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鼎 中 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遊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近義詞:逐鹿中原、問鼎輕重、野心勃勃、群雄逐鹿
出處
《左傳·宣公三年》:「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
譯文:
《左傳·宣公三年》:「楚王問到周王室的九鼎的大小輕重。」
故事
春秋時期,周天子衰而諸侯興,周王室勢力逐漸衰弱,權威已經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的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徵西討,前後共有五位諸侯依次成為霸。也就是春秋五霸。
其中楚莊王就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在與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徵討小國陸渾。路過洛陽郊區時,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竟在周朝境內舉行一次大檢閱。
當時,可把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嚇壞了,急忙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帶上許多禮品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接見王孫滿的時候,知道周定王特別害怕自己,大為得意,就挑釁地問道:「你們周王宮裡珍藏的九鼎大小輕重怎麼樣?」
九鼎是象徵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之事,言外之意,是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挑戰周王室的權威,充分顯示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於德義的有無,而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
莊王見王孫滿拿話擋他,就直接說道:「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國有的是銅,我們只要折斷戈戟的刃尖,就足夠做九鼎了。」
王孫滿說:「大王您別忘了,當初夏禹是因為有德,天下諸侯都擁戴他,各地才貢獻銅材,啟才能鑄成九鼎以象萬物。後來夏桀昏亂,鼎就轉移給了商;商紂暴虐,鼎又轉移給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雖小卻重得難以轉移;如果天子無德,鼎雖大卻是輕而易動。周朝的國運還未完,鼎的輕重是不可以問的。」莊王無話可說。知道自己當時還沒有滅掉周朝的條件,也就帶兵回國了。
從此以後,人們就用「問鼎中原」來比喻人有企圖奪取天下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