的寶石,才過幾年啊,再打開箱子一看成石頭子兒了。

2017年我與導演通了消息,他還是想拍那個放電影的電影。為紀念也好,致敬也好,都可以,說得簡單點就是要拍一部自己想拍的電影,於是2017年底我們開始了劇本創作。」鄒靜之是《一秒鐘》的編劇,直到現在,他還保持著用紙和筆寫劇本的習慣。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看電影是一件相當重要的大事。在鄒靜之的記憶裡,那時候看一場電影,如同盛大節日一般歡喜和隆重,是一代人心中最美好的青春回憶。

《一秒鐘》劇照

「深冬夜裡零下四十多度,場部廣場上近萬人在電影銀幕正反兩面的雪地裡站著,看一部叫《賣花姑娘》的朝鮮電影。只有一臺放映機,換片時,凍得說不出話的人在雪地上開始一起跺腳,近萬人跺著腳,只要電影一放時馬上就安靜了。演到悲傷時,近萬人的啜泣聲在夜空下抽動著……電影看完了還要走五十來裡夜路回去,一路想起電影還會感動。

那個時代放電影的過程都是有趣的。比如放映前一開始對光,歡呼聲驟起,不由得往光影裡扔東西,高興啊。電影放著放著要是一下沒聲音了,全場人都會喊『誰踩電線了!』長大了我才明白,聲音斷了與踩電線沒關係。

還有膠片被燈燒糊了的樣子,以及放過一盤再放時,人是倒過來的頭朝下的場景。」

《賣花姑娘》劇照

張藝謀也回憶說:「在那個精神非常貧瘠的時代,人們看電影呼朋喚友,四裡八鄉,成為一種狂歡。不管現在物質多麼充裕,精神的這種東西永遠是特別有意思的。我們並不是懷念那時看電影的情況,是懷念那時候的情感,那種光影世界帶給我們的,夢幻般的情感。」

在《一秒鐘》裡,破舊的小禮堂擠滿了熱情的觀眾,板凳上、窗臺上、臺階上、銀幕後都坐滿了人。等待修膠片的幾小時裡,他們耐心等待、喝彩加油,放映一開始便瞬間鴉雀無聲、沉浸在劇情中。熟悉的旋律響起時,全場跟著一起動情歌唱。片中的老影劇院和外面的街道,是劇組特意在敦煌找到的,都是舊時代原封不動保留下來的。

最簡陋的環境,最艱苦的年代,人們對電影的感情卻最為熱烈真誠。那是一種今天刷短視頻、倍速追劇永遠體會不到的情感共振。

截圖自《一秒鐘》預告

《一秒鐘》劇照

【膠片和燈罩的故事】

《一秒鐘》是一部關於膠片時代的小科普。

張藝謀年輕時在鹹陽紡織廠工作。據他回憶,那時候膠片是非常珍貴的物件。只有通過層層人際關係,才可能要到西影廠洗印車間裡的一截廢膠片。廢膠片主要有兩種用途,一個是編成「膠片燈罩」,很是別致好看,親朋好友結婚時可以作為貴重的禮物贈送;還有一個是纏在自行車橫梁上,能防止漆皮剮蹭。

12.5米就能編一個膠片燈罩,這是實踐總結出來的經驗。《一秒鐘》裡的膠片燈罩是特意找經歷過那個時代的老人編的,劇組的道具師都沒見過這種東西。

《一秒鐘》預告截圖,膠片制的燈罩

後來張藝謀被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破格錄取,成為一名電影攝影師,然後又做了導演,開始了和膠片頻繁打交道的人生。他記得剪《紅高粱》時,有一次不小心把膠片卷到了一起,毛線團一樣,讓他和攝影師一籌莫展。他們想了一招,拿被單來,攤開抻直,把膠片小心翼翼移上去,一點一點抖開、挑開,然後栓了很多掛鈎,用膠片在上面來迴繞,花了一兩個小時才把一卷膠片收回來。

這次經歷就演變成了《一秒鐘》裡集體搶救膠片的情節——被單傳送,蒸餾水清洗,用扇子「微風徐徐」扇,眾人一心。範電影的獨門手藝「膠片大循環」,則源自張藝謀對放映員的想像,現實裡他並沒有見過。

截圖自《一秒鐘》預告

「我們寫本子時是那麼想的,既要有一個好的故事,同時要把當年放電影的具體全過程,合理地、有機地溶進去且了無痕跡。這電影中有個重要的道具,就是膠片,重要到什麼程度,像一個主角。其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等波折牽著事件和人物在走,直到人物改變了,故事展開了,放映員、觀眾都與膠片有關係。這樣的設計要不留痕跡地講出故事來,還是要花心思的。」編劇鄒靜之說。

片中,範電影作為一名放映員,能做出的最大冒險就是為張九聲剪下了兩格膠片。電影一秒是24格膠片,如果下一個放映員發現畫面有閃爍,或者用手摸到了粘合的接頭,範電影就會受到懲罰。那是特殊年代裡一個小人物最勇敢、最溫暖的善意。


《一秒鐘》劇照


【英雄兒女】

片中克服千難萬難,放映的電影是《英雄兒女》。為什麼選擇這部電影?

張藝謀回憶,在當年的大環境下,人們能看到的電影主要就是「三戰」——《地雷戰》《地道戰》《南徵北戰》。全國人民反覆看這三部電影,幾十遍上百遍,臺詞都能背下來。

「《英雄兒女》出現得晚一點,是根據巴金小說改編的。最可貴的是,它在革命年代裡,觸及到了父女之間的情感,當然,也是以革命的名義。那是那個年代極少極少的、彌足珍貴的講述個人情感的故事,其它大部分電影都只講集體主義,所以我們選擇了它。」

剛好,《英雄兒女》裡的父親尋女跟《一秒鐘》的情節有所呼應,如同音樂上的復調結構——張九聲尋找女兒的影像,劉閨女想念自己的父親,他們不打不相識,最後建立起類似父女的感情。

《英雄兒女》劇照,電影中的父女


截圖自《一秒鐘》,張譯飾演的張九聲尋找女兒


【曾想找黃渤徐崢演】

張藝謀透露,他最早的想法是找黃渤和徐崢來演《一秒鐘》。黃渤演從獄中逃出來的囚犯,徐崢演一名從上海來支邊的放映員,名叫「大上海」。

在當年的西北,一名來自上海的文化青年,一張口冒出上海話就已經洋氣了一大截。如果他再是一名放映員,更會贏得人們無上的景仰和尊重。

但徐崢實在沒時間,他向張藝謀推薦了張譯。鄒靜之在一次電影節上碰見範偉,忽然覺得他演放映員會很合適,一問範偉剛好有檔期,就向他發出了邀請。

於是劇本相應進行了調整,人物設定、臺詞都改了,但放映員的優越感還在。尤其是範偉不離手的那個「放映員001號」大瓷缸茶杯,絕對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一秒鐘》劇照,範偉

張譯接到張九聲這個角色後,就去體驗生活了,進號裡去跟刑事犯「大哥」們接觸聊天,發現了他們身上的諸多生動之處。比如倒驢不倒架的那股勁兒,有些反諷的喜感。為了更好地塑造人物,直到開機前還在調整臺詞。張譯為了這個角色,20天內瘋狂減肥20斤,張藝謀一度擔心他身體吃不消。

《一秒鐘》劇照,張譯


【謀女郎】

劉浩存的角色在最早的劇本裡叫「小吉林」,後來三個角色都改成了跟演員一樣的姓氏,劉浩存的角色就叫「劉閨女」,是沒爸沒媽的孩子被人隨便起的名字。

張藝謀最早看中劉浩存,其實是想讓她演《影》裡關曉彤的那個角色。後來劇本改了,年齡不合適了,就沒用她。當時張藝謀跟劉浩存說,你好好考大學,無論你考上哪個學校,以後我們都有可能找你演電影,希望你不要曝光。

又過了幾年,籌備《一秒鐘》的時候,張藝謀才想起還有這麼個孩子,趕緊派人去找。一打聽,劉浩存考上了北京舞蹈學院,正安安心心學習,既沒去拍戲也沒做網紅、接廣告,踏實守信的性格令張藝謀很感動。

劉浩存

於是劉浩存參加了《一秒鐘》海選,從數千人中層層入圍,然後和其他候選女主角一同接受了長達兩年多的表演培訓,每周末都要去,練習聲臺形表。選到最後發現,劉浩存還是最突出、最合適的那一個,仿佛命運註定。

除了《一秒鐘》之外,張藝謀的《懸崖之上》《最冷的槍》裡也都會有她的戲份,連演三部電影,是之前的「謀女郎」都不曾有過的待遇。劉浩存還在《一秒鐘》片尾出鏡演唱了主題曲,出道第一部作品就展現出多棲發展的可能。

張藝謀說,「我覺得她應該是周冬雨之後的接班人。」

《一秒鐘》劇照,劉浩存

以下涉及劇透,建議看完電影閱讀:


【刪減片段】

送審過後,《一秒鐘》疑似進行了刪減和補拍。

可能遭到刪除的一個信息點是,張譯飾演的張九聲的女兒其實是在勞動中不幸身亡了。所以張九聲才會拼了命地想看到女兒最後的身影、珍藏那兩格膠片。目前的版本沒有這一背景的交代,觀眾只能自行猜測張九聲的情感動機是什麼。

電影中其實對此有暗示,張九聲喃喃說:她才十四歲,她爭什麼呢?再配上張譯的表演,言下之意就是他女兒是因為爭著扛面袋,不幸遇到事故去世了。他女兒之所以那麼努力表現,就是為了擺脫勞改父親的影響,突顯出小人物命運的無常。

截圖自《一秒鐘》預告

 

另外,一些反映角色生活苦澀的臺詞似乎也被拿掉了。比如範電影說,「膠片壞了還能搶救,有些事就搶救不了了。」其實他這句話是在說自己的兒子。

整個「兩年後」的結尾,或許都是後來補拍的,讓這個故事的基調變得溫暖明亮了一些。劉浩存留兩個麻花辮的造型,讓人想起《我的父親母親》時的章子怡,清純動人。從女兒的角度,劉閨女希望能把珍藏的膠片還給他。


《一秒鐘》,劉浩存飾演劉閨女

《我的父親母親》劇照,章子怡


【兩個版本的結局】

「兩年後」的結局,張藝謀最初拍了兩個版本,最終用的是沒找到膠片的版本。但另一個找到膠片的片段也被放到了片尾MV裡。

「我希望這個電影不要拍得那麼淺,也希望能夠通過膠片最終被埋沒這件事,告訴大家,這十年結束了。被風沙埋沒的膠片,對我來說,代表著一種結束。

人這一生,很多失去,失去了就是失去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再也沒有了,只是留下了記憶。

當年拍了兩個方案,一個撿起來,一個沒撿起來,我一直覺得沒有撿的那個好。膠片時代完全結束了,現在年輕的導演、攝影都沒見過膠片了。一百多年了,我覺得被掩埋是比較有味道的。

廣義來看,我希望這部電影不僅是關於膠片的,它其實代表著人生的一個記憶,人生的某個瞬間。僅僅一秒鐘,對一個人來說就彌足珍貴了,你一定要去尋找它,這就是故事嘛。」張藝謀說。

《一秒鐘》片場的張藝謀

【最後】

瞬間即永恆,須臾定終身。

「電影是遺憾的藝術。全世界導演都會有遺憾,有各種原因條件的限制。我也經常會想,如果電影能重拍一次,當然是很棒的;如果奧運會,可以重來一遍,可能會更好。也許遺憾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吧。

拍電影本身就是克服困難的過程,當你要重新撿回青春記憶,重新回到那個年代,以樸實的、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現一個簡單的故事,本身選擇的就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在當今的商業化大潮下,這樣電影的存在感已經很低了。我這樣的導演還能拍幾部,一般導演都沒人投資了。這部電影算是了了自己一個心願。」張藝謀說。

《一秒鐘》海報


喜歡本文,別忘記點擊「在看」支持一下

↓↓↓

相關焦點

  • 兩年「技術問題」的背後,《一秒鐘》在講什麼?
    2019年2月,《一秒鐘》因「技術問題」退出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20年11月,《一秒鐘》再次因「技術問題」無緣成為金雞影展開幕片。「技術」成了這部電影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巧的是,它剛好是一部關於放電影的電影,講的是在特殊年代裡,人們如何克服真正的技術問題,最終把電影放出來的故事。
  • 《一秒鐘》有什麼可怕的?
    更不用提,在那束迷人的光影背後,放映室裡範電影(範偉飾)架起的「大循環」,簡直像是一場充滿了想像力和情意的炫技。仿佛唯有這樣的炫技,才配得上那樣的場面,才吻合人們對於觀看一場電影應有的儀式感的想像。這場令人驚嘆的儀式,就這樣以一種充滿懷舊情緒的方式與今天的觀眾形成了某種共鳴。
  • 《一秒鐘》刪減了什麼?
    張藝謀的《一秒鐘》早兩年前就以前拍攝完畢,但因為「技術原因」,它先後在柏林電影節和金雞影展上被取消放映。現在放出來的成片撤檔過,刪減過,也重拍過。可以說,《一秒鐘》就是一部命運多舛的電影。這種電影我們見過很多,這兩年比較有名的就有《八佰》、《少年的你》、《南方車站的聚會》、《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很多電影都因「技術原因」撤檔刪減過。
  • 就衝張譯這一秒鐘,等這兩年值了
    它到底講述了什麼故事?所以,《一秒鐘》真正追尋的是什麼呢?張九聲對電影的追尋?張藝謀導演膠片時代的追尋?這點,派爺最後再說。他都沒有什麼情緒波動。《不成問題的問題》裡左右逢源的丁務源。《我和我的家鄉》裡的令人感動的範老師。
  • 被閹割的《一秒鐘》還剩什麼?
    ,因為「技術原因」,原定的金雞獎開幕放映突然被取消。這是它遭遇的第二次「技術原因」。在去年的柏林電影節上,《一秒鐘》原本已經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但由於突如其來的「技術原因」,它退出了電影節的放映。可即便是享譽國際,即便被國人喊做「國師」,即便電影講的是上個世紀的人和事,張藝謀的這《一秒鐘》也是走的萬般艱難。終於,電影《一秒鐘》上映了。
  • 張藝謀新片「技術原因」不能上金雞,那它刪了什麼?又加了什麼?
    如果說11月最期待哪部電影,不得不首當其衝的就是由我們「國師」——張藝謀,執導的影片《一秒鐘》了,經歷重重坎坷,終於在電影院上映了。2019年,《一秒鐘》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之後因為「技術原因」退賽。前不久剛剛開幕的金雞獎上,這部電影被原定於影展的開幕電影,後又因「技術原因」不能上映。
  • 《一秒鐘》刪減了什麼,又是什麼技術原因導致上映被推遲?
    電影《一秒鐘》上映的第八天票房過億了,說實話我還挺為張藝謀導演高興的,因為在上映之前我就查了一下這個電影的背景資料,我感覺它過億是很正常的,從作品角度上面來說它不光是一部電影,更是一個時代,而電影《一秒鐘》就是這個時代的記錄者,下面我將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去講述這個故事,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點一下關注謝謝
  • 從「技術原因」到拯救電影,張藝謀的《一秒鐘》火了
    昨天,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正式定檔,將於11月27日在全國上映。此消息出爐後,立即引發了網友的熱烈討論,而其討論的焦點,主要有三個詞,技術原因,張譯和謀女郎。,可是其大屏幕上出現的「技術原因」四個大字,卻讓很多人既心酸又無奈。
  • 張藝謀新片《一秒鐘》首款預告片的吐槽,你看懂了嗎?
    就在柏林電影節開幕前夕,《一秒鐘》宣布因為"技術原因"缺席。所以,這個《一秒鐘》怎麼就這樣了呢?不是咱們要吐槽某部門,這審查的標準實在是太難掌握了啊。《芳華》是因為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內容,《少年的你》據說是校園暴力的內容,你說這,校園暴力的內容也會審查不通過,它到底是有多暴力?我們一直講,中國電影拍不好,和審查關係不大。不是說和審查的題材各方面限制沒關係,而是關係不大。
  • 不再「技術原因」的《一秒鐘》,且看且珍惜吧
    《一秒鐘》本來是要角逐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的。  但卻臨時因為「技術原因」,退出影展且取消放映。  後來的頒獎禮上,評審團上臺,朱麗葉·比諾什代表評審團朗讀了給張藝謀的一封信:  我們很遺憾無法考慮今年的入圍影片之一,這部電影就是《一秒鐘》。
  • 張藝謀《一秒鐘》取消金雞獎開幕放映 又是技術原因 金雞獎連兩年開幕片取消放映
    終極預告時光網訊張藝謀妻子陳婷在微博透露,《一秒鐘》因技術原因將不在本屆2019年《一秒鐘》曾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後宣布因技術原因撤出影展。今年10月14日影片宣布定檔11月27日,11月23日影片曝光了終極預告和海報。金雞獎官方對時光網表示:原定《一秒鐘》為金雞獎開幕片並計劃25日在廈門首映,目前展映和採訪全部取消。《一秒鐘》官方微博未對此事做出說明,只是發微博稱:「珍惜每個見面的「一秒鐘」, 11.27。
  • 《一秒鐘》——千言萬語在心頭,可是只有一秒鐘的時間
    電影:《一秒鐘》類型:劇情導演:張藝謀主演:張譯、劉浩存、範偉上映時間:2020年11月27日獎項:暫無電影《一秒鐘》講述了一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有很多內涵可待挖掘的故事。《一秒鐘》講了一個小故事,主要人物就三個:張九聲、劉閨女、「範電影」,他們因「電影」偶然聚到一起,人物關係看起來比較弱,讓人物塑造有很大的空間,這三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可悲可嘆。
  • 《一秒鐘》的問題在於「失焦」
    這其實與市場和大眾對《一秒鐘》的期待值產生了一定的落差。從這一落差產生的原因來看,除了《一秒鐘》的刪改過審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之外,影片本身與觀眾之間的隔閡成了最關鍵的影響因素。由於影片講述的故事年代距離當下觀眾較遠、故事內容的代入感不足,再加上輔助理解的內容線索都隱藏在背景裡,這都給觀眾的觀影帶來了不小的觀感落差。
  • 張譯守護的「一秒鐘」是什麼?
    | 韋奧編輯 | 顧鴿在將近兩年的等待之後,張藝謀的新作《一秒鐘》終於在影院公映。因此,膠片裡保留的女兒出現的那一秒鐘的影像,成為了他追念女兒的唯一方式。唯有體認到這一事實,我們才能充分理解張九聲越獄、徒步穿越沙漠背後的情感動機,也更能理解他讓範電影反覆播放電影背後的情感力量:「一秒鐘太短,不夠。」 當張九聲把頭從放映孔裡拔出來時,眼淚瞬間大滴大滴地掉落下來,同時,神色裡還有震驚和恨意。
  • 上映4天票房未過億,張藝謀《一秒鐘》票房慘敗,只因刪減問題?
    大導演張藝謀拍攝的新片《一秒鐘》,明知道前景暗淡,存在感低,卻依然堅持拍攝,為啥執著於出力不討好呢?因為他所求的不是票房,而是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心願如何能拿金錢來衡量?「《一秒鐘》故事簡單,也許沒有什麼商業性,離90後、00後這些年輕人比較遠。」張藝謀毫不掩飾該片的商業價值。
  • 《一秒鐘》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一秒鐘》講述了什麼劇情
    近段時間,張藝謀電影《一秒鐘》過審的消息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那麼,《一秒鐘》電影什麼是時候上映呢?電影《一秒鐘》講述了什麼劇情呢?一起來看一下具體的情況。 一秒鐘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據悉,電影《一秒鐘》將會在2020年11月27日正式上映。
  • 《一秒鐘》:講過無數遍的父女情,為何依然動人?
    在《一秒鐘》當中,父女情的動人之處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張九聲如何突破規則與外部的重重束縛去接近女兒的形象。這背後的衝突實際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公」與「私」的界限與分寸該如何把握?為什麼個體的欲望與情感值得尊重、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 張藝謀的《一秒鐘》
    他遇到的障礙,遇到的人關聯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氣氛和人性,這就是《一秒鐘》的故事主線。一方面因為要規避"技術問題",另一方面也的確是導演張藝謀個人的膠片情結,在電影的官方宣傳口徑裡,《一秒鐘》被描述為"一封寫給電影的情書"。的確,在《一秒鐘》裡,電影,或者說膠片是故事的主角之一。
  • 圖文看電影《一秒鐘》,了解電影背後的故事
    而這首位「00後謀女郎」劉浩存,在她還在上大學時就被張導發現,除了擔任這部影片與張譯共同主演電影《一秒鐘》之外,她還在張導的諜戰大片《懸崖之上》裡擔任主演,後來又搭檔當紅小生易烊千璽的電影《送你一朵小花》。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電影作品呈現在觀眾面前,但這一口氣拿下3部電影的00後「謀女郎」,起點如此之高,讓人很是期待她在影片中的表現哦!
  • 《一秒鐘》:今年最不該放過的電影,到底是在講故事還是講人生?
    元旦去看了《一秒鐘》,有人說這部電影史國師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我覺得並不為過。電影還沒上映,就遭遇了兩次技術原因修改,真的是不祥的預兆。張藝謀老婆陳婷連忙發布微博,影院上映後大家且看且珍惜吧。該簡報會在最新一輪的下鄉電影場次隨電影播放,於是張九生從農場逃了出來,徒步穿越沙漠,經歷種種困難,就為了在大熒幕上看到女兒一秒鐘的影像。這中間還有兩個人物,一個是熱心且有私心,在鬥爭年代存活下來,左右逢源的鄉村政治家範電影,和長姐如母,如狗皮膏藥般黏在膠片周圍,伺機偷竊膠片做燈罩,解救被欺負的弟弟的假小子劉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