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提到了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長期氣溫目標(UNFCCC 2010)。
一年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通過了《坎昆協定》。協定中提到:需要大幅度削減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期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以下。這被稱為坎昆2°C目標。
2016年,參加《巴黎協定》的144個國家宣布,世界應將本世紀的全球溫度增長限制在1.5攝氏度,這一限制比先前「坎昆2攝氏度」的目標更為嚴格。
但是現在看來,這個目標可能達不到。甚至可能會超出坎昆2℃的目標。
》溫度上升對於地球的生態為什麼如此重要?
今年冬天極端寒潮來臨,這是大家始料不及。如果我們認為氣候上升就只會有炎熱,那就錯了,氣溫上升仍然會帶來極端的寒冷。
地球上的所有氣候變化,都是由遠在1.5億公裡之外的最大熱源~太陽所驅動的。
但是太陽並不是直接通過陽光來驅動地球的氣候,而是通過加熱地表和大氣層的溫度來驅動風、降雨。
造成地球上氣候變化的最直接推手,是大氣的溫度,也就是全球的平均氣溫。
全球平均氣溫增加的結果,一方面造成水面蒸發量加劇,另一方面造成了空氣的熱運動變得更加劇烈,大氣環流增加。
在夏天,這種變化不僅帶來了炎熱的氣候,還帶來了大量的降水。我國今年又經歷了一次長江的防洪抗災,很多地方面臨局部大暴雨引起的澇災,都是這種大氣運動加劇的表現。
》為什麼僅僅是1℃多一點的變化就如此重要?
因為需要大量的熱量來溫暖所有的海洋大氣層和陸地。
全球氣候變暖,並不意味著各地的平均溫度會同步升高。有些地區可能上升4度,另外一些地區則下降兩度,一些地區的冬天異常寒冷,接下來的下跌有可能異常的溫暖。因為這裡有熱量平衡的關係,一個地區的寒冬必然有另外一個地區的異常高溫進行補償。
溫度就是推動大氣運行發動機的油門,開足油門的後果也帶來了冷氣團的高速運動,這就造成了今年全國的大範圍降溫和寒潮。連海南島都出現了很罕見的低溫現象。
所有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最後都指向人類工業革命以後大量的排放二氧化碳。
根據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GISS)的科學家正在進行的溫度分析,三分之二的變暖發生在1975年以後。
如果我們不加以制止,由二氧化碳引起的全球氣溫不斷增加,最終會把人類逼向絕路。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前進的道路是自殺。」
》人類自殺的時間表和氣溫上升的速度有關係。
在過去的15000年裡,全球的平均氣溫平均上升了5度,大量的冰塊融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了106米。
海洋為人類提供了大約20%的蛋白質,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酸化,包括牡蠣,螃蟹和珊瑚在內的數千種物質,很難形成保護性外殼,進而破壞食物鏈。
如果地表氣溫上升2℃,將使缺水量幾乎翻一翻,並將導致小麥和玉米收成下降。
同時由於北極升溫將使原來在凍土中封存了上千萬年的病毒釋放到環境中。
海平面上升會讓沿海平原的排澇能力減少,而這些沿海地區往往都是重要的產糧區。
同時這些地區又面臨著高溫帶來的蒸發量增加,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電解質,沒有辦法排入海洋中,只能在陸地上沉澱,會造成這些產糧區的土地鹽鹼化。
這種變化在全球範圍內是相同的。
印度、孟加拉和美國五大湖地區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失去大量耕地,同時伴隨著全球的暴雨和洪水,糧食大量的減產,饑荒將席捲全球。
由此產生的難民和瘟疫,將對全球的經濟秩序產生嚴重的影響。
》2℃的氣溫上升,就是人類社會所能夠承擔的極限。
如果氣溫再上升3度(也就是說全球氣溫較工業革命之前上升5℃)南北極的平均氣溫就會上升10度,這將導致南極80%的冰蓋融化,海平面會再上漲45米左右。
幾乎所有國家的沿海發達地區將全部淹沒在海平面之下。
同時全球將面臨更多的極端氣候,會帶來更多的災害。人類社會將面臨著崩潰和解體的危險。
在川普總統任期內,美國退出了全球氣候公約,相信新繼任的拜登總統會重新加入。美國承諾在2050年前,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達到碳中和(排放量和吸收量之和等於0)。
這是全人類面臨的命運十字路口,所有國家都有義不容辭削減碳排放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