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2020年,日本第十四回聲優獎塵埃落定。雖然叫法不同,但聲優就是國內通常所稱的配音演員,優既是演員的意思,也被簡稱為CV。
在國內,隨著動漫、影視劇乃至遊戲行業的發展,配音演員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近三年,又有頻繁出圈的《聲臨其境》讓人領略配音的神奇。
但從根本上講,中國的配音界更需要一個國產「聲優獎」。
日本聲優獎於2006年創立,是為了表彰年度「給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聲優和作品為對象所主辦的獎項。該獎項由日本聲音製作者聯盟、KADOKAWA、小學館、小學館集英社Production與動畫業界各公司協力合作舉辦,為表彰聲優提供了業界最大的舞臺,以提高聲優地位作為舉辦目的。(引用自萌娘百科)
在獎項上,聲優獎分為根據一般投票選出的第一群,和評審委員會所表揚的第二群2個部門。但小編這裡姑且以聲優獎中獎項的功能作大致概括。
純粹的聲音表演類選項,包括主演配音、配角配音的獎項與對出道5年內聲優的新人獎。
聲優進行其他項目的額外獎項:歌唱賞、最佳主持賞
對外國影片進行重新配音的聲優的獎項:外國影視劇賞
有關媒體活動、活躍度、人氣的獎項:富山敬賞、高橋和枝賞、Kid's Family賞、MVS、influencer(影響力)賞、最多得票賞(已取消)
對整部作品中都充分發揮聲優魅力的作品獎項:synergy賞。
對遊戲中的表現出色的聲優的獎項:遊戲賞。
還有部分特別獎項:特別功勞賞主要對去年去世的聲優進行表彰,特別賞則頒發給未獲得以上獎項,但有特別表現值得表彰的對象,對象包含聲優、作品、製作公司。
獎項設置中,以動畫配音的相關獎項為最主要部分,也是聲優獎中最耀眼的部分。但是,對外國影片進行日本配音(既日語中的吹替)、日本聲優衍生出的音樂、主持類活動,也並沒有忽視。在逐漸發展中,獎項也逐漸追加、補充、完善,其中的外國影視劇賞屬於細化中的一部分,遊戲賞則是在第十三回聲優獎中追加的內容。
(今年的遊戲賞由酒井廣大因遊戲《A3!滿開劇團》中的角色獲得)
對於聲優的本職方向與其他發展,聲優獎都進行了肯定。對於新人,聲優獎也完成了對行業新血的促進。
當然,聲優獎的受關注度一方面得益於日本動漫產業的發達,另一方面,聲優被發掘的商業價值也是一方面。雖然聲優確實是幕後工作者,但聲優的活動逐漸不止限於幕後,除去聲音個人音色成為一種被追隨的品牌,也有部分聲優進行了偶像化的活動。
多方面的因素、促進了聲優獎與聲優之間的良性互促。
在國內,配音演員也逐漸走入了大眾視角。不過與日本相比,其中過程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相似在於,中國配音演員走向大眾視野的路線也與國產動畫的崛起相關。不過,這裡所要提到的並不是《秦時明月》,儘管這部作品的配音演員如馮駿燁等均為優秀的配音演員,但以動畫對配音演員發展的促進而言,應當以《羅小黑戰紀》《十萬個冷笑話》為開始,為它們進行配音的皇貞季、山新、寶木中陽等人是相對較早出名的一群配音演員。
(猜猜圖裡有多少山新?)
之後《妖狐小紅娘》等國漫作品的出現,也成為了729聲工廠等配音工作室的配音演員們較早的代表作。
當然,在國漫崛起中成名的聲優們,追溯他們的過去又會發現,除了對口專業出身的配音演員,他們中也有不少人曾因興趣參與網絡配音這個小眾圈層。
小說、漫畫作品的有聲化浪潮確實在近年興起,但在過去也以非商業化的形式存在。這群興趣為核心聚集的業餘配音愛好者,也促成了中國現今配音演員發展。
另一方面,國內的配音演員發展也與影視劇中越來越讓人熟悉的聲音有關。
《甄嬛傳》播出前後也是配音演員被愈發重視的節點,季冠霖也因《甄嬛傳》而出名。儘管在此之前、之後她都在為各類影視作品配音,但之後她對古裝作品的配音尤其讓人矚目。
越來越多的影視劇使用配音演員而非原音的演繹,讓季冠霖、喬詩語、邊江、阿傑等配音演員成為了熒幕後的排列組合。
頂級配音演員們「吸耳」而來,也讓配音演員逐漸有了明星化趨勢。而在女性向遊戲的發展過程中,男性配音演員的明星化更為明顯。
在《戀與製作人》拿下國內女性戀愛向手遊的龍頭位置後,女性向手遊又迎來了嶄新的發展。而在之後的女性向、女性戀愛向手遊中,配音都成為了角色的一大噱頭。為遊戲配音的阿傑、夏磊、吳磊、邊江也成為了各類女性向遊戲的常駐嘉賓。
前段時間,騰訊終於進軍女性戀愛向遊戲的《光與夜之戀》公布PV,評論中就有調侃「流水的戀愛遊戲,鐵打的阿傑老師」。
配音粉絲追逐配音演員進行遊戲,遊戲尤其女性向遊戲對配音演員有進一步需求,而配音演員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強化了自己的存在感。
雖有相同,但也不同。國內配音演員對外國影片的重新配音並不受觀眾的重視,他們逐漸加強的存在感,更與動畫、影視劇、遊戲相關。
不過,儘管稱中國配音演員逐漸出圈,配音演員所受到的追逐還是相對年輕化、片面化的。
這裡的體現在於直接曝光程度與榮譽獎項的缺失。
截止目前,除了大家都聽說過的《聲臨其境》系列,國內其實還有其他涉及配音的綜藝或節目出現。但這些節目基本都局限於圈層、平臺,或並非電視臺播出正式節目,或難以激起水花。
如胥渡吧、淮秀幫為搞笑配音自媒體類內容,而在《聲臨其境》之前,《我們有CV》才是更早的配音類競賽節目,然而作為以語玩app作為平臺、內容限定為偏二次元向的小眾綜藝,這檔節目一直都沒有姓名。
而2011年,河北電視臺推出的《你最聲動》涉及到不少配音,不過這檔節目本職是聲音類內容的選秀,包括配音,但不局限於朗誦、演說等其他內容。
目前的《聲臨其境》以聲音為名,參與節目的是有臺詞功底的演員與配音演員皆在其中。
這檔節目讓觀眾領略到了配音的神奇之處,也讓觀眾認識了更多的配音演員而不僅限於配音界的「頂流」,前段時間姜峰接力韓雪繼續配音《木蘭辭》也再次出圈,讓人驚嘆配音演員變換自如的嗓音切換能力。
不過,在前段時間的第三季《聲臨其境》中,節目組被指責溜粉,以知名配音演員宣傳但不給他們足夠的鏡頭與表演,而重量級配音演員的陳浩被歸於「大眾聲咖」,可以說節目組仍有不足之處。
需是要承認的是,配音演員到目前為止,缺乏正式的獎項,也缺乏更正式的舞臺。
在娛樂行業中被逐漸更加重視的配音,已經是娛樂行業追求精細化、精品化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標杆與環節之一。
對於國內的配音行業,進一步的發展需要娛樂產業的總體發展,但目前更缺的,或許是自身對應的協會組織的建立,再進一步,組織具有權威性的行業獎項評定,樹立行業標杆,以獎項反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