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西安。
旅行總是充滿了未知,這大概也是人們熱愛旅行的原因之一吧!
上周和好友相邀,我們挑戰了西安「小華山」——【嘉午臺】(PS.關於嘉午臺的旅遊信息及詳細攻略,看這裡:不收費的「華山」!就在西安,公交可達!風光奇險,深受驢友鍾愛)。作為體力一般的普通遊客,我們原本計劃從【白道峪】往返的,結果下山途中偶遇了兩名遊客,與他們結伴而行走了【大峪】下山,就這樣,陰差陽錯地完成了一次嘉午臺環線穿越之旅,想想倒是一次十分特別的「奇遇記」。
登頂【嘉午臺龍背】之後,我們一面感嘆自然的奇絕壯美,一面又暗暗遺憾時間不夠。為了趕上白道峪口晚上7點收車的最後一趟739路公交車,我們3點半就決定下山返程了。這樣應該能在5點半天黑前出山,畢竟秦嶺遊玩,安全還是第一。
下山途中,我們偶遇了兩位熱心遊客,邊走邊聊中他們得知我們是自由行進山,還要趕公交車回城,便提議可以開車捎我們一段路。
就這樣,我和好友便和這兩名熱心遊客一起從【大峪】折返了。
【嘉午臺】是位於秦嶺白道峪之上的一段山梁,不過其和【大峪】【小峪】等多個秦嶺峪口相互貫通,所以很多戶外達人都會選擇環線穿越。
正如前文所說,我們一開始計劃是【白道峪】往返的,畢竟這條路相對較為好走,更適合普通遊客。有了兩名同行遊客帶路(他們是從大峪登頂嘉午臺的),我們就這麼陰差陽錯的也完成了一次穿越之旅。
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如果是普通遊客,還是建議走【白道峪】往返。
【大峪】和【白道峪】的分叉口在【分水嶺】——就是那個遊客比較熟悉的賣涼皮的平臺處。【大峪】的入口在平臺那處小廟的背後,跟著兩位同行遊客,我們開始下山之旅。
臨行之前,涼皮攤的大叔還提醒我們:這條路不好走,要小心慢行。直到真正開始下山,我才知道【大峪】這條路到底有多不好走。
從【大峪】下山,前三分二的路是山勢陡峭的林間小路,路險、坡陡,而且因為秋冬落葉,小路上全部鋪滿了厚厚一層落葉。走在其中,真讓我膽戰心驚。原因倒不是險,而是真的太滑了!
同行大哥見狀,為我和好友「特製」了兩根拐杖,也讓我們稍微有了支撐。在這裡還是要提醒大家,秋冬爬山一定要穿防滑的登山鞋,因為腳踩林間落葉真的非常非常滑。
一路心驚膽戰中,我們見到了一片黃泥牆、黛瓦頂的房子。
走到近處才發現,這片房子已經荒廢了,並沒有人居住。但看它的成片規模,這裡原本應該是一個村子,不知道是不是統一搬遷到山外了。
此時,天山漸暗,周圍都是高山密林,除了我們四人在沒有其他過路遊人。行走在這個荒廢了的無人村落之中,倒讓我想起了《聊齋》中的某些情景,不由加快腳步,只想快些走出的大山。
穿過這個荒廢的村落不遠,就能聽到潺潺流水的聲音。我們已經從高山山脊處真正都到了谷底。5點半之後,天已經完全黑了。我們打開手電筒,順著小溪流、沿著碎石路前行,終於在晚上6點多走出了大峪。
後來,直到坐上同行兩位遊客朋友的車,才突然感覺雙腿酸困,困意來襲。就這樣陰差陽錯之下,我和好友完成了一次嘉午臺環形穿越。
最後,要再次感謝途中偶遇的兩位熱心的遊客,也要再次提醒大家,秦嶺遊玩,安全第一。對於普通遊客來說,登頂嘉午臺,最好走相對成熟的白道峪。此外一定掌握好返程時間,在天黑前下山。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