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遞加速 旺季更「旺」。
」
■ 文/記者 付嘉
■ 關鍵詞:快遞,數據
從2009年開始的「雙11」不僅改變了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也改變了快遞業的運行特點。今年,行業迎來新冠肺炎疫情後的首個「雙11」旺季。11月最突出的當屬業務量,日均業務量首次突破3億件,單月業務量近100億件,累計業務量破700億件……在業務量高速增長之外,今年快遞旺季還有哪些看點?
看市場:量升價降強者愈強
2009年至2020年,隨著「雙11」影響力不斷擴大,11月業務量同樣快速增長,從1億件到10億件,再到接近100億件。2013年,11月業務量首次突破10億件,達10.9億件。2020年,11月業務量接近100億件,達97.3億件;日均業務量首次突破3億件,達3.24億件。
從11月業務量同比變動、年業務量同比變動和11月業務量年度佔比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9年至2010年的「萌芽期」,11月和當年業務量同比變動分別保持在30%和20%以上,11月業務量年度佔比接近10%。
第二階段為2011年至2016年的「爆發期」,11月和當年業務量同比變動均保持在40%以上,11月業務量年度佔比最高超過1/8。
第三階段為2017年至2019年的「平穩期」,11月和當年業務量同比變動均回落至20%至30%的區間,11月業務量年度佔比逐漸回落至11%左右。
第四階段為2020年的「反彈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網絡消費的影響,11月業務量同比變動自2016年後首次超過30%,達36.50%;1月至11月業務量累計同比變動同樣超過30%,達30.50%;全年業務量同比變動有望重回30%以上。
2009年至2020年11月平均單價持續下降。2020年11月平均單價降至10元以下,為9.86元,不足2009年同期的四成。一方面,業務量持續增長使規模效應擴大,行業運行降本增效明顯;另一方面,主要快遞企業上市後,主要依靠價格競爭提升市場佔有率。兩種因素疊加使得平均單價持續下降。
儘管近年來「雙11」使11月成為全年業務量最高的月份,但從11月平均單價與年平均單價的比率看,11月平均單價與當年平均單價相差不大。除2012年外,其餘年份比率均高於90%。主要原因是電商促銷活動和快遞價格競爭常態化削弱了行業運行的季節性特徵。這一點也可以從11月業務量年度佔比自2015年逐漸回落上加以印證。
從11月CR8和年CR8看,兩者相差無幾。總體來看,市場集中度逐年提升。其中,11月CR8從2013年的79.9升至2020年的82.4。
看城市:金華(義烏)登頂潮汕發力
與2019年相比,2020年11月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也發生較大變化。其中,排名上升的城市17個,排名下降的城市18個,排名持平的城市13個,首次上榜的城市2個(商丘、滄州)。
在業務量持續高位運行下,金華(義烏)取代廣州登頂。同樣保持業務量高位運行的還有「潮汕三城」,即揭陽、汕頭和潮州排名分別上升兩位、六位和九位。揭陽緊追「傳統六強」金華(義烏)、廣州、深圳、上海、杭州和北京,排在第七位;汕頭接近全國前十,排在第十二位;潮州是今年排名上升最快的城市,排在第四十一位。
受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影響,河北省5座城市「抱團」上升。石家莊上升8位,排在第十五位;保定上升1位,排在第二十六位;廊坊上升5位,排在第四十位;邢臺上升3位,排在第四十六位;滄州首次上榜,排在第50位。
受新冠肺炎疫情加速網絡消費的影響,業務量持續上漲,使11月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的「入門」標準再創新高。其中,「守門員」第五十位城市快遞業務量從2019年的2億件升至2020年的2.9億件;全國前十的「門檻」從2019年的11.4億件升至2020年的15.1億件。
11月快遞業務量前50位城市累計業務量合計首次突破600億件大關,從2019年的472.2億件增至2020年的609億件。累計業務量合計全國佔比略有下降,從2019年的83.16%降至2020年的82.19%。
編輯|苗琳 轉載申請|010-8832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